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卷_第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卷_第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卷_第3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卷_第4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 (2019八上扬州月考)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辽宁舰官兵xin_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发动机的po xio_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jun_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二、 对比阅读 (共1题;共29分)2. (29分) (2017九上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家富于财,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隋书李士谦传【注】埒(li):相等。燔(fn):焚烧。(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尽)B .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祝福)C . 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把)D . 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比)(2) 对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A .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B .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C .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D .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4) 李士谦的主要品质有哪些?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评析。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3. (1分) (2016九上卢龙期中)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_ , 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今夜偏知春气暖,_。(刘方平月夜)_ ,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何处望神州?_。(辛弃疾南乡子)持节云中,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 ,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_。(毛泽东泌园春雪)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4. (5分) 名著阅读。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1) 阅读上述文字,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推断出,“我”的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文中的“我”是外国文学名著的主人公,名叫。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5.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不朽之盛事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辨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蒂,写到了最后,莫不是总写进了自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正是因此,我们读离骚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出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来都把书和人联系起来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存在一种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谬的书,那是一些假人写的假书。我们此时讲的,已将这些排除在外了。我们认定读书不可读欺世盗名的书,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这对写书人和读书人来说,都是“不朽之盛事”。 (选文有改动)(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对于文中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3)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6. (20分) (2016九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品味冬季张春波我几乎爱上了冬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者设计了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很喜欢冬的意境,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有撩人的苦香,让人留恋。不是吗?在冬日的暖阳里,就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襁褓,躺在父母宽厚而又温暖的怀抱,可以忘却世俗的羁绊,无忧无虑的肆意放纵,不用担心会有何种结果发生。冬日雪花飘零,普盖万物,流风回,雪一片苍茫,天地为之默然。透过漫天飞舞的洁白,倾听那静谧世界万物的心语,那时,我的心被裁成无数条丝带,随着雪花四处飘荡,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得以荡涤过滤的心灵,忽然就此变得纤尘不染、晶莹剔透。冬天又像一首深沉的诗歌,言尽而意不止,意在言外。当繁华落尽,雁阵空空灵灵的悄然飞去,只给我们面前留下庄严和肃穆,曾经的一切都在记忆中变得异常清晰,秋去春来,花开花落,没有遗憾,惟有淡淡的温馨。于是,我在冬季里便有了一份期待,期待绿意长存,期待温暖永驻。每个晴朗的冬日,我就推开窗户,任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荡进窗棂,迎身上去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清纯,仿佛置身浪漫的天堂,到处弥漫着鲜亮的色彩,找不到一丝瑕疵。我的心儿幸福地飞出去包容于冬日的阳光里,像轻盈的蝉翼一样透透亮亮地、快快乐乐地舞蹈。在似水流逝的岁月里,没有冬,天地也就无所谓春夏秋;没有寒冷的历炼,万物也就无所谓欣欣向荣的升华。岁月四季,一如人生,有欢笑、有泪水、有幸福、有痛苦,除非让时空定格,岁月定影;否则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之中。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只要维持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对生命常恒有祝福之念,有包容之念,那么冬即是春,春即是冬。首要条件只不过是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静静品味。多年以后,当我已经成为坐在摇椅上的白发老人是,端着一杯热腾腾的浓茶,依偎在火炉旁,回忆曾经走过的道路,曾经的光荣和失落,梦想与挫折,那该是多么温馨的事情啊!天地轮回,万物荣枯,美哉冬季!(1) 作者“几乎爱上了冬季”原因是什么? (2) 第段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 第段开头写道“很喜欢冬的意境”,作者喜欢冬的意境的原因是什么? (4) 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 文章题目为“品味冬季”,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去品味人生。读完文章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去品味人生呢?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3黄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题一:温暖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庙里人多热闹,但他不善管理账务,丢三落四,所以经常入不敷出;而韦陀虽是管账的好手,但他成天阴着脸,使得求拜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后来,佛祖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来客,而韦陀一丝不苟,则让他管理账务,严格把关。在两人密切配合下,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团结协作方可铸就辉煌;发挥所长创造精彩;人无完人,关键看如何任用。请以与“团结协作”有关的故事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以结尾段所谈的两个观点中的其中一个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结构清晰完整;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写记叙文字数在600字以上,写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