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ASP的Request和Response对象_第1页
第5章 ASP的Request和Response对象_第2页
第5章 ASP的Request和Response对象_第3页
第5章 ASP的Request和Response对象_第4页
第5章 ASP的Request和Response对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SP内置对象,提供了Request,Response,Server,Session和Application等5个内置对象,这些对象在使用时并不需要经过任何声明或建立的过程。,一:Request二:Response三:综合,Request.集合|属性|方法(变量)集合主要有:form、QueryString、ServerVariables和Cookies,5.2.1form的属性(1)form的名称属性:便于脚本语言引用或控制该表单(2)form的动作属性:选择一个ASP文件名,该文件用来处理该表单用户输入的数据。如在当前网页中直接处理表单的数据,此属性不需要填写任何内容。(3)form的方法属性:选择将表单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的方法。有post和get两种。Post:将在HTTP请求中嵌入表单数据;get:将表单数据直接附加到处理该页的动作文件URL中。由于url的长度限制在8192个字符以内,所以get方法会出现数据被截取,同时考虑到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建议使用post较安全。,5.2.1form的属性(4)form的MIME编码属性:提交给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的数据类型。(5)form的目标属性:打开文件时的窗口,属性有_self、_blank、_parent、_top,默认_self,5.2.2form的数据接收,Request接收数据时有两种方法Request.Form:表单的方法为“POST”Request.QueryString:表单的方法为“GET”注:无论通过哪种方法接收数据,Request所接收的数据类型都是文本型。,见例子:5-2-1.asp、5-2-2.asp、5-2-3.asp,5.2.2form的数据接收,Request接收数据时有两种方法Request.Form:通过表单传数据,表单的方法为“POST”变量Request.Form(“表单元素名称”)Request.QueryString:通过URL传数据,表单的方法为“GET”变量Request.QueryString(“参数名称”)注:无论通过哪种方法接收数据,Request所接收的数据类型都是文本型。,见例子:5-2-1.asp、5-2-2.asp、5-2-3.asp,5.2.3URL的数据接收QueryString集合,用户信息Href:表示接收并处理数据的文件。?:表示之后的URL内容为要传递的参数。参数值:传参及值。:表示多个参数同时传递时的间隔符。,见例子:5-2-4.asp、5-2-5.asp,5.2.3URL的数据接收,5.2.4常用的服务器变量ServerVariables集合,IfRequest.ServerVariables(“REQUEST_METHOD”)=“POST”then,见例子:5-2-7.asp,补充:表单中的提交按钮的用法用法一(在action中加入数据处理的网页),见例子:5-2-7a.asp和5-2-7b.asp,用法二(将要处理的数据与表单放在同一个网页中),见例子:5-2-7c.asp或者是5-2-7.asp,一:Request二:Response三:综合,Response对象的属性,Response对象的方法,Response,Buffer属性:,Write方法:,Redirect方法:,End方法:,Clear方法:,NEXT,Buffer属性:,ASP文件在服务器上有两种工作方式:不使用缓冲区:Web服务器将ASP文件执行结果直接输出到客户端(默认)使用缓冲区:先将ASP文件的执行结果放入缓冲区中,当整个ASP文件内容全部执行完,再将整个网页的结果统一送给客户端。,Buffer属性:,Buffer的用法格式:Response.Buffer=True|False,True表示用缓冲区,False表示不用缓冲区注:如用缓冲区,则Response.Buffer=True必须放在网页的第一行处。后面要讲的Redirect、Clear等要求用缓冲区,具体操作见后面的例子,Write方法:,Write的语法格式Response.Write(常量变量表达式HTML标签),Write输出)Response.Write(欢迎访问我们的站点)Response.Write()Response.Write()%,注:如果在之间只有一条输出语句,则可用来代替,Write输出,相当于,Response.Write(“现在时间为:“&now()),Redirect方法:,Redirect的语法格式Response.Redirect(URL)表示在代码中自动跳转到其他网页或跳转到其他网站注:此方法要求使用缓冲区,则在网页的第一行处输入,Response.Redirect(“5-3-2.asp”),Response.Redirect(“”),见例子:5-3-3.asp,End方法:,End的语法格式Response.End()注:此方法可使服务器停止当前网页脚本的处理,并返回已经执行的脚本结果。,见例子:5-3-4.asp,Clear方法:,Clear的语法格式Response.Clear()注:此方法的功能是清除缓冲区中的所有内容,则要求必须启用缓冲区才能使用该方法,如未启用缓冲区,则会导致运行出错。,见例子:5-3-5.asp,Response实例见例子:5-3-6.asp、5-3-7.asp,一:Request二:Response三:综合,Cookie的使用,(1)Cookie的使用价值:当用户访问Web站点时,Web服务器为了保证客户端的安全问题,不允许在客户端随便访问文件或运行程序,如果服务器确实想在客户端上存储一些对用户有益的信息而不影响用户的安全,如用户名,访问某网站的次数等,此信息存储在Cookie中,每个网站都可以设置自己的Cookie,Cookie中的数据完全同Web服务器的程序设计者决定。在ASP中,Cookie的读写由Request和Response来完成。,Cookie的使用,(2)Cookie的创建:(写)用Response两种方法:单健值Cookie的创建多健值Cookie的创建注意两点:一定要通过Expires属性设置该Cookie的有效日期在写入Cookie时,需要启用缓冲区。,Cookie的使用,单健值Cookie的创建语法:Response.Cookies(“Cookie名称”)=值Response.Cookies(“Cookie名称”).Expires=日期如:Response.Cookies(“username”)=mlqResponse.Cookies(“username”).Expires=#2010-10-1#多健值Cookie的创建语法:Response.Cookies(“user”)(“name”)=mlqResponse.Cookies(“user”)(“age”)=25Response.Cookies(“user”)(“sex”)=男Response.Cookies(“user”).Expires=#2010-10-1#,Cookie的使用,(3)Cookie的数据的读:(取)用Request变量名Request.Cookies(“Cookie名称”),写:5-4-1.asp;读:5-4-2.asp,写:5-4-1.asp,单值Cookie事例,读Cookie事例)Response.Write(你的年龄为:&Uage)%,读:5-4-2.asp,Cookie综合事例)Response.Write(您上次访问本站时间为:&Ctime&)else如果用户本次输入姓名和Cookie中的姓名不一致Response.Write(您上次访问本站的姓名为:&Cname&)Response.Write(您上次访问本站时间为:&Ctime&)Response.Write(您本次访问本站的姓名为:&Uname&)EndifResponse.Write(该计算机共访问本站:&Ccount+1&次)Endif不管第几次访问都直接向Cookie里写入新内容Response.Cookies(Us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