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厦门一中初三年语文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厦门一中初三年语文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分值:150 分 测试时间:1 小时 3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2 分) 一、积累与运用(34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2 分) (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 (2)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 (3)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5)两岸石壁,_。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东皋薄暮望,_。(王绩野望) (9)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0)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 (11)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2)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_,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汝心之固,_,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14)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 (15)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 (16)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7)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 (18)策之不以其道,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19)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0)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诸葛亮出师表) (2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下列句子没有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语病的一项是( )(4 分)分)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中国的 5G 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8 分)分) 花落,是无可奈何的。我们没有办法挽回光阴的消逝,所有的人类共同的悲剧,就是我们没有办法挽回那消 逝的年华。 这正是 “yn脂泪, 相留醉 (甲) (A 痴醉 B 喝醉) , 几时重” , “_” , 所以,“_” 。 可是下边人家晏殊就接得妙了,“_”,这是晏殊的特色。花落了,这是无常。可是年年有燕子飞回 来了。朱自清的匆勿说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且是似曾相识,好像是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这是 宇宙的 xnxn循环,是宇宙的永恒。所以,我说他有圆融 (乙)(A 融通 B 融合)的观照。 (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文中处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处_ 处_ (2)为文中甲乙处加点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只填序号。(2 分) 甲处_ 乙处_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似曾相识燕归来” “林花谢了春红” “无可奈何花落去” A. B. C. D. 2 二、阅读(116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46 题。(20 分) 二、阅读(116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46 题。(20 分)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4 分) A.上片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B.下片中的“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帽饰,代指达官显贵。 C.下片“中原乱”,概括了北宋灭亡,中原沦丧的惨痛现实。 D.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感格调渐由高亢激越变为舒缓。 5.请结合下片语句简要分析,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6.判断下面句子表述是否正确,正确则在括号中填“A”,错误则在括号中填“B”正确则在括号中填“A”,错误则在括号中填“B”。(12 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艰难。( )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客路青山外”一句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以乐写悲,“落花时节”也可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 ) (4)“河流大野犹嫌束,擅入潼关不解平”抒发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满”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笛声悠扬。( )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诗人因被迫辞官离开,内心感到忧伤不平。(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30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30 分) 二月甲子昧爽 ,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 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 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 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自燔 于火而死。 史记周本纪(节选) 【注释】 昧爽:凌晨。 师尚父、百夫:人名。 亟:急。 燔:同“焚”,焚烧。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2 分) (1)乡 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2)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3)臣之妻私 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4)寡人谕 矣(唐雎不辱使命) (5)持汤 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6)念 鬼(陈涉世家) (7)忿 恚 尉(陈涉世家) (8)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陈涉世家) (9)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10)夙夜 忧叹(出师表) (11)猥自枉屈 (出师表) (12)以彰 其咎(出师表)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4 分) A.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B.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C.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D.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自燔于火而死。(4 分) (2)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4 分) 10.联系乙文内容,谈谈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6 分) 3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8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8 分) 与草木同安 (曹文生) 草木,也是有灵魂的。 草木的灵魂,带着一种素心。它不选择土地,落在陕北的大地上,过了一个春天,它就占领了山头。在陕 北,顺着一条小路走下去,就像一次探险。路边,草木群居在一起,挡住了去路。你看,马茹子、狼眼刺拐还有 酸枣,都具有一种尖锐的性格。一路上,若与它们较劲,这受自于父母的发肤就会被刺画出形状不一的天符。在 这里,温和的树少,尖锐的树多或许,干早的黄土高原上,只有坚韧的生命才能活下来,包括居民也一样。 有人问,草木像一群被时光丢弃的婴儿,它们有精神吗? 草木的精神是一种善。它们潜伏在山中,看似强势,郁郁葱葱,让一座山有了灵气;花枯叶落之后,剩下 一地干柴,衍生出一缕缕炊烟。 草木的精神是一种美。正走着,一朵山丹丹花孤独地出现在黄土的断面上,这种红是一种昭示,也是一种 草木遗落在人间的谜语,等待人去靠近它。它就这样毫无节制、肆无忌惮地盛开,使得土黄的山沟像一个偌大的 碗捧出一碗红,令人想起“金碗盛丹”四个字。或许,山丹丹代表的是一群草木一样的人,他们在黄土地上过着 一种隐忍的生活,偶尔怒放 ,于简中释放美好。 古代的陕北,是一个听后让人颤栗的词。如今,它和人间任何地方一样,不再羞涩,不再低人一等。一座 山,便带来了一座山的自足和逍遥。在这里,草木葳蕤,鸟鸣清幽。山里,藏着太多的长歌短调,虫吟声、鸟鸣 声当一座山被这些声音打开,它就不再怀才不遇,不再孤独终老。 生命的意义,从草始,归于草。一些草,注定一辈子无人问津,但它们依然遵循节气、遵循风水默默生长。 五谷,不过是草的一种,只是被祖先从草里鉴别出来,能填饱肚子,才以粮食的面目高于野草;还有些草,心怀 高义,像珍宝一样被人小心翼翼地挖出来、晒干,送进中药店变成灵丹妙药。说来渐愧,陕北的山林里,我只认 识很少的草。一同进山的伙伴引领我进入陕北草木的中药世界。对于黄芩,我有些敌意,父亲一生见不得黄芩, 因为它里面含着一种黄酮,父亲对它过敏。远志是我喜欢的,一种草具有运大志向,长在深山,心忧天下,想用 草木的善心去治愈柔弱的身体。柴胡也是我喜欢的名字,凡是带着柴的草木,我都格外亲近。在乡下,家里的柴 决定着生存,决定着温饱。炊烟袅袅,永远是乡下人理想的活法。 黄芩、远志、荣胡,这些草从野草中分离出来,后来的人再看见它们,都是一脸的尊重。只有在山中,它 们还具有草木的原始样子。 我想,草木精神,应是人的精神;与草木同安,应是人类的大同理想。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4 分) A.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只有坚韧的生命才能活下来。 B.山丹丹肆无忌惮地盛开,令人想起“金碗盛丹”四字。 C.在山中,只有黄芩、远志、柴胡还具有草木的原始样子。 D.本文作者认为,与草木同安,应是人类的大同理想。 12.第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4 分) 13.结合文本说一说,草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作用?(6 分) 14.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8 分) (1)如何理解文章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怒放”?(4 分) 他们在黄土地上过着一种隐忍的生活,偶尔怒放 ,于简中释放美好。 (2)从修辞角度品析第段的画线句。(4 分) 当一座山被这些声音打开,它就不再怀才不遇,不再孤独终老。 1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草木的精神”的理解。(6 分) 4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4 分) 为什么盯一个字看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一个字看久了,这个字好像变得越来越扭曲,到最后甚至感觉都不认识这个 字了?例如“了”字,你试着盯 30 秒,越看越一脸懵这个字原本在日常中应用频繁,但却可以在长时间的 观察下逐渐变得陌生。不光是盯久了,一个字写久了也会有出现相同的感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语义饱和”,简单理解,就是盯着一个文字久了,我们的大脑便只重 点关注它的字形,从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通常来说,这个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当你闭上 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事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 那么,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目前受到普遍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来自这个词的创造者 Leon James,他 认为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 首先,让我们先搞懂在“认字”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小脑袋到底经历了什么。 看到一个字时,我们的大脑会经历两个步骤: 我们的眼睛先输入了字形的图案信息,然后传送给大脑;大脑接受到了这个图案信息后开始运转,在它的 知识仓库里找到和这个字形相关联的意义,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也就是在识别文字时,字的笔画结 构等视觉上的信息,会刺激着神经元。被刺激后,神经元会发送视觉信号给我们的神经中枢,我们的神经中枢就 会在一个视觉与文字记忆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到正确的语义,我们也就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 但是如果你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情况又会有所改变。你的眼睛不断接收这个字形,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 会被反复刺激,然后神经元再反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反复读取记忆库中的数据。 短时间内进行了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神经元感觉到疲倦了,它就会选择偷懒,减少接受刺激。直至最后 罢工,也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了。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字就只剩下它的形状,而短暂失去了它的内涵。 Leon James 表示,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但也有例外,举个例子,大碗宽面 bingbing 面的字,不论我们盯多久,它也很难在我们脑海里分崩离析。这样一个字形结构复杂而 且乍看很是陌生的字,会使我们的大脑进行数据对比时更专注,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偷懒。相反,能让我们在十 分短的时间内产生语义饱和感觉的字,都是一些字形简单的,极为日常的字。这些字在一段时间的观察下,我们 会逐渐忽视这是一个汉字,而去注重笔划图形,反而更容易脑补成其他符号。 没错,其实不用看多久,我就忘了“韭”是一个字,而是仙人掌或者两座高楼;“击”是插在深坑里的电 线杆;还有“义”字,看久了就是一个高举双臂的小人儿了。有些结构稍微复杂的字会在长久注视下开始分裂, 由一个熟知的字变成两个字。如“的”字,盯久了就只能分出“白”与“勺“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神经活动中出现的疲劳现象,不仅仅只会出现在我们看字的时候,我们的其他感官,也 会出现同样的现象。而视觉上除了看字,看其他事物也是相同的道理。视觉上产生的饱和效应久而久之,甚至演 变成一个“都市怪谈”。 16.下面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 )(4 分) A.一个字盯久了,产生的语义饱和现象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B.任何词都会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无一例外。 C.在短时间观察下,越复杂的文字越会被脑补成其他符号。 D.不仅仅视觉,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也会产生饱和效应。 17.请简要概括造成“一个字盯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的原因。(4 分) 18.请以“苹果”为例,根据第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大脑识别“苹果”一词的过程。(6 分) 5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9-21 题。(14 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9-21 题。(14 分) 【材料一】:2014-2020 年中国移动出行用车(网约车)用户规模 【材料二】: 【材料三】: 厦门约巴结合 APP 网约的模式采用“高峰区间+平峰网约”的运营模式,即高峰期(上午 7:00-10:30、下 午 15:30-20:00)在常规公交线路运营区间线路,平峰期(11:00-14:30)用于网约运营。约巴在原有传统公交 站点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站点,根据乘客路径智能规划运营路线。市民在平峰期只需使用厦门公交 APP 预约出行, 网约平台即可根据需求定制路线,市民在家门口就近上车,实现“最后一公里”便捷出行。 19.下面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4 分) A.厦门微循环网约小巴,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B.约巴的站点是虚拟的,在传统的公交站点无法搭乘。 C.厦门市民在平峰期才能享受“约巴”定制线路服务。 D.约巴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于一身。 20.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4 分) 21.阅读材料二、三,说说厦门约巴“绿色、便捷、智能”特点的具体表现。(6 分) (六)名著阅读。 (六)名著阅读。 22.填空题。(4 分)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本书中,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 (2)简爱的作者是_。小说中,简爱在_庄园遇见并爱上了男主人公。 23“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要 是上帝赐予我美丽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 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谈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 们站在上帝的脚下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节选自简爱) (1)简爱是对谁说了这段话?(2 分) (2)这段话体现了简爱哪些性格品质?(4 分) 厦门微循环网约小巴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互联网 收集和大数据分析,利用自动驾驶、物联网和 5G 通信等技术,通 过对乘客需求的响应、弹性调度,以“厦门约巴”为品牌名,创建 “一起拼巴”的新一代公共出行方式。 该小型公交将创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 集于一身,拥有绿色、便捷、智能等特点。 厦门一中初三年语文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分值:150分测试时间:1小时3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2 分) 一、积累与运用(34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2 分) (1)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曹操观沧海)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3)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鸢飞戾天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9)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1)月下飞天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2)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1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1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1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16)黑云压城城欲摧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1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19)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0)酒酣胸胆尚开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2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6 2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中国的 5G 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答案】D【答案】D 【解析】A.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能”;B.逻辑不当,将“共赢共享”“交流合 作”调换位置; C.表意不明,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解析】A.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能”;B.逻辑不当,将“共赢共享”“交流合 作”调换位置; C.表意不明,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3.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8 分)3.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8 分) 花落,是无可奈何的。我们没有办法挽回光阴的消逝,所有的人类共同的悲剧,就是我们没 有办法挽回那消逝的年华。这正是“yn脂泪,相留醉 (甲)(A.痴醉B.喝醉),几时重”, “”,所以,“”。可是下边人家晏殊就接得妙了,“”, 这是晏殊的特色。花落了,这是无常。可是年年有燕子飞回来了。朱自清的匆勿说的,燕子 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且是似曾相识,好像是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这是宇宙的 xn循环, 是宇宙的永恒。所以,我说他有圆融 (乙)(A.融通B.融合)的观照。 (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文中处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处胭胭处循循 (2)为文中甲乙处加点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只填序号。(2 分) 甲处 A A乙处 A A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C C)(4 分) “似曾相识燕归来”“林花谢了春红”“无可奈何花落去” A. B.C.D. 二、阅读(116 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4-6 题。(20 分) 二、阅读(116 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4-6 题。(20 分)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 请结合下片语句简要分析,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答案】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1 分)作者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 原失地的迫切之情,(1 分)又以“悲风催泪”之句(1 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1 分) 【答案】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1 分)作者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 原失地的迫切之情,(1 分)又以“悲风催泪”之句(1 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1 分) 【解析】本题考察诗词的主旨。做题时应先梳理、概括下片的内容,再总结情感。【解析】本题考察诗词的主旨。做题时应先梳理、概括下片的内容,再总结情感。 5. 判断下面句子表述是否正确,正确则在括号中填“A”,错误则在括号中填“B”。(12 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艰难。() 【答案】B【答案】B 7 3 【解析】“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遥远。【解析】“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遥远。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客路青山外”一句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 意。() 【答案】A【答案】A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以乐写悲,“落花时节”也可比喻国运衰微, 人生落魄。() 【答案】A【答案】A (4)“河流大野犹嫌束,擅入潼关不解平”抒发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 【答案】A【答案】A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满”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笛声悠 扬。() 【答案】B【答案】B 【解析】“满”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解析】“满”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诗人因被迫辞官离开,内心感到忧伤不平。 () 【答案】A【答案】A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30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30 分) 二月甲子昧爽 ,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 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 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 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 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自燔 于火而死。 史记周本纪(节选) 【注释】昧爽:凌晨。师尚父、百夫:人名。亟:急。燔:同“焚”,焚烧。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2 分) (1)乡 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2)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3)臣之妻私 臣(邹忌讽齐王纳谏)(4)寡人谕 矣(唐雎不辱使命) (5)持汤 沃灌(送东阳马生序)(6)念 鬼(陈涉世家) (7)忿恚 尉(陈涉世家)(8)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陈涉世家) (9)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10)夙夜 忧叹(出师表) (11)猥自枉屈 (出师表)(12)以彰 其咎(出师表) 【答案】(1)同“向”,先前,从前;(2)目光短浅;(3)偏爱;(4)明白,懂得;【答案】(1)同“向”,先前,从前;(2)目光短浅;(3)偏爱;(4)明白,懂得; 8 4 (5)热水;(6)考虑;(7)使恼怒;(8)难道;(9)社会地位卑微,目光短浅;(10) 早晚,日日夜夜;(11)屈尊就卑;(12)公布 (5)热水;(6)考虑;(7)使恼怒;(8)难道;(9)社会地位卑微,目光短浅;(10) 早晚,日日夜夜;(11)屈尊就卑;(12)公布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B.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C.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D.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答案】B【答案】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自燔于火而死。(4 分) (2)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4 分) 【答案】(1)商纣逃走,返回到京都登上鹿台,点火自焚而亡。 (2)商纣的军队虽然人多,但都没有打仗的心思,心理想要武王赶紧进来 【答案】(1)商纣逃走,返回到京都登上鹿台,点火自焚而亡。 (2)商纣的军队虽然人多,但都没有打仗的心思,心理想要武王赶紧进来 【解析】(1)重点字词“走”“反”各 1 分,总体句意 2 分; (2)重点字词“皆”“欲”各 1 分,总体句意 2 分。 【解析】(1)重点字词“走”“反”各 1 分,总体句意 2 分; (2)重点字词“皆”“欲”各 1 分,总体句意 2 分。 10.联系乙文内容,谈谈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6 分) 【答案】乙文记述了武王伐纣时商纣的军队虽然人很多但是毫无战心,心向武王,最终武 王获得胜利,上纣自焚而且亡。 (2 分)商纣因未能实施仁政而失民心、军心,武王因顺应民心、 军心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2 分)体现了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 “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2 分) 【答案】乙文记述了武王伐纣时商纣的军队虽然人很多但是毫无战心,心向武王,最终武 王获得胜利,上纣自焚而且亡。 (2 分)商纣因未能实施仁政而失民心、军心,武王因顺应民心、 军心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2 分)体现了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 “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2 分) 【解析】此题考察课内文言文中重点知识的迁移运用。做题时先概括本文内容,再结合“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分析。 【解析】此题考察课内文言文中重点知识的迁移运用。做题时先概括本文内容,再结合“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8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8 分) 与草木同安(曹文生) 草木,也是有灵魂的。 草木的灵魂,带着一种素心。它不选择土地,落在陕北的大地上,过了一个春天,它就占 领了山头。在陕北,顺着一条小路走下去,就像一次探险。路边,草木群居在一起,挡住了去路。 你看,马茹子、狼眼刺拐还有酸枣,都具有一种尖锐的性格。一路上,若与它们较劲,这受自于 父母的发肤就会被刺画出形状不一的天符。在这里,温和的树少,尖锐的树多或许,干早的 黄土高原上,只有坚韧的生命才能活下来,包括居民也一样。 有人问,草木像一群被时光丢弃的婴儿,它们有精神吗? 草木的精神是一种善。它们潜伏在山中,看似强势,郁郁葱葱,让一座山有了灵气;花枯 叶落之后,剩下一地干柴,衍生出一缕缕炊烟。 9 5 草木的精神是一种美。正走着,一朵山丹丹花孤独地出现在黄土的断面上,这种红是一种 昭示, 也是一种草木遗落在人间的谜语, 等待人去靠近它。 它就这样毫无节制、 肆无忌惮地盛开, 使得土黄的山沟像一个偌大的碗捧出一碗红,令人想起“金碗盛丹”四个字。或许,山丹丹代表 的是一群草木一样的人,他们在黄土地上过着一种隐忍的生活,偶尔怒放 ,于简中释放美好。 古代的陕北,是一个听后让人颤栗的词。如今,它和人间任何地方一样,不再羞涩,不再 低人一等。一座山,便带来了一座山的自足和逍遥。在这里,草木葳蕤,鸟鸣清幽。山里,藏着 太多的长歌短调,虫吟声、鸟鸣声当一座山被这些声音打开,它就不再怀才不遇,不再孤独 终老。 生命的意义,从草始,归于草。一些草,注定一辈子无人问津,但它们依然遵循节气、遵 循风水默默生长。五谷,不过是草的一种,只是被祖先从草里鉴别出来,能填饱肚子,才以粮食 的面目高于野草;还有些草,心怀高义,像珍宝一样被人小心翼翼地挖出来、晒干,送进中药店 变成灵丹妙药。说来渐愧,陕北的山林里,我只认识很少的草。一同进山的伙伴引领我进入陕北 草木的中药世界。对于黄芩,我有些敌意,父亲一生见不得黄芩,因为它里面含着一种黄酮,父 亲对它过敏。远志是我喜欢的,一种草具有运大志向,长在深山,心忧天下,想用草木的善心去 治愈柔弱的身体。柴胡也是我喜欢的名字,凡是带着柴的草木,我都格外亲近。在乡下,家里的 柴决定着生存,决定着温饱。炊烟袅袅,永远是乡下人理想的活法。 黄芩、远志、荣胡,这些草从野草中分离出来,后来的人再看见它们,都是一脸的尊重。 只有在山中,它们还具有草木的原始样子。 我想,草木精神,应是人的精神;与草木同安,应是人类的大同理想。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只有坚韧的生命才能活下来。 B.山丹丹肆无忌惮地盛开,令人想起“金碗盛丹”四字。 C.在山中,只有黄芩、远志、柴胡还具有草木的原始样子。 D.本文作者认为,与草木同安,应是人类的大同理想。 【答案】C【答案】C 【解析】黄芩、远志、荣胡,这些草从野草中分离出来,后来的人再看见它们,都是一脸 的尊重。只有在山中,它们还具有草木的原始样子。 【解析】黄芩、远志、荣胡,这些草从野草中分离出来,后来的人再看见它们,都是一脸 的尊重。只有在山中,它们还具有草木的原始样子。 12.第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4 分) 【答案】内容上:提出“草木有精神吗”这一疑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于陕北大地草木的描写,引出下文对草木精神的具体解读。 【答案】内容上:提出“草木有精神吗”这一疑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于陕北大地草木的描写,引出下文对草木精神的具体解读。 【解析】此题考察文段的的作用。明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回答:内容上概括其主 要内容及与文章主题之间的联系,结构上中间段侧重分析中间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察文段的的作用。明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回答:内容上概括其主 要内容及与文章主题之间的联系,结构上中间段侧重分析中间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10 6 13.结合文本说一说,草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作用?(6 分) 【答案】草木郁郁葱葱时让一座山有了灵气,花枯叶落后则衍生出一缕缕炊烟;(2 分) 五谷草木的一种, 能解决人们的温暖问题; (2 分) 有些草木被送进中药店中变成灵丹妙药, 治愈人们的身体。(2 分) 【答案】草木郁郁葱葱时让一座山有了灵气,花枯叶落后则衍生出一缕缕炊烟;(2 分) 五谷草木的一种, 能解决人们的温暖问题; (2 分) 有些草木被送进中药店中变成灵丹妙药, 治愈人们的身体。(2 分)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回到原文进行摘抄概括即可。【解析】此题考察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回到原文进行摘抄概括即可。 14.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8 分) (1)如何理解文章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怒放”?(4 分) 他们在黄土地上过着一种隐忍的生活,偶尔怒放 ,于简中释放美好。 【答案】“怒放”一词的意思为热烈地绽放,(1 分)在文中指(写出了)陕北人民在这片 黄土地上认真、朴实、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1 分)于黄土地上展现自己的生命热情,(1 分)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颂与敬佩(1 分)。 【答案】“怒放”一词的意思为热烈地绽放,(1 分)在文中指(写出了)陕北人民在这片 黄土地上认真、朴实、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1 分)于黄土地上展现自己的生命热情,(1 分)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颂与敬佩(1 分)。 【解析】此题从加点词的角度考察句子赏析。做题时需解释出该词的本意和语境义,并从 特点及情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此题从加点词的角度考察句子赏析。做题时需解释出该词的本意和语境义,并从 特点及情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从修辞角度品析第段的画线句。(4 分) 当一座山被这些声音打开,它就不再怀才不遇,不再孤独终老。 【答案】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不再怀才不遇”“不再孤独终老”这些人 的行为,(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山因有草木鸟鸣而且充满生机的场景,(1 分)体现了草 木鸟鸣对于陕北大山的重要性(1 分)和草木精神之美。(1 分) 【答案】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不再怀才不遇”“不再孤独终老”这些人 的行为,(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山因有草木鸟鸣而且充满生机的场景,(1 分)体现了草 木鸟鸣对于陕北大山的重要性(1 分)和草木精神之美。(1 分) 【解析】此题从修辞的角度考察句子赏析。做题时需判断出修辞并进行分析,然后还原该 句子的画面内容,从特点及情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此题从修辞的角度考察句子赏析。做题时需判断出修辞并进行分析,然后还原该 句子的画面内容,从特点及情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草木的精神”的理解。(6 分) 【答案】草木精神是一种善,无论是生长还是枯萎,都为人们和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分)草木精神是一种美,点缀陕北这片黄土地,使其充满生机,象征着陕北人民;(2 分) 草木精神是人的精神,人类应与草木同安,草木身上的善、美、无私与人类身上的美好是一 致的。(2 分) 【答案】草木精神是一种善,无论是生长还是枯萎,都为人们和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分)草木精神是一种美,点缀陕北这片黄土地,使其充满生机,象征着陕北人民;(2 分) 草木精神是人的精神,人类应与草木同安,草木身上的善、美、无私与人类身上的美好是一 致的。(2 分)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中心的理解。作答时从文章中提取能体现中心的关键句子,并结合 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中心的理解。作答时从文章中提取能体现中心的关键句子,并结合 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4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4 分) 为什么盯一个字看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一个字看久了,这个字好像变得越来越扭曲,到最后甚 至感觉都不认识这个字了?例如“了”字,你试着盯 30 秒,越看越一脸懵这个字原本在日 常中应用频繁,但却可以在长时间的观察下逐渐变得陌生。不光是盯久了,一个字写久了也会有出 现相同的感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1 7 其实,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语义饱和”,简单理解,就是盯着一个文字久了, 我们的大脑便只重点关注它的字形,从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通常来说,这个 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当你闭上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事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 那么,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目前受到普遍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来自这个词的创 造者 Leon James,他认为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 首先,让我们先搞懂在“认字”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小脑袋到底经历了什么。 看到一个字时,我们的大脑会经历两个步骤: 我们的眼睛先输入了字形的图案信息,然后传送给大脑;大脑接受到了这个图案信 息后开始运转,在它的知识仓库里找到和这个字形相关联的意义,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也就是在识别 文字时,字的笔画结构等视觉上的信息,会刺激着神经元。被刺激后,神经元会发送视觉信号给 我们的神经中枢, 我们的神经中枢就会在一个视觉与文字记忆的数据库进行比对, 找到正确的语义, 我们也就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 但是如果你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情况又会有所改变。你的眼睛不断接收这个字形, 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会被反复刺激,然后神经元再反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 反复读取记忆库中的数据。 短时间内进行了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神经元感觉到疲倦了,它就会选择偷懒,减 少接受刺激。直至最后罢工,也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了。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字就只剩 下它的形状,而短暂失去了它的内涵。 Leon James 表示,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但也有例外,举 个例子,大碗宽面bingbing 面的字,不论我们盯多久,它也很难在我们脑海里 分崩离析。这样一个字形结构复杂而且乍看很是陌生的字,会使我们的大脑进行数据对比时更专 注,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偷懒。相反,能让我们在十分短的时间内产生语义饱和感觉的字,都是 一些字形简单的,极为日常的字。这些字在一段时间的观察下,我们会逐渐忽视这是一个汉字, 而去注重笔划图形,反而更容易脑补成其他符号。 没错,其实不用看多久,我就忘了“韭”是一个字,而是仙人掌或者两座高楼;“击”是 插在深坑里的电线杆;还有“义”字,看久了就是一个高举双臂的小人儿了。有些结构稍微复杂的字会 在长久注视下开始分裂,由一个熟知的字变成两个字。 如 “的” 字, 盯久了就只能分出 “白” 与 “勺 “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神经活动中出现的疲劳现象,不仅仅只会出现在我们看字的时候,我们 的其他感官,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而视觉上除了看字,看其他事物也是相同的道理。视觉上产生的饱 和效应久而久之,甚至演变成一个“都市怪谈”。 16.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 分) 12 8 A.一个字盯久了,产生的语义饱和现象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B.任何词都会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无一例外。 C.在短时间观察下,越复杂的文字越会被脑补成其他符号。 D.不仅仅视觉,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也会产生饱和效应。 【答案】D【答案】D 【解析】A.段“通常来说,这个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当你闭上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 事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B.段“Leon James 表示,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成为我们体验语 义饱和的牺牲品。但也有例外,举个例子”C.相反,能让我们在十分短的时间内产生语义 饱和感觉的字,都是一些字形简单的,极为日常的字。 【解析】A.段“通常来说,这个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当你闭上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 事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B.段“Leon James 表示,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成为我们体验语 义饱和的牺牲品。但也有例外,举个例子”C.相反,能让我们在十分短的时间内产生语义 饱和感觉的字,都是一些字形简单的,极为日常的字。 17.请简要概括造成“一个字盯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的原因。(4 分) 【答案】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1 分)在认字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的 神经元因短时间内被反复刺激而疲倦,(1 分)不再发送信号至神经中枢,(1 分)因此我们的 大脑便只重点关注它的字形,从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1 分) 【答案】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1 分)在认字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的 神经元因短时间内被反复刺激而疲倦,(1 分)不再发送信号至神经中枢,(1 分)因此我们的 大脑便只重点关注它的字形,从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1 分)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和概括。作答时回到原文中找到对应语句进行摘录 即可。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和概括。作答时回到原文中找到对应语句进行摘录 即可。 18.请以“苹果”为例,根据第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大脑识别“苹果”一词的过程。 (6 分) 【答案】眼睛先输入“苹果”的字形图案信息,然后传递给大脑;大脑中的神经元受到“苹 果”笔画结构等视觉信息的刺激后,发送信号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视觉与文字记忆的数据 库中进行比对,找到其正确语义,让我们理解“苹果”一词的含义。 【答案】眼睛先输入“苹果”的字形图案信息,然后传递给大脑;大脑中的神经元受到“苹 果”笔画结构等视觉信息的刺激后,发送信号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视觉与文字记忆的数据 库中进行比对,找到其正确语义,让我们理解“苹果”一词的含义。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迁移运用。作答时回原文找到大脑识别的过程, 将“苹果”一词替换进去即可,注意第段的内容需穿插在中间。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迁移运用。作答时回原文找到大脑识别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中式面点师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工程测量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 2025年驾驶证考试-网约车资格证-网约车资格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茶艺师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热工职业-热工程控保护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力发电厂热工课件
- 季度院感知识培训记录课件
- 存货出入库管理培训课件
- 婚车出租专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 乘客遗失物品处理课件
- 美编设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肿瘤患者有效沟通技巧
- 医院科室停电应急预案
- 2025-2030中国工业用地开发与产业升级分析报告
- 2025年教育学家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 第1课 互联网和物联网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