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名句: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释】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能够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解释翻译】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这是有子,有若,讲到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先看第一部分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朱子的解释,这个复就是践的意思,践言也。践就是履行,也就是说,信约而合其宜,则言必可践矣。我们的信,信是信用,能够跟义相近,也就是说能合其宜,义者,宜也,宜是应该的意思。合宜,这所说的话就能够去履行。换句话说,如果这个话不合宜的话,不符合道义,虽然说出来了,但是也不应该去履行。即使是表面上来看不符合信用,但是真正的信用应该以义来衡量的。 另外古注也有的时候把复,这个言可复也这个复,当作反复讲,意思也大同小异。就是说如果言语表达的符合义,那么这个言语就应该守信。如果不符合义,这个言语是能够反复的。也就是说,不合宜的,能够不必守信,合宜的才守信,就讲的这个意思。 当年孔子也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根据史记里面孔子世家的记载,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到卫国,经过一个地方叫蒲地,蒲公英的蒲,蒲地。正好赶上那个地方的官员,是公叔氏想要凭据蒲地谋反。他们见到孔子来了,就把他围困起来,然后逼着孔子,说:如果你们答应不要到卫国去,我们就放你们走。因为他们这些谋反的人怕孔子到了卫国向卫国国君报告,说他们有谋反,他们就会被惩罚。所以他们不让孔子去卫国,除非让他们发誓。让孔子发誓,孔子发誓说不去卫国才放他们走。结果孔子就发誓,说保证不到卫国去。这些想谋反的人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很守信的人,既然他发誓了,他们就放心了,于是就把孔子放出去了。结果孔子还是去了卫国,子贡这时候就不解了,就问孔子,说你刚才发的誓,怎么能够违背?孔子就回答说:被逼着发的誓,神是不听的。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不必去守这个信。为什么?因为这种誓言,在被逼迫的时候所发的誓言是不合宜的,所以是能够反复的,能够*。 所以在刘宝楠先生论语正义批注里面,他解释这句话,他引用孟子离娄篇的话来讲,说大人者,言不必信,唯义所在。大人是圣人,圣人讲的话也不必一定要守信,为什么?要看这个是不是合宜,是不是与义相违背,如果跟义相违背,所说的话也不必守信。换句话说,义是真正信的标准。所以刘宝楠先生他讲,是信须视义而行之,故此言近于义也。这个信一定要以义为标准,所以讲信近于义,这个近也就是以义为标准的意思。 皇侃的注疏里面讲,信,不欺也。义,合宜也。复,犹验也。所以这个信就是不欺的意思,不欺是不欺骗道义,这个义就是合宜,这个复能够当作验字讲。所以夫信不必合宜,合宜不必信。若为信近于合宜,此信之言乃可复验也。他讲这个复,当验,就是检验的意思。信不一定是有义的,符合道义;符合道义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信。就是像孔子不符合道义的,他也能够毁掉那个信,那个信不是真正的信。所以,我们的言语要能够检验,检验什么?说出的话适不适宜,不适宜的,一定要改。所以若为信不合宜,此虽是不欺,而其言不足复验也。如果为了守信而不符合道义,虽然表面上看是不欺,没有欺骗人了,但是这样的言语也不值得检验,不堪检验。从这里我们看到,一切都以合不合宜做标准。当然你也不能够乱讲话,凡出言,信为先。不过有时候真的是说错了话,那这个话如果不合宜,是能够不需守信。 皇侃和邢昺两个批注里头都引用了尾生这个事例。尾生这个事例,是在庄子里面有记载。尾生跟一个女子约会,在桥下相见,结果后来这个女子没有来,那个河又发大水,这个时候尾生为了守信,竟然抱着桥的柱子,不肯离去,最后就被大水淹死了。这段故事也在史记里有记载。像这种事情,尾生确实是守信,不过他没有近于义,他不合宜。一个,他这种为情而死,本身属于不孝,身有伤,贻亲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这种死,仅仅为了儿女的私情,不是真正为了救国救民那种道义,所以实在是不值。这种信就不是近于义,不合宜。结果这类的故事还反倒被后人去歌颂,有一个成语叫魂断蓝桥-尾生抱柱,就是讲尾生死在这个桥柱,抱着桥柱死在水里的事情。那实在讲,不合宜。这种情欲,本身就不应该去滋长。 所以讲到信近于义,要用义做为标准,他所说的话就能够去检验。古人讲究的立德、立功、立言,这个立言必须是符合德、符合义,这才是真正有利于社会的,有利于天下后世的言论。 好,我们再看第二部分,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这都是教我们做人。前面讲我们讲话,言必信,这个信必定是要符合道义。这里要讲我们行为,对人要恭敬,不过恭敬必须近于礼。如果恭敬却失礼,这就招致耻辱了。所以恭敬人也要按照礼节,这才能够远离耻辱。恭,当然首先自己要谦卑,自卑而尊人。但是如果自己自卑尊人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礼度,没有规矩,一味的就是在那里表现出谦卑,把人恭敬到天上去,这就反而是一种耻辱。既是辱人,也是自辱。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像在佛门里面的称呼,这我们恩师多次提到,称在世的法师不应该用大师这个名称。大师是什么称呼?对佛的称呼。你称某人是大师,换句话说,你说他是佛了。那他不是佛,你称他是佛,这就过度了。你对人恭敬,不过没有礼,没有合乎称呼的规矩,这就是反而是侮辱别人了。为什么?他明明不是,你偏说他是,这不是侮辱吗?像一个人,他不是总统,你偏说他是总统,这不等于是骂人?所以恭敬人也是要按照礼度。按照礼度,那才是真正的恭敬。 再下面,第三部分内容,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朱子的解释,因当依字讲,依靠的依。宗当主字讲,就以什么人为主。所以他解释这句话说: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能够宗而主之矣。也就是说,与人交往,如果一个人能够依靠所依者,依靠什么?可亲之人,这也是能够值得我们去效法、去尊敬的。这个宗、主,都有效法、尊敬的意思。这是讲到人的言行交际,与人交往我们要先观察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可亲可敬,值得我们亲近。 李炳南老先生批注里面具体的说出来,所亲之人应该是仁义之人,这叫不失其所亲。如果我们所亲近的不是仁义的人,这就对自己没有好处。朱子说的会将有不胜其自失之悔者矣,自己就会常常有悔恨。所以跟人交往,我们要谨之于始而虑其所终。这是朱夫子讲的,慎于始。交人我们要观察他,可不能够做为我们的朋友。夫子讲到的以友辅仁,朋友能够辅助我们的仁德,协助我们行仁的,所以我们所亲近的应该是仁义之人。我们能够懂得谁是值得亲近,谁是仁义之人,这是有知人之明,这也是可宗也,可宗是可宗敬,值得尊敬。所以这是讲到要慎于始,慎于始其实也是慎终。不要等到酿成大错了,最后悔恨,交错人了,被人害了。悔恨在后,已经晚了。所以有子这个章是教我们如何做人:教我们言语要守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米台风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消防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2025年招聘考试高频考点解析技术转移中心职能篇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求职面试预测题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程序员招聘考试试题集及解析
- 2025年初级美容师技能鉴定试题
- 2025年高级数据安全工程师必-备知识库与经典面试问题解答
- 2025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习必-备市场调研问卷设计及答案参考
- 2025年初级美容美发师实操技巧与模拟题
- 2025年国际金融分析师实战应用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完整版】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水库维修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建筑公司分包合同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英语真题(解析版)
- 【生物 四川卷】2025年四川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真题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近几年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完整珍藏版)
- T∕CGMA 033002-2020 压缩空气站节能设计指南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计算类专项训练卷【含答案】
- 材料物理之材料的结合方式PPT课件
- 2022年医德医风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故障树分析(FT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