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评估卷(四)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0版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评估卷(四)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0版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评估卷(四)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0版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评估卷(四)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0版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评估卷(四)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评估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44分)(2019湖北武汉二中测试)图一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二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一中象鼻山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二中的()a甲b乙c丙 d丁解析:选c图中景观为岩溶地貌,由石灰岩受流水侵蚀而成,石灰岩为沉积岩,图中丙为沉积岩。2图二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为冷却凝固作用b为重熔再生作用c为外力作用d为变质作用解析:选a箭头由岩浆指向甲岩石,应为冷却凝固作用。3塑造桂林象鼻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解析:选a岩溶地貌的塑造是由于流水作用。(2019吉林大学附中测试)河西走廊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左图),右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4形成此种花岗岩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解析:选c“千疮百孔”的地貌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故选c。5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b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岩浆喷出外力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解析:选b图中沉积岩被花岗岩切断,说明先有沉积岩形成,然后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现在花岗岩露出地表,说明有地壳抬升作用;花岗岩露出地表,被外力侵蚀形成现在千疮百孔的地貌状况。所以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故选b。(2019重庆巴蜀中学测试)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下图),完成68题。6丙处的地质构造是()a山地 b背斜c向斜 d断层解析:选c丙处岩层向下弯曲,故丙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c项正确。7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a岩石受力过大b岩块相对位移c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d岩石平直而陡峭解析:选c丁处为断层,断裂面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从而发育成沟谷,c项正确。8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选b乙处含煤层出露地表,开采条件好,且不易出现透水和瓦斯爆炸事故,b项正确。(2019西安高新一中测试)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为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回答911题。9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解析:选a 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为主,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为主,a项正确。10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冲刷力乙岸比甲岸弱ba地多为“v”型河谷cc地为冲积平原db地为三角洲平原解析:选b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根据河流流向可知,乙岸冲刷严重,a项错误;河流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常形成“v”型河谷,b项正确;c地为三角洲平原,c项错误;b地为冲积平原,d项错误。11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地势平坦开阔a b c d解析:选ca地位于河流上游,水流急,水运不便利,地形不平坦,不利于城市建设;c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可以发展河海联运,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城市发展空间大且建设难度小。故c项正确。(2019江西临川一中测试)下图是某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解析:选b图示为沙垄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故选b。13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解析:选a该地貌是风力沉积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的西北地区,故选a。(2019广东深圳中学测试)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14该地区的地貌有()a新月型沙丘 b海蚀崖c三角洲平原 d风蚀蘑菇解析:选c该地区位于渤海沿岸,不会形成新月型沙丘,新月型沙丘为流动沙丘,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渤海沿岸主要为泥砂质海岸,没有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出现在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的西北地区;图中滦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平原。故c项正确。15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a风力堆积作用 b波浪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作用解析:选c根据图例,该地区沙丘、海滩、海积与河积地貌、三角洲平原等都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c项正确。(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617题。16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解析:选d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这类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选d。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17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解析:选a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2019南京师大附中测试)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1820题。18依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数值可能为()a9 047 m b7 725 mc5 560 m d6 756 m解析:选b图中相邻两条等深线之间相差2 000 m,观察图中等深线变化,可知a点深度在7 0009 000 m之间,b项正确。19a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a海岭 b海沟c海盆 d大陆架解析:选ba处等深线包围区域窄而深,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应为海沟。20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岛是由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b图中b岛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c该区域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d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解析:选c图中b岛不属于珊瑚岛,a项错误;b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b项错误;该区域位于马来群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c项正确;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项错误。(2019湖南师大附中测试)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21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a处附近 b处附近c处附近 d处附近解析:选d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处附近,其他三处板块已经移过,不是热点。22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是()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东南再往东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解析:选b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的年代判断,“热点”在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所以从2移动到18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最先形成的几个岛屿分布呈西北东南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东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东南,后面形成的岛屿为西南东北走向,说明当时的板块移动方向是先往东南再往东北(注意图中的指向标)。第卷(综合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23(20分)(2019山东实验中学测试)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_处,属于向斜的是_处。(4分)(2)图中所示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是由于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造成的。(2分)(3)图中a处地貌是_,b处地形的成因是_。(6分)(4)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处。(4分)(5)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c、d四处中应选择_处。(2分)(6)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按地质构造与图中字母_相同。(2分)答案:(1)ab(2)内力(3)山谷或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4)ab(5)a(6)c24(18分)(2019安徽合肥一中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的年纹层是由不同季节形成的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交替形成。粗颗粒物质组成磨圆中等、分选性差,具有明显的风力搬运特征;细颗粒层矿物颗粒较细,除细沙、黏土外,还含有大量的枝角类碎片和生物壳体,具有明显的流水搬运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1)库赛湖属于构造湖,形成初期水深坡陡,但现在东南部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据图推测原因。(4分)(2)判断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沉积的季节并分析形成过程。(6分)(3)年纹层m较常年偏厚,请分析原因。(8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湖泊东南部坡缓水浅,这是因为东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大量泥沙,泥沙沉积所致。第(2)题,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冰融化,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因此,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沉积的季节为春季。第(3)题,年纹层m为细颗粒层,细颗粒层厚,说明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多,应该是流量偏大。结合材料可知,该湖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融水的量与气温关系密切。m层厚,说明m对应年份夏季气温特别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湖泊沉积物多,细颗粒层较厚。答案:(1)东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大量泥沙,泥沙沉积,使得坡缓水浅。(2)粗颗粒层沉积于春季。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冰融化,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3)m层为细颗粒层,为夏季流水沉积。该湖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m层对应年份夏季气温偏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湖泊沉积物多,细颗粒层较厚。25(18分)(2019四川成都七中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材料二:图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材料三:图乙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4分)(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4分)(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4分)(4)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奎茨河谷“最潮湿”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左上图河谷形态分析,该河谷先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第(2)题,河床沉积物特点是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下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大,上面的沉积物颗粒小。第(3)题,河谷地带的资源环境特点,可以结合食物来源分析。河谷地区的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第(4)题,读图,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奎茨河谷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该河谷位于太平洋东北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从地形角度分析,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于西风沿河谷深入,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水汽充足。奎茨河谷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晴天少,气温低,蒸发弱。该河谷的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有“u”型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的河流下蚀作用明显,形成“v”型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