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3页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4页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广州模拟)万里长城为何千年不倒,其中蕴藏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古代的建筑工人通过将糯米汤与标准砂浆混合,发明了超强的“糯米砂浆”。这种砂浆比水泥还要牢固,而且防水性能非常好。我国南方泉州洛阳桥屹立千年,靠的却是牡蛎。牡蛎下层的壳较厚,可看作是牡蛎的基座,可分泌粘液和礁石融为一体。据此完成13题。1.中国古代建筑者在利用“生物技术”上,巧夺天工,“糯米”和“牡蛎”的主要作用是()a.填充b.固结c.防水d.防潮2.虽然这样的“生物技术”制造的建筑物非常牢固,但是普通建筑很少使用的原因是()a.成本高b.技术要求高c.劳动力不足d.对牢固度要求不高3.我国南方相对北方来说,使用“糯米砂浆”修建建筑物,要想长久保持,面临最大困难是()a.多台风b.湿度大c.降水多d.多洪涝【解析】1选b,2选a,3选b。第1题,材料信息中表明,“糯米砂浆”比水泥还要牢固,牡蛎分泌粘液和礁石融为一体,因此“糯米”和“牡蛎”的主要作用是固结。“糯米”和“牡蛎”也具有一定的填充、防水、防潮作用,但不是“糯米”和“牡蛎”的主要作用。第2题,虽然这样的“生物技术”制造的建筑物非常牢固,但经济水平比较低,糯米的价格比较贵,获取牡蛎也不容易,导致成本高,因此普通建筑很少使用。将糯米汤和标准砂浆混合、牡蛎幼崽放在桥墩上,技术要求并不高。将糯米汤和标准砂浆混合、牡蛎幼崽放在桥墩上耗费劳动力不多。建筑物对牢固要求一般都较高。第3题,题中信息表明,“糯米砂浆”比水泥还要牢固,抗台风性能较好。相对于北方,南方湿度大,从而影响到“糯米砂浆”固结。“糯米砂浆”防水性能非常好,因此降水多不是面临的最大困难。“糯米砂浆”防水性能非常好,因此多洪涝也不是面临的最大困难。(2020郑州模拟)全程机械化是现代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机械粒收是我国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我国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通常在30%40%,难以满足机械粒收籽粒含水率低于28%的要求。美国玉米机械粒收高峰期迟于生理成熟高峰期约1个月,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一般降低至15%25%,而华北地区在现有种植模式下通过推迟收获期降低籽粒含水率的力度有限。读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分布图。完成46题。4.导致陕西西部与河南东部夏玉米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5.与美国相比,该区域通过推迟收获期来实现机械粒收的力度有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a.热量不足b.人口稠密c.复种指数较高d.技术水平较低6.从气候条件考虑,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a.豫南b.鲁东c.冀北d.皖北【解析】4选c,5选c,6选a。第4题,读图可知,陕西西部夏玉米播种时间晚于河南东部,这一趋势与冬小麦成熟和收获进程一致且相距时间较近,多数区域为冬小麦收获后立即进行夏玉米播种,陕西西部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冬小麦收获期和夏玉米播种期都晚于河南东部平原地区。第5题,该区域内普遍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受冬小麦收获和夏玉米播种时间的双重限制,夏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通常在30%40%。第6题,读图可知,豫南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最早,豫南地区积温资源丰富,在不影响冬小麦正常收获与播种的前提下,通过提早夏玉米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收获期,可以满足籽粒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要求。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据此完成7、8题。7.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气候全年湿润b.红壤广布,土质黏重c.高原地形,地势高峻d.河阔水深,水流湍急8.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a.排出低地积水b.碾磨谷物c.压滚毛毡、造纸d.发电供能【解析】7选a,8选a。第7题,木鞋虽然不太适合运动,但木鞋坚韧、成本低,具有防湿功能。因为荷兰是世界低地,气候湿润,而木鞋不畏湿气,这是荷兰人喜欢木鞋的主要原因。并且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木材资源较为丰富,便于就地取材。第8题,荷兰是世界低地,平均海拔较低,地处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常年受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利用风车主要是不断的吸水、排水,保障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免受水患的威胁。同时利用风车也可以碾磨谷物、压滚毛毡、造纸等。图甲为山西省忻州市河头村黄土高原民居(窗户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为白色的麻纸,下面为玻璃),图乙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茅草屋。据此完成911题。9.图甲的窗户上面是麻纸,下面是玻璃的原因()a.夏季增强太阳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b.夏季削弱太阳辐射,冬季阻挡大气辐射,热量不易散失c.夏季增强大气逆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d.夏季增强地面辐射,冬季削弱地面辐射,热量不易散失10.“金”字形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的原因是()a.防止蛀虫b.抵御台风c.美观大方d.空气流通11.甲、乙两地民居景观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不同b.距海的远近c.海拔的高度d.生活习惯【解析】9选b,10选d,11选a。第9题,据图可推知,这样的构造是为了室内冬暖夏凉,形成适合居住的气温。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窗户上面的麻纸可阻挡太阳辐射;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阳光可透过下面的玻璃照进室内,室内近地面因太阳照射升温空气膨胀上升,到了室顶因麻纸阻挡无法外流,阻挡了大气辐射,热量不易散失。第10题,藤条无法防止蛀虫。藤条对抵御台风没啥大用处。美观大方的功能不明显,观赏功能也往往不是区域建筑特色的主要功能。当地是热带季风气候,潮湿闷热,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可以让室内空气得到流通。第11题,甲地气候夏热冬冷,民居力求冬暖夏凉;乙地全年湿热,民居则力求通风、排水(尖顶)。【知识拓展】从民居看自然环境的差异民居图片与气候的关系傣家竹楼反映炎热多雨、潮湿的气候特征,人们充分利用当地的竹木资源,搭建高脚屋,便于通风散热,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快速倾泻,还可以起到防虫蛇的功能山西四合院房屋的屋顶是由外向内单面倾斜,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由外向内单面倾斜的屋顶,反映了当地雨水较少、降水集中的自然环境特征黄土高原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文化景观,反映了土层的直立性和气候的干燥性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厄瓜多尔被称为“赤道之国”,该国资源丰富,香蕉、鲜花等是其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材料二辛克雷电站是中国在海外建成的最大水电站,该电站为厄瓜多尔提供了37%的发电量,极大地缓解了该国用电紧缺的矛盾。图1为辛克雷电站位置图。材料三图2为波托维耶霍和新罗卡堡气候统计图。(1)据图简述厄瓜多尔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比较同纬度波托维耶霍和新罗卡堡两地气候差异。地点气候类型降水差异的成因波托维耶霍新罗卡堡(3)分析辛克雷电站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4)从区域开放性的角度,分析中厄两国在开展合作过程中各有哪些优势。【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中部山区。原因从地势、气候特点等方面分析。第(2)题,两地均为热带气候,波托维耶霍干湿季分明,为热带草原气候。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波托维耶霍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波托维耶霍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加之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新罗卡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第(3)题,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主要从河流落差、降水量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技术、资金方面考虑。第(4)题,厄瓜多尔经济相对落后,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丰富,工业制成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工业制成品等方面有优势。答案:(1)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原因:中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凉爽,人口密集,城市较多。(或东部、西部为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气候湿热,人口稀少,不利于城市发展。)(2)地点气候类型降水差异的成因波托维耶霍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新罗卡堡热带雨林气候(3)有利自然条件:地势落差大;降水丰富。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厄瓜多尔国内电力市场需求量大;有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4)厄瓜多尔可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农产品,提供市场;中国可提供资金、技术、信息、产品等支持。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新西兰松喜湿、耐贫瘠,生长速度快。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地带,19世纪才由移民携带种子落户新西兰。新西兰松材质结构均匀,稳定性高,极易干燥和上色,最易进行防腐处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西兰松被大量地种植在沿海沙地、火山台地和丘陵地带。如今,新西兰松已经是当地的当家树种,给新西兰带来了巨额财富。新西兰民居一般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下图为新西兰位置、地形示意图。为了扭转天然森林资源锐减局面和林业颓势,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已尝试引进新西兰松。(1)与加利福尼亚相比,说明新西兰成为新西兰松第二故乡的优越条件。(2)新西兰民居一般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3)我国的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尝试引进新西兰松,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新西兰松喜湿”,而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其生长。因气候湿润,森林火灾少。因纬度较高,森林病虫害少。看图可知,新西兰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深厚,土壤肥沃。第(2)题,读图可知,新西兰地处断裂带,地震频发,木质结构利于防震。读材料可知,新西兰木材资源丰富。新西兰松材质好,易干燥和易进行防腐处理。第(3)题,可行或不可行均可。可行要从市场需求、新西兰松的生长适宜回答,不可行要从引发的环境问题回答。答案:(1)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其生长;该国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台地土壤肥沃;纬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