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a. 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 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 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故bc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2.西周时期“孝”作为伦理观念正式提出,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这一变化反映了a. 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b. 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c. 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d. 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家庭伦理观念更加突出和明显,与儒家思想政治地位变化的关系不大,且西汉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才得到官方认可,排除a;西周和秦汉的的“孝”都体现了血缘关系,但侧重点不同,无法证明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排除b;宗法分封制度在周代已经实行,排除c;材料“尊祖敬宗、传宗接代”说明西周的“孝”侧重于宗族关系。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为“父母”,重视的是家庭伦理关系,因此这一变化反映了家庭伦理特征逐渐突出,故选d。3.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主张遵守“义”,自律自制b. 反映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c. 阐明了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念d. 体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主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强调对个人正直品格及自我修养的要求,体现了对“义”与自我修养的重视,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排除。c项,传统的义利观详细阐述了协调和分配利益的最高价值标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孟子性善论,排除。4.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材料反映了a. 以天道推及人道,倡导积极有为的主张b. 谦退无私、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c. 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d. 天行有常,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老子认为,有道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体现了矛盾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主张与人无争,并非积极作为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认为人应当在一定限度内行事可保全自身,并非宣传消极避世思想,排除。d项,材料未反映自然的本身规律性,故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本题结合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关键信息“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外其身而身存”。5.儒家思想里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学”作为自我发展的根本方式,必然涉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加以重组,下列不能体现此观念的是a. “君子之学,以明道也,以教世也”b. “有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c.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d.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儒家思想。依据材料“必然涉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加以重组”分析选项内容可知,“以明道也,以教世也”体现了顾炎武主张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达则兼济天下”体现了孟子主张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所不为,而后有为”体现了孟子主张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符合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6.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互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a. 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b. 发展私学教育c. 挽救奴隶制度d. 研究人和人类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依据材料“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辩论在于传播自己治理国家的理念,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诸子百家著书立说,而非强调发展私学;c选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而非挽救奴隶制度;d选项错误,诸子百家主要研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而非强调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出生于安徽蒙城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的哪一思想理念有关a. 主政者,当以民为本b.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c. 君主无为而治d.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答案】d【解析】【详解】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终身不仕”的决定体现了庄子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d正确;a是儒家思想,b是墨家的思想,不符合庄子,排除ab;庄子“终身不仕”与君主无为而治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弃官隐居”“终身不仕”,联系所学道家学派的思想分析解答。8.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 克己复礼b. 仁者爱人c. 为政以德d. 施行仁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用老虎比喻统治阶级实行保证,因此孔子提倡德治,即“为政以德”,故c项正确。a和b均属于仁爱的思想,属于“仁”的思想内涵,排除。施行仁政是孟子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9.东汉太学生尚未跻身官场,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对于弊政的危害有直接的感受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少年英锐,敢于进行思想创新,言行较为勇敢这主要是因为a. 太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议政参政的意识b. 汉代社会舆论环境宽松c. 太学生接受了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d. 东汉时期统治异常腐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汉太学生尚未跻身官场,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对于弊政的危害有直接的感受”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太学生在儒家民本思想下关注社会现实,抨击弊政,形成较强的参政意识,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为对题干现象的概括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太学生品评政界人物不能说明汉代社会舆论环境开放,故排除。d项,东汉统治异常腐败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10.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a. 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b. 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c. 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d. 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从汉惠帝到汉文帝、景帝,再到汉武帝,汉代帝王对儒学的态度不断变化,逐渐倚重,而汉武帝时期儒家的地位空前提高,故选c。题干说的是帝王对儒学态度的变化,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大一统思想,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的包容性,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治国理念的变化,d错误。11.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 )a. 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b. 以温和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c. 大力开展以儒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d. 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秦代焚书坑儒体现出法制和暴力的倾向,汉代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用思想统一维护政治大一统,和秦朝相比手段比较温和,故b项正确。a属于汉代独尊儒术思想特点,没有体现出比较的特点。c是提高儒家思想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专制秦朝已经实施,故d项错误。【点睛】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12.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表明a. 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b. 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c. 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d. 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孝义家”“元末农民军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中可以看出,郑氏家族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被载入正史,多次受朝廷表彰,并成为社会楷模,说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村社会的状况,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下层人民的斗争手段,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社会地位,没有体现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孝义家”“元末农民军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13.明朝史书这样写到: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材料表达的是a. 宋朝社会变化对后世的影响b. 阐述古代社会出现三次循坏现象c. 分析了明朝社会变迁的原因d. 表明了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社会制度。依据材料“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可知,宋代的变革一直影响到明代的方方面面,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三次变革并非简单“循环”出现,而是不断发展演进;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沿袭宋的变革,不是明朝社会变迁的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陈述的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不是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 “理”与“气”的地位b. 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d. 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王夫之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气而朱熹则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故c项正确;尽管在王夫之和朱熹观点中,“理”与“气”的地位是不同的,但这并非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无论是王夫之还是朱熹,二者代表的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而非人民的意愿,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不难看出,两人并没有体现出对问题的辩证看待,故d项错误。15.思想家茹兆光先生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 内心世界b. 自然规律c. 社会规律d. 天的意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王守仁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其主张“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即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制良知”,属于宋明理学中的陆王心学。故选项考点:王阳明的主张点评:要把握好“致良知”的含义: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16.“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可见,圣人促使天下大治是因为他们a.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 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 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 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中的慈、孝、仁、敬等词语可以分析出圣人促使天下大治是因为他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故b正确;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不是材料中宣扬思想的主要目的,a错误;强调理为万物之本是理学家宣传的思想,c错误;倡导建立和谐社会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错误。1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颠覆了中国传统观念b. 佛教受到人们的抵制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传统的儒学家在从亲、义、和、信等伦理道德领域攻击佛教思想,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佛教并没有颠覆中国的传统观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佛教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抵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佛教急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18.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潮a. 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b.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c. 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d.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其所反映的是对人本身欲望的追求,要求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故d项正确;这一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中并没有涉及到民主的内容与要求,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对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对理学的创新,排除c项。19.李赞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时,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讨学问。他和大同巡抚梅园的女儿梅澹然有书信往来,焚书中的复梅然大探士观音问等就是例证。材料反映了a. 明末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b. 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男女平等c. 明末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d. 李赞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封建教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李贽招收女弟子并与女性进行学术探讨的事迹可知他打破了对封建传统伦理纲常秩序的束缚,故d项符合题意。a项,结合所学可知李贽思想未掀起整个思想界的反传统思潮,明清时期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排除。b项,题干无法体现封建社会男女平等的实现,排除。c项,李贽思想并非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故排除。2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据此可知,顾炎武a. 批判传统儒学b. 具有民族思想c. 提倡经世致用d. 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依据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认为“国”是政府和朝廷,“天下”是指本国版图内居住的民族和老百姓,“保国”是统治者的责任,而“保天下”无论贵贱每个人都有责任,因此这体现了顾炎武具有民族思想,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批判传统儒学;c选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把读书与当前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反对空谈义理,死读经书,与材料内容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21.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人们在思想领城日益僵化,这促进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的产生。明末有位思想家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平?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于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义岂可平?这位思想家有可能是a. 朱熹b. 顺炎武c. 李贽d. 王夫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依据材料“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平?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于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强调男女平等,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集大成者,不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b选项错误,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男女平等;d选项错误,王夫之强调人私欲的合理性,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将“仁”作为行医准则,而“仁”本身是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强调关爱善待他人,这一思想融入到医学中,体现了医学浸润了儒家文化,故d项正确。“仁”是医学家对自己行医的要求,而非针对病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儒家伦理道德对于医学的束缚,故b项错误。c项过度拔高了儒家思想对医学的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3.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中国科技a. 受主流思想发展影响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c. 主要为各代政权服务d. 存理论总结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古代数学著作中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至今都一直沿用,这表明古代科技理论总结影响深远,d项正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未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材料未体现科技的服务对象,c项错误。故选d。24.南宋吴自牧在他的梦梁录中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及火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与材料所描绘的事物功能一致的发明最早出现于a. 春秋b. 战国c. 北宋d. 南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依据材料“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结合所学可知,该事物为指南针,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因此b选项正确。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不是春秋、北宋和南宋时期,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细绢)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主要说明了( ) a. 蔡伦为造纸术的工艺改进做出了巨大贡献b. 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c. 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d. 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以看出,绢帛等原料因贵重无法全面推广,竹简有特别笨重,社会的需要催生了技术的变革。故c正确。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除了文字记载以外,考古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造纸术对于世界文化影响,故d项错误。26.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b. 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c. 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d. 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答案】d【解析】【详解】从诗经到孔雀东南飞都没有体现当时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内容,故排除a项;根据诗经“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可知并没有反映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故排除b项;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但成为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孔雀东南飞为无名氏作品,说明文学作品并没有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而是体现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模糊,故排除c项,故选d项。27.我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 统治者重视文学发展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 文人表达个人感情的需要d. 外来文化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商业城镇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原本代表上层文化的赋、诗等已经不能满足市井生活的需要,代之而起的是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的词、小说等文学形式,所以古代中国文学体现出逐渐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故选b项。ac不是主要原因。中国古代文学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28.“两家以古人为师,己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托也。”此画派是a. 山水画b. 风俗画c. 宫廷画d. 人物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依据材料“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能够而相忘,神之所托也”结合所学可知,文人山水画更加强调意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风俗画以民间风情为主,而非强调意境;c选项错误,宫廷画以写实为主,更加注重人物形象,而不是强调神似;d选项错误,人物画更加写实,而不是强调神似。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9.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 )a. 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b. 具有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c. 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d. 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说明是文人画,文人画在创作上表現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絵画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文人表达的是知识分子的情感,故b项正确。知识分子并不是逃避现实的思想,故a项错误。文人画注重写意而不是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故c项错误。文人画反映的是高雅文化,而不是世俗化,故d项错误。30.古代戏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材料主要说明戏剧a. 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b. 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c. 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d. 成为了维护统治的工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戏剧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为人们树立榜样和标准结合所学可知, “忠、孝、节、义”等儒家伦理纲常在当时社会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中体现了戏剧的教化功能,与民众精神需求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古代教育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题干体现的是戏剧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成分对社会的教化作用,不能说明戏剧成为统治工具,故排除。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是全面继承周朝文化传统的一个流派,它继承了周王朝的诗书礼乐的文化传统,因此与其他各个学派相比,它的文化积淀最深厚.周王朝的“敬德”“保民”思想、礼乐教化思想,都被儒家继承。董仲舒的君权天授思想认为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具有天然的合法性,皇帝对天下人有绝对的权威。董仲舒还用阴阳学说论证了“礼”所规定的等级制度的天然合理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主从关系,是天道之阴阳在人间的反映,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是天然合理的。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既可解答当时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汉武帝乐意接受董仲舒所改造的儒家思想,并使之意识形态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