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测试题_第1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测试题_第2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测试题_第3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测试题_第4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测试题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班别:姓名: 序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90分)1、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 )A、文化的继承 B、文化的创新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交流2、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3、时下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充斥着古代格格、皇帝、皇大于秘史等;书法则推崇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也崇尚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 下列对传统文艺理解正确的是 (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B、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D、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4、“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和谐”的意思。因此,“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5、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 )A、 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C、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6、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特点的是 ( )具有民族的特色 一旦形成永远不变 具有强大的继承性 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A B C D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传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这说明( )A、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中华文化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总合C、中华文化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 D、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8、每到春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放鞭炮、吃团圆饭、走亲访友。这说明( )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是对传统习俗的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2020年5月27日开始,中国人第二次迎来了为期3天的端午节“小长假”。中央文明办决定端午节期间在全国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回答9-11题。9、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是中国上古楚文化、端午礼俗等的活态见证,这一节日民俗还传承了楚辞与其他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交化内涵。下列对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理解正确的是:( )端午民俗具有继承性 端午民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给予保护 端午民俗等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 B C D10、端午节这一天,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家庭,都有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这种现象说明传统文化( )A.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是促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C.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11、国家增设民族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的主要目的在于( )A.弘扬主旋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B.提高人民的民主政治素质C.保护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和凝聚力 D.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12、“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强调了文化的( )A、积累性 B、继承性 C、民族性 D、稳定性13、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被定位为围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突出“文明”和“和谐”两大主题。“和谐”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1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这样的思想认识体现在许多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2020 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形象地被人们称为“鸟巢”和“水立方”,它们之间比较协调,且相映成辉:“圆鸟巢”让人感到兴奋、动感、阳刚气息,而“水立方”呈现出的则是宁静、祥和,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且有诗间的气息。无怪乎有专家说,这是绝美的设计,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这说明( )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传承与发展是文化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 只有立足于民族且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文化精品 A、 B、 C、 D、 15、岭南自古便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在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汇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开平碉楼与村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材料说明 ( )岭南建筑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岭南文化的重要标志 岭南建筑文化产生过程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岭南建筑文化体现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具有独特性 岭南建筑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具有时代精神A、 B、 C、 D、16、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17、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清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A、 B、 C、 D、18、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但这些年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它前后紧挨着两个舶来的“洋节” (前为圣诞节,后为情人节)在市场和媒体的炒作中,显得红红火火,而传统的春节夹在中间倒显得有点落寞,丧失应有的温情。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洋节”更富有温情的伦理文化意味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变迁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经济全球化必然促使世界文化一体化A、 B、 C、 D、19、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位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与文化资源,正确判断其文化价值之所在。经济全球化无法也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这说明( )A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B文化是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C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在精神面貌上的反映 D民族差异与文化差异具有一致性20、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A、 B、 C、 D、21、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人这样比喻:“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们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这种观点说明( )人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人们需要把外来文化做养料吸收人们对待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人们需要把传统文化做养料吸收A、 B、 C、 D、22、某中学校长在谈到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时讲道,接纳国外有价值的思想,吸收他们的精华,但要以我为主,把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加以补充、加以修改,使我们更完善,这表明( )A、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应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文化继承与发展既有区别,又联系23、“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4、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A、 B、 C、 D、25、广东侨乡文化是一种开放、学习和接纳的文化。“侨”而不崇洋媚外,不全盘西化;“乡”而不迂腐顽固,凸显出侨乡文化形成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性。这表明广东侨乡文化( )既有文化继承又有文化发展既有民族文化又有外来文化既有时代文化又有传统文化既有先进文化又有大众文化ABCD26、2020年9月27日,山东省文博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共涉及投资额276.33亿元。通过这次盛会,不仅传播了齐鲁文化,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传统文化在传播中继承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传播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理论创新 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都离开文化产业的发展A. B. C. D.27、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教育方式的变革28、以即时、海量、互动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正在兴起,其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迅猛发展,证明了 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A社会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运动 D文化教育29、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它的特定文化功能有( )选择文化的功能 传播文化的功能 创造文化的功能 培育“四有”公民的功能A、 B、 C、 D、30、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举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是 ( )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唯一有效形式 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A、 B、 C、 D、二、简答题(共10分)31、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令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6年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万跃升到目前的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乖敌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2分)(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8分)三、论述题(14分)32、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5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6分)(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分)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ACBBD 610:CAACA 1115:CBCAA1620:CDCAB 21 25:BADAA 2630:DABCA二、 简答题:31、答:(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分)(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3分)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3分)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2分)三、论述题:32、答:(1)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2分)(2)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分)在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习俗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