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当游泳场里八千名观众一齐翘(_)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_)那,她轻舒双臂,轻蹬双足,凌空而起,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翔舞的“飞天”。二、现代文阅读回归阅读,拓展生活的光谱世界读书日前夕公布的一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近八成,人均图书阅读量7.86本,与2015年相比均有增长。而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仅1.7%的人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逾四成的人感觉自己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国民阅读率的与日俱增和个人对阅读量的“不知足”,说明人们对读书这件事,变得更加在乎了。事有所成,常常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往往是读有所得。阅读有益于吸收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更能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也正因此,古人有“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的感慨,而在忙碌非常的信息时代,“全民阅读”这一关键词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杨绛小的时候,有一次被父亲询问:“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回答:“一星期都白活了。”对于热爱读书者,书籍如同亲密的精神伴侣。书海里,有远比眼中更生动的风景。你不必穿越时空,通过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经典,便可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不必舟车劳顿,借助唯美的文字,便可领略“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绚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邈远;不必远渡重洋,翻阅哈姆雷特红与黑老人与海等西方名著,便可感受山海之外的民情、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书籍,蕴含着神奇的魔力,潜藏着无限的可能。读书,意味着熟知世间万物,品悟宇宙之妙。一个人的阅读史,决定着他的精神长相;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自有沟壑,眼里必有远方。茨威格认为,“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的确,阅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面向现实的一种社交。融入一本书的具体场景,就不再仅仅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而是与作者和无数心灵为伴,去奔向生活的广袤原野。“人是知识的这种特定存在和自为存在”,如果说书籍是知识的载体,那么阅读则堪称人类的生存之道。(A)今日之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交流迅捷、价值多元多变,不少人常感慨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苦闷于庸常的局限。读书,无疑为吮吸生活精华提供了一条捷径。(B)面对现实生活的芜杂丛林,驻足阅读,何尝不是在为人生掬一捧清泉?以书籍为灯塔,不断开掘、延展生活的光谱,必能找寻到通向美好的林中之路。“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把书籍当作生活必需品,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个体与世界对话的能力自然越来越强。也许,读书日正确的打开方式,恰在于此。2 . 试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 第段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 . 为文章第段的画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 . 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6 . 下列道理论据,放在第段(A)(B)两处的哪个位置更合适?为什么?热爱自然而独居瓦尔登湖的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动情地写道:“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从香菱学诗谈起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 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入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请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濯,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7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其主要论证方法是_。8 .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中心论点?9 . 根据你的理解,在第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10 . 在第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11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12 . 文中列举了许多名人的事例,如果把第段和第段的例子交换一下,可不可以?为什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去看白桦林苇岸我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并且把它作为我生活的一个准则:只要你天性能够感受,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的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走。我去看白桦林时,是在秋天。秋天旅行是一种幸福。木草丰盈,色彩斑斓,大地的颜色仿佛在为行者呈现。世界上有许多事物,往往是一种事物向另一种事物转化时的过渡。它们由于既不属于前者,又不属于后者,便获得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们由于既包含了前者,又包含了后者,从而更加饱满和丰富。黎明和黄昏比白昼与黑夜妩媚,春天和秋天比夏天与冬天灿烂。当我试图描述所见的一角山隅或一片滩地时,我感到了人类语言的虚弱和简单。俄国诗人蒲宁说:“诗人不善于描写秋天,因为他们不常描绘色彩和天空。”可供诗人选择的文字仍然有限,许多词汇有待我们创造出来。我平生没有实地见过白桦林,但我从内心深处感到,白桦与我之间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亲缘关系,无论在影视或图片上看到它们,我都会激动不已。我相信,白桦树淳朴正直的形象,是我灵魂与生命的象征。秋天到白桦林中漫步,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我可以想象,纷纷的落叶像一只只鸟,飞翔在我的身旁,不时落在我的头顶和肩上。我体验这时的白桦林,本身便是一群栖落在大地上的鸟,在一年一度的换羽季节,抖下自己金色的羽毛。我是走了几个地方后,在围场北部的“坝上”找到它们的。这里的节气远远早于北京地区,使我感到遗憾的是,白桦林的叶子已经脱尽。尽管我面对的是萧瑟凄凉的景象,我也没有必要为白桦林悲伤。在白桦林的生命历程中,为了利于成长,它们总会果断舍弃那些侧枝和旧叶。我想我的一生也需要这样,如果我把渐渐获得的一切都紧紧抓住不放,我怎么能够再走向更远的地方?在落满叶子的林间走动,脚下响着一种动听的声音,像马车轧碎空旷街道上的积水。当我伸手触摸白桦树光洁的躯干,如同初次触摸黄河那样,我明显地感到了温暖。我深信它们与我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体内同样有血液在流动。我一直崇尚白桦树挺拔的形象,看着眼前的白桦林。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哪棵树在生长中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意味着失去阳光和死亡。正是由于每棵树都正直向上生长。它们各自占据的空间才不多,它们才能聚成森林,和睦平安地在一起生活。我想,林木世界这一永恒公正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适用。13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作者引用了俄国诗人蒲宁的诗句,写出诗人词汇贫乏、难以下笔描写,意在表现秋天景色的丰富多彩。B第段写白桦与“我”之间的亲缘关系,此“亲缘关系”指的是白桦树淳朴正直的形象,是“我”灵魂与生命的象征。C第段写白桦林舍弃侧枝旧叶,是为了便于生长,作者由此想到人的一生正是因为有所舍弃才能不断地成长。D本文是一篇抒情性散文,文章将叙事、描写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文末点明主题,予人深刻的启示。14 . 文章写作者在秋天去看白桦林,为什么?请简要概括。15 .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在白桦林的生命历程中,为了利于成长,它们总会果断舍弃那些侧枝和旧叶”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2)“我体验这时的白桦林,本身便是一群栖落在大地上的鸟,在一年一度的换羽季节,抖下自己金色的羽毛”,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16 .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桦林,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17 . 文章结尾“林木世界这一永恒公正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适用”这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述。三、句子默写18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四、对比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鰷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9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怒而飞_(2)请循其本_2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1 . 北冥有鱼运用想象和_(修辞手法),描绘了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_时气势壮美的形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展开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_,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_的一种折射。五、诗歌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2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义?23 . 试着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24 . 根据下面的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对话。小刚:第24个“世界读书日”就要到了,你想读什么书?小花:_小刚:_小花:_小刚:好吧。我给你介绍一本好书,_小花:_小刚:_七、名著阅读25 . 根据下列水浒传回目回答问题。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鲁智深大闹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陆虞侯火烧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1)第七、九两回的横线处依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