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选择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马革(g)裹尸沥(l)滴可歌可泣B铤(tng)而走险殷(yn)红锲而不舍C燕(yn)然勒功振悚(sng)群蚁排衙D兀(w)兀穷年萦(yng)带妇儒皆知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一个热爱祖国的青年,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D一个城市居民的良好素养是衡量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3 .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孩子的坏毛病,她总不以为然,认为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B舞者舒展水袖,身姿摇曳,与悠扬的京曲声配合得天衣无缝,引得观众们拍手叫绝。C综合整治后的邕江两岸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市民们纷至沓来,领略秀美风景。D扬州八刻以牙刻、竹刻闻名遐迩,匠人在方寸间展示绝伦刀法,令人叹为观止。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筹划聆听怜悯倾诉鞠躬尽瘁B咒诅孕育诺大惬意情有可源C溺爱解骋凛然衷爱莫名其妙D吞噬拘谨娴熟执着妄自匪薄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我的国文启蒙,完成各题。我的国文启蒙余光中每个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是至少该像童年。若是在都市的红尘里长大,不得亲近草木虫鱼,且又饱受考试的威胁,就不得纵情于杂学闲书,更不得看云听雨,发一整个下午的呆。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正是抗战,尽管贫于物质,却富于自然,裕于时光,稚小的我乃得以亲近山水,且涵泳中国的文学。我相信一个人的中文根底,必须深固于中学时代。若是等到大学才来补救,就太晚了。所以每次忆起童年,我都心存感慰。1940年秋天,我进入初中,不能算是什么名校,但是教学认真。我的中文底子,都是在那几年打结实的。国文的名师,前后换了好几位。川大毕业的陈梦家先生,戴着厚如酱油瓶底的眼镜,学问和口才都颇出众;另有一位国文老师,已忘其名,只记得仪容儒雅,身材高大,更记得他是北师大出身,师承自多名士耆宿。高一那年,前清的拔贡戴伯琼先生来教我们国文。他步履缓慢,仪态从容,常着长衫,戴黑帽,坐着讲书;至今我还记得他教周敦颐的爱莲说,如何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这种老派的吟诵,随情转腔,一咏三叹,无论是当众朗诵或者独自低吟,对于体味古文或诗词的意境,最具感性的功效。现在的学生,甚至主修中文系的,也往往只会默读而不会吟诵,与古典文学不免隔了一层。有一次和同班的吴显恕读了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佩服其文采之余,对纷繁的典故似懂非懂,乃持以请教戴老夫子,也有意考他一考。不料夫子一瞥题目,便把书合上,滔滔不绝,不但我们问的典故他如数家珍地详予解答,就连没有问的,他也一并加以讲解,令我们佩服之至。国文班上,限于课本,所读毕竟有限。我的父母都算不上什么学者,但他们出身旧式家庭,文言底子照例不弱,至少文理是晓畅通达的。我一进中学,他们就认为我应该读点古文了,父亲便开始教我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母亲也在一旁帮腔。我不太喜欢这种文章,但感于双亲的谆谆指点,也就十分认真地学习。接下来是读留侯论,淋漓恣肆,兼具生动而铿锵的感性,令我非常感动。再下来便是吊古战场文与韩荆州书陋室铭等几篇。我领悟渐深,兴趣渐浓,甚至倒过来央求他们多教一些美文,便又教了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父母教我时,各以自己的乡音吟哦给我听,父亲诵的是闽南调,母亲吟的是常州腔,古典的情操从乡音深处召唤着我,对我都有异常的亲切。就这么,每晚就着摇曳的桐油灯光,一遍又一遍,有时低回,有时高亢,我习诵着这些古文,忘情地赞叹骈文的工整典丽、散文的开阖。这样的反复吟咏,潜心体会,对于真正进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历史,涵泳文化,最为深刻、委婉。日后我在诗文之中展现的古典风格,正以桐油灯下的夜读为其源头。那时为我启蒙的,还应该一提二舅父孙有孚先生。二舅父旧学造诣也比较高,而且更加喜欢美文,正合我的抒情倾向。他为我讲了前后赤壁赋和秋声赋,一面捧着水烟筒,不时滋滋地抽吸,一面为我娓娓释义,哦哦诵读。他的乡音同于母亲,近于吴侬软语,纤秀之中透出儒雅。他家中藏书不少,最吸引我的是一部插图动人的线装聊斋志异。每到课余任我取阅,纵容我神游于人鬼之间。后来父亲又找来古文笔法百篇和幼学琼林之类,抽教了一些。长夏的午后,吃罢绿豆汤,父亲便躺在竹睡椅上,一卷接一卷细览他的藏书,一面叹息盛衰之理;我则畅读旧小说,尤其耽看三国演义,连草船借箭那一段的大雾迷江赋也读了好几遍。我一直认为,不读旧小说难谓中国的读书人。身为中国人而不识关公、包公、武松、孙悟空、林黛玉,是不可思议的。如果说李杜韩柳欧苏是古典之范,而四大名著正是民俗之根,有如圆规,缺其一脚必难成其圆。读中国的旧小说,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认识旧社会的民情风土、市井江湖,为儒道释文化作一注脚;另一则是在文言与白话之间搭一桥梁,俾在两岸自由来往。当代学者慨叹学生中文程度日低,开出来的药方常是“多读古书”。其实目前学生中文之病已近膏肓,勉强吞咽几丸孟子或史记,实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根底太弱,虚不受补。倒是旧小说融贯文白,不但语言生动,句法自然,而且平仄妥帖,词汇丰富;用白话写的,有口语的流畅,无西化之夹生,可谓“原汤正味”,而用文话写的,如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之类,亦属浅近文言,便于白话过渡。加以故事引人入胜,这些小说最能使青年读者潜化于无形。长夏午寐之余,隆冬雪窗之内,常与诸葛亮、秦叔宝为伍。而更幸运的,是在“且听下回分解”之余,我们那一代的小“看官”们竟把中文读通了。同学之间互勉的风气也很重要。同班的吴显恕家多古典藏书,常携来与我共赏,每遇奇文妙句,辄同声啧啧。有一次我们迷上了西厢记,爱不释手,甚至会趁课间展卷共读,碰上空堂,更并坐在校园的石阶上,膝头摊开张生的苦恋,你一节,我一段的吟咏。后来发现了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也激赏了一阵,并传观彼此抄下的佳句。至于诗词,老师和长辈并未着意为我启蒙,倒是性之相近,无师自通。当然起初不是真通,只是感性上觉得美,觉得亲切而已。从初中起就喜欢唐诗,到了高中更兼好五代与宋词,历大学时代而不衰。最奇怪的,是我吟咏古诗的方式。得闽腔吴调的口授启蒙,兼采二舅父哦叹之音,日后竟然发展成唯我独有的曼吟回唱,一波三折,余韵不绝。五十年来,每逢独处寂寞,例如异国的风朝雪夜,或是高速长途独自驾驶,便纵情朗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或是“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顿觉太白、东坡就在肘边,一股豪气上涌唐宋。若是吟起更高古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兴就更加苍凉了。晋书王敦传说王敦酒后,辄咏曹操这四句古诗。一边用玉如意敲打唾壶作节拍,壶边尽缺。清朝的名诗人龚自珍有这么一首七绝:“回肠荡气感精灵,座客苍凉半酒醒。自别吴郎高咏减,珊瑚击碎有谁听?”说的正是这种酒酣耳热,纵情朗吟,而四座共鸣的豪兴。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感性的生命所在。只用今日的国语来读古诗或者默念,只恐永远难以和李杜呼吸相通,太可惜了。前年十月,我在英国巡回诵诗。每次在朗诵自己作品六七首的英译之后,我一定选一两首中国古诗,先读其英译,然后朗吟原文。吟声一断,掌声立起,反应之热烈,从无例外,足见诗之朗诵具有超乎意义的感染性。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摘自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有改动)注:耆宿: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拔贡:清朝国子监的生员,由地方保送入京,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俾:使(达到某种效果)。5 . 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经典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从本文来看,余光中先生和经典越走越近。阅读本文,说说余光中是怎样与古典文学结缘的。6 .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加点词的理解。7 . 文中很多诵读的画面令人神往,请你选取其中一个画面,作简要分析。8 . 结合本文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这篇文章对你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有怎样的启示。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我狗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选自听雨轩精短美文)9 .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0 . 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予以说明。(至少两处)11 . 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 . 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三、句子默写13 . 默写 (1)水何澹澹,_。(2)海日生残夜,_。(3)_,若出其中。(4)我寄愁心与明月,_。(5)夕阳西下,_。(6)_,风正一帆悬。(7)_,_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四、课内阅读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桌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4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当求之于上流求(_)(2)转转不已已(_)(3)遂反溯流逆上矣遂(_)(4)但知其一但(_)15 . 选出与“其反激之力”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至石之半C一老河兵闻之D何陋之有16 . 用“/”标划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B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C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D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17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18 . 为什么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五、诗歌鉴赏寻张逸人山居唐刘长卿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注)逸人:避世隐居的人。危石:高高的石径。19 .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所寻山居的环境特点。20 . 本诗借寻隐士山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2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与其奇者(_)(2)念无与为乐者(_)(3)孰也(_)(4)宜省已为善 (_)22 . 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23 . “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_24 . 从陈实对待小偷的做法上我们可以受到什么启发?七、名著阅读25 . 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不少于100字的人物简介。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红孩儿八、综合性学习26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