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模拟)_第1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模拟)_第2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模拟)_第3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模拟)_第4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2017七上盐城期中) 诗文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1) 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 _,不耻下问。(论语) (3) 桐花万里丹山路,_。(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4) 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_,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6) 四面湖山归眼底,_。(湖南岳阳楼对联) (7) 念天地之悠悠,_。(_登幽州台歌) (8)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2. (12分) (2018八上长春开学考)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生活需要想象。每一汪湖水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片嫩叶上,都有春天的芬芳_(; 。)_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如果拥有丰富的想象,你的生活定会变得五颜六色。(1) 给第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每一汪湖水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片嫩叶上,都有春天的芬芳_(; 。)(2) “你的生活定会变得五颜六色”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3) 给第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4) 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三、 名著阅读 (共2题;共27分)3. (5分) (2018八上长春开学考)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触动过我们的心灵,令我们沉浸其中,回味不已。请从下面篇目中,任选其一,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 阿长与 邓稼先 老王 紫藤萝瀑布4. (22分) (2019七上无锡月考)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甲】“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A,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乙】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B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选文中所提到的两本书分别是A和B,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鲁迅先生对这两本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5. (17分) (2019八下宁德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 , 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战国策苏代为燕说齐)【注】淳于髡(kn):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比:接连地。还:同“环”,环绕。足下:敬辞,类似于“阁下”“您”。镒(y):古代的重量单位。(1)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_执策而临之 临:_比三旦立于市 市:_去而顾之 去:_(2) 翻译下列句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齐王大说苏子。(3) 【甲】【乙】两文表达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概括。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9九下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国风秦风)(1) 诗中的“溯洄”“右”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7. (26分) (2018八上乐陵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秃的梧桐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1) 文中的梧桐面临着哪些恶劣环境?但他还是“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 文中第段写了其他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4) 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两例精彩描写,并作简要赏析。 (5) 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6) 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8. (3分)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片段节选,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1) 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文段论述的思路。 (2)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观点的?这个观点正确吗?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说明。 (3) 理解第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 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8九上义乌期中) 这学期班级要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做策划人,你将召集班委开一个筹备会,会上你会如何安排工作呢?把你的发言稿写下来。不超过150字。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7瑞安模拟)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花对果说:“我享受过春光的美好,我离去,你将茁壮成长。”果对花说:“我要带着你的嘱托,给金秋一个丰收承诺;来年春天,我将再续你的芳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