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_第1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_第2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_第3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_第4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跟踪检测14古代诗歌阅读(一)(建议用时:70分钟)(2020安徽六校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d解析“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错,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令人怅然若失。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词作的大意: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水声潺潺,像是颍河在幽咽悲切。河上传来悠扬歌声,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而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逝。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皎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曾同醉翁相识的人,现在只有西湖波底的明月而已。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已失”“空听”“犹唱”“电抹”“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等来分析词人的情感。答案悲秋之情。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伤逝之情。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怀人之情。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2020广东惠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陈子昂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注】无竞:即王无竞,东莱人,性情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武后垂拱二年(686),同罗、仆固叛乱,王无竞与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怀:想到,想念。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b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c诗歌结尾劝告友人遭遇不公待遇已是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增添白发。d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d解析“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错,诗人对友人受到不公待遇的愤慨之情是从诗中隐隐流露出的。4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_解析颈联写一般的花草树木都喜欢在春天里争芳斗艳,只有傲岸不屈的孤松,在一年将尽的冬季,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更显出它那顽强的性格和高尚的节操。此处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王无竞的赞美,对趋炎附势之人的鄙弃。答案“晚岁”双关,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运用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比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诗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则比喻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通过“孤松”和“众木”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高尚节操的褒扬。(若答“化用”或“用典”,并能点明化用了论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也给2分)(2019安徽六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56题。(9分)【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元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江天暮雪元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遮蔽江路的意味。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d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d解析“两首诗都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错,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体现落寞悲凉之感。6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答:_解析马诗中写暮雪的诗句主要有“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雪乱舞”运用动词“舞”字写出了天将要黑的时候雪花借助风势纷纷扬扬飘落的状态,“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日暮之时,风中“雪乱舞”的景象,是动景,属于正面描写。陈诗前四句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首联出句“长空卷玉花”中的“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的“玉雪开六出之花”,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形容绝妙;“卷”字展现出雪花被风席卷、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情态,是动态之景。对句“汀洲白浩浩”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整个汀洲白茫茫的一片,这属于静景。颔联“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意思是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时,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凸显宁静的氛围。“千崖暮如晓”写出了暮天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的风韵,在诗中既点明题目中的“暮”字,又为后面写人的活动提供背景,属于侧面烘托。答题时,结合具体诗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答案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诗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诗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马诗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陈诗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2019山东济南质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秋兴八首(其七)杜甫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注】本诗为杜甫在夔州时作。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菰: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状如米,它的种子叫菰米,又名雕胡米。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汉时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石鲸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唯有鸟道可通行,“关塞极天唯鸟道”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b解析“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错,颔联给人一种徒然落空和动荡不安的感受。8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6分)答:_解析作答本题,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颈联作逐字分析。本诗是秋兴八首的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抒发古今兴废的感慨。颈联由近及远写诗人所见。时至深秋,菰米结实而无人采摘,大片大片凋落漂浮,如倒映水中之黑云;露水冷彻莲房,莲蓬亦无人采摘,只有红色花瓣枯萎凋落。二句一写黑沉的荒凉,一写凋零的可怜。无人采摘的菰米和莲蓬反映的是战乱频仍、百姓流离的社会现状。“瓢”“沉”“冷”“坠”这些字眼中隐含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百姓遭际和国家前途的慨叹,给人以破败凄凉之感。答案颈联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融在一起。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蓬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黑色的菰米,给人以暗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漂”字,不仅写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飘零蓬转的人生经历。“露冷莲房”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莲蓬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坠粉红”写荷花凋谢,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2019河北唐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胡无人(节选)陆游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注】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碛(q):沙石堆积之地。降款:投降的文书。9下列对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一”的理想。b解析“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错,这两句说的是行军发出的声响如雨声飒飒,鼓声雄壮,有如雷鸣。10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6分)答:_解析“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的意思是: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战场上奋力杀敌的爱国将士们。诗句用“追奔”“夺”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战士们的勇敢;同时用“青海月”“黄河冰”等景物描写来突出战斗环境的艰苦,以此来衬托战士们不畏任何困难的精神。答案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如何塑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等动作表现“丈夫”勇敢作战;借环境烘托,“青海月”“黄河冰”等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2019福建福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9分)骢马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注】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b解析“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颔联写马的敏捷和矫健。“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说明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1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相应地,此二字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和天山也在所不辞。本诗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答案“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表现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本诗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2019山西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9分) 南乡子苏轼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注】此词为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所作。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