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 5.3聚落的变化发展 同步练习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5.3聚落的变化发展 同步练习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5.3聚落的变化发展 同步练习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5.3聚落的变化发展 同步练习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5.3聚落的变化发展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地理 5.3聚落的变化发展 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1 . 图中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天山C昆仑山D祁连山2 . 确定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植被C河流D降水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傣族的住宅多为竹楼,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当地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气候B藏族的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C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的气候潮湿很有关系D一月份,我国长春与海口的居民服饰特点区别不大小明十一假期去浙江省旅游,他拍下了两张照片(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 . 关于绍兴水乡聚落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房屋大多沿河而建街巷呈规则的棋盘状屋顶倾斜利于排水门窗设计注重通风性ABCD5 . 绍兴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其重要意义是( )A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B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C衬托现代聚落的美感D古建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6 . 根据照片可以推断,乡村比城市( )A贴近自然B建筑物高C交通便利D经济繁荣7 . 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A建筑形态不同B商业水平不同C人口多少不同D生产方式不同8 . 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是以人为核心的,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聚落B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其规模、景观等特征基本不会发生什么变化C聚落一般指的是有规模的都市、城镇,几十个人的小村庄是构不成聚落的D由乡村演变成城市应当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资源、便利的交通等条件9 .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湿热环境的传统民居是( )ABCD10 . 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湿热地区,墙薄、窗小D干旱地区,平顶,墙厚,窗小11 . 有利于保护传统聚落的做法是A传统聚落利用效率低,应拆掉建现代化建筑B可以将传统聚落拆了再照原样重建C进行合理改造,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D保护传统聚落,不能进行任何改造12 . 以下地理环境中,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的是( )A高山峡谷B临近海洋的平原C热带雨林地区D干旱的盆地13 .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活动也各具特色。下列各地居民生活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组合正确的是A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住长屋多地震B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湿热D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一一气候寒冷下图为两种传统民居,其中甲位于南非,乙位于俄罗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4 . 甲、乙民居的特点是A甲为半球状,以茅草、树枝为材料B乙屋顶坡度大,以土石为材料C甲为半球状,以泥沙、土石为材料D乙屋顶坡度大,以毛毡为材料15 . 甲、乙民居设计特点及目的是A甲民居门窄,无窗,抵御寒冷空气B甲民居简单轻便,防止被洪水冲走C乙民居房屋低矮,防止干热空气进入D乙民居配有梯子,积雪掩门时便于出入16 . 下列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A古代的城堡、庙宇B皇家的宫殿、陵墓C历代著名的壁画、雕塑D保护良好的原始森林17 . 下列四个城市,降水最多的是( )A北京B莫斯科C华盛顿D雅加达自然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不能随心所欲,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 下列行为与当地地理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A因纽特人居住冰屋B在森林中发展畜牧业C阿拉伯人穿白袍、戴头巾D荷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19 . 下列选项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是( )A禁止过渡砍伐森林B潍坊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C草地大规模增加放牧牲畜数量D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二、填空题20 . 一般来说,乡村聚落主要从事_、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_和服务业等工作21 . 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丁两村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_米。(2)乙村所处的地形部位为_。(山脊/山谷)(3)图中的聚落,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_,试说出两条有利条件 _,_。22 . 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是_, _和_23 . 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_以南地区,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以_为界,春小麦的分布主要在该线以_.24 .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分为_聚落和_聚落两种类型。三、解答题2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福州古民居众多,但破坏速度逐日加快。据调查,福州约有50%以上的古民居面临倒塌;80%的古民居被违章建筑弄得面目全非,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违章建筑是近两年搭建的;还有许多极负盛名的古民居被拆掉。材料二: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和旅游名胜,敦煌博物院改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作为保护石窟的重要手段。(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2)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处理好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院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26 .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名称:_、_、_、_;(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_(季风区;非季风区);该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3)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是。27 . 读图分析题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