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原理和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了解“两分法”“一点论”的基本含义,并能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一分为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并结合教材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论述,使学生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上有所提高。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观察、思考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觉悟方面,通过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教学重点: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教学难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学方法:本框题教学理论上难度不大,所以主要采用以读、议为主,以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教学,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议论,然后教师讲授、总结。关于正确对待矛盾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阅读,然后边讲边议。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笑话中的哲理阎罗殿里有一个难缠的小鬼,同殿的许多小鬼几度投胎,几度转世,又返回到阴曹地府,而这位小鬼却仍旧厮守其位不赴人间。阎罗奇而诘之,小鬼乃曰:怕投错了徒受其苦。阎罗问他心目中的人家何等模样?小鬼觉得机会到了,隧吐衷由:“家有万倾濒山河,父做高官子登科,两个靓女常陪伴,万世不死永活着。”阎罗听罢,怒曰:“荒唐!倘有这等好事连老子也不在这阴间为官了,焉能轮到汝等头上!”(这个笑话生动地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即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万事如意”的理想化境界。(新课教学)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具有普遍性)(板书)1、矛盾普遍性的表现(板书)(1)(从空间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盾。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阅读教材,看主要有那些矛盾表现形式。)重点讲解“机械运动的矛盾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物体在同一瞬间“在这个地方”,反映了物体运动中相对静止的一面;“由不在这个地方”,则反映了物体的绝对运动的一面。这是物质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这对普遍的矛盾在机械运动中的特殊表现,体现了物体机械运动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正如恩格斯所说“既然简单的机械位移本身已经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可见事事有矛盾。社会运动中更充满着复杂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阶级社会里有那些矛盾?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社会里,也普遍的存在着矛盾,有哪些?运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观点,能否谈谈我国当前为什么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不能分割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速度和效益之间,我们既要看到速度和效益的对立,又必须看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只讲数量、速度而忽视了质量、效益,这就夸大了数量、速度和效益的对立,否认了二者的统一,这在实践中危害是很大的。)人的思维领域中也充满了矛盾。(阅读教材,列举实例)(2)(从时间看)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矛盾的差别性问题(如缓和与激化)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第二,在新旧事物之间绝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小结: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可用图示演示矛盾的普遍性)讨论: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上看,这个世外桃源真的一点矛盾就没有吗?在当前,有些地方干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为了捞取个人政绩,总把自己所管辖的区域说成是“天下太平”,没有问题,没有矛盾。这种观点对吗?(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所以没有矛盾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练习:(辨析)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人们尚未认识的事物是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不存在矛盾。(都错误。“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略。一般地,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化的矛盾,人们往往易于觉察;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但人们不易觉察,不等于就不存在矛盾。)2、矛盾的客观性(板书)矛盾客观性的含义: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讨论:人能否有意识的制造矛盾?(矛盾是不能“制造”或创造的。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并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也包含着矛盾,但这也不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的“制造”矛盾,只不过是改变了矛盾的具体形式,并没有制造出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新的矛盾。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尽管社会生活是有意识的活动,但社会矛盾同样也不是由人们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至于日常生活中本来“没有”矛盾,有人挖空心思“制造”矛盾,应做这样的理解:本来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处于非常缓和的状态,后来出现了某些条件,矛盾激化了,于是似乎制造除了矛盾;至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生拉硬扯,为所欲为地“制造”出来的根本不存在的“矛盾”已经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现实的矛盾了。总之,矛盾的产生与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3、要正确对待矛盾(板书)设问: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回避不了的。我们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疾病和健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疾病影响健康,如果积极治疗,可以消除疾病,恢复健康。蔡桓公由于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原因在于蔡桓公对待矛盾的态度。他害怕矛盾、回避矛盾。所以这则故事启示我们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不能遇着矛盾饶道走。)(1)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回避矛盾、掩盖矛盾。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实质上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结合学生实际)在我们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绩就看不到问题和困难;有了困难和挫折就看不到光明;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是优秀的;爱听表扬的话,却听不了批评的话;只知道任何给自己“减负”,而不管自己是否增长了知识与才干等等。(结合现实):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从根本上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然而现实是: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事情在局部地方、个别部门屡屡发生。比如,城市建设中开发商和拆迁户时有的冲突,地方政府却不去作为;个别地方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不顾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过度开采,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政府和有关部门放任不理;“三鹿”集团爆出毒奶粉事件,企业、乃至有关部门早知内情却一直隐瞒事件真相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没有承认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这必将给今后的工作造成更大的麻烦和解决的难度。(2)其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板书)什么是两分法?为什么要坚持两分法?两分法是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实质),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坚持两分法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所以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的分析法是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起点。什么是一点论?一点论有什么危害?一点论是片面看问题的观点(实质),即看问题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或看了那一面又丢了这一面。一点论是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一点论在工作中会以偏盖全、好走极端、割裂事物联系,难以明白事理,难以搞好工作。表现:只看到顺利条件,或只看到困难;只重视数量和速度,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只重经济发展而不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只重视成绩的提高而忽略思想道德建设;巩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否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永远不能解决的?结论一是正确的。因为诗句中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是矛盾的具体表现,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结论二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我们用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就能使矛盾得到正确解决;相反如果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回避矛盾、掩盖矛盾,搞一点论,矛盾就不能得到正确解决。4、怎样坚持两点论、两分法?(1)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防止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信、自强,克服自卑心理。(2)其次,要学会全面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一,“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略)第二,“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对立(略)统一(略)问:如何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长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具有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两点论、两分法来分析问题。两个文明建设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首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同性质,一个是物质范畴,一个属于精神范畴(对立);其次两者相互依存(统一),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6045-2025蓄电池板栅用铅合金锭
- 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试题(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信息监理师试题及答案
- 研学旅行经验交流课件
- 度绍兴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建筑电气工程师面试题及答案
- 心理学题目(附答案)
- 执业中药师考试核心知识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 投资银行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 救护车合作协议书合同
- 【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电力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
- 《妇产科宫颈癌》课件
- 上下楼梯安全课件
- 养猪场成本核算流程
-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
- 炼钢厂铁水包使用管理制度(4篇)
- 充电宝安全教育
- GB/T 19077-2024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 合同解除协议书范例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