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突破(五)实验探究题类型一物质组成、成分或含量的探究|针对训练|角度1标签破损的物质成分探究1.2018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t5-4),经实验员分析得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和nacl中的一种,四位同学分别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图t5-4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溶液;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溶液。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ahco3naohna2co3nacl常温下溶解度/g9.610921.536常温下稀溶液的ph913117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1)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2)。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2co3溶液。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4)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5)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角度2物质组成及反应后成分定性探究2.2019益阳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co2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资料一:将co2气体慢慢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先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当naoh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资料二:ca(hco3)2易溶于水;cacl2溶液与nacl溶液均呈中性;nahco3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oh和na2co3;猜想二:溶质全部为na2co3;猜想三:溶质为;猜想四:溶质全部为nahco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不成立取适量步骤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取适量步骤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成立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应方程式。你认为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2019安顺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极其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实验步骤步骤: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步骤:将步骤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猜想假设小红同学对步骤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mg(oh)2baso4baco3mg(oh)2、baso4baso4、baco3mg(oh)2、baco3mg(oh)2、baso4、baco3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上述猜想可能成立(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上述猜想一定成立请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4.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析出了氢氧化钙。甲乙图t5-5同学们又用如图t5-5中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 min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 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验证2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即可)。5.2019山西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信息检索雾是浮游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他元素。提出问题某地霾的成分是什么?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sdlkc-1000型大流量tsp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 g。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5 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含有铵盐方案二取5 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有白色沉淀生成含有硫酸盐总结反思工业上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化肥。活动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t5-6所示的创新实验(将活动一得到的残渣,干燥后置于中间凹槽内)。图t5-6实验步骤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接通电源,用红热电阻丝点燃残渣。实验现象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实验结论霾中含有黑碳。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交流研讨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活动三:查阅资料,霾中还含有al、na、zn、pb、hg、cd等金属元素,其中的有害元素除cd外,还有。能力发展请你联系实际填写关于雾霾的问卷调查表:项目雾霾频发的成因控制雾霾频发的做法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能源结构不合理推广太阳能发电人工降雨烧散煤取暖向空中或地面洒水推广新能源汽车私家车限号出行检查进度小组同学没有进行的探究项目是。角度3物质组成成分定量探究6.2019黄冈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图t5-7(已知:ch4+4cuo4cu+co2+2h2o)(1)同学甲认为,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对实验造成干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质量增加,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填序号)之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4)同学丁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装置实验现象/数据实验结论a石灰水变浑浊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b无明显现象c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装置d增重3.6 ge装置e增重4.4 g7.2019武汉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图t5-8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图t5-8部分实验步骤如下:.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通入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质量硬质玻璃管m1硬质玻璃管和样品m2步骤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m3步骤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m4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2)步骤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用m1、m2、m3、m4的代数式表示)。若步骤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9(m2-m3)b.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m3-m1c.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m4-m1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m48.2019江西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实验小军的实验小英的实验方案嗅盐与(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现象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结论嗅盐中含有nh4+嗅盐中含co32-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填离子符号)的可能性。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t5-9所示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图t5-9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nh3+ 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a.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48(m3-m2)17m1100%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c.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9.2018厦门一检用如图t5-10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t5-10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带刻度玻璃管读数从上往下增大。.实验步骤(1)检查图甲装置的气密性:往管b中加适量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皮塞,调整管b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如图乙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皮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0。(3)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观察到管a内现象:,待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1(如图丙所示)。(4)如图丁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皮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皮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2。.数据记录与处理(5)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v0/ml1.87v1/ml8.02v2/ml31.60管a中氧气所占的体积/ml管a中空气的体积/ml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数值列式即可)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平均值。.实验评价(6)与教材实验(装置如图t5-11所示)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图t5-11类型二变质类探究|针对训练|10.2019重庆bca(oh)2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李琳同学设计了如图t5-13所示实验装置来测定caco3的含量。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装上药品并通一会儿n2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提示: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浓硫酸均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图t5-13(1)通入n2的原因之一是n2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2)甲装置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浓硫酸的作用是。(4)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另一个物理量为(填序号)。a.滴下的稀盐酸质量b.反应前后乙装置增加的质量c.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d.反应前后丁装置增加的质量若去掉丁装置,测得caco3含量(填“偏高”“偏低”或“不变”)。甲装置中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再通入一会儿n2的目的是。类型三物质的性质探究|针对训练|11.2019厦门二检研究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方案探究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方案一:查阅资料乙醇不与naoh、na2co3、co2反应;25 时,naoh和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naohna2co3溶解度/g17.30.01实验装置如图t5-15。图t5-15实验步骤.打开k1,关闭k2,从导管口a通入co2气体,直至观察到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产生大量沉淀,停止通co2;.从导管口a通入足量氮气;.关闭k1,打开k2,向装置甲的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装置乙的现象。(1)步骤产生沉淀的原因是。(2)步骤的目的是。(3)步骤装置乙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二:实验装置如图t5-16丙(三颈瓶内集满co2气体;装药品后的注射器b的活塞用夹子固定)。图t5-16实验步骤按以下步骤完成实验,通过相对压强传感器测量瓶内压强的变化。整个实验过程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丁。.将注射器a内的naoh溶液注入瓶中,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取下夹子,将注射器b内的盐酸注入瓶中,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都用夹子固定,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4)检查图丙装置气密性的方法:。(5)为缩短中反应的时间,可采取的操作是。(6)写出导致压强变化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步骤结束后瓶内压强比注入naoh溶液前小,其原因是。(8)请结合图丁所示信息,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类型四有关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的探究|针对训练|12.2019重庆a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1)小李根据组成的元素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查阅资料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实验一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2)小李认为上述过程中fecl3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为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图t5-17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3+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图t5-17(3)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三图t5-18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填序号)的现象。a.实验一b.实验二c.实验三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用m2和m3表示)。类型五其他类探究|针对训练|13.2019威海探究辨真伪。如图t5-20,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图t5-20(1)探究一: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进行实验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分钟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分钟后凹凸更加明显,10分钟后出现很多小孔。结论与解释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填“有机”或“无机”)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反思交流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果汁加工厂的大量柠檬皮被丢弃浪费,对此你有什么建议?。(2)探究二: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实验用品:泡沫饭盒、柠檬皮酱、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水、水。查阅资料: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进行实验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 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 ml(写溶质化学式)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 ml(写溶质化学式)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第一组对照实验(填实验编号,下同),第二组对照实验。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实验结论为。(3)探究三:温度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请将下表填写完整(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解释实验结论:。【参考答案】类型一针对训练角度11.(1)丁(2)在常温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3)na2co3+2hcl2nacl+h2o+co2(4)氢氧化钠(5)敞口放置(6)ca(oh)2+na2co3caco3+2naoh解析(1)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该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2)由于在常温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6g100g+9.6g100%10%,故甲同学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3)实验探究2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4)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5)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6)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角度22.猜想与假设na2co3和nahco3实验探究四溶液变红色三实验总结cacl2+na2co3caco3+2nacl解析猜想与假设根据通入二氧化碳的量不同,可以猜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四种情况:溶质为naoh和na2co3;溶质全部为na2co3;溶质为na2co3和nahco3;溶质全部为nahco3。实验探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氢钙是可溶的,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则猜想四不成立;取步骤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后,得出猜想二不成立,说明溶质中不只含有碳酸钠,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色;取适量步骤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所以溶质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结合步骤,故猜想三正确。实验总结步骤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3.实验步骤cuso4实验探究一koh因k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需排除其干扰实验探究二(1)(2)2naoh+mgcl2mg(oh)2+2nacl归纳总结kcl解析实验步骤将固体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说明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存在溶液显蓝色的cuso4。实验探究一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cacl2溶液会把可能含有的呈碱性的k2co3除去,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另一种呈碱性的物质koh。实验探究二(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baco3,可能含有mg(oh)2,一定不含baso4。(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mg(oh)2,与盐酸反应后转化为mgcl2,mg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归纳总结上述实验没有验证cl-的存在,则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kcl。4.实验验证1 (1)小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2)ca(oh)2+co2caco3+h2o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或水蒸发)交流讨论炭黑(或碳单质或碳或c)实验验证2 (1)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4)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拓展应用提供充足的空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析本题是对“蜡烛燃烧的产物”的探究。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 证明有水生成的方法是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珠;但是不能用涂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方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水蒸发也会导致氢氧化钙析出。交流讨论因为石蜡中含有碳元素,故锥形瓶内壁上的少量黑色物质是炭黑。实验验证2 为证明可能生成了co气体,设计了将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通过灼热氧化铜的实验,但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阻挡炭黑与氧化铜接触。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cu)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拓展应用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提供充足的空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活动一: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bacl2溶液(或bacl2溶液和稀盐酸,合理即可)活动二:实验结论ca(oh)2+co2caco3+h2o交流研讨可能含有不溶性有机物,它燃烧也会生成co2(合理即可)活动三:hg、pd(或汞、铅)能力发展集中供暖(或煤改电、煤改气,合理即可)汽车尾气检查进度霾中是否含有硝酸盐(或是否含有不溶性有机物或是否含有其他元素或雾霾的危害)解析活动一:检验硫酸盐通常是检验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可向滤液中滴加试剂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稀盐酸,若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硫酸盐(合理即可);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样品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有氨气生成,则原样品中含有铵盐。活动二:交流研讨由黑色残渣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残渣中含有碳元素,所以除了黑碳外,黑色残渣还可能是不溶性有机物,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合理即可)。活动三:al、na、zn、pb、hg、cd等金属元素中na、zn是人体必需的元素,al是非必需的元素,hg、pb、cd是有害元素。能力发展烧散煤取暖易增加空气污染,如果采取集中供暖,可减少空气污染。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已成为污染空气的主要来源之一。检查进度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他元素等,上述实验中小组同学没有进行的探究项目是霾中是否含有硝酸盐(或是否含有不溶性有机物或是否含有其他元素或雾霾的危害)。角度36.(2)cuo+cocu+co2(3)bc(4)b装置必须有,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装置a不能保证co2吸收完全(5)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合理即可)二氧化碳和甲烷解析(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uo+cocu+co2。(3)要想证明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必须在气体通过氧化铜前,把原来的水分除掉,所以应该在bc之间加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4)b装置必须有,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钙少,不能保证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会影响对一氧化碳的检验。(5)加热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故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a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质量增加3.6 g,说明生成了3.6 g水,e装置质量增加4.4 g,说明生成了4.4 g二氧化碳,设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生成3.6 g水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h4+4cuo4cu+co2+2h2o4436x3.6 g4436=x3.6gx=4.4 g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都是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没有一氧化碳,故该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和甲烷。7.(1)去除co尾气(2)3co+fe2o32fe+3co2(3)10(m3-m4)3(m2-m1)100%不变(4)ab解析(1)装置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一氧化碳,避免污染空气。(2)步骤硬质玻璃管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即m3-m4,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m3-m4163160100%=103(m3-m4);样品的质量为m2-m1;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m3-m4)3(m2-m1)100%;步骤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对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没有影响,因为水的质量为m2-m3,通入一氧化碳之前已经测量。(4)样品中水的质量为m2-m3,则氢元素的质量为(m2-m3)218100%=19(m2-m3);m3-m1是样品除去水以后的质量,即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m4-m1是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和;m3-m4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还包括水中氧元素的质量。8.实验探究熟石灰或ca(oh)2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质疑hco3-继续探究na2co3反思与评价bd解析实验探究嗅盐与一种物质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铵盐与碱混合研磨可以产生氨气,故选取熟石灰与嗅盐混合研磨;因为嗅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反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嗅盐中含有co32-,ca2+和co32-结合生成caco3沉淀,所以小英补充的实验是取嗅盐溶于水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稀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质疑通过氯化钙稀溶液与嗅盐溶于水的上层清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嗅盐中不含碳酸氢铵,即排除嗅盐中含有hco3-。继续探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na2co3。反思与评价球形干燥管中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的是氨气带出的水蒸气,并非反应生成的氨气,故无法直接用m2、m3计算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防止倒吸;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导致烧杯中增加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反应结束后,装置中还残留一些没有排出的氨气,所以要继续通入空气,使装置内氨气完全排入到稀硫酸中,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9.(1)管内a、b内形成液面差,且液面不下降(3)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玻璃管a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5)6.1529.736.1529.73100%(6)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污染小类型二针对训练10.(1)不活泼(2)ca(oh)2+2hclcacl2+2h2o(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或干燥二氧化碳气体)(4)c偏高将反应后甲、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入装置丙中解析(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实验前通入一会儿氮气,可以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2)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甲装置中氢氧化钙属于碱,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减小实验误差。(4)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因此,需要测定的另一个物理量是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丁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若没有丁装置,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大于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计算出碳酸钙质量就偏大。因结束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一部分滞留在甲、乙装置中,会使实验结果偏小,因此,甲装置反应结束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地安全培训全览
- 2025年小程序开发平台口碑排行哪个平台更靠谱
- 保安知识专业培训课件
- 中国南方航空数字化和双中台方案
- 2026届吉林省德惠市九校化学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善待家园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
- 办事大厅重建方案(3篇)
- 餐厅单机经营方案(3篇)
- 清水家装改造方案(3篇)
- 银行生活垃圾管理方案(3篇)
- 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培训
- GA 1205-2014灭火毯
- 社区工作者经典备考题库(必背300题)
- 2020数学花园探秘决赛三四年级A卷
- 标准工程签证单表格
- 幼儿园绘本故事:《罗伯生气了》 课件
- 开具生效证明申请书(申请开具生效证明用)
-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GB 9706.218-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8部分:内窥镜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石油专业英语(钻井)
- 教练技术一阶段讲义(共59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