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路 基基 强强 夯夯 试试 验验 段段 施施 工工 总总 结结 编编制:制: 复核:复核: 审审核:核: 二二 0 一一 六六 年年 七七 月月 目录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 1.1 工程简介.1 1.2 主要工程量.1 1.3 强夯试验段范围.1 2、 、试验试验依据依据.1 3、 、试验试验目的目的.1 4、 、试验试验段施工准段施工准备备工作工作.2 4.1 组织准备.2 4.2 机械、仪器准备.2 4.3 技术准备.2 5、 、试验试验方案方案.2 5.3 强夯试验段工艺流程.3 5.4 拟定技术参数.3 5.5 强夯施工.4 6、 、试验总结试验总结.5 6.1 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组织.5 6.2 施工参数的确定.5 6.3 施工质量标准.5 6.4 施工安全措施.6 路基路基强强夯夯试验试验段施工段施工总结总结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出口路基为高填斜坡填石路堤,填方边坡高度20m,路基右侧为改沟及反压护 道工程。为保证高填方路堤的压实,防止路基成型后沉降开裂。*两段高填方路基采用 强夯分层补强进行处治。第一层高度以填方为 12 米范围开始,高度小于 8 米的填方段 第一层不强夯,其上路堤每填高 6-8 米强夯一次。 1.2 主要工程量 表 1-1 强夯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 号 起讫桩号处理措施处理长度(m)强夯面积(m2) 1 强夯法 2强夯法 1.3 强夯试验段范围 我部在已填筑路基达到强夯设计要求标高的段落,选取*范围为强夯试验段。 2、 、试验试验依据依据 *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 年版;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PG B01-200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 、试验试验目的目的 总结路基强夯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以及 最佳夯击次数。 确定强夯作业标准施工方法。 确定施工作业人员组成和分工,制定出相适应的施工和质量管理方法。 4、 、试验试验段施工准段施工准备备工作工作 4.1 组织准备 我部高度重视路基强夯试验段工作。试验段由项目总工负责,项目部各职能部门: 工程部、测量组、试验室、安质部配合,路基施工队直接实施。 4.2 机械、仪器准备 根据试验段的工作量以及实际到场设备,确定设备组合为:长江 L252 型履带吊 1 台、夯锤重 15t、水准仪一套、钢尺一把等。 4.3 技术准备 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对作业层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 5、 、试验试验方案方案 5.1 强夯机械 强夯施工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需在臂 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击采用 15t 重圆形夯锤,直径 2m。锤的底面设置 4 个对称的与其顶面贯通的 排气孔。 5.2 夯点布置 强夯试验施工原则上是逐渐缩小夯点距离,即夯点逐渐加密。本试验中夯点试验 采用梅花形布置,夯击间距为 4m,采用跳夯分 3 遍进行夯击,夯区夯点的布置及夯击 顺序如下图所示 强夯夯点布置图 1 2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1 夯点 强夯边界 第一遍夯击 第二遍夯击 第三遍夯击 满夯夯点布置图 5.3 强夯试验段工艺流程 231 第三遍强夯 满夯一遍 测放夯点 夯击移动到位 第一遍强夯 填平夯坑 第二遍强夯 加固效果评价 填平夯坑 填平夯坑 5.4 拟定技术参数 夯击遍数 拟采用点夯 3 遍,满夯 1 遍进行试验。 点夯参数 点夯夯击能暂定为 2100 kNm(105KN 锤重*14m 落距),点夯夯击次数定为 4-6 击, 若达不到收锤标准,则继续夯击,直到达到收锤标准。 夯击能为 2100 kNm 时强夯收锤标准 最后 2 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cm。 夯坑周围填筑面不应有大的隆起。 不应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满夯参数 满夯夯击能暂定为 300 kNm,满夯夯击次数定为 1 击,满夯锤印彼此搭接 50cm。 固结时间周期 两遍夯击之间的空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视填土土质情况确定。由于现场为填石路基, 渗透性很强,且地下水位在强夯加固深度以下,暂定为可连续夯击,特殊情况可酌情处 理。 5.5 强夯施工 对于平整的场地测出其平均标高,以作为强夯后测量场地的平均沉降量的基准 数。 根据测放的点线,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夯点布置。夯点位置要清晰、准确,以便夯 锤对位及量测夯后的锤位偏差值。锤位偏差不得超过 5cm,如发现偏差过量或漏夯,应 及时纠正。每个夯点都要编号,记录员要对号进行记录,不能错号、漏夯和重夯。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放置在待强夯路基面上,并测量和记录夯前 锤定高程。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 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重复、步骤,直至夯沉量达到收锤标准规定的最后 2 击平均夯沉量小于 5cm。 单点夯击完毕后并移至下一夯点,完成第一遍夯击后推平夯坑,按上述步骤逐 次完成所有夯击遍数。 点夯施工完毕后,推平夯坑,采用低能量进行一遍满夯施工。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 细记录: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 应及时纠正。 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沉降量关系。 6、 、试验总结试验总结 6.1 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组织 本项目强夯施工所需机械、设备配置如下: 序号名称型号数量 1履带式起重机长江 L2521 2夯锤15t/直径 2m1 3压路机20t1 4推土机/1 5水准仪S31 6全站仪TE5001 7钢尺/1 本项目强夯施工所需人员配备 施工现场配置施工技术员 1 名、试验员 1 名、测量员 1 名、安全员 1 名,施工作业 人员 4 名。 6.2 施工参数的确定 通过对强夯实验路段统计(后附表),得出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沉降量随着 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每 3040 秒进行一次夯击,每坑 5 次夯击需 34 分钟,夯机移动到下一试 坑就位需 1 分钟,每小时可夯击 1215 试坑 。 夯击采用 2100kNm 的夯击能,15t 夯锤提高 14m 进行夯击。 强夯分 3 遍进行,采用梅花形布置夯点,夯点间距 4m,采用跳孔法夯击。 每遍每个夯点夯击 5 次,完全能达到最后 2 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 5cm 的设计 要求,可以按此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最后一遍使用 300kNm 的夯击能满夯,互相搭接不大于 1/4 夯痕。 6.3 施工质量标准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强夯路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强夯路基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目序号检查项目 单位数量 检 查 方 法 1路基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主控 项目 2路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 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一 般 2锤重Kg100称重 3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数法 4夯点间距mm500用钢尺量 5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 项 目 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 6.4 施工安全措施 凡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不得衣冠不整、穿拖鞋或赤脚进入场地,爬高必 须系好安全带。 在施工现场设立警示牌,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禁止夜间施工。 强夯前应对起重设备、所用索具卡环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检查 各各位受力情况,一切正常,方可进行强夯。每天开机前,应检查吊锤机械各部位是否 正常及钢丝绳有无磨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吊锤机械停稳并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教育防火教育培训课件
- 广西晟宇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项目固体废物竣工验收报告
- 安全教育紧急培训内容课件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2025年趋势
- 猫咪洗衣房课件
- 房屋降温工程定制方案(3篇)
- 猫医生过河课件
- 狼王梦好书课件
- 东莞私人泳池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培训风险等级课件
- 中小学英语课件-Go-away-Mr-Wolf
-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动物》课件PPT
- 不干胶贴标机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 《劳动合同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监制(2016.11.15)
- 钢轨检测报告
-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 GB/T 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微纳加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