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_第1页
鲁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_第2页
鲁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_第3页
鲁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_第4页
鲁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9黄岩模拟)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B .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C .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D .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 (5分) (2019长春模拟)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_(; ,)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他们因为不同的缘由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播撒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_高尚。(1) 给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 文中划线的字应填写的拼音是:_。(3) “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 给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7八下嘉兴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_,中间小谢又清发。 (2) 画栋朝飞南浦云,_。 (3)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写自己归来时人事俱非的句子是:_,_。 (4)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意思是“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在过零丁洋中与此意近的句子是:_,_。 (5) 假如与同学分别在即,能给他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的诗句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9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国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大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或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1) 以上选段出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_。 (2) 结合选段说说“我”在制作陶器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 选段体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5. (21分) (2019东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梁衡壶口瀑布)(1) 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2) 选文语言极富审美价值,试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6. (12分) (2019长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张掬充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杨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别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我知道这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己怀念已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哈尔滨。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然而离开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菜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第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的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差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冬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淡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 给下面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 _摇撼毫不犹豫抉择蹑手蹑脚(2) 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 (3) 请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4) 请简要分析第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5) 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 (6) 写出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7) 文章结尾句意蕴丰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9临海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 , 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注】吹帽:此处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玉山:即蓝田山。(1) “玉山高并两峰寒”的“寒”字用得极佳,请作简要赏析。 (2)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中,一个“醉”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 (2019七上鄞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晚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杞 国 有 人 忧 天 地 崩 坠 身 亡 所 寄 废 寝 食 者。(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3) 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4)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典型技法】作者注重细节刻画,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卢孟实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个生活片段。(最好突出某一方面的细节,如动作、心理等)(150字左右)情境预设:做错事后懊悔的心理;打扫卫生擦玻璃的动作。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3 页 共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