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校布局规划中生均用地指标选取的研究【摘要】在调查分析大连市市内四区普通初中小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比较研究各类中小学校生均用地指标,根据城市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及发展方向差异,制定适合城市自身的中小学校生均用地指标体系,以全面指导城市不同区域的新建及改建学校建设。【关键词】生均用地指标;中小学;大连1、研究背景近年来大连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速度加快,居住用地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为适应居住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先预留中小学用地,大连市教育局与规划局联合编制了大连市市内四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生均用地指标作为预测中小学校用地规模的主要依据,对中小学校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发现现行不同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大连市为例探究如何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学校生均用地指标。2、现有标准分析2.1国家相关标准2.1.1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1982年颁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当今社会差距甚远,已经不再适合指导当前学校建设。2.1.2城市(镇)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修改稿)1996年由国家教委编制,为小学初中12、18、24和30班标准规模的学校分别制定了人均用地指标,更加具体地指导了中小学校的建设。2.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由建设部颁布,该规范着重于从总体上控制配建项目和面积指标,只控制了学校的总用地面积。下文中为了方便比较,会将其学校规模对应的总用地按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的标准班额进行换算,得出人均用地指标。2.2地方相关标准2.2.1大连市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设施标准(试行)2003年由市教育局制定,中小学的生均用地标准均略低于城市(镇)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修改稿)中相应指标。2.2.2南宁市中小学建设标准将中小学的人均建设指标分解成两部分,市中心和城市一般地区分别对应不同的标准。其中市中心指标略低于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城市一般地区指标高于居住区规范但低于城市(镇)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此标准体现了很好的弹性,既引导了城市一般地区学校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又保证了位于城市中心区新建改建学校的用地不致过于拥挤。2.2.3南京市中小学建设标准分三个等级,新建实验小学、示范小学、示范初中不宜低于一级标准;新区新建一般中小学校不宜低于二级标准;旧城区新建一般中小学校及中小学校扩容、改造时不宜低于三级标准。3、大连市初中小学校建设指标选取3.1相关标准比较由比较得出,现行标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对现有标准学校规模控制不全面城市(镇)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中确定了4种标准的小学和初中学校规模,在居住区规范中缺少30班小学和12班初中的用地控制标准,其他城市标准时都按照4种标准班型制定,而对于大连自身,某些地区已出现建设30班小学的需要。2、相同学校规模不同标准之间差异较大由于标准的制定时期不同,地区发展情况不同,相同的学校规模,不同的标准之间人均用地指标差异较大,最大可达到14.7平方米/人。3.2市内四区用地发展情况大连市市内四区包括中山、西岗、沙河口和甘井子区。中山、西岗两个老城区经过多年的城市开发建设,已趋于饱和,用地集约程度较高,沙河口、甘井子区有一定的土地储备,是未来大连城市开发的主要集中地。3.3现有学校建设状况大连市内四区目前小学生均用地为12.9平方米;初中为14.94平方米。小学平均规模约为18班/校;初中平均规模为24班/校,以此为依据将各行政区现状生均用地指标与国家现有标准比较,结论为小学:中山、西岗区指标略低于建设部标准;沙河口、甘井子区介于两种标准之间;初中:中山、西岗区指标略低于建设部标准;沙河口区介于两种标准间,甘井子区学校建设超出教育部标准。3.4弹性指标的提出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发现完全按国家现行的任何单一标准来规范大连市中小学校的建设都不可行。按照居住区标准建设,学校生均用地偏低;按大连地区标准,对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区的学校改造和建设来说不现实的。因此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根据大连市各区实际情况,制定弹性标准。3.5弹性指标选取综上所述,由于大连市内四区的开发强度和开发时间都存在差异,各区中小学生均用地指标差距较大。本次规划针对各区差异,针对小学、初中12、18、24、30班四种标准班型制定出合理的指标区间。规划确定生均用地指标下限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生均用地指标上限执行大连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其中30班小学与12班初中生均用地下限,由于居住区规范中未明确规定,在满足200米跑道运动场地建设要求基础上,总用地面积分别按9000与10000平方米计算,得到30班小学生均用地下限为6.67平方米/人,体现了规模办学使用地更加集约的优势,12班初中生均用地下限为16.67平方米/人。各区指标可在范围内浮动,比如沙河口和甘井子等新区由于开发建设时间相对较短,发展面积大,可以取指标上限;用地紧张的中心区可取下限,比如中山和西岗两区由于开发时间较长,拓展空间有限,可取指标下限。此标准可全面指导大连市新建及改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4、结语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是检验指标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以上弹性指标的提出,为不同区域学校建设提供了灵活可控的区间,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大连市中小学校生均用地弹性指标有效指导了不同行政区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可为其他城市相关规划提供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温田勇廉永哲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调整下的中小学布局规划研究辽宁城市规划2006.(3):41-43.2刘剑锋.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标准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7,(2):14-22.3岳晓琴黄明华县城中小学教育设施规划指标探讨以陕西洛川为例规划师2012.(1):76-81.4万昆.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实施制度探讨.规划师,2011,(2):88-92.作者简介:郭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