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的诗歌鉴赏浅谈诗歌的教学_第1页
从高考的诗歌鉴赏浅谈诗歌的教学_第2页
从高考的诗歌鉴赏浅谈诗歌的教学_第3页
从高考的诗歌鉴赏浅谈诗歌的教学_第4页
从高考的诗歌鉴赏浅谈诗歌的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高考的诗歌鉴赏浅谈诗歌的教学【摘要】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表达能力等都提出了要求,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每一首诗,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就要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诗歌的背景、深谙诗的意象,借助多媒体教学仪器,抓线索、列图示,有针对性地补充说解有关诗歌的文学知识点。【关键词】诗歌鉴赏背景资料意象多媒体线索结构知识点中国素有“诗国”之美称,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之一,从最早的口头传诵的原始歌谣、甲骨卜辞和周易封爻辞中的韵语,到诗经、楚辞、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意蕴丰富;诗以其精练、意赅、跌宕深为人们所喜欢;其韵律美、意境美、建筑美是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因些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在诗的海洋中游浪,为之痴迷,为之感伤。诗歌鉴赏是高考所考查学生的一种题型之一,主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对学生基本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观试题在答题上能给考生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有利于考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及个性的展示,有更好的区分更,可以更好地检测出考生的实际鉴赏评价水平,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考验。例: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答:此题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对这类题型是最为感冒的,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远离”了诗,读诗是需要经历的,没有经历就不会有共鸣,而现在的学生经历的太少,思索的太少,共鸣也就少,诗对他们而言就显得晦涩难懂了。再加上现在网络文化盛行,QQ日志、博客、网络小说等等,吸引了大数数学生的注意,所以读诗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学生对诗不感兴趣,在就给平时的诗歌教学带来了最大的障碍。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一、在教学前,要清楚地让学生了解诗人和写作的背景。让学生清醒地了解到诗人和写作的背景,这基本上至少就可以让学生明确这首诗主题思想的十之七八。例如苏轼,学多了苏轼的作品,较为充分地了解到苏轼一生的遭遇,使学生的头脑里对苏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为人坦荡、讲究风节,但因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因此,他的诗中经常表现出怀才不遇、思念故土、批判现实、思考人生等一些主题,学生只要熟知苏轼的这些经历和思想,一看到苏轼的诗,自然而然就会反应到那几种常见的主题思想,能加速学生对诗的理解与鉴赏。例: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在此诗中,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慨。因此,建议可以对一些主要诗人的作品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和归类,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判断。二、深谙诗中意象的特殊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时常借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其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演化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例:1、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2、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3、折柳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5、梧桐凄凉悲伤“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如果平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下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在诗歌鉴赏中可以从诗中的一些关键的字眼中推断出诗的主题思想,正确理解诗的蕴义,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答案的速度,为学生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诗的文明是璀璨的,诗的历史是久远的,诗的内容是凝练的、诗的意义是含蕴的因此,单要学生从字面上来理解诗,即使是现代诗,对于那些文学底子比较薄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借助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设施,让学生从视、听等多角度来理解诗的内容,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使原本晦涩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例:在教授戴望舒雨巷这首诗时,就可以先让他们听下江涛所演唱的歌曲雨巷,借用他们所知悉的歌星,用明星效应来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对诗先有了初步的体会;接着让他们欣赏电视散文雨巷,通过视、听的感官,将他们带入到那悠长寂寥的雨巷,让他们身处在蒙蒙细雨之中,让他们去巧遇那丁香一样的姑娘,在课堂上营造成出氛围,引导他们自己扮演诗人的角色,用诗人的心去体会那种朦胧、幽深、寂静、感伤的意境。为了让他们能更深入地去体会,再次播放音乐,让他们闭上眼睛,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再次进入到诗的意境当中去,再次回味了诗的意境美,最后让他们再朗读一二次诗,通过这种方式,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领会诗的十之七八。(图一)(图二)四、抓线索、列图示:诗的主题委婉含蓄,诗的文字集中凝练,篇幅精短,却要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所以诗中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跳跃性比较强,诗的前与后落差很大,很多学生很不适应这种巨大的反差,跟不上诗中内容的变化,不能将所有的诗句自然地融合为一体,对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某一层面,不能完整正确地理解诗的主题思想,只能靠自己的推断去猜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概括和总结,理清诗歌的思路,用一些简单的结构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李白的蜀道难,可以用“三叹高、险、惨”一叹高:难在隔绝蜀道的来历难在峻绝蜀道的高峻二叹险:难在愁绝景物凄清难在险绝山水险恶三叹惨:难在险绝剑阁险要难在惨绝战祸惨烈借助线索和图示,让学生们从诗的大局入手,对诗有了整体性的了解,对诗的理解也不再会是支离破碎,会将诗的内容自然地串连在一起。五、针对高考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点:高考的诗歌鉴赏,主要是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考查的。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点,让他们在面对这些考题时有的放矢,才不会梦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从何入手。诗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语言主要考查语言的风格和锤炼表达技艺包括比喻、借代、比拟、互文、夸张通感、双关、对比、反语、衬托、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等思想内容则主要从诗眼和主题思想入手补充讲解了这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在面对考题时,手上有兵可使,有将可御,懂得分析题目、联系知识点、找突破口,不会单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