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名词解释_第1页
教育学考试名词解释_第2页
教育学考试名词解释_第3页
教育学考试名词解释_第4页
教育学考试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1、教学相长:本义是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这两种不同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引申义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互相促进、共同提高。2、及时而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教,适时而学。3、不陵节而施: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违反知识本身的深浅或难易程度进行施教。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引导,但不牵着学生 的鼻子走,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打开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5、长善救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6、禁于未发:要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7、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8、.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 践活动。 9、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即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10、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13、.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5、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6、.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理性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有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有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17、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8、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19、教学策略含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总的考虑。20、教学目标含义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21、教学设计含义: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 根据教学目的的 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22、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人的身心发展: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3、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2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25、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26、教师的概念::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社会成员。27、教学内容的概念:教育活动中被师生双方有意或无意加以利用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信息、知识或总体环境影响。28、教学原则概念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9、教学方法定义: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30、教育评价概念: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31.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32.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33、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的概念34、德育方法概念?包括哪些方法?35学习概念 36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37榜样示范是指展示正面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以其优良品质和高尚行为来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38实际锻炼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从中培养他们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39自我修养法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40陶冶教育法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对人给予积极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4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广义: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主要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教学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简答: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教育)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进行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型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性格、气质、兴趣2.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环境 * 课堂的组织环境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2.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四、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五、教师职业的权利指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教师享有的社会权利,除一般公民权利(如生存权、选举权,享受各种待遇和荣誉)外,还包括职业本身特点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教育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评价的权利。 专业发展权,即教师依法享有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的权利。 参与管理权,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 六、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作用的对象上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上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符合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七考试(1)考试中的失败导致自信心、生活激情的下降;(2)考试的标准化导致批判求异精神的匮乏;(3)考试内容的封闭性导致创新视野的限制;(4)考试目标的单一性(智育)导致情感体验单一、苍白,个性丧失;(5)考试的功利性导致知识结构的失衡,缺乏对知识自主选择的机会;(6)考试带来的紧张生活,导致过度焦虑,缺乏创造思维应有的放松心态,过度的竞争压力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交往中的智慧碰撞八应对(一)理性分析学校教育的功能 建立现代“开放化”教学管理观 建立现代“灵活性”课程与学制观(二)重新构筑育人的理想 建立现代的“个性化” 教学观(三)保持“教育双重力量”的平衡 建立现代的“民主、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师生观(四)减少“教育负向功能”的影响 建立现代的“发展性” 考试与评价观九、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素质现代化十、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具体目标 教育的普及化 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法制化 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的多样化 教育的整体化 教育的终身化11、简答教育的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1. 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1)普通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2)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12、教师的劳动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三)劳动劳动的示范性(四)劳动过程的长期性(五)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13、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教育思想素养(二)职业道德要求 1热爱教育、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三)知识素养1.精深的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的各门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3.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知识(四)能力素养 组织教学、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五)身心素养14、教学目标功能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15、教学设计的特点1指导性 2统合性 3操作性 4预演性 5突显性 6易控性 7创造性16、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17、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 分析学生已有的状态 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列出综合性目标 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18、教学时间设计应注意哪些?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 科学规划单元课时。 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 防止教学时间遗失。19、教育评价的功能(一)诊断功能(二)导向功能(三)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四)激励功能20、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要点21、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明确集体的奋斗目标 健全组织,形成班级骨干队伍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22、班集体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有哪些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3 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问题应有的品质1问题具有研究价值 2.问题具有科学性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具有创新性 5.问题具有可行性24、选题的方法1.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25、选题来源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践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5.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找问题26、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步骤27.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发展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狭义: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28.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 选择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29.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内容和学科的设置。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改变。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30.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32、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评价目的: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4.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5.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6.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33、教学大纲的内容 说明 :设置这一学科的目的、任务、教材编选的依据及教法上的原则要求。本文:是对一门学科讲授的基本内容所做的规定。这是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它根据教材的编选原则和教材本身的逻辑系统性,恰当安排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编、章、节的顺序,规定每个课题的讲授内容、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其他或附录:有些大纲在这个部分列出了教师用的参考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材以及运用的现代教学技术等。论述:一、.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结合优秀教师(班主任)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对今后从事教学的创造性设想。(结合任小艾报告)二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看法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首先素质教育是全民的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的。其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尽可能挖掘和发挥其潜能。第三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重视完整的人格教育、全面的素质提高,主张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而不主张仅以知识为本,甚至片面地把升学率、考试成绩当作教育的目标。第四素质教育强调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而不只是为了暂时通过升学考试。三、全面发展教育:德、智、体、美、劳1.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四.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素质的概念: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二)遗传素质的作用:1.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4.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弊端:遗传决定论 1)过于夸大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在人的发展中,遗传的作用不可否认,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对于某些有特殊的素质的人的发展可能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就如我们所说的“天赋”,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不能过于夸大。3)人的发展除了遗传,还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后天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人类科学家对“狼孩”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明。4)这种错误的认识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不可取的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2.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3.社会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 4.社会环境的不同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弊端:这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观点。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人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又能凭藉自己的经验和创造能力,积极的改造环境,利用环境。因此,象我国古代墨子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等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是不正确的。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二)学校教育还具的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三)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四)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充发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限制和排除一切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利用和发展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弊端:教育万能论 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现存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又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任意决定人的发展。因此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所说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五、问题讨论: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现状:1教学管理的“封闭化” 2课程与学制设置的“呆板化” 3教学模式的“工厂化” 4师生关系的“等级化” 5考试与评价标准的“分数化”举例:柴野昌山 :譬如,在他看来,考试及成绩报告单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强化学生学习欲望的工具,具有显性正向功能;但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便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此可谓隐性负向功能。由学生群体的反学校、反教师的亚文化而导致的各种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学校从一开始就竭力予以避免。六、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促进个体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其“基本涵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的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须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思想意识成为支配人行为的内在力量。(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或社会的要求社会规范。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3)教育促进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以职业为生,这就决定了为就业、生活-教育-职业化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观念的表现;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外在表征。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体现七、举例说明教育的社会制约因素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1.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办教育与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质条件作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的人才。如果教育跟不上生产力发展要求,则经济发展将因人才欠缺受到影响;反之,如果教育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人力、财力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的知识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也必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专业,各级各类学校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间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第三,生产力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促进着教育方法,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它们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问题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品德教育的内容。总之,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超阶级”“超政治”。 八、谈谈你对经师与人师的理解“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的出处是北周书卢诞传,是南北朝时期北周卢诞说的一句话。解释儒家经典的老师容易请到,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老师则很难觅得。 北宋司马光把“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这句话搬进了资治通鉴,宋元之际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有专门注释,说:“经师,谓专门名家,教授有师法者。人师,谓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经师” 指的是“术业有专功”, “人师”指的是“为人师表者”,也就是韩愈说的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人师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人师以自身独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该境界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经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是指教师就像传道士一样,严肃、严格、严谨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九、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容(1)知识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还要具备个人的实践知识,具有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2)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前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后者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3)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教育以人为本。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积极情感会产生“皮格马里翁”效应,感染学生。教师的理想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十、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就其中一个原则加以论述)(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定义: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要求:1.教学中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 2.教学中把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统一起来。 3.教学要把身心发展统一起来。(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讲清基础理论,指引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要求:1.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2.要认真组织好演示、实验、练习、观察、参观和实习作业等教学实践性活动。 3.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 4.要防止片面强调使用,忽视基础理论知识或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实践的倾向。(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把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 要求:1.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2.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要发扬教学民主。(四)直观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使学生对所学事物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丰富感性知识,能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要求:1.要选择和制作直观教具、幻灯片、电影、电视片和教学软件。 2.直观要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相结合。 3.要重视语言直观的作用。(五)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 要求: 1.要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 2.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工作。 3.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良好习惯。(六)巩固性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要求: 1.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组织好学生复习。 3.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发展记忆能力。 4.在获得新知识中巩固已知。(七)尽力性和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提出的要求,是学生付出较大努力才能掌握的,同时又不超越他们学习的能力。 要求:1.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出科学的估计。 2.要做到”及时而教”。 3.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八)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国家需要出发,保证统一规格,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要求:1.教学要有统一、全面的要求。 2.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别特点。 3.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4.既要注意尖子学生的培养,又要特别注意差生的发展。十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其中的一个方法加以论述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基本要求:(1)内容方面: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逻辑性、启发性(2)语言艺术(3)板书2.谈话法(问答法):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相互对话,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1)准备充分(2)气氛融洽,从容思考(3)面向全体(4)小结或总结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小组或全体)的组织形式,发表自己对某一中心问题的看法,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1)讨论前作好准备(2)讨论时作好启发引导(3)作好总结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并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基本要求:(1)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2)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3)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5.演示法:教师运用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 (1)作好准备(2)演示要同讲授、谈话紧密配合(3)演示的材料尽量被学生的各种感官所接受6.参观法:把学生引导到校外的一定场所,使学生直接接触自然和社会,掌握生动的实际知识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1)参观前作好准(2)参观过程中作好指导(3)参观后作好总结7.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训练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1)目的、要求明确(2)选好练习的内容(3)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4)知道练习的结果8.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的作业,引起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变化,通过观察分析以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1)作好准备(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3)实验结果要总结9.实习法(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在校内外从事实际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从中掌握一定技能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1)实习前要有理论上的准备,要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进行。(2)作好动员,明确目的和要求作好分组等组织工作。(3)作好具体指导,加强纪律教育。(4)作好总结和实习的评定。10.发现法发现法:美国布鲁纳首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步骤: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探究的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利用教材和有关材料,指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或答案。学生符合理论上和实践上验证假设或答案,得出应有的结论。 要求:仍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发现的信心,引导发现的思路。要帮助学生评价结论。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若有几种不同结论,在肯定正确的结论之后,评出最优的结论。11暗示法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 洛扎诺夫提出。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十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 1.作好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考虑教法 2.写出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对学期(或学年)制定的总计划。 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简要分析,学期(或学年)教学的总要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需要用的教具,参观、实验等重要联系实际活动的安排,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等。课题(单元)计划 对课题教学做出的全面考虑和准备。 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的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各课时课的类型和主要的教学方法,课题需要用的教具。 课时计划(教案) 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教学准备。 内容包括:上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步骤)等。其中教学进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二)上课 1.上课的过程 (1) 组织教学 (2) 检查复习 (3) 讲授新课 (4) 巩固新课 (5) 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作业有课内、课外作业 内容和形式: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际作业 要求: 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份量适当,难易适度,要求明确 批改方式:全面批改、师生共同讨论批改、重点批改、指导学生互相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四)课外辅导 有个别辅导、集体辅导 内容: 学习目的、态度教育 学习方法指导 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给学习基础差的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或 给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扩大知识领域 要求: 从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做好辅导工作(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检查方法: 考试:口试、笔试、实践考、开卷考、闭卷考 考查: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评定方法: 百分制记分法 等级制记分法 评定要求: 客观、公正 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举 指出优缺点和努力方向十三、常用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语言艺术(一)教学语言艺术1、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语言,以语言美使学生高效率进行学习的教学技能、技巧。2、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和要求*科学性 *逻辑性 *形象性 *情感性 *和谐性准确、精炼;目的明确,层次分明;生动、形象趣味性;充满情感色彩或具有幽默感;语言的节奏感、声调、速度。(二)组织教学的艺术1、意义: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组织手段,使课堂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使使学生高效率进行学习的教学技能、技巧。2、要求*认真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遵循注意规律,善于利用教学反馈,组织教学进程。*掌握教学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的作用,组织好教学。(三)导入新课的艺术1、意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上课伊始就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的教学技能、技巧。2、要求* 要紧扣教材内容* 时间要短* 要运用好“引发性”教学用语3、方式* 激发情趣 * 设疑提问 *以旧引新 *直观演示 *释词破题(四)结束课的艺术1、意义:巧妙地运用“结尾性”教学用语使课完美结束,并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2、方式* 总结性结束*悬念性结束*回味性结束3、要求* 要首尾呼应,紧扣教学内容* 要简洁明快,时间适当* 要设计好“结尾性”教学用语(五)课堂板书的艺术1、课堂板书的内容 课题名称、内容扼要提纲、重要结论、必要图表、术语、名词概念、应用式等。2、种类和格式种类:*板书:板书(狭义的)、板演、板画*副板书:注释性板书,黑板两侧写出字词、人名、地名等。格式:* 提要式 *词语式 * 图示式 * 表格式3、要求 * 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层次分明、概括性强、组织美* 布局要均衡、对称、醒目、主次分明、结构安排美* 字体工整、正确、规范、大小适宜、书写艺术美十四、教学艺术的涵义和意义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方法和美的形象,使学生在愉悦中高效率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学艺术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学的形象性可以顺利完成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学生乐于学习,便于理解和记忆。*教学的情感性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孜孜以求的 学习精神。*教学的创造性可以从实际出发,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十五、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