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蹊跷q膝盖x呜咽y祈祷qB嫣红yn愠怒wn字帖ti挟持xiC逶迤y 蔫巴nin惩罚chng猝然cD焦灼zhu逮捕di霎时ch眷念jun2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翘首(qio)缄默(jin)澎湃(bi)骄揉造作(jio)B锃亮(zng)狩猎(shu)秀颀(q)轻歌慢舞(mn)C婆娑(su)冗杂(yng)秘决(hu)接踵而至(zhng)D蹒跚(pn)亵渎(xi)悄然(qio)深恶痛疾(w)二、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中国结古禾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整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织而成,千缠万绕,环环相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人的情“结”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结绳记事”,大结大事,小结小事,不同形状记载不同事情。正如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这可以说是中国结的滥觞。由此可见,绳结还肩负过记载历史的文化功能。绳结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那时的衣服没有拉链,只能以衣带打结,人们用绳结盘曲成“S”形装饰在腰间,古人身上常常佩挂印鉴,所以流传下来的汉印都带有印纽。南北朝梁武帝(464-549)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诗,绮带编成连环往复的同心结,用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寓意“永结同心”。明清(1368-1911)时期,中国结发展到鼎盛,如清代服饰上的大襟盘扣。盘扣凝结着人的温度、感情以及机器、电子永远无法替代的手工朴拙和巧妙。另外,“结”还呈现在荷包、香囊、玉佩、梳子、发簪等传统配饰中,古代建筑如屋檐、门窗上,生活用具如桌椅、木箱上。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中国结在历史的传承中,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环绕盘曲的图案,上下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相连,看似有一种祥云之气,线绳的变化和不同结饰的排列组合,变幻出藻井纹、双钱纹、喜字纹、琵琶结、吉祥结、蝙蝠结等不一而足的形态。而一根线绳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同根同源,这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结”字有牢固的意思。在汉语里,“结”字呼朋引伴,许多有凝结力的词语都跑来广结良缘,如团结一致、结伴而行、结拜兄弟、结识朋友、结成联盟等等。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婚、结合等。“结发夫妻”,也来源于古人的洞房花烛夜,男女双方各剪一缕头发相结,寄寓夫妻同心永恒之愿。六朝诗人庚信描述过“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的动人场景。唐代诗人晁采在子夜歌中精写道:“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这就是结发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结”往往象征忧愁而善感的心灵,寄托某些婉约而幽微的情结。汉诗中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诗中以“结缘不解”比喻“如胶似漆”的亲密。宋代词人张先曾写过:“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人类的情感多么丰富多彩,结就多么异彩纷呈。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也如鱼得水,在大型会展或寻常百姓家中,壁挂中国结,是常见的装饰;很多现代饰品如戒指、耳坠、手链等,因为加入了中国结的元素,更增加了古典和雅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 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可谓“中国结”的变体。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的APEC会议,不仅在会议现场装饰了很多中国结,用于礼仪等服务的16套服装,也采用了盘扣、领花等中国设计,透露出中国服饰的优美。现代人对中国结的情结,更彰显出它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散发的典雅从容的永恒情结,就像一颗种子,一直都埋在中国人的心里。(选自月读,有删改。)3 . 请阅读选文段,简要说说中国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气息。(1)中国结既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有祥云之气,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2)(3)4 . 选文第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5 . 本文说明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生动,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喀喇昆仑腹地攀冰记汗斯经过数日徒步,探险队伍终于到达了迦舒布鲁姆大本营。“迦舒布鲁姆”在当地语中意为“闪光的墙,这恰好描绘了终年积雪的迦舒布鲁姆峰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的壮观景象。扎营之后,我在帐篷里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攀冰装备,想着明天就能在这原始秘境里攀冰,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次日,天未亮,吴昕在帐篷外叫大家起床。在队员们收拾装备之余,我和几名领队为了给大家探路,便先行出发,朝边舒布鲁姆冰塔林前进。迎着日出,阳光慢慢洒向远处的迦舒布鲁姆峰,山顶犹如铺上了一层金箔,煞是壮观。翻过碎石坡后,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冰塔晶莹剔透,散发着幽蓝神秘的光芒,形千姿百态,或如让风前行的帆船,或如跃水而出的鱼鳍大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们踩在乱石和冰川上前进,脚下发出“吱吱”的摩擦声。由于此处山高、河谷宽,人用肉眼衡量一个物体的远近高低往往会出现偏差,比如,远望冰壁看似矮小,走近后才发现,那片冰壁如屏障般难以逾越。好多路段我们都需要借助绳降,然后用冰镐凿出冰洞,把绳子串起来攀冰,攀一块冰壁通常要折腾不少时间。此时,对讲机里传来大本营的消息,告知队员们已经出发了,于是我开始从冰面往下降。为了顺利地下降到冰壁底,我还不得不留一个冰锥在上面。收拾好装备和背包后,我们回到最初选择的一些冰壁,开始为队员们做探冰准备。攀水之余,我想起了去年冬天在川西双桥沟做攀冰训练时的情况。那时冰壁有限,一块好的冰壁往往有许多人攀登,而要抢占好的冰壁,需要很早就从村子出发,并且,每当太阳照射时,瀑布冰川就开始融化,人在低处攀爬,上边在滴水,攀冰环境非常不理想。而现在身处迦舒布鲁姆峰脚下,这片河谷里的冰壁数不胜数、形状大小不一,洁白坚硬、晶莹透亮,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环境不同、难度不一的冰壁进行攀登。除此之外,神秘的冰洞、危险的暗河都能满足队员们的探险之心。在这片自然雕刻的冰川胜地,仿佛闭上眼都能闻到自由攀冰的味道。队伍在迦舒布鲁姆冰川进行了两天的攀冰活动,收获颇丰。最后离开的那天下午,大家非常疲惫,各自收拾行李和装备,早早回到帐篷休息。这时,吴听来到我身边,问我想不想再进冰塔林,把前日遗留的冰锥取回来。我身体有些不适,本想拒绝,但脑海中却浮现出幽蓝神秘的冰塔林,那摄人心魄的诱惑让我无法拒绝,于是我起身收拾攀冰装备,和吴昕一起再次进入冰塔林。当我俩到达冰塔林,发现眼前的景象与两天前大不相同:冰川发生了许多变化,两天前我曾攀爬的处平整冰面,如今大部分已融化,整个冰角翘了起来。寻寻觅觅之后,终于发现了遗留的冰锥,我借助冰镐和绳降,小心翼翼地攀爬上冰壁,拿到了冰锥。攀冰时,我明显感觉这次体验不同于两日前,冰壁因阳光照射已有些湿滑,若没有准确地定位好踩点,极易发生滑坠事故,好在有吴昕的指挥和帮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取回冰锥,我俩还有些不愿往回走,于是又商量着挑战新的冰壁,在冰塔林攀爬了很久,直至黄昏,才开始往回走。在迦舒布鲁姆大本营的最后一晚,大家似乎都没有睡意。晚饭后,我们生起篝火,围坐一团,彼此交流梦想与故事,无关职业,无关年龄,我们更像是一群懵懂的大自然的孩子,憧憬着不一样的远方。我想,这就是徒步和攀冰的魅力所在6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7 . 作者记叙了在冰塔林前后两次攀冰的过程,其感受有何不同?8 . 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妙处.这些冰塔晶莹剔透,散发着幽蓝神秘的光芒,形状千姿百态,或如迎风前行的帆船,或如跃水而出的鱼鳍9 . 第段插入“作者去年冬天在川西双桥沟做攀冰训练时的情况”有么作用?10 .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探险攀冰队员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即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释】札(zh)录:摘录。笥(s):竹箱。泛滥:指多而杂乱。影响:印象。枵(xi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约:简约,精练。11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录讫朗诵十余遍 即就壁间所粘录稍经时日 日三五次以为常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A弗之怠B至之市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于厅事之东北角12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乃 取 第 一 日 所 粘 者 收 笥 中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4 . 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四、句子默写15 . 补写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1)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2)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战乱中家书弥足珍贵的诗句是,_。(5)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五、诗歌鉴赏诗歌赏析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注)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16 .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颔联作简要赏析。17 . 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六、名著阅读18 . 请回忆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回答问题。(1)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祥子前后共买过三辆车,第一辆是新的,后两辆是旧的。(_)面对土著人围攻,尼摩船长镇定自若,最后用电击方式吓退了土著人。(_)(2)选择题。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_)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B.祥子常帮刘四爷干活。C.虎妞爱上了强壮的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在惊心动魄的人鲨大战中,是谁刺中鲨鱼的要害,将它毙命的呢?(_)A.教授 B.尼摩船长 C.采珠人 D.尼德兰(3)简答题。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述祥子的前后变化。 _七、综合性学习19 . 语文实践活动。七年级(3)班的文学部落-文学兴趣小组邀请你参加本月组织活动,需要完成如下任务。(1)为展示同学的优秀作文,班级设立了文学展示墙。请你设计一个栏目,你的栏目名称会是:_(不超过4个字)。(2)班刊编辑部的文字组,请你校对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曾经,童年如水一般沉澈透明,像天一般湛蓝广阔,像镜子一般明亮。而如今,童年像日落西山的太阳,余珲也将散去,使人畅然若失起来习作片段中有3个错别字,你进行如下修改:_ _ _(3)文学兴趣小组举行读书写作交流会,请你去邀请著名作家曹文轩来给同学们开设讲座在与他交谈中,你用语中最为得体的一句是(_)。A曹老师,您能被邀请参加我们班的读书写作交流会,真是荣幸至极啊!B曹老师,我早就拜读了您的拙作,现奉上我的大作,敬请拜读。C曹老师,听了您的一场讲座,胜过我读十年书,感谢您不吝赐教!D曹老师,我殷切地期望您以后能经常参加我们的活动,我拭目以待!20 . 下面是七年级某同学写的周记(片段),其中有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我们要经受意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图伤悲。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而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句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 (2)句中有一个别字,应该把改为。 (3)句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和“”互换。 (4)句中关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