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能走多远,自信心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要素。B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女乘客与公交司机情绪失控造成的。C一些网络语言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其流行对丰富语言表达不能不说没有积极意义。D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主要是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和人工实地测量相结合的“天地空”三位一体。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遒劲(qi)杳无消息(ch)粗糙(zo)深恶痛疾(w)B俯瞰(n)藏污纳垢(u)镌刻(jun)还了亏空(kn)C鲜腴(x)禁锢思想()虬枝(qi)悄然不惊(qio)D窒息(zh)殚精竭虑(dn)濒临(bn)周济穷人(j)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窠巢轻捷贪婪浑为一谈B响晴宿儒狭隘花团锦簇C澄清淫慢怂恿人生鼎沸D蝉蜕褴褛帐蓬见异思迁4 . 关于海底两万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金银岛。B潜艇的主人是尼摩船长,他会说四种语言,分别是法、德、英、拉丁。C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叶藻材料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的足丝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鲸的触须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做的。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5 .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ABCD6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B正因为它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C大自然馈赠给了攀枝花人民丰富的矿产资源,难怪邓小平爷爷盛赞这里“得天独厚”。D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二、现代文阅读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骑远,一如逃。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摘自读者2013年第8 期,有删改)7 . 以“磨刀人”为中心梳理文章情节,根据所给的短语形式填空。(3分) 开刀刃 收工钱8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磨刀人具有怎样的品性?(4分)9 .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文中有三处提到夕阳(见文中画线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2)说说文章末尾划线句的作用(4分)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10 . “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结合链接材料及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链接)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李森祥台阶)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窗外有只啄木鸟邓迎雪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儿飞到不远处的果园里。母亲笑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如今,往事还历历在目,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飞向了哪里。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前的那只。”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自从他生病,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昂昂”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宛若天籁。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岔五就停落在他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话。每次鸟儿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儿站在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般的啄木鸟,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沾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难言。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窗外有没有那只啄木鸟。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片简易的铁板房。“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那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花的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骗他。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儿来的?母亲笑着说:“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儿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60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厉害的发明吧。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一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1 . 通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2 . 品析语言。文章第段划线句都写到了“他”流泪,请简析两次流泪的原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13 . 说说第段写生病前的那个春天的情景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4 . 文中的母亲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中母亲的形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两位母亲的评价。(80100字)三、对比阅读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得学问。膝下:这里指父母。汩:搅乱,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家乡的人。无忝:不要辱没。忝,辱。15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但当涉猎及鲁肃过寻阳然今遣汝者力改故习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17 . (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18 . 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四、情景默写19 . 古诗文默写(1)_,不亦君子乎。(论语)(2)蒹葭萋萋,_。(诗经蒹葭)(3)与君离别意,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5)自康乐以来,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6)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7)行路难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_,_。(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的诗句是_,_。(9)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写出一组用典的诗句_,_。五、语言表达20 .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给予是一种幸福。溪水的幸福,是能让鱼儿自由来去;_,_;_,_。六、综合性学习21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从 1980 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 1984 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 2013 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材料二】“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大孩”持反对意见。近日网友曝出,青岛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为抵制二孩成立“反弟弟妹妹联盟”;上海某小学的小学生也成立了“反二胎联盟”,宣传语:“不要让您的爸妈误入歧途”。【材料三】“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 50 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在唯一的孩子离去后,养老成了首要问题,入住政府养老院需要儿女签字,这让没有儿女的他们无处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独父亲说。此外,歧视、健康等种种问题也接踵而至。(1)请从上面三则材料中提取两条信息。_(2)“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已成为过去,假如你所在的社区要宣传“全面二孩”政策,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为他们写一则宣传标语。我的标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1652-2014色酚AS》深度解析
- 重型门窗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的日常护理
- 《英语听力3》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四章 测量与操作化
- 老年人用药照料课件
- 企业知识管理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 实验仪器的选择与连接-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讲义(原卷版)
- 统计学课件(董云展)
- 火龙罐综合灸技术课件
-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六章-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课件
- 某省教师培训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教材
- 板式换热器设计课件
- 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理解45篇
- 燃气管道随桥敷设施工方案
- 人力资源部安全责任清单、履职清单
- 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实施细则
- 污水处理厂主要设施操作规程
- 梯笼安全验收表00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