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选 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B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C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2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h)潺潺(chn)波澜(ln)伛偻(q)B谪守(zh)汀兰(dng)酿泉(ning)毳衣(cu)C霏霏(fi)颓然(tu)偕忘(xi)阴翳(y)D楫摧(j)淫雨(yn)雾凇(sng)更定(gng)二、字词书写3 . 形似字辨音组词。(1)徘_(_)诽_(_)绯_(_)(2)镣_(_)缭_(_)燎_(_)(3)眩_(_)舷_(_)炫_(_)(4)拢_(_)胧_(_)珑_(_)三、现代文阅读(题文)壶口瀑布梁衡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4 . (小题1)作者站在河心,采用了俯视、仰视、由上而下再向上、平视多种观察视角来写壶口瀑布。选择其中一个视角,简要概括作者由此观察到的美景及其突出特点。(特点用一个词语回答) 观察视角: 观察到的美景: 景物突出特点:5 . (小题2)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该句使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苏州园林选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6 . 选段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它抓住苏州园林在建筑上_的特点来说明,突出了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7 . 第段中哪些景物表现出了“画”的效果?请简要概括。(不少于三处)8 . 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来写古老的藤萝?有什么好处?9 . 从这几段文字中你获得了哪些审美感悟?用简洁的文字写下来。中国古代报纸都登啥?最近,在热播的古装剧鹤唳华亭庆余年中,观众发现“邸报”很好玩,仿佛成了皇帝和大臣们一早起来就浏览并热议的“热搜”和“头条”,朝堂动向、社会八卦都在其中。新媒体时代,回望中国古代报纸,也能钩沉出不少有趣的掌故。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堪称报纸起源。唐朝中期,藩镇纷纷在京设邸,后简称进奏院。进奏官类似今天的“编辑记者”,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连续地整理朝廷新闻,抄写后传送到各地,这种报纸叫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唐人孙樵写有读开元杂报一文,记叙了他在湖北一带所读到的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报纸,有数十页纸,记载的大都是开元年间的朝廷政治新闻,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1900年,人们在敦煌石窟发现了一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编号S1156。宋代以来,读报纸成为官员们和士大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南宋以后,在民间也开始有了阅读报纸的风潮。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也包括一些社会新闻、自然灾害信息之类。但内容相对简略,不会抄录这些奏章文字的全文。宋人的诗作里有不少是写读完邸报之后的感想,比如苏东坡小饮公瑾舟中中就有“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的句子。再比如王安石的读镇南邸报一首,杨万里读邸报后的感事诗七律一首,都写于看邸报之后,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沉浮和世事的感慨。中国民办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由部分进奏官和书坊主人私自发行,其实是一种非法出版物。南宋时,这种民间报纸被统称为“小报”,有时也称之为“新闻”。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公开出售报纸。这种报房类似今天的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同顺、同文等。大多设在北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开始印有报头。这种报纸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所以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而且以订阅为主,读者所付报纸费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京报刊登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和宫门钞。其中,官门钞就是朝廷内部传来的,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节选自扬子晚报2019年12月3日)10 .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现藏于敦煌石窟。B邸报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唐朝称“进奏院状报”,宋朝则称“小报”。C文章列举苏东坡诗句,是为了说明邸报是北宋文人士大夫接触国家大事的重要途径。D明代京报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11 .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报纸历史发展、_、_、_等内容。12 . 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西汉唐代宋代明代朝廷新闻(1)(2)谕旨、奏折和宫门钞13 . 下面是手机人民网的两个界面。与古代邸报相比,谈谈新媒体时代“报纸”的变化。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人恒过(_)衡于虑(_)15 . 翻译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6 .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证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文章在阐述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C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D文章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五、句子默写17 . 默写。(1)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2)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3)了却君王天下事,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4) _,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5)同样写愁思,李后主把它化作了一江东流的春水,李清照却在武陵春中把它装上了船:_,_。(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一句是_,_?(7)_,曾不事农桑。(白居易观刈麦)(8)更深月色半人家,_。(刘方平月夜)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送魏万之京李颀唐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释)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关城:指潼关。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砧声:捣衣声。18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作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B首联作者先直抒胸臆,写魏万的离开,后写“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这种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巧妙。C“云山况是客中过”,照应第一句。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D“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暮春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E. 尾联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19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