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耐药性与合理应用.ppt_第1页
抗菌药物耐药性与合理应用.ppt_第2页
抗菌药物耐药性与合理应用.ppt_第3页
抗菌药物耐药性与合理应用.ppt_第4页
抗菌药物耐药性与合理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理使用抗生素马越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北京100050NationalCenterforSurveillance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在抗感染药物中,抗生素约占90%,其他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和抗病毒药不足10%,因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相当重要的。,一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二抗生素的规范管理三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四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现状五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六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抗生素的研发与市场,抗生素发展的黄金期上世纪最重要的医学进步很多制药公司投资研发抗生素11种类抗生素270种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上世纪,后抗生素时代?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的出现超级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本世纪,1983-2002美国FDA批准的抗菌药物,自1998年以来美国和欧盟批准的抗菌药物,目前7个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化合物,抗菌药物发展趋势获得许可的新抗菌药物在减少与其他治疗用药物相比研发的药物少近期的研发药物着重于呼吸道感染和医院内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几乎没有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世界范围抗感染药物市场-2002总额:$260亿分额:美国;欧盟;日本48%;22%;13%,2002年主要抗生素的市场销售额(10亿美元),资料来源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日本,抗菌药物市场的预期变化2002年世界为260亿美元,2011年预计增加1.8%,1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2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3细菌耐药性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5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6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7控制滥用抗生素一般措施8改善抗生素使用方法,一.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1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抗菌作用与细菌耐药性出现的矛盾现在使用和将来使用之间的矛盾,1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2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3细菌耐药性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5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6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7控制滥用抗生素一般措施8改善抗生素使用方法,2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细菌很容易获得耐药细菌一旦获得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将很难恢复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抗生素就像地球上的石油、矿产资源一样可归属于不可再生资源,1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2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3细菌耐药性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5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6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7控制滥用抗生素一般措施8改善抗生素使用方法,3细菌耐药性,抗生素和细菌耐药性是一对孪生生兄弟。早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1929年,他就用青霉素粗提取物来分纯流感嗜血杆菌,其意义在于用抗生素抑制敏感菌而使非敏感菌繁殖生长。在1939年,弗莱明报道了肺炎链球菌对磺胺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其中对磺胺非敏感称作为速生型的肺炎链球菌,也许就是现在的磺胺耐药菌株。,AntibioticResistanceEmergenceofresistancetonewlyintroducedantibacterials,3.1细菌耐药性变异,在抗生素存在的条件下,耐药变异降低了抗生素的有效性人类一个世纪仅可繁衍5代,而细菌一年至少为10万代,因此其每繁殖一代都存在变异机会,3.2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胞内基因组-质粒耐药基因可编码灭活酶来水解抗生素,如内酰胺酶改变抗生素结合靶位,如甲基化酶使S核糖体的结构发生改变膜转运蛋白发生变异阻止抗生素进入菌体内编码主动排除泵系统,将刚进入的抗生素排除菌体,防止抗生素与靶位结合,3.3细菌如何获得耐药基因,随机变异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开始这些突变造成的耐药性并不稳定,随后将会稳定遗传给子代,这可称作垂直进化。水平进化。这一过程可通过相邻细菌的耐药基因物质的交换进行。有3种形式可进行这种水平进化,包括转导、转化和结合。,耐药基因的传递,质粒接合转移噬菌体转导游离DNA转化,选择抗生素耐药菌株,3.4滥用抗生素,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处方往往是针对病毒性感染用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治疗轻微感染术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预防性用药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在世界很多地区被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耐药菌株的出现,Cohen;Science1992;257:1050,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肺炎链球菌,1950,1960,1970,1980,1990,金葡菌,Penicillin,Ampicillin,3rdgenCephalosporins,Quinolones,TheHistoryofMedicine,2000B.C.Here,eatthisroot1000A.D.Thatrootisheathen.Here,saythisprayer.1850A.D.Thatprayerissuperstition.Here,drinkthispotion.1920A.D.Thatpotionissnakeoil.Here,swallowthispill.1945A.D.Thatpillisineffective.Here,takethispenicillin.1955A.D.Oops.bugsmutated.Here,takethistetracycline.1960-199939moreoops.Here,takethismorepowerfulantibiotic.2000A.D.Thebugshavewon!Here,eatthisroot.Anonymous,关于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问题,抗生素作为食用动物促生长剂在农业、畜牧业特别是食源性动物中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选择性压力,促进了微生物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并且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报道每年约有1万2千吨和900吨抗生素用于食用动物分别作为饲料添加剂和治疗用,而仅1300吨抗生素用于人类健康的治疗,因此抗生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量是人用量的10倍,且90%都是为了提高饲料转化率作为饲料添加剂。,a.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b.国内抗生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状况不容忽视,1)2001年11月出口到香港的螃蟹因含有土霉素和氯霉素而被退回;2)2002年1月中国出口到欧洲的800吨蜂蜜因含有超过0.1PPB的氯霉素而被退回损失70多万美元;3)牛奶中青霉素、渔塘中诺氟沙星屡见不鲜,国内氟喹诺酮在食用动物中用量比较表(1997年)名称生产总量(吨)兽用量(吨)诺氟沙星1100400环丙沙星20085氧氟沙星5015,19942004年我国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情况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耐药率53.049.060.061.060.063.062.060.163.060.461.8菌株数4795045807151161322935784668657464618182,19942004年我国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情况,抗生素选择性压力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链传播途径,WildfaunaEnvironment,EnvironmentSewage,etc.,(Naturalantimicrobials),(Detergents),(Antibioticwaste),食源性动物和人之间耐药菌株的传播,3.5关注抗生素使用和耐药菌株的变化特点,细菌产生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治疗由其引起的感染将困难重重医院内感染特别是发生在ICU病房的感染,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加了耐药菌株出现和传播的可能性近年社区获得性感染中耐药菌株的增加,健康人群面临耐药菌株感染的危险门诊抗生素使用种类的多样化,影响社区获得性感染菌耐药谱型的变化。遏制社区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株的蔓延,保证很多新抗生素能够保存至将来使用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限制新抗生素的使用,要求医生和公众共同关注,提高对抗生素使用寿命的忧患意识,共同保护抗生素资源。,1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2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3细菌耐药性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5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6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7控制滥用抗生素一般措施8改善抗生素使用方法,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临床医生肩负着治疗患者的责任个体责任还负有尽可能维持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患者原因需要有明确的感染原因解释症状说明需要尽早返回工作岗位,医生原因患者需要抗生素诊断不明确治疗时间的压力,4.1抗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最好疗效最小副作用避免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发展,4.2非必需抗生素的使用直接后果往往是负面的,对于患者来说无任何疗效,还具有产生副作用的危险性;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药物负担及治疗副作用所带来的负担;加重感染的危险性;增加细菌耐药性发展和传播的潜在危险,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ICU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Kollefetal.Chest1999;115:462474,医院死亡率(%),0,20,50,60,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40,30,10,全部病例,感染,p40%interval,耐药性出现概率,Thomasetal.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8;42:521527,细菌维持敏感性概率(%),PK/PD理论的临床应用小结,1.根据PK/PD药敏分界点来判断药敏结果;2.对于时间依赖的抗菌药,适当增加给药次数或缩短给药间隔(如果可能的话),有时可使处于中介的细菌变为敏感;3.对于浓度依赖的抗菌药,适当增加给药量(如果可能的话),可提高治疗效果。,1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2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3细菌耐药性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5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6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7控制滥用抗生素一般措施8改善抗生素使用方法,6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耐药性监测的主要目的(1)确定地区和部门的细菌耐药性现状,指导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和制定或修正医院内感染控制政策(2)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确定某种抗生素的适用范围和时间(3)预测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4)掌握耐药菌株在特定人群的分布、发展和传播给其他人群的信息,为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提供参考依据(5)确定遏制细菌耐药性传播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6)帮助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有目的地开发新的抗生素,1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2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3细菌耐药性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5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6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7控制滥用抗生素一般措施8改善抗生素使用方法,7控制滥用抗生素一般措施,教育卫生工作者和公众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危害在开具抗生素处方前需进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公立医院作为慎用抗生素的典范政府医疗保险机构需提供预防免疫的医疗补助金限制和禁止农业、畜牧业抗生素的滥用,CDCsMASTER:改善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的准确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蔓延,NARMS-EB,DBMD,12StepProgram,DHQP,GETSMART,DBMD,GetSmartontheFarm促进动物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活动,兽医课程政府干预,如何对待农业畜牧业抗生素的使用,关注这一问题慎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措施增加开展研究的基金费用监测,患者,药剂师,管理机构,媒体,1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2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3细菌耐药性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5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6细菌耐药性监测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7控制滥用抗生素一般措施8改善抗生素使用方法,8改善抗生素使用方法,教育临床医生标准的抗菌药物订单药品目录限制审批制度药物替换或轮换各科室药物应用评估(DUE)交互式临床医生教育实行反馈制度以改善抗菌药物处方模式计算机辅助医嘱录入系统,(1)-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多糖菌苗7种最常见的血清型流感嗜血杆菌菌苗,(2)-有效诊断欧洲耐药性监测网(EARSS);始于1992年的Alexander和1997年的MYSTIC和SENTRY的监测网从开始立足于欧盟和美国,现逐年扩大监测网的地区范围。国内也有少数实验室参加SENTRY的工作。,1国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2国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组织的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已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十多年,积累了大量本地区耐药性资料。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的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组织的医院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网。上述两个跨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网络,分别涵盖全国9个城市13家大型医院和10个城市32家医院,且监测范围逐年扩大。,3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成立于1985年,1997年始建立国家监测网,至今已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地方监测网,83余家医院参加中心组织的监测工作。2001年在湖北省建立了有14家县级医院参加的县级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四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现状,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研究重点包括(1)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2)耐万古霉素的多重耐药的肠球菌。(3)耐内酰胺酶类和大环内酯类的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4)产超广谱内酰胺酶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5)非发酵糖菌群的多重耐药问题等.,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MRSA耐药性特点,MRSA常为多重耐药,医院获得性尤为突出,住院患者多于门诊患者,不同地区、医院发生率有差异。MRSA在社区和医院获得性的表型不同,可相互克隆散播,不同分子分型与多重耐药之间有一定关系。MRSA由单一mecA基因编码的PBP2,但也有是MecA基因转座子外,还附加有多种耐药基因(fem基因组、hmr及chr等)突变。MRSA感染增加万古霉素应用也增多,已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与金葡菌敏感性降低(VISA)。,MRSA耐药特点,多重耐药MRSA环丙沙星耐药是全球性问题:2耐药突变通常涉及parC和gyrA基因对环丙沙星耐药,并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Hiramatsuetal.JAntimicrobChemother1997;40:135136Hooper.LancetInfectDis2002;2:530538,MRSA临床特征,MRSA菌血症的死亡率明显高于MSSA菌血症严重后果的可能原因:耐药菌株的毒力增强降低万古霉素的疗效滥用抗生素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Cosgroveetal.ClinInfectDis2003;36:5359Melzeretal.ClinInfectDis2003;37:14531460,MRSA医院内传播,定植和感染患者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接触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鼻腔内MRSA携带者空气传播的重要性,VRSA特点,MRSA从肠球菌获得vanA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交叉耐药多重耐药,VISA和VRSA:感染控制,控制措施:谨慎使用万古霉素感染控制措施和感染危险因素的教育严格的控制措施,控制传播,特别是直接接触监测VISA和VRSA的出现,2VRE,VRE的主要表型,主要有5种表型VanA、VanB、VanC、VanD和VanE,分别由不同的耐药基因簇编码,除VanC为天然耐药外,其余均为获得性耐药。,VRE耐药特点,复杂的基因调控机制不一定表现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交叉耐药与食源性动物使用糖肽类抗生素有关可通过细菌接合转移耐药性,区别定植(无临床症状)和感染的重要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严重感染长期住院,特别是ICU以前抗生素治疗,特别是糖肽类抗生素或头孢菌素暴露于VRE感染流行的环境,VRE分离率增加,在丹麦,来自于家禽和猪的屎肠球菌耐万古霉素的状况和生长促进剂avoparcin使用量的趋势,Source:DANMAP99,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目前PRSP的低发率和流感嗜血杆菌较低的产酶率是国内特点。但肺炎链球菌对非-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耐药率势必影响这些抗生素的使用。并且由于交叉耐药,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活性会明显降低。,%ofIsolatesResistanttoPenicillin,Year,BreimanRF,etal.JAMA.1994;271:1831-1835.DoernGV,etal.AAC.1996;40:1208-1213.ThornsberryC,etal.DMID.1997;29:249-257.ThornsberryC,etal.JAC.1999;44:749-759.ThornsberryC,etal.CID2002;34(S1):S4-S16.Karlowsky,etal.CID.2003;36:963-970.Sahm,etal.IDSA2003,abstract201.Dataonfile,Ortho-McNeilPharmaceutical,Inc.Invitroactivitydoesnotnecessarilycorrelatewithclinicalresults.,TrendforPenicillin-Resistant(MIC2mg/ml)S.pneumoniaeintheUS(1988-2002),4产超广谱内酰胺酶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菌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ESBLs大多源于TEM-1、TEM-2、SHV-1的基因突变造成14个氨基酸改变而形成的酶蛋白。,我国医院感染ESBLs产酶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CTX-M型酶是最为常见的基因型。CTX-M对头孢噻肟具有高水解活性,而对头孢他啶水解力很弱,为等电点(pI)高的ESBLs。,我国ESBL主要为CTX-M与我国头孢噻肟的用量多于其他三代头孢菌素有关。北京协和医院1995至1999年,头孢噻肟的用量从19kg增加到102kg,而头孢他啶仅从9kg增加到15kg,可以推测产CTX-M的ESBL菌株的出现与此有关。CTX-M-3的流行可能反映我国ESBL的主要类型和流行趋势。,高产AmpC酶合并产ESBL阴沟肠杆菌的蔓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由于此类菌株对除碳青霉烯类外的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非-内酰胺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单纯高产AmpC酶和单纯产ESBL的菌株,因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更多的困难。,碳青酶烯酶,碳青霉烯酶是指所有明显水解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等碳青霉烯类的一类-内酰胺酶,分别属于Ambler分子分类中的A类、B类、D类酶。其中B类为金属酶,在Bush分群中为第三组,可由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介导,由后者编码的获得性金属酶可见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5非发酵菌,近年来,非发酵菌在临床分离菌株的比例逐年增多,上海地区监测结果显示非发酵菌从1991年的25.6%到2001年的34.8%,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从1993年的0.99%到2001年的11.07%。这一变迁可能与临床上多种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广泛使用有关。,五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作用机制,抗生素作用机制分类细胞壁合成抑制剂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核酸合成抑制剂细胞浆膜功能抑制剂其他影响DNA的药物,细胞壁合成抑制剂,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包括:-内酰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酰胺类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环丝氨酸杆菌肽,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包括: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链霉素四环素类MLS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林可胺类,链阳霉素(egquinupristindalfopristin)氯霉素夫西地酸恶唑烷酮类,核酸合成抑制剂,核酸合成抑制剂包括:前体抑制剂:磺胺类,甲氧苄氨嘧啶DNA复制抑制剂:喹诺酮类RNA多聚酶抑制剂:利福平,其他抗菌药物,细胞浆膜功能抑制剂:多粘菌素其他影响DNA的抗菌药物:硝基咪唑,1抗生素的选择,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3.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4.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1)吸收过程:(2)分布:(3)排泄:,2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2.肝损害3.肾损害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6.神经系统损害7.二重感染,3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的应用,选药依据:感染的部位和种类估计是哪一类细菌引起该类细菌可能对哪些抗菌药物敏感患者其他情况原先用药情况和效果,抗生素经验治疗,经验性用药选择,经验性用药选择,经验性用药选择,经验性用药选择,危重感染经验治疗,“重拳出击,一步到位”(有足够大的抗菌力度)应贯彻“全面覆盖”的方针覆盖范围是G肠道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不含肠球菌)所用药物对细菌的覆盖率(总有效率)越高,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初始治疗不得力是治疗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对细菌覆盖率高且杀菌力强的抗生素依次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4代头孢:头孢吡肟3代头孢: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青霉素类: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药物,不宜用于经验治疗,抗菌药物目标治疗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进行要始终坚持以临床为主的原则,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产超广谱酶(ESBL)的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避免再使用3代头孢可用:加-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不动杆菌:可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莫西沙星、替卡/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疗效的评价与方案调整,方案实施72h后评定其疗效,不宜过早或频繁变更疗效不好,应从选药、剂量、配伍、方法、组织浓度等方面考虑,进行调整,治疗无效的原因和对策,存在需要引流的感染灶药物未能覆盖病原菌在培养和药敏试验上再下功夫;必要时扩大抗菌谱力度不够使用单一-内酰胺类者,加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原已使用两类抗菌药者,可增加-内酰胺类用药次数,或增加氨基糖苷类用量,原有药物不能有效进入感染组织根据感染组织特点另选抗生素病原菌特别耐药根据耐药特点另定方案存在特殊病原微生物(如真菌)根据病原微生物调整用药方案,有下述线索之一可进行抗真菌治疗,口咽部或痰中、尿中找到真菌口腔粘膜可见乳白色小泡状薄膜明显免疫机能低下,如长时间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长时间使用多种抗生素有进展性肺、肾功能不全原因不明的意识障碍长时间置管静脉营养,需要进行抗生素预防的指征*易感因素多*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污染重,选择相对广谱、有效(杀菌剂)、能覆盖大多数SSI病原菌、安全、价廉的药物头孢菌素列为首选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首选一代头孢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多用二代头孢,少数用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选择时应注意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于泌尿系统手术),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短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优点,减少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菌株不易引起微生态紊乱减轻病人负担可以选用单价较高但效果较好的抗生素减少护理工作量,4抗菌药物在内科领域的应用,笫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笫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笫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笫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卫生部指导原则,内科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1、应从病人发生感染的场所、病情、感染的部位、以及病程长短,耒把握可能的致病菌,如败血症、嗜肺军团菌肺炎2、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感染菌谱及抗菌药物耐药菌谱耒指导经验性治疗3.了解本地区、本单位长期供药情况,以及病人近期用药史,尤其是头孢菌素类使用的时间、剂量和疗效。也应考虑病人经济承受能力去选药。4.应熟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熟悉所用药物的抗菌特点、特别是副作用,天然耐药情况。如: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头孢菌素类副作用双硫仑样反应(戒酒硫样反应)青霉素的副作用,大剂量引起青霉素脑病5.熟悉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作用6.注意参考己正式公布的内科各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指南,合理评价药物的治疗结果,1、结合临床正确判断实验室报告2、结合病人的病理、生理情况合理用药,评价药物疗效。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用药后疗效不满意,原因复杂,应认真分析。基础病、免疫功能低下、全身营养状况3.认真分析药效不理想的原因耐药病灶未清除梗阻未解除炎症的继发反应,六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体外细菌药敏试验,最重要的是如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而不是仅将结果记录并报告给临床医生。在此简要介绍美国临床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和英国抗感染化疗委员会(BSAC)有关耐药谱型分析和解读的有关内容,其目的是帮助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1)了解临床常见菌种天然或固有耐药性;(2)发现异常和罕见的细菌耐药表型;(3)了解对特殊菌种易引起选择性耐药的抗菌药物,建议临床医生尽可能不用或避免长期使用;(4)认识代表性药物在药敏试验中的作用。尽管国内临床常见菌种的耐药谱型与国外情况有不同之处,常出现与下述谱型存在差异和矛盾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监测数据分析时发现不足和缺点,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1天然或固有耐药的菌属或菌种,有些菌属和菌种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因此,若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敏感应予以怀疑,有必要重复药敏试验和重新鉴定菌种,同时,细菌天然耐药也可作为菌种鉴定的辅助手段之一。表1列举了临床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表型。,表2需要确证的异常或罕见细菌耐药表型,表3易诱导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和致病菌组合,4MLS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和链阳菌素),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和链阳菌素B(MLSb)耐药主要是由erm基因介导,MLS耐药包括结构型和诱导型耐药。erm基因的表达由其上游序列调控,这在不同菌种中是有差别的。,Inducibleclindamycinresistance(erm-mediated)anotherexample,“DTest”positivereaction,15-26mm,PhotoscourtesyofJ.JorgensenandK.Fiebelkorn.,“DTest”negativereaction,NOinduction(msrA-mediatederythromycinresistance),在葡萄球菌属,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是诱导剂,而克林霉素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不具有诱导作用。MLSb诱导型菌株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对二者均表现为耐药的可能是MLSb结构型耐药。诱导型耐药可通过在双纸片法的D试验中通过两药的拮抗作用予以确证。在葡萄球菌中证实MLSb耐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是结构型耐药,MRSA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应调整喹奴普丁的给药次数从2次增加为3次。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