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和治理干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关于防范和治理干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关于防范和治理干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关于防范和治理干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防范和治理干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思考 关于防范和治理干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各地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中,坚持以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为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 _、制度化。但同时也看到,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换届选举、民主推荐中出现了拉票问题,等不正之风,甚至有蔓延之势。拉票问题的产生给 _进程带来了新的挑战。防范和治理拉票问题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主要表现 纵观近年来各地干部选拔任用中暴露出的拉票问题案件,可以发现,一些地方拉票活动逐渐呈手段多样化、关系网络复杂化、主体多元化等趋势,范围逐渐扩大,层次越来越高。 1、拉票行为的七种表现形态。一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委托他人打招呼、宴请亲朋好友等形式,拉“关系票”。二是通过向选举人或推荐人送礼品、现金等,拉“贿赂票”。三是通过封官许愿,搞幕后交易,千方百计拉拢选举人或推荐人,拉“交易票”。四是通过施加压力,胁迫下属或有关方面违背各自意愿,拉“服从票”。五是在集中换届前热衷于搞短期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骗取上下一时信任,拉“政绩票”。六是在上级人事调整前,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曝光率,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在电视台出镜亮相,在大会上自我标榜等,为自己造声势,树威信,拉“舆论票”。七是利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等机会,无中生有散布 _,无事生非匿名举报,诬谄诋毁竞争对手,或利用自身占有的执纪执法资源打压竞争对手,拉“反选票”。 2、拉票行为的五种变化趋势。一是拉票的主体由基层向高层转移。前几年,拉票现象在基层选举中并不新鲜,拉票占多数的是乡村干部。近年来,拉票现象已经由选举领导干部蔓延到选举代表,由人代会蔓延到党代会,由民主推荐领导干部人选蔓延到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涉及的层次已蔓延到县、市级的选举,参与拉票人员的职务级别也越来越高。从最近中组部通报的多起拉票典型案例看,地厅级、 _领导干部拉票逐渐多了起来。这表明拉票的主体已由基层向高层转移扩散了。二是拉票的对象由下(同)级向上级转移。拉票者为达到其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拉下级的推荐票、拉同级的推荐票,将拉票之手伸至选任决策者的表决票,更有甚者向上级乃至上级的上级拉“招呼票”,向选任决策者施加影响。三是拉票的方式由公开向隐匿转化。随着时代发展和治理拉票工作的广泛开展,拉票者不再明目张胆地活动,而是由地上转为地下,拉票的方式也开始花样翻新,出现了很多新的手法,隐蔽性越来越强。如当面拉票转为背后拉票,本人亲自拉票转为中间人代理拉票,送钱送物拉票转为承诺许愿拉票,以联系工作为由频繁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拉票等。四是拉票的实施由短线向长线转变。拉票者不再满足于在推荐(选举)前搞非组织活动临阵拜佛,而是放水养鱼,放长线钓鱼,有的以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等成立小圈子、小班子,搞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把工作做在平时,关键时刻根本无需运作仍能达到拉票目的。有的则抓住一切机会,如到抗灾救灾一线“慰问”领导、以外出考察名义回赠领导贵重礼品、或代领导孝敬父母照顾子女等,大搞感情“投资”,以期关键时刻投自己(: )一票。 二、原因分析 拉票问题作为用人上不正之风问题之一,其产生和存在原因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也有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足。我们认为主要是五个方面: 1、官本位思想仍有一定市场。一方面,权力既可以用来为社会公众服务,也可能被掌权者当成谋私的工具。由于 _改革相对滞后,政府职能尚未准确定位,权力运行过程缺乏相应的制约和监督,使极少数以权谋私的人有空子可钻。由于“官”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一些人热衷于跑官要官,拉票谋官。面对权力的诱惑,少数干部放松了思想改造,理想信念坍塌,价值取向扭曲,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摇钱树。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到如今,“当官”仍被认为是最有脸面的出路,“级别”仍是区分人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官本位思想在不少干部头脑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由于不同级别在住房、医疗、福利等方面待遇以及同一级别待遇在不同地区、部门、行业、系统均存在较大差异,升迁和调整到“好单位”、“好职位”成为最重要的个人追求,权力带来的物质利益的差异化,也加剧了拉票问题的蔓延。 2、民主推荐制度不够完善。一是民主推荐结果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