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春秋版)八年级期末化学试卷上册名字:班级:成就:一、单项选题1.如果碳原子和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和24,则碳原子和镁原子的质量比为:A.2 :1B.1 :2C.1 :1212 :12.物质的错误使用是A.稀有气体被用来制造电光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切割玻璃的钻石D.氧气作为燃料3.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别正确()A.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B.化学性质:沸点、易燃性c .可加热仪器:试管和集气瓶D.简单物质:干冰、氧气4.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加热氯酸钾和二氯化锰的混合物来产生。下图显示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中合理的是()A.B.C.D.5.以下方法可以识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是()A.将燃烧的木材插入收集筒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D.气味6.以下陈述是错误的()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空气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氮人体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海水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钠7.在下面的图中,“”“”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A.B.C.D.钋广泛用于抗静电刷。钋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以下陈述不正确()A.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84C.核外电子的数量是84D.相对原子质量2099.下面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原子);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陈述是正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是正确的:反应属于组合反应;产物可能是氧化物;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类型没有变化;分子可以在化学变化中被细分,但原子不能被细分A.B.C.D.10.以下实验操作是正确的:A.测量液体B.滴落的液体C.倾倒液体D.称量氯化钠11.以下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是不正确的香水和汽油应密封保存;分子应连续运动B.当液态水被加热并变成水蒸气时,其体积增加。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加。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可以使淀粉溶液变成具有相同分子性质的蓝色。D.金刚石和石墨的不同物理性质,个碳原子的不同排列12.铁丝在空气中烧红但不能燃烧的事实与以下哪一个因素密切相关A.电线厚度B.铁的燃点C.燃烧温度D.氧气浓度13.以下关于化学式CO2的几个陈述是正确的()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2)表明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简单物质组成(3)表明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4)表明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一种碳元素和两种氧元素组成表明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B.C.D.14.科学研究人员确定物质的化学变化,根据()A.变化前后的不同状态B.变化前后的不同颜色C.变化前后的实质性差异D.变化前后的温差第二,多主题选择15.下列各组物质,按简单物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是()A.石墨、氯酸钾、石油B.铜、氧化镁、盐酸C.臭氧、二氧化硫和冰水的混合物D.液氧、干冰、空气三、填空16.水是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水的知识。请回答:(1)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 _ _ _ _ _。(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在生活中,_ _ _ _ _ _ _ _可以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在生活中,_ _ _ _ _ _ _ _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3)小明认为软水可以清除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我加入洗涤剂后,去污效果非常好,因为洗涤剂有_ _ _ _ _ _。(4)虽然地球上储存的水总量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请举一个日常生活节水的例子。17.化学术语是最简洁、信息量最大、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术语填空。(1)2个氮分子_ _ _ _ _ _(2)2个硫酸根离子_ _ _ _ _ _ _ _ _(3)常用于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盐_ _ _ _ _ _(4)三氧化二氮_ _ _ _ _ _(5)硝酸钠中的阴离子_ _ _ _ _ _(6)蒸发海水以获得最高的盐含量_ _ _ _ _ _ _ _ _ _ _18.以下物质可用:冰水混合物纯净空气五氧化二磷 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碳医用酒精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写序号)_ _ _ _ _ _ _ _ _ _ _ _;它是属于纯物质的。四.实验问题19.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票据名称_ _ _ _ _;一个装置的实验现象_ _ _ _ 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石蕊溶液在单元b _ _ _ _ _中的作用。(3)C装置的实验现象_ _ _ _ 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请用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1)在设备图中写下标记仪器的名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2)萧蔷使用高锰酸钾生产更纯净的氧气。他应该选择的发生器是_ _ _ _ _ _,收集器是_ _ _ _ _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 _ _ _ _。证明氧气已经被收集的方法是_ _ _ _ _ _。停止实验的正确操作程序是在_ _ _ _ _ _之前,否则将导致_ _ _ _ _ _。(3)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注射器F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1)向锥形瓶中加水至_ _ _ _ _ _,形成液体密封;(2)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端口;(3)慢慢向外拉注射器F的活塞,观察_ _ _ _ _ _,表明装置B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如果实验室使用该装置产生CO2气体,则选择的固体药物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填写物质名称)。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它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随时停止。设备B可以改进。请写一个改进方案:友好提醒:您可以从图中所示的用品中选择,也可以自己选择其他仪器。方案:_ _ _ _ _ _ _ _。V.推理问题21.实验室有一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找出这是哪种物质,学生们做了以下实验。他们给液体A编号,加热液体A,发现有气体B。黑色粉末C被加入到液体A中。在轻微的振荡之后,气体B可以在常温下迅速产生,并且产生在常温下为液体的纯物质D。反应前后碳的质量没有变化。收集B,用一块带有火星的木头测试装有B的气体容器中的气体。如果黄色粉末E被点燃并放入装有B的气体容器中,它会剧烈燃烧,产生一种有刺鼻气味的气体F。(1)根据林雪的实验,写下下列物质的名称:A._ _ _ _ _ _ _ _;B._ _ _ _ _ _ _;C._ .(2)写出将C加到A上产生B反应的书面表达式_ _ _ _ _ _ _ _ _ _,属于_ _ _ _ _ _ _ _ _ _反应。六、科学探究问题22 .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科研、制药和电子工业。(1)试验(2)表中待测数据为_ _ _ _ _ _(填写字母编号)。A.氧气质量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C.氧容量D.每单位时间产生的氧气量(3)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_ _ _ _ _ _。(2)学生继续探索二氧化锰是否参与氯酸钾的分解反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众所周知,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并加热时,下列反应连续发生。试分析后,按要求填空。;(ii) _ _ _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们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氟利昂释放的氯原子参与了臭氧层的破坏。其显微图如下:根据图中、的反应过程,写出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七、计算问题23.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请计算:(1)维生素C分子中的碳、氢、氧原子的数量比是_ _ _ _ _ _;(2)维生素C中碳元素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居宣传文化室活动方案
- 景区过河活动方案
- 服装店三八节活动方案
- 景区生态活动方案
- 查阅古籍活动方案
- 智慧教研活动方案
- 最美门店活动方案
- 暑期一年级研学活动方案
- 机场开航活动方案
- 智能研修活动方案
-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课件培训
- 廉洁知识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巡检机器人市场环境分析
- 教学设计培训课件
- 2024年河北省沧县教育局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DAISY SKY雏菊的天空:国货眼油第一品牌
- (2025)《公共基础知识》试真题库与答案
- 2025盘锦市双台子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DB13T 2770-2018 焊接熔深检测方法
- 网络题库财务会计知识竞赛1000题(仅供自行学习使用)
- 关于卫生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完整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