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ppt_第1页
第十一章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ppt_第2页
第十一章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ppt_第3页
第十一章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ppt_第4页
第十一章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第一节网络传播与舆论第二节网络传播与政治民主第三节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第四节网络传播与“数字鸿沟”第五节网络社会的网民素养,什么是网络舆论:例如:,互联网让芙蓉姐姐名盛名败,十载默默无闻网络舆论助力郭德纲一夜成名,一篇论坛贴芝华士12年品牌毁于一旦,什么是网络舆论:,“揭丑”和“扒粪运动”变得经常化、多元化和复杂化,一、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1.民意代表的有限性2.意见表达的情绪性3.舆论形成的易控性,第一节网络传播与舆论,二、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1.意愿声张2.意见整合3.行为导向4.社会监督5.情绪宣泄,三、网络舆论的产生及发展规律(一)网络舆论的形成(二)网络舆论与外界的互动,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从网络舆论形成的结构特征来看,网络舆论的形成是一个“线性过程”,网络舆论形成的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网络舆论的形成与表达,图1.1网络舆论形成的线性过程,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1渐进模式一般情况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会呈现出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矛盾的形成和积累之下,指向某种矛盾的舆情在暗暗地滋生和积累,经历有无到有、由弱到强、由隐匿到公开的过程,最终可能会以某一公共事务为导火索而在网络上爆发出来。,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2.突发模式网络舆情形成的突发模式在体现“刺激反应”机制时更为明显,其刺激物就是突发事件,网路上民众的舆情就是反应物。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激起公众的强烈反应,舆情表达集中且剧烈。,网络舆情的形成动因,外部动因:外部动因包括社会环境作用力合网络空间的舆情空间作用力。内部动因:内部动因则包括利益需求和心理作用力,其中,公众自身的利益需求是舆情形成的动力源头。,四、网络舆论隐含的问题及其原因从现实案例看,网络舆论对于中国社会近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促进信息公开、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公民的社会参与以及推动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案例分析,2011年01月18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2010年第四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对2010年第四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政府响应”,即地方政府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的响应和表达情况,包含响应速度、应对态度、响应层级(是否有党政主要领导人、部门领导人和警方发声);“信息透明度”,即政府的新闻发布的透明度,官方媒体报道情况,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管理,以及对外媒体的态度等;“政府公信力”,即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发酵前后对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政府形象的综合影响;,三个常规指标,“动态反应”,即政府随着舆情的发酵,矛盾的激化或转移,迅速调整立场、更换手法;“官员问责”,即对舆论关注的不作为或无良官员做出处理;“网络技巧”,即很好地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意见沟通,熟悉网络宣传和引导技巧。蓝色区域:应对总体较为得体;黄色区域:应对有待进一步加强;橙色区域:应对存在明显问题;红色区域: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三个特殊指标,上海胶州路大火,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静安区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截至11月19日10时20分,大火已导致58人遇难,另有70余人接受治疗。2010年11月16日,国务院成立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四名犯罪嫌疑人和责任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都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并有多名相关官员被问责。11月21日,上海市主要领导人与约10万群众一起在事发地献花,悼念遇难者。,上海大火舆情危机前期和中期应对有误,宣传引导出现迟误和偏差;事故处置步骤出现颠倒,激化了网络对立情绪;行政问责步骤迟缓,导致了政府被动局面的产生。但以“头七”献花为转折点,上海方面在后期应对中把握住多次时机,直面民众情绪,主动承担责任,逐渐扭转了舆情下滑走势,并修复了政府公信力。,2010年11月15日18时许,上海胶州路大火在4个小时后才得以控制,“城市消防能力”和事故原因受到追问。随后舆情危机浮现,“聚氨脂”“消防部门”“上海佳艺”“官商勾结”和“静安区长夫人”等成为热词。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长韩正率领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各项工作。火灾初灭之时,官方发布的消息主要以公布受灾程度、善后安置为主,并公布俞正声赴现场看望消息以及“实事求是及时报道灾情”的承诺,初步缓解了对灾难信息透明的担忧。,11月16日午时,上海官方向媒体公布调查组初步查明11.15火灾是一起责任事故,消防部门初步回应外界对灭火能力的质疑。上海市有关部门对8名事故直接责任人采取了强制措施,但“刑拘电焊工”一事引发舆情逆向反弹。有网民开始在微博、论坛等自媒体渠道质疑此举是寻找替罪羊,表达对农民工的同情,要求官方提供更加深入的调查。静安区方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面临的舆情压力也持续升高,政府方面无人道歉、无人问责,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11月17日,事故前期报道也出现了失误。以新华社长篇通讯大火中的人性光辉和对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朱力平少将的专访最为突出,“处置及时、有力是一场成功的典范战例”的表述引起了舆论的声讨。究其原因,舆论引导痕迹太明显,激化了对立情绪,可谓得不偿失。18日晚间,由新华社及本地媒体等组织大量播发的“守望相助”类主旋律导向报道,捐款、看望类描述,以及遇难名单公布,才扭转了基层民众情绪,促使恐惧、愤怒转化为对遇难者的同情怜惜。,11月17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骆琳宣布“11.15”火灾系“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其中“工程违法分包”被网民和市场化媒体放大化。这次责任认定成为事件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事件处置与媒体报道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口径。此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均加大报道,引用国务院调查组结论,重点在“除隐患,保安全”上,初步缓解了网民情绪。,11月18日起到“头七”当天,十万多民众不断自发赶到事发现场祭奠和献花。市领导在“头七”亲往胶州路献花致哀,政府领导人体察和顺应民意,第一次走进献花和悼念的人群,为火灾遇难者献花,表现了政府视民如伤的胸怀。这是上海胶州路大火事件的一个拐点,政府不是把很可能带有某种情绪的致祭人群当作对立面,更没有简单粗暴地没收祭奠物品,而是与致祭人群打成一片,与民同悲,有效修复了政府的形象。11月22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反思“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并计划将11月15日定为“城市公共安全日”,经过媒体大量报道,缓和了“问责”论给上海方面带来的压力。12月24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透露已依法对静安区建交委主任高伟忠、静安区建交委综合科科长周建民和静安区建交委建管办副主任张权开展立案侦查,三人因涉嫌滥用职权罪等被刑事拘留。该举措获得了舆论的普遍认可,行政问责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凸显。,12月24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选择在中共上海市九届十四中全会的郑重场合,再次特别强调“11.15”特大火灾的教训,坦承责任,公开表态“永远不能忘怀”,“决不能回避,更不能轻轻放过”,获得了媒体评论的肯定。由此可见,政府一方面做好危机应对和善后处理,一方面也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纵观上海大火,有许多细节仍值得推敲,事故原因仍需深刻反思。类似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部门应在“黄金四小时”内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表态,并保持信息透明。地方政府应争取在中央调查组介入之前,迅速、彻底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以最高的效率平息事态,善后补偿,争取领导部门和民意的认可,争取亡羊补牢的时机。在事实真相查明以后,责任部门越早表态、承担责任和行政问责,效果会越好。在高层领导尚且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切不可姑息包庇相关责任人。这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以人为本,做好善后与问责,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避免再有类似问题发生。重大突发舆情危机应对,无不需要事件处置部门和宣传部门两者的通力配合。经验表明,事件处置与信息透明的双头并举是应对舆情危机的最有效途径。,广西烟草局长“香艳日记”:网络正朝着“监督利器”的目标行走2010年2月末,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的一部日记在网上引起极大轰动,被各大网站疯传。该日记被网友公认为是“香艳日记”,其中很多篇记载了韩峰与数名女子有染,并存在贪污受贿的事实。3月1日,广西烟草专卖局宣布纪检部门对韩峰立案调查,3月13日,自治区检察院批准对韩峰进行逮捕。,“局长日记”事件发生以后,网络舆论出乎意料的复杂。有的网友按照常规思路,要求“严惩贪官”。也有网友说“韩峰是个好干部”,要求“放过他”。这种观点的多样性体现了网友们更加成熟的心态和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给地方政府的应对出了一个难题。传统的舆情应对理念往往以“民意”为风向标、以“民愤”作罪状。这种只重效果不重原则的实用主义观点显然已经过时。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他们想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案的“结果正义”,而是更想看到更深层次的改变。网民之所以喊出“韩峰是个好干部”,正是他们超越了个案,开始反思体制的表现。,网络正成为反腐的主流途径,不难看见,今日网络正朝着“监督利器”的目标行走着,当传统媒体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公权力的监督需要时,发布渠道相对显得快速通畅的网络,就成为网民的选择。据此,我们可以描绘出当前社会突发事件的“路线图”:传统媒体对社会失调事件的失语公众转向网络发布相关事件网络热议形成网络突发事件网络突发事件演变成现实突发事件政府部门紧急处理。网络反腐,很红也“主流”,对群众而言,对政治民主而言,未尝不是好事;但对传统媒体而言,该如何收复“失地”强壮舆论监督权,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处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多重环绕下的政府部门而言,尤其需要及时观测、梳理网络传播动态内容,并在现实生活中以“疏”代“堵”,以“有为”代替“防范”。,网络作为一个公共话语空间,给普通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平等的渠道。这不仅可以促进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着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第二节网络传播与政治民主,一、网络传播与政治参与(一)网络与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二)网络与“公共领域”及“协商民主”(三)网络传播与社会动员,网络公共领域是一种全民参加、网状辩沦、空前多元的公共领域,具有空前的开放性、独立性与自主性。,案例一:“躲猫猫事件”,案例分析:躲猫猫背后的诚信危机(1)政府的善意表现(2)事件的根源(3)政府的不信任危机(4)网络时代:信任源于制度,案例二:李连玉“载誉归来”事件,下班路过新客站,看到警察站成片;赶紧路边来观看,以为有人在枪战。人多我又向前走,漫天烟花在怒吼;所有道路都封锁,肯定不是欢迎我。所有目光都向西,警车开道真牛逼;记者赶忙往前跑,哦,原来是欢迎李代表。代表下车笑盈盈,一一握手忙不停;谢谢各位老百姓,下次还去北京城。路北握完到路南,环卫工人围成团;苦了警察和记者,赶紧跟随保安全。代表握完上了车,周围烟花炸开锅;外人以为是过年,不知又花谁的钱?兴师动众去又往,低调回来又何妨;每位代表都这样?邳州现象要推广!某网友发表于2007年10月23日,网友的打油诗现场观看欢迎代表归来:,二、网络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媒介对于政治民主的另一个突出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前提,是加强政府与公众沟通、促进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社会政治民主的重要保障。,案例一:人民网重庆视窗(2009.3.19),案例二:奥巴马的互联网营销,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的美国梦;广告、营销、公关手段的进化和发展;美国第一个“互联网总统”。,奥巴马网络营销的基本策略:1.创建一个社交网络来增进奥巴马在网络的影响力。2.“关键词购买”,用搜索引擎广告精准狙击对方。3.激发“病毒营销”的传染力。4.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媒体博客战争。5.网络筹款和催票。,案例三:胡锦涛在线与网民交流,网络标题:胡锦涛总书记现身人民网感动中国网友外国媒体惊讶胡锦涛与网民交流:中共重视民声民意,案例四:温家宝总理与网民交流,香港媒体高度评价温家宝与网民真情对话:中国民主政治和互联网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海外媒体和华侨华人积极评价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对话:体现了中国政府与时俱进。,引例五:地方政府的网络公关,小结: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公开化、传播网络化的时代,作为执政党,作为政府管理者,要实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必须要:了解网络知识;熟悉网络传播特点;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积极展开政府公关工作,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如何树立政府形象,(1)打造全新政府网站,完善电子政务工程,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传播政府形象。,如何树立政府形象,(2)建立和完善网络媒体的新闻发言制度。(3)精心设置议程,充分利用重大事件,积极传播政府良好形象。,如何树立政府形象,(4)实施信息公开,化“危”为“机”,充分展示政府的自信。,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及其动因(一)网络文化的分层(二)网络文化形成的动力要素,第三节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人民日报很给力,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作为中共中央党报,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专家表示“给力”一词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语言体系中都没有“背景”,应该只是单纯的网络流行词。溯本求源:本词的标配句型来自搞笑漫画日和的中文配音:“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在网络上意为很有帮助,很有作用,很给面子,也可以理解为很牛,很来劲,很酷。有网友将给力一词生造出英文单词gelivable。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此后该词以井喷的姿态在各类新闻媒体中被使用,如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放鞭炮点火炬很中国很给力有人称这是“网络热词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语文的一大步”,二、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一)大众文化的概念及其评价(二)网络中新的大众文化形式(三)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的走向,互联网是什么?,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意义。1983年,个人电脑当选,2007年网民当选。,祝贺!“你”成为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据美联社2007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6年度人物,2006年年度人物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今年的年度人物将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三、网络传播与亚文化(一)亚文化的概念(二)网络中的亚文化(三)黑客与网络亚文化(四)“恶搞”与网络亚文化,什么是“恶搞”文化,“恶搞”文化又称为“kuso”文化。“kuso”是从日本流传来的一个词,作名词时是“屎”的意思;作动词时则是“恶搞”的意思,也就是往死里整的意思;作形容词或副词时是“某事物或某行为非常搞笑”的意思。这个词也可以被当做感叹词,放于句首或句尾,用来辅助说话者的经典言语。,古汉字“囧”发展成奇特网络文化(组图),从最初的电影截图,到以PS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去改变图片以达到恶搞的效果,图片类,小胖,宅男/宅女,宅男/宅女,是指每天足不出户,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剧的一群人,也包括少数的依赖电脑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其特点是不出门,社会交际不多。是一个近年出现的次文化族群。2010年1月,“宅男”被收入新编的汉英大词典。他们是自由思想的产物,是网络技术的衍生品,也可能是“网瘾综合症”或“社交恐惧症”的重度患者。他们高举“自由”与“新人类”大旗,却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居简出。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甚至不可思议,但宅男宅女们从不觉得自己是矛盾体,他们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孤单,但也许并不孤独。,被XX,中国网民在“捐款”“就业”等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前加上“被”字,调侃时事热点,一系列具有同样构成方法的新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行:被自杀、被失踪、被自愿、被就业、被高速、被小康“被”字被多家主流媒体评为09年年度汉字。“被XX”,是一种特殊社会状态下生成的特殊词语。在21世纪的中国,此种语法看似荒谬,却也恰恰以此嘲弄了“被时代”的荒谬。“被XX”也是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对部分事、物的讽刺和无奈。此外,也多少让人看到普通民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的觉醒。,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网友们用拼音输入法打“什么”时,常打出一个“神马”来,“神马”一词就像“虾米”一样,走的同样是谐音路线,而这个词语也迅速代替了“虾米”,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流行语。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不值得一提”。它的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而“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则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了一起,便可组成万能金句,推之四海而风靡。现代生活的生存和竞争压力,让人们身心疲惫,用“神马都是浮云”的抱怨,让自己拥有凡事皆浮云的淡定态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胜利法,来告诫自己对不着边际的事情,不要抱有幻想。另一方面,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人来说,活用网络用语、积极从网络事件中寻找乐趣不失为一种无奈却效果不错的压力宣泄方式。,我爸是李刚,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民愤激烈,此语也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