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_第1页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_第2页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_第3页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_第4页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T 2001.3 1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 面临的挑战 俞珠峰 二00六年七月 CCT 2001.3 2 目录 g中国近几年能源消费情况 g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 g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g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作用 g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g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所需的支持 g结论 CCT 2001.3 3 中国近几年能源消费情况 0 2 0 0 0 0 4 0 0 0 0 6 0 0 0 0 8 0 0 0 0 1 0 0 0 0 0 1 2 0 0 0 0 1 4 0 0 0 0 1 6 0 0 0 0 1 8 0 0 0 0 2 0 0 0 0 0 1 9 9 0 1 9 9 5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万t c e 原 煤原 油天然气水 电 g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近些年能源消费总量快速上升 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变化情况 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CCT 2001.3 4 g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上升,但终端能源结构中煤炭比 例下降 coal 67% hydro 7% gas 3% oil 23% 0.0% 10.0% 20.0% 30.0% 40.0% 50.0% 煤 炭 及 制 品石 油 及 制 品电 力热 力天 然 气 2 0 0 0 2 0 0 3 终端能源消费构成及变化 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近几年能源消费情况 CCT 2001.3 5 其中:其中: 煤煤炭:炭:2929- 3030亿吨亿吨 石石油:油:4.55.54.55.5亿吨亿吨 天然气天然气 :1800200018002000亿亿mm3 3 发电装机:发电装机:11121112亿亿KWKW g要满足2020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n2020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翻一番,达到约30亿tce。 1 6 . 6 1 8 . 8 1 7 . 5 1 7 . 81 8 6 2 . 4 7 6 . 2 7 2 . 8 6 6 . 5 4 7 . 7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 9 9 02 0 0 02 0 1 02 0 2 02 0 3 02 0 4 02 0 5 0 年 %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能 核能 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预测 CCT 2001.3 6 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 g能源供应问题 n能源供应紧张 ?区域性能源紧张问题严重 n能源安全问题 ?主要石油安全供应问题 n能源经济问题 ?与能源品种相关的能源成本问题 ?大量能源生产需要的经济投入 ?高质量的清洁能源需要大量经济投入 近年中国石油供应结构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石油和化工协会 - 50.0 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199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Mt 国内生产量净进口量 CCT 2001.3 7 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 g能源环境问题 n SO2、酸雨问题 ?是世界上最大的 SO2排放国; ?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30%。 ?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 n 粉尘、颗粒物、可吸入物 ?困扰大城市和北方城市 ?63.2%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0.20mg/m3) n NOx、N2O、光化学现象 n 温室气体排放 历年我国S O 2排放量 2 2 . 5 5 2 1 . 5 9 1 9 . 2 7 2 0 . 9 2 2 . 6 6 2 3 . 7 1 9 . 4 81 9 . 9 5 1 5 1 7 1 9 2 1 2 3 2 5 1 9 9 51 9 9 61 9 9 71 9 9 81 9 9 92 0 0 02 0 0 12 0 0 22 0 0 3 2 0 0 4 S O 2 排放量,M t 历年我国烟尘排放量 1 0 . 9 5 1 0 . 4 9 1 0 . 1 3 1 4 . 5 2 1 5 . 7 3 1 7 . 4 4 1 0 . 5 9 1 1 . 6 51 1 . 5 9 8 1 0 1 2 1 4 1 6 1 8 1 9 9 5 1 9 9 6 1 9 9 7 1 9 9 8 1 9 9 9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烟尘排放量,M t CCT 2001.3 8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g 用3个基准衡量能源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贡献 1. 满足需求的可获得性 2. 用户端的可到达性和可负担性 3. 社会的可接受性和兼容性 CCT 2001.3 9 g可获得性 n节能 ?人均能源资源量低 ? 石油、天然气、煤炭探明可采储 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 4.3%和55.4% ?人均能耗水平低 ? 为世界平均水平近一半,OECD国家 的1/6,美国的1/11 ?单位GDP能耗高 ? 能源的70%以上用于工业。 ? 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 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 水平平均高40% ?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外气 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 3倍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可获得性 0 2 4 6 8 1 0 人均能耗,t o e / 人 1 9 8 01 9 8 51 9 9 01 9 9 51 9 9 9 中国人均能耗与世界比较图 中国世界平均O E C D美国 满足需求 节能、增加供应量 CCT 2001.3 10 1.4 1.642.56 47.62 (估算) 天然气 (Trillion m3) 5.9610021300102100石油(Mt) 92.720400010421005570000煤炭(Mt) 占目前全国探明 可采储量的比例% (按同等发热量) 探明可采储量探明地质储量资源量 n增加能源供应量 ?中国能源资源 ? 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 92.7% ? 煤炭的可获得性最好,是可靠的能源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可获得性 来源:中国资源利用战略研究,刘江,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1 中国化石能源探明可采储量 CCT 2001.3 11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可获得性 n 世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世界石油储采比41年。探明储量中 国占2.1%,美国占2.7%。 ? 2003年全球消费36.36亿吨,中国占 7.6%,美国占25.1%。 ?世界天然气储采比67年。中国储量 占1%,美国占3%。 ? 2003年全球消费261.9亿M3,,中国 占1.3%,美国占24.3%。 ?近年国际纷争都围绕着石油 ?全世界关注中国2020年石油需求 2003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175.78万亿M3 9 . 2 % 8 . 9 % 8 . 9 % 5 . 5 % 4 . 2 % 6 3 . 3 % 中东 欧洲及欧亚大陆 南美和中美 非洲 北美 亚太地区 2003世界石油探明储量,11477亿桶 3 5 . 4 % 7 . 8 % 7 . 7 % 4 . 2 % 4 . 1 % 4 0 . 8 % 中东 欧洲及欧亚大陆 南美和中美 非洲 北美 亚太地区 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4 CCT 2001.3 12 n世界煤炭的可获得性 ?世界煤炭储采比192年。 ?探明储量中国占11.6%,美国占 25.4%。 ?2003年全球生产25.19亿toe, 中国占33.5%,美国占21.7% ?全球消费25.78亿toe,中国 占31.0%,美国占22.3% 。 3 4 . 2 % 7 . 4 % 5 . 3 % 2 4 . 8 % 2 8 . 1 % 0 . 2 % 中东 欧洲及欧亚大陆 南美和中美 非洲 北美 亚太地区 2003世界煤炭探明储量9844.53亿吨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可获得性 CCT 2001.3 13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可达到性 中国几个城市的能源可供性及经济性比较 油品和重油天然气煤炭 天然气油品和重油煤炭 天然气是煤炭的3倍多 天然气 油品和重油 煤炭 天然气是煤炭的近4倍 同等热值能源价格比 2200元/t2200元/t2200元/t轻油 1500元/t1500元/t1500元/t 重油 (41.80 MJl/kg) 1.2元/m32.1元/m31.8元/ m3 天然气 (35.32 MJ/m3) 120元/t(自产高硫煤) 300元/t以上(外地购进) 350元/t左右260元/t左右 煤炭 (20.90 MJ/kg) 主 要 能 源 价 格 油制品、天然气、煤炭、水能、 沼气 油制品、天然气、煤炭 油制品、天然气、煤炭、部 分可再生能源 可供能源 重要能源消费城市 自产高硫煤、天然气和水能 主要能源消费城市 能源输入,远离能源产地 首都,2008奥运会举办城市 能源主要靠外供 重庆上海北京 来源:城市能源价格调查 g可达到性和可负担性 n能源安全供应:国内国外资源、能源储备、运输保障 n能源经济问题可负担性 CCT 2001.3 14 ?国际煤炭价格有很强竞争优势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20222027 US$/tce 原油 天然气 煤 实际的和预测的国际燃料价格,19872030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可达到性 来源:WEC报告 IEA和WECIIASA预测 煤炭占世界能源供应比例: 2000年 26 %, 2010 25%, 2020年 24 %, 2050 年22 % 世界煤炭需求总量将上升 CCT 2001.3 15 g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取决于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 n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居前十位的国家 ?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印度、英国、韩国、巴西和伊 朗,共消费世界58.3%的能源。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可达到性 以石油为主国家:沙特( 56%)、韩国( 51%)、日本( 48%)、巴西( 48%)、 美国( 46%)、德国(39%)石油生产国或经济发达国家 以天然气为主国家:阿尔及利亚 (70%)、俄罗斯 (55%)、伊朗 (52%)、 英国(39%) 天然气生产国或经济发达国家 其中以煤炭为主国家:中国 (66%)、印度(56%) 煤炭生产国和发展中国家 煤炭消费量居前六位: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德国 石油消费量居前六位: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 天然气消费居前六位: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韩国、日本 CCT 2001.3 16 g社会利用能源所考虑的问题 ?可支撑经济发展 ?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需求 ?IEA: 到2030年, 无法得到能源或能源来源不稳定的人口数减少一半 ?可满足不断严格的环境需求 ?区域环境:减排SO2、TSP、PM10、PM2.5,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 ?全球环境:减缓气候变化 ?提高燃烧效率:目前 ?碳埋存: 正在进行研发,2020之后应用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准 可接受性 CCT 2001.3 17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g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 g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n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 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n有序发展煤炭生产 n积极发展电力 n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 n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CCT 2001.3 18 加强节能 提高能效 以煤为主 多元化发展 可再生能源和 氢能利用 能源/技术发展 节 能 和 提 高 能 效 洁 净 煤 技 术 石 油 安 全 体 系 先 进 核 能 技 术 大 型 水 电 工 程 电 力 输 配 系 统 可 再 生 能 源 利 用 氢 能 与 燃 料 电 池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CCT 2001.3 19 g美国能源结构调整 n增加本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产量 ?2002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2293.0Mtoe ?石油39%、天然气26%、煤炭24%、核电8、水电3% ?2002年煤炭产量9.40Mtce,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量23.7% n发展以煤炭为基础的洁净煤技术 ?美国能源资源:石油40年,煤炭220年 ?煤炭目前最廉价,不少洁净煤技术已实现商业化 n今后10年拿出100多亿美元,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用于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占20亿美元 CCT 2001.3 20 g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总量 ?燃洗选加工煤,提高燃烧效率 ?超临界机组效率发电可达42- 45%; ?IGCC供电效率达45以上; ?先进工业锅炉技术,可提高锅炉热效率20个百分点。 g减少环境污染 ?选煤可降低煤灰分5080%,脱硫约40%。洗100Mt动力煤,可减排SO2 600 700Kt,去除矸石1015Mt,还可减少大量无效运输。 n循环流化床燃烧劣质煤,实现炉内脱硫,脱硫率8090; n采用烟气净化技术可实现燃烧后脱硫,脱硫率达90以上。 n多联产: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 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作用 CCT 2001.3 21 g以本国资源为主,满足未来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n石油和天然气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n近期内,可再生能源不可能成为主要消费能源 g改变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n将更多的煤炭转化为电力和油、气 g提高中国能源/技术水平,逐渐实现合理化 n现行工业结构以煤为基础能源, 许多技术水平落后 ?煤炭提供约75%的工业燃料, 75%的电力, 60%的化工原料 ?淘汰污染大、效率低下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g以较低的成本保障经济发展和运行 n实现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n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作用 CCT 2001.3 22 g以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为主线,协调解决资源供应短 缺、利用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严重三大问题 g三大类发展方向 n节能提效、减少污染 清洁燃烧及发电 n替代燃料油、弥补石油短缺 煤化工 n跟踪世界未来技术发展 多联产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CCT 2001.3 23 煤炭的清洁燃烧及发电 g目标:节能提效、减少污染 g工作方向1:提高燃煤质量 n2002年中国商品动力煤平均硫分约为0.8,平均灰分23.0%。近 两年由于煤炭供应紧张,产品质量有所下降。 n选煤 ?三种主要工艺,跳汰、重介、浮选。 ?2005年全国原煤入洗量近700Mt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的原煤入洗量 394Mt,较2002年增长78.3%。动力煤入洗量少。 n配煤 ?现有动力配煤生产线约300余条(其中近40%为电厂自备),年生产能 力5000多万t,年生产配煤量达4000多万吨。 CCT 2001.3 24 n煤炭加工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能量效率均大于95%; ?所需投资和成本均较低; ?燃用洗选煤可提高效率、减 少污染物排放、降低锅炉维修 成本,不会显著增加总成本 ?随着西部大煤田的开发,大 型高效选煤厂会逐渐增多; ?到2010年原煤入洗量有可能 达到10亿吨。 投资和产品成本 0 3 6 9 1 2 选煤型煤水煤浆配煤 投资和产品成本(元/ G J ) 投资 元/ G J产品成本 元/ G J 煤炭加工技术的投资和成本 煤炭的清洁燃烧及发电 CCT 2001.3 25 煤炭的清洁燃烧及发电 n工作方向2:发展高效燃煤技术和脱硫技术 ?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硫 ? 近两年新上电厂大部分用超临界机组,300MW和600MW级超临界机组 成为主力机组。 ? 国产600MW超临界燃煤示范电站 河南沁北电厂于2004年底并网发电, 国产1000MW级超超临界参数示范 浙江玉环电厂正在建设之中。 ? 国家要求新上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装置FGD。 ? 石灰石- 石膏法脱硫技术已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投资下降至200元/KW。 ? 截止2003年底,已建成、正在建设及已招标烟气脱硫装置的总装机容量 约45315MW,约占总装机容量的16%,其中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占 FGD总容量的84.2%。 CCT 2001.3 26 煤炭的清洁燃烧及发电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CFBC) ?是中国未来发电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主要用于劣质煤电 厂和热电联产。 ?容量最大的300MW等级循环流床锅炉的示范工程正在四川内 江白马电站建设中。 ?国产容量200MW以下的CFB锅炉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300MW 容量自主知识产权的CFB锅炉正处于研发和生产阶段。 CCT 2001.3 27 煤炭的清洁燃烧及发电 g未来燃煤发电 n预测2020年发电量需求5.32万亿kWh ,装机11.1亿kW,其中煤电装机5.8 亿kW,占63%;耗原煤18亿吨,占全 国62%。 n随着煤炭价格升高,对大机组,超临 界机组具有竞争优势;对小机组,循 环流化床锅炉竞争力强 n国家发展布局:对新增燃煤机组,以 超(超)临界 (配套FGD)为主力机组, 以CFBC发电机组作为补充。将重点 发展超临界机组配烟气脱硫 效率比较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常规亚临界 供电效率(% ) 成本比较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 煤价(元/ t ) 成本(元/ M W . h ) 6 0 0 M W 超临界发电 6 0 0 M W 常规亚临界发电 ? ? ? ? ? ? ? ? ? ? ? ? CCT 2001.3 28 煤炭转化技术 煤化工 g目标:替代部分燃料油、弥补石油短缺 n中国政府于2005年底开始加强替代石油战略研究。发展重点将放在煤基 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液体燃料。全国发展煤化工热情很高。 n煤炭气化 ? 在用气化技术:固定床气化(鲁奇炉) 、流化床气化、气流床气化( Texaco 、Shell、GSP等) ? 干煤粉加料的Shell技术和GSP技术正在引进之中 ? 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水煤浆多嘴气化技术 ? 中国是国外煤气化技术转移的重点市场。 CCT 2001.3 29 煤炭转化技术 煤化工 n煤炭液化 ?直接液化: ? 开发了纳米级煤液化催化剂。 ? 在上海建成6t/d工艺开发装置, 2005年10- 11月连续投煤18天, 共消耗原煤105.9吨。得到过渡油品16.1吨,石脑油6.1吨,柴油 29吨,成型残渣29.7吨。 ? 神华煤液化示范工程正在内蒙鄂尔多斯市建设。一期三条生产 线,总规模300万吨/年。一期第一条生产线100万吨/a将于2008 年投产,重点解决大型工程装置的技术和工程建设问题。 液化油成品油 煤 加氢提质加工 CCT 2001.3 30 ?间接液化 ?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低温浆态床FT合成技术,已开始建设1 6 万吨 / 年工业示范工厂。 ? 兖矿集团的低温浆态床FT合成技术,已建成5 0 0 0 吨油品/ 年中试 装置,2 0 0 4 年连续运行4 7 0 6 小时;正在进行1Mt/a间接液化示范厂 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 兖矿集团的高温浆态床FT合成技术,正在进行中试装置的建设。 煤炭转化技术 煤化工 煤 气化精炼合成 合成油合成气成品油 CCT 2001.3 31 煤炭转化技术 煤化工 n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 ?全国甲醇总生产能力约600万t/a,在建规模大 ?甲醇制取石油化工替代品(二甲醚、烯烃、燃料油等)成为新 方向 ?燃料甲醇的示范应用(M15、M85、M100)正在山西、河南、 四川、陕西等省进行。山西省有几百辆甲醇燃料车在运行 ?已生产出二甲醚燃料样车;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替代LPG正在 进行示范应用。 g20102020年将是中国煤化工产业化主要发展时期。 g到2020年,有可能形成3000- 5000万吨的石油替代能力。 CCT 2001.3 32 n预计2020年,原油总需求量为4.5- 5亿吨,供需缺口2.5- 3亿吨 。 煤炭转化技术 煤化工 能量效率比较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直接液化低温合成二甲醚 转化技术 能量效率(% ) 煤耗 0 0 . 0 1 0 . 0 2 0 . 0 3 0 . 0 4 0 . 0 5 0 . 0 6 0 . 0 7 0 . 0 8 直接液化高温合成低温合成甲醇二甲醚 煤耗(t c e / G J )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直接液化低温合成二甲醚 投资和运行成本(元/ G J ) 投资产品成本 财务内部收益率 0 5 1 0 1 5 2 0 直接液化低温合成二甲醚 I R R ( % ) CCT 2001.3 33 煤基多联产 g目标:跟踪世界未来技术发展 n多联产系统煤气化、化工合成、发电等单元的联合,特点是高效、 灵活、洁净、经济 nI G C C 煤气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