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8183485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2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5-29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塑料
轴承
模具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 资源描述:
-
塑料轴承盖模具设计(全套含CAD图纸),塑料,轴承,模具设计,全套,CAD,图纸
- 内容简介:
-
任务书一、课题来源、目标及意义 来源:自拟,因为塑料轴承盖在工业生产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所以选这个课题。 目标:使用AutoCAD、UG等电脑辅助软件来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质量分析。塑料件模具设计,依据自由精度,利用AutoCAD、UG来设计和计算注射模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运水机构,和脱模机构等。 意义:通过这次设计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制图能力。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要求 这篇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相关的参考文献和一些电脑辅助软件来分析塑件材料和结构工艺、选择注塑机、设计运水系统、确定成型设备、选择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型芯、型腔、推出机构和合模导向机构,最终得到一篇格式正确,条理清晰,图纸规范,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的毕业设计。三、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计划时间1毕业设计辅导,学生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选题并审批。2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教师审核。3学生上交开题报告,开始设计。教师指导4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并上报周记5次,教师指导5学生提交毕业设计材料(电子稿与纸质稿)。6毕业设计答辩。四、参考书及参考文献1 庞军.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航空航天大学,2010.2 于保敏.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 陈平.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 许发樾. 模具常用机构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张维和.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6 刘西文. 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第二版. 中国轻工业,2010.7 吴光明. 塑料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任登安. 塑料模具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翁其金. 塑料模塑成型技术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陈晓勇. 塑料模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指导教师(签字): 院(系)主任(签字): 包含有CAD图纸和说明书,咨询Q 197216396摘要这篇论文是关于轴承盖的塑料模具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塑件材料的分析,结构工艺分析,注塑机的选择,运水系统的布置,成型设备的确定,分型面的选择,浇注系统的设计,型腔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和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在正确分析塑件工艺特点和塑料的工艺之后,使用AutoCAD、UGX8.0等电脑辅助软件来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质量分析。塑料件模具设计,依据自由精度,利用AutoCAD、UGX8.0来设计和计算注射模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运水机构,和脱模机构等等。关键词:分型面;推出机构;浇注系统;合模导向机构;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bearing cover plastic mold desig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plastic materials, process analysis, structure. The choice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ater system, the determination of molding equipment, the parting surface selection, gating system design, mold design, launch mechanism design and die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In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s article of correct analysis and plastic process, using AutoCAD and UGX8.0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for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nalysis. Precision plastic mold design, on the basis of freedom, the use of AutoCAD, UGX8.0 to design and calculate the forming parts of injection mould, casting system, water body, and demoulding mechanism, and so on.Key words: parting surface; Launch agencies; Gating system; Clamping oriented institutions;I包含有CAD图纸和说明书,咨询Q 197216396目录摘要I1.任务书设计12.塑件成型工艺分析22.1塑件材料分析22.2 结构工艺分析22.3 注塑机的选择32.4运水系统的布置42.5确定成型设备43.分型面的选择及浇注系统的设计63.1分型面的选择63.2 浇注系统的设计74.模具设计的方案论证84.1型腔的布局84.2成型零件的结构84.3推出机构的确定84.4合模导向机构95.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105.1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105.2对模具高度进行校核105.3模具安装高度的校核105.4开模行程的校核105.5注射量的校核116.型腔和型芯固定板加工卡127.装配图14致谢20参考文献211 任务书设计 图一塑件根据图一的尺寸要求,进行塑件设计;塑件材料:聚乙烯 2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2.1 塑件材料分析低密度聚乙烯(LDPE)又叫做高压聚乙烯,热塑性材料,分子结构为支链型。其洁净度为5565,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密度为0.910.94g/,压缩比为1.842.3,比热为2.30J/(g)。高压聚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高,耐酸,耐碱,耐盐,但不耐强氧化酸的腐蚀;一般只溶于苯及汽油,不溶于有机溶剂。高压聚乙烯耐低温性能好,在-60下仍然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但其不能在80以上使用。聚乙烯的一些特性:成型型较好,一般可以使用注射、挤出及吹塑等成型加工方法。干燥性较好,成型前不需要进行干燥。塑料熔体有较好的流动性,不易黏在腔内,溢边值可取0.02 mm;流动性对压力铭感,宜采用较高的压力注射。熔体有一定几率发生破裂,当其与有机溶剂接触时会发生开裂。成型温度大约在160240.熔融温度低且塑件质量轻,塑件成型可以使用柱塞式注射机。必须严格控制模具温度,温度最好在3565,模具应采用调质处理。由于塑材冷却速度慢,一定要充分冷却,所以模具中应设有冷却系统。收缩的幅度和波动的幅度都较大,要会控制模具温度,以便于冷却均匀。容易产生内应力,必须控制成型条件,并且在塑件成型后进行退火处理,方便减小或消除产生的内应力;适合较小的壁厚的塑件,要避免产生尖角,脱模斜度可以取13。 塑材有很好的弹性,当塑件有浅侧凹(凸)时,可强行脱模。2. 2 结构工艺分析2.2.1 结构分析由图一和塑件图可见塑件的结构复杂程度一般,对塑件的表面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图所示,塑件底部外圆有六个小孔,需要考虑其抽芯机构的设置。其他的结构部分可采用一般的成型结构。2.2.2 精度分析选用的尺寸精度等级通常是4 级, 依据GB/ T 14486 - 1993 标准,公差为0.74 mm。2.2.3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轴承盖表面有特殊要求。通常情况下,表面没有太显著的印痕,表面粗糙度Ra=0.8m;塑件内表面没有特殊的要求下粗糙度Ra可取3.2m。2.3 注塑机的选择2.3.1 计算塑件体积和质量1 塑件的体积计算:通过三维造型可得该塑件的体积为V19.9。2 塑件的质量计算: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2 g/,所以塑件的质量为=V=19.9x0.92=18.3g 2.3.2 确定型腔数量由于塑件的结构和其大小,决定采用一模两腔的模具结构,型腔布置在型腔板中心线的两侧,便于浇注系统的排列。2.3.3 选择注塑机的工艺参数根据所选用塑料(LDEF)的特性,查阅有关资料,确定注射成型工艺参数,见下表12.4 运水系统的布置根据左侧的图和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该塑件体积壁厚都不大,而且是一模两腔,根据塑件材料的一些特性模具设计时需要设有冷却系统,用冷却水强制冷却,要均匀,方便生产,提高产量。2.5 确定成型设备该塑件采用一模两腔的方式,并且采用注射成型,因此可计算出一次注射成型过程所用塑料量为:Mi=2Ms+Mj=2x18.3+18.3x20%=40.26g综上所述,根据设计手册,选SZ125/630型注射机。据查有关资料列出该注射机的主要参数,见下表23 分型面的选择及浇注系统的设计3.1 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位置的选择:1 有利于塑件的脱模,这是基本要求,如果不进行合理的选择可能导致塑件倒扣,产生塑件无法脱模的结果。2 确保塑件的表面质量不会受到损伤或者在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良的缺陷。3 动定模分开时,使塑件留在动模上,方便取件。4 确保塑件的精度符合要求。同轴度要求较高的部分,应该尽量设置在用一侧。5 长型芯做主型芯,短型芯作侧型芯。6 通过对比投影面积的大小来分主侧分型面。7 采用机动式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时,应该尽量采用动模部分侧分型抽芯,可以使模具结构变得简单,抽拔距可以增大。8 最好在流料末端设置分型面,方便排气。 依据塑件所需要的条件,如上图所示选择分型面。3.2 浇注系统的设计a. 主流道的设计根据上表2,可查出下列相关数据: 喷嘴孔直径d=3.5mm; 喷嘴前端球面半径R1=15mm。 根据相关结论可以得到:主流道进口端球面半径R2= R1+(12)=15+(12)mm,取R2=17mm;为了让凝料更加容易从主流道之中拉出,一般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椎角取5,内壁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0.8;为了将小物料在流动时受到大的阻力,将主流道末端和分流道的接口处设计成圆角,半径r=3mm。由于主流道与进口处将分别和塑料熔体还有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因此,按照常规的尺寸形状将主流道设计成能够拆卸的主流道衬套;使用外加定位环的方法让他可以和注塑机的定位圈相匹配,这样不仅可以使浇口套的总的尺寸变得更小,还可以减小甚至避免浇口套的磨损。b. 分流道的设计该塑件的体积属于小型零件,而且壁厚和形状都不是很烦,考虑到塑材的良好的流动性,所以选择单点进料的方法。将分流道设计成半圆形截面来减小加工难度。根据设计经验一般半圆形截面取D=4mmc. 浇口的设计 浇口位置和其大小不应影响塑件的外表面质量,如图所示4 模具设计的方案论证4.1 型腔的布局如图所示,塑件结构简单,各方面尺寸一致,没有需要侧向分型的地方,因此我们有左右对称分布和前后放置两种排列方式。假如我们选择前后放置,那模架的模板就需要增大尺寸,会增加成本,所以以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分布。4.2 成型零件的结构模具的型芯和型腔都是采用的镶嵌式装在模板上的,镶嵌式型芯型腔便于机加工和热处理,修理更换方便,也使得型芯的冷却和气体的排出更加的方便。4.3 推出机构的确定通过塑件可知,模具的型芯型腔分别在动定模部分。模具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芯上,考虑到该塑件有六个通孔,需要抽芯,根据塑件的材料的有关性能,可以使用强制脱模的方法,故而采用推杆推出机构。4.4 合模导向机构塑件没有太高的精度要求,且侧压力也不是很大,所以可以选择导柱导套来当合模导向机构。用四根导柱装在动定模板之间。在定模板和定模座之间装四根极限拉杆用来导向定位定模板和定模座。5 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5.1 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组成模具闭合高度相关零部件的尺寸有:上模座为=20mm;型腔固定板为=60mm;型芯固定板为=50mm托板=30mm;垫铁=60mm;动模座板=20mm;所以模具总的高度为H=+=20+60+50+30+60+20=240mm5.2 对模具高度进行校核根据前文中的注塑机的一些参数可得模具的最小厚度=150mm模具闭合高度H=240mm;并且它小于注塑机的模具最大厚度=300mm,所以这套模具满足安装要求。5.3 模具安装高度的校核该模具的外形最大部分尺寸为180mmX230mm,而我选择的注塑机的模板的极限安装尺寸是370mm320mm,所以可以满足模具的安装需要。5.4 开模行程的校核开模行程用H表示,他指的是将塑件从模具中取出来的最小开合距离,它要比注射机移动模版的最大行程小。这个的注射机的极限开模行程Smax=270mm。有利于塑件成型之后的完美脱模,这套模具的开模行程应该满足: Smax H1+H2 + (510)mm=23mm因为Smax=270mm23mm,所以该注塑机的开模行程满足要求。5.5 注射量的校核注射时所需要的塑料总容量和浇注系统、型腔的容积有关。可按下式计算: Mi=NMs+Mj 式中:N一型腔的数目; Ms表示一个塑件的质量或体积; Mj表示废料所需要的塑料的质量或体积。 Mi=2Ms+Mj=2x18.3+18.3x20%=40.26g我选择的注射机额定注射量为w=125,只要小于注塑机的最大注射量,就可以使注塑成型过程稳定。 mi=(0.10.8)mI=12.5100g所以该注塑机的注射量满足需求。6 装配图图一图二图图三图四7 附录AB总结为期三个星期的毕业设计快要结束了,敬请各位老师对我的毕业设计进行验收。在这段时间中收获非常大。在刚刚接触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很担心,也很没有底,还是经过长时间的分析,查阅资料和老师的叫讲解之下才有了点头绪。随着对零件慢慢的开始了解,设计工作也开始全面展开,在设计过程之中查看了许多教科书籍,同样也借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例如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常用机构设计,塑料模具设计等。在设计中,我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和UGX8.0来进行塑料模的设计,在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UG中将先前选好的需要做的塑件画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画的塑件的图分别将型芯、型腔全部画出来。调整好缩放比例,选好一模几腔,然后使用胡波导入模架,在模架导入之前,需要先计算好与自己的型芯、型腔相匹配的模架的尺寸,不应该随便导入一个模架就算了事。导出模架之后就开始设计那些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然后将各个零件转为三视图导入到CAD中,在CAD中做装配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老师和许多同学的帮助使我收获颇丰,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谢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倪红海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倪红海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中心的感谢两年来倪红海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在此之外,我还得到了中德工程学院各位领导以及各位老师的帮助,生活上也得到各位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 庞军.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航空航天大学,2010.2 于保敏.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 陈平.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 许发樾. 模具常用机构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张维和.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6 刘西文. 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第二版. 中国轻工业,2010.7 吴光明. 塑料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任登安. 塑料模具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翁其金. 塑料模塑成型技术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陈晓勇. 塑料模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5开题报告一、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课题研究目的、应用价值来源:自拟,因为塑料轴承盖在工业生产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所以选这个课题。依据:塑料模是塑料成型的工艺装备。塑料模约占模具总数的35,而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塑料模主要包括压塑模,挤塑模,注射模,此外还有挤出成型模,泡沫塑料的发泡成型模,低发泡注射成型模,吹塑模等。 塑料制品已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中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子业中则为突出。电子产品的外客大部分是塑料制品,产品性能的提高要求高素质的塑料模具和塑料性能。成型工艺和制品的设计。而且对塑料模比较感兴趣,也觉得它挺适合我。目的:使用AutoCAD、UG等电脑辅助软件来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质量分析。塑料件模具设计,依据自由精度,利用AutoCAD、UG来设计和计算注射模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运水机构,和脱模机构等。通过这次设计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制图能力。价值:本塑料产品从设计到成型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塑料制品设计浇注系统优化分析、冷却系统优化分析,注塑工艺参数优化等几个主要方面,它是一个设计、修改、再设计的反复迭代、不断优化的过程。传统的手工设计、制造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正在各方面取代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手段(途径)基本思路:本次塑料模具设计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几次课程设计的经验,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本次毕业设计。在开始设计阶段,收集和查阅有关本次设计的相关资料;分析设计制品的结构,初步完成该制品模具设计的基本结;学习和熟练掌握AUTOCAD和UG软件,完成本次模具设计的3D开模图和2D的总装图以及若干零件图;对前面所有的设计过程进行小结,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这个课题的关键问题如下,首先要确定一下自己这个模具是一模几腔的;接着确定一下浇注系统该如何布置,如何设计;选择型腔的布置方案,看看如何去布置这个型腔;要依照分型面的选则原理去选择分型面的布置位置;看看自己的零件有没有侧抽芯,如果有还要选择它的成型设备;分析确定它的脱模方式;分析确定排气方式;最后分析塑料充模的流动方式。我通过以下的研究途径来完成这次设计,文件的调查,查阅图书,上网搜索最后完成:利用现有资料对零件了解,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设定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要全面介绍模具的工作原理。 三、论文的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概述这篇论文的主要的框架是先设计任务书,选择所要做的零件,画出3D图,并选好零件的材料。接着进行工艺分析,对零件的材料进行工艺分析,了解其特性;对零件的结构进行工艺分析,初步选择注塑机,并布置运水系统确定成型设备。然后开始分型面的选择,根据书中选择分型面的原则结合自己零件的结构尺寸形状来选择在哪里设计分型面;浇注系统的设计,依据所选的注塑机的相关参数来设计主流道的尺寸大小和形状,然后根据零件的体积,壁厚,形状和零件材料的相关特性设计分流道并选择浇口位置;最后开始方案论证,对型腔的布局,成型零件的结构,推出机构和合模导向机构进行选择、确认和论证;进行校核校核模具闭合高度、校核模具的高度和安装高度、校核开模行程与注塑机的注射量,插入一些装配图,总结。 这篇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相关的参考文献和一些电脑辅助软件来分析塑件材料和结构工艺、选择注塑机、设计运水系统、确定成型设备、选择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型芯、型腔、推出机构和合模导向机构,最终得到一篇格式正确,条理清晰,图纸规范,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的毕业设计。四、论文工作进度与安排起讫日期工作内容达到要求毕业设计辅导,学生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选题并审批。选题审批完成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教师审核。完成开题报告学生上交开题报告,开始设计。教师指导开题报告审核完成,并已开始设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并上报周记5次,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最终稿完成学生提交毕业设计材料(电子稿与纸质稿)。材料上交完成毕业设计答辩。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年 月 日六、所在专业负责人审查意见 专业负责人:年 月 日七、参考文献阅读清单(要求8篇以上)序号题 目(及作者)出处(书籍及出版社、期刊名及期刊卷期号等)1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庞军)航空航天大学,2010.2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于保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第二版(陈平)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模具常用机构设计-第二版(许发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张维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6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第二版(刘西文)中国轻工业,2010.7塑料模具设计(吴光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塑料模具制造技术(任登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塑料模塑成型技术第2版(翁其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塑料模设计(陈晓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摘要这篇论文是关于轴承盖的塑料模具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塑件材料的分析,结构工艺分析,注塑机的选择,运水系统的布置,成型设备的确定,分型面的选择,浇注系统的设计,型腔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和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在正确分析塑件工艺特点和塑料的工艺之后,使用AutoCAD、UGX8.0等电脑辅助软件来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质量分析。塑料件模具设计,依据自由精度,利用AutoCAD、UGX8.0来设计和计算注射模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运水机构,和脱模机构等等。关键词:分型面;推出机构;浇注系统;合模导向机构;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bearing cover plastic mold desig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plastic materials, process analysis, structure. The choice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ater system, the determination of molding equipment, the parting surface selection, gating system design, mold design, launch mechanism design and die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In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s article of correct analysis and plastic process, using AutoCAD and UGX8.0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for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nalysis. Precision plastic mold design, on the basis of freedom, the use of AutoCAD, UGX8.0 to design and calculate the forming parts of injection mould, casting system, water body, and demoulding mechanism, and so on.Key words: parting surface; Launch agencies; Gating system; Clamping oriented institutions;I目录摘要I1.任务书设计12.塑件成型工艺分析22.1塑件材料分析22.2 结构工艺分析22.3 注塑机的选择32.4运水系统的布置42.5确定成型设备43.分型面的选择及浇注系统的设计63.1分型面的选择63.2 浇注系统的设计74.模具设计的方案论证84.1型腔的布局84.2成型零件的结构84.3推出机构的确定84.4合模导向机构95.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105.1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105.2对模具高度进行校核105.3模具安装高度的校核105.4开模行程的校核105.5注射量的校核116.型腔和型芯固定板加工卡127.装配图14致谢20参考文献211 任务书设计 图一塑件根据图一的尺寸要求,进行塑件设计;塑件材料:聚乙烯 2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2.1 塑件材料分析低密度聚乙烯(LDPE)又叫做高压聚乙烯,热塑性材料,分子结构为支链型。其洁净度为5565,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密度为0.910.94g/,压缩比为1.842.3,比热为2.30J/(g)。高压聚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高,耐酸,耐碱,耐盐,但不耐强氧化酸的腐蚀;一般只溶于苯及汽油,不溶于有机溶剂。高压聚乙烯耐低温性能好,在-60下仍然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但其不能在80以上使用。聚乙烯的一些特性:成型型较好,一般可以使用注射、挤出及吹塑等成型加工方法。干燥性较好,成型前不需要进行干燥。塑料熔体有较好的流动性,不易黏在腔内,溢边值可取0.02 mm;流动性对压力铭感,宜采用较高的压力注射。熔体有一定几率发生破裂,当其与有机溶剂接触时会发生开裂。成型温度大约在160240.熔融温度低且塑件质量轻,塑件成型可以使用柱塞式注射机。必须严格控制模具温度,温度最好在3565,模具应采用调质处理。由于塑材冷却速度慢,一定要充分冷却,所以模具中应设有冷却系统。收缩的幅度和波动的幅度都较大,要会控制模具温度,以便于冷却均匀。容易产生内应力,必须控制成型条件,并且在塑件成型后进行退火处理,方便减小或消除产生的内应力;适合较小的壁厚的塑件,要避免产生尖角,脱模斜度可以取13。 塑材有很好的弹性,当塑件有浅侧凹(凸)时,可强行脱模。2. 2 结构工艺分析2.2.1 结构分析由图一和塑件图可见塑件的结构复杂程度一般,对塑件的表面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图所示,塑件底部外圆有六个小孔,需要考虑其抽芯机构的设置。其他的结构部分可采用一般的成型结构。2.2.2 精度分析选用的尺寸精度等级通常是4 级, 依据GB/ T 14486 - 1993 标准,公差为0.74 mm。2.2.3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轴承盖表面有特殊要求。通常情况下,表面没有太显著的印痕,表面粗糙度Ra=0.8m;塑件内表面没有特殊的要求下粗糙度Ra可取3.2m。2.3 注塑机的选择2.3.1 计算塑件体积和质量1 塑件的体积计算:通过三维造型可得该塑件的体积为V19.9。2 塑件的质量计算: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2 g/,所以塑件的质量为=V=19.9x0.92=18.3g 2.3.2 确定型腔数量由于塑件的结构和其大小,决定采用一模两腔的模具结构,型腔布置在型腔板中心线的两侧,便于浇注系统的排列。2.3.3 选择注塑机的工艺参数根据所选用塑料(LDEF)的特性,查阅有关资料,确定注射成型工艺参数,见下表12.4 运水系统的布置根据左侧的图和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该塑件体积壁厚都不大,而且是一模两腔,根据塑件材料的一些特性模具设计时需要设有冷却系统,用冷却水强制冷却,要均匀,方便生产,提高产量。2.5 确定成型设备该塑件采用一模两腔的方式,并且采用注射成型,因此可计算出一次注射成型过程所用塑料量为:Mi=2Ms+Mj=2x18.3+18.3x20%=40.26g综上所述,根据设计手册,选SZ125/630型注射机。据查有关资料列出该注射机的主要参数,见下表23 分型面的选择及浇注系统的设计3.1 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位置的选择:1 有利于塑件的脱模,这是基本要求,如果不进行合理的选择可能导致塑件倒扣,产生塑件无法脱模的结果。2 确保塑件的表面质量不会受到损伤或者在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良的缺陷。3 动定模分开时,使塑件留在动模上,方便取件。4 确保塑件的精度符合要求。同轴度要求较高的部分,应该尽量设置在用一侧。5 长型芯做主型芯,短型芯作侧型芯。6 通过对比投影面积的大小来分主侧分型面。7 采用机动式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时,应该尽量采用动模部分侧分型抽芯,可以使模具结构变得简单,抽拔距可以增大。8 最好在流料末端设置分型面,方便排气。 依据塑件所需要的条件,如上图所示选择分型面。3.2 浇注系统的设计a. 主流道的设计根据上表2,可查出下列相关数据: 喷嘴孔直径d=3.5mm; 喷嘴前端球面半径R1=15mm。 根据相关结论可以得到:主流道进口端球面半径R2= R1+(12)=15+(12)mm,取R2=17mm;为了让凝料更加容易从主流道之中拉出,一般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椎角取5,内壁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0.8;为了将小物料在流动时受到大的阻力,将主流道末端和分流道的接口处设计成圆角,半径r=3mm。由于主流道与进口处将分别和塑料熔体还有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因此,按照常规的尺寸形状将主流道设计成能够拆卸的主流道衬套;使用外加定位环的方法让他可以和注塑机的定位圈相匹配,这样不仅可以使浇口套的总的尺寸变得更小,还可以减小甚至避免浇口套的磨损。b. 分流道的设计该塑件的体积属于小型零件,而且壁厚和形状都不是很烦,考虑到塑材的良好的流动性,所以选择单点进料的方法。将分流道设计成半圆形截面来减小加工难度。根据设计经验一般半圆形截面取D=4mmc. 浇口的设计 浇口位置和其大小不应影响塑件的外表面质量,如图所示4 模具设计的方案论证4.1 型腔的布局如图所示,塑件结构简单,各方面尺寸一致,没有需要侧向分型的地方,因此我们有左右对称分布和前后放置两种排列方式。假如我们选择前后放置,那模架的模板就需要增大尺寸,会增加成本,所以以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分布。4.2 成型零件的结构模具的型芯和型腔都是采用的镶嵌式装在模板上的,镶嵌式型芯型腔便于机加工和热处理,修理更换方便,也使得型芯的冷却和气体的排出更加的方便。4.3 推出机构的确定通过塑件可知,模具的型芯型腔分别在动定模部分。模具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芯上,考虑到该塑件有六个通孔,需要抽芯,根据塑件的材料的有关性能,可以使用强制脱模的方法,故而采用推杆推出机构。4.4 合模导向机构塑件没有太高的精度要求,且侧压力也不是很大,所以可以选择导柱导套来当合模导向机构。用四根导柱装在动定模板之间。在定模板和定模座之间装四根极限拉杆用来导向定位定模板和定模座。5 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5.1 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组成模具闭合高度相关零部件的尺寸有:上模座为=20mm;型腔固定板为=60mm;型芯固定板为=50mm托板=30mm;垫铁=60mm;动模座板=20mm;所以模具总的高度为H=+=20+60+50+30+60+20=240mm5.2 对模具高度进行校核根据前文中的注塑机的一些参数可得模具的最小厚度=150mm模具闭合高度H=240mm;并且它小于注塑机的模具最大厚度=300mm,所以这套模具满足安装要求。5.3 模具安装高度的校核该模具的外形最大部分尺寸为180mmX230mm,而我选择的注塑机的模板的极限安装尺寸是370mm320mm,所以可以满足模具的安装需要。5.4 开模行程的校核开模行程用H表示,他指的是将塑件从模具中取出来的最小开合距离,它要比注射机移动模版的最大行程小。这个的注射机的极限开模行程Smax=270mm。有利于塑件成型之后的完美脱模,这套模具的开模行程应该满足: Smax H1+H2 + (510)mm=23mm因为Smax=270mm23mm,所以该注塑机的开模行程满足要求。5.5 注射量的校核注射时所需要的塑料总容量和浇注系统、型腔的容积有关。可按下式计算: Mi=NMs+Mj 式中:N一型腔的数目; Ms表示一个塑件的质量或体积; Mj表示废料所需要的塑料的质量或体积。 Mi=2Ms+Mj=2x18.3+18.3x20%=40.26g我选择的注射机额定注射量为w=125,只要小于注塑机的最大注射量,就可以使注塑成型过程稳定。 mi=(0.10.8)mI=12.5100g所以该注塑机的注射量满足需求。6 装配图图一图二图图三图四7 附录AB总结为期三个星期的毕业设计快要结束了,敬请各位老师对我的毕业设计进行验收。在这段时间中收获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