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因为我们明白了“世界是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从知识目标来说,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从能力目标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用唯物史观,尤其是用物质生产实践认识社会历史的奥秘,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初步形成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确地设计和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坚定学生的群众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结,在整部教材中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因此要谈价值观,就必须先谈社会历史观。但是,由于第二、三单元主要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而没有把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进行讨论。为此,本单元共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本单元的基本结构是:历史观(第十一课)价值观(第十二课)人生观(综合探究)。,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海导航,主干知识梳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_。(2)社会意识_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_,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作用。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的。,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决定,反映,反作用于,独立性,阻碍,推动,实践,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的状况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_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_始终的基本矛盾。特别提醒: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知识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决定,人类社会,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发展的过程是_。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_。4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知识点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曲折的,阶级斗争,直接动力,改革,1以往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职能,与目前的法治政府及市场经济下的要求不相符,所以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对法治政府建设,包括服务型政府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解析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能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故选B项;政治体制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A项不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项与题意不符。,2“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同步性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ABCD,C,解析作答本题时注意原因类题目往往考虑其重要性、必要性、作用等,因此符合题意;只表明其之所以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而已,不符合题意;“同步性”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因此,C项正确。,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BCD解析本题考查改革的实质和目的。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故错误;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错误。,B,知识小结,释疑解惑生华,1有人认为,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观点对吗?提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同步的吗?提示:此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可见,二者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同步的。,3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其他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相同的,因此解决的方式也是相同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提示:该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它的实现方式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这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是不同的。,1教材P86(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为什么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却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提示:(1)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从而陷入唯心主义。(2)马克思能够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识人的本质,认识社会发展运行的规律,而不是从主观思想动机出发。实践观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另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出现是客观条件。,2教材P88(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1)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2)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对实际生活片面、歪曲或虚幻的反映。,3教材P88(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产生于剥削社会,是剥削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尽管我们现在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这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不会立刻消失,它们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故在社会主义社会,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仍然存在。,(2)在资本主义社会也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如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就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之后,这一思想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矛盾和罪恶现象,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设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这些社会意识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更好社会形态的渴望。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又高于社会存在,推动社会存在向前发展。,4教材P88(1)想一想,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2)想一想,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提示:(1)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人们的社会活动,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2)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5教材P89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从社会形态的演变上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6教材P89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提示:因为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时,上层建筑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要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进行这种变革的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7教材P91(1)想一想,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提示:(1)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从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社会发展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实现的。,8教材P9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什么方式?提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重点难点突破,1明确二者辩证关系的两方面内容:(1)第一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第二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突破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明确这一关系的地位、意义与要求:(1)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划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机械论的标准。正确把握这一辩证关系,才能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发展。(2)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反对夸大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和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2018海南,21)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有()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没有确定的界限ABCD,典例1,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正确的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步性说法错误;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有明确的界限。答案选A。,对点训练1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青年性情内敛、思想保守,如今21世纪的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年代不同青年个性不同,A不符合题意,D当选;材料没体现理论创新问题,B排除;C说法错误,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作用不同,只有科学的社会意识才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D,1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1)第一大基本矛盾和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突破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基本要求: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等,解放、发展生产力;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积极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注意问题: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2)第二大基本矛盾和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明确概念:,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要根据经济基础的状况,积极调整上层建筑,推动政治体制改革。,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性质与阶级社会不同,不再是对抗性的,因此可以通过改革来进行;社会发展中的其他矛盾,也要通过改革予以解决。(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和意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