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化学试题试卷说明: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Al:27 Cl:35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B. 钙C. 铁D. 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磷是第VA族元素,正确;B、钙是第IIA族元素,正确;C、铁是第VIII族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错误;D、碘是第VIIA族元素,正确,答案选C。考点:2.放射性同位素钬Ho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B. 67C. 99D. 166【答案】A【解析】 中质子数为67,质量数为166,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66-67=99,由题意知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为67,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99-67=32故选A。3.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F、Cl、Br、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A正确;B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C、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质逐渐减弱,C错误;DF、Cl、Br、I单质的颜色分别为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色,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4.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C.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D. 稀有气体元素【答案】B【解析】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难失去电子,又难得到电子,常用来制作半导体材料,所以答案选B。5.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铍的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镁弱B. 砹的氢化物不稳定C. 硒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 氢氧化锶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此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硒(Se)化氢没有硫化氢稳定,C错误;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6.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BCD两极材料Zn片、石墨Cu片、Ag片Zn片、Cu片Fe片、Cu片插入溶液稀硫酸硝酸银溶液蔗糖溶液稀盐酸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A项,锌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硫酸为电解质溶液,锌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形成原电池,故A不符合题意;B项,铜为负极,银为正极,铜和硝酸银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形成原电池,故B不符合题意;C项,蔗糖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符合题意;D项,铁为负极,铜为正极,铁与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形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知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较简单,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首先得有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两个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 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C.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化学键形成D. 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答案】D【解析】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A正确;B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能是离子也可能是原子但不能是分子,B正确;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C正确;D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都是共价键,化学键包含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D错误;答案选D。8.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 单质碘B. 氯化镁C. 溴化钾D. 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则A、碘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A错误;B、氯化镁中只有离子键,B错误;C。溴化钾中只有离子键,C错误;D、水分子中只有极性键,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键判断【名师点晴】掌握化学键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如果是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9.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2和O3互为同位素B. 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C. 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 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答案】C【解析】【详解】AO2和O3是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B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转化为化学变化,B错误;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正确;D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质子数之比为2:3,D错误;答案选C。10.下列关于铷(Rb)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IA族B. 氢氧化铷是弱碱C. 在钠、钾、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碱金属铷(Rb)的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IA族,错误。 B由于Rb的金属性很强,所以氢氧化铷是强碱,错误。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由于金属键逐渐减弱,所以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铷的熔点最低,错误。D硝酸铷是强酸与强碱反应产生的盐,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考点:考查碱金属铷(Rb)的叙述的正误判断的知识。11.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的是( )A. 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B. 把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C. 把绿豆大的钾投入水中D. 把溴水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因镁与冷水反应比较缓慢,现象不明显,故A正确;B、因Cl2与FeCl2溶液反应:Cl2+2FeCl2=2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现象明显,故B错误;C、因钾与水剧烈反应:2K+2H2O=2KOH+H2,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火焰产生,现象明显,故C错误;D、因单质溴与KI溶液反应:Br2+2KI=I2+2KBr,I2遇淀粉变蓝,现象明显,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了镁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的相关知识。12.下列说法中,错误是(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13.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据此试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 石墨与金刚石互为同位素【答案】A【解析】【详解】A.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石墨能量低,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低,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强,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正确;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能量越高物质的稳定性越差,所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B错误;C.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则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低1.895kJ,C错误;D.石墨和金刚石为碳元素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单质,不是同位素原子,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14.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 H2XO3B. HXO3C. H3XO4D. H2XO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氢化物中X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最高价为+6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故选D。考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律15.某元素原子R的质量数为A,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g Rm-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 (A-x+m) molB. (A-x-m) molC. D. 【答案】D【解析】【详解】R原子获得m个电子形成Rm-离子,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R原子核外电子数=x-m,由于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该元素原子具有的中子数=A-x+m。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其摩尔质量为Ag/mol,WgRm+离子的物质的量n=mol, 则WgRm+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mol(A-x+m)=mol,故合理选项是D。16.有A、B、C、D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反应放出氢气,将A投入C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 ABCDB. DBACC. BACDD. CABD【答案】B【解析】投入水中只有D反应放出氢气,证明D的活泼性是最强的;将A投入C的盐溶液可置换出金属C,证明活泼性是;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金属性:,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DBAC;B正确;正确选项B。点睛: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1)金属活动顺序表;(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3)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4)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17.(1)请写出以下物质的电子式:Na2O2_H2S_(2)用“”或“”回答下列问题:酸性:H2SiO3_H3PO4;稳定性:HCl_CH4;氧化性:Cu2+_Fe3+【答案】 (1). (2). (3). (5). 氧化产物判断。【详解】(1) Na2O2是离子化合物,阳离子Na+与阴离子O22-通过离子键结合,O22-中两个O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用电子式表示为;H2S为共价化合物,S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用电子式表示为;(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iP,所以酸性:H2SiO3C,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ClCH4;Cu单质与Fe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2Fe3+=Cu2+2Fe2+,在该反应中Fe3+是氧化剂,Cu2+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物质的氧化性Cu2+NaMg (4). H2O (5). 2K+2H2O=2KOH+H2 (6). (7). NaBr (8). 黄 (9). 18【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AR分别为Na、K、Mg、Al、C、O、Cl、Br、Ar。(1) 稀有气体的性质最不活泼;(2)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3)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4)F是O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有6个电子,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结合的H原子数的和等于8书写氢化物的分子式;K金属性强,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5)A、H分别是Na、Br,结合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书写反化合物的化学式,Na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6)G、H位于第VIIA,二者的原子序数的差为下一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数目。【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AR分别为Na、K、Mg、Al、C、O、Cl、Br、Ar元素。(1)惰性气体Ar由于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化学性质最稳定,不活泼;(2)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强碱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AlO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3)Na、Mg是同一周期的元素,由于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aMg;Na、K是同一主族 元素,由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KNa,则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KNaMg;(4)F是O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有6个电子,因此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需与2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分子式为H2O;金属K很活泼,与水会剧烈反应产生强碱KOH和H2,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为:2K+2H2O=2KOH+H2,KOH是一元强碱,电离产生大量OH-,使溶液中c(OH-)c(H+),所以溶液显碱性,pH7;(5)H、A分别是Br、Na,Br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获得1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Na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H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Br,该化合物是Na元素的化合物,在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6)G元素是17号Cl元素,H元素是35号Br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18。【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与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21.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0.55mol/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50mL置于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2)为保证该实验成功该同学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图的碎纸条的作用_。(3)若改用60mL0.25molL-1H2SO4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不相等”)。(4)50mL0.55mol/L NaOH溶液和50mL0.25mol/L硫酸溶液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_近似认为50mL0.55mol/LNaOH溶液和50mL0.25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kJ/mol(取小数点后一位)。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 (3). 不相等 (4). 3.4 (5). -56.8 (6). acd【解析】【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减少热量散失;(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4)先计算出每次试验操作测定的温度差,然后舍弃误差较大的数据,最后计算出温度差平均值;根据Q= cmT计算出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计算出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就可以得到中和热;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必须好;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要将温度计回零直再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c.若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会导致散失过多的热量;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使t1偏大。【详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开始时取0.55mol/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50mL发生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NaOH过量,以H2SO4为标准计算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而若用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航空运输企业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范本细则
- 2025版外语翻译公司外教聘请与专业翻译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铁路工程进度管理合同范本
- 河北省承德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房地产项目推广及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地下室租赁合同范本下载涵盖2025年度税收优惠政策
- 海南省文昌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新型厂房出租安全标准及风险评估合同
-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外墙涂料施工与保温隔热一体化劳务分包合同
- 法人变更交接协议书
- 板房拆迁补偿协议书
- 基于Fitch支持性照顾需求理论的儿童肺移植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
- 2025年上海中考复习必背英语考纲词汇表默写(汉英互译)
- 2025年上交所期权交易资质测试题库
- 车库洗车日常管理制度
- 2025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知识测试卷:心理咨询心理学理论体系试题
- 宿管面试试题及答案
- 车间轮岗培训总结
- 2025年电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幼儿转岗教师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