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1 二次根式(1) NO:1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2、能利用不等式(组)求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字母取值范围;3、高度热情,投入学习。重点、难点: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能力立意:联系旧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训练。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2-3页,用红笔标记疑点;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交流。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习例题应动笔操练。一、自主学习1、知识回顾: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0),即:2=,则,称是的_;如果是非负数(即:0),且满足2=,(0),则,称是的_。正数有_个平方根,它们_,0的平方根是_,负数_平方根。,2、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1)阅读教材第2页上的“思考”,并于教材上填空;(2)定义:一般地,形如_的式子叫二次根式;(3)理解:形式上必须带有二次根号“”的式子,且被开方数(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代数式)一定要是非负数,才算是二次根式;(4)练习:下列各式中,是二次根式的有_ (填序号便可):,.3、知识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_。通常可用列、解_来求出二次根式中的字母取值范围。(2)如果一个代数式中含几个二次根式或分式,要用列、解_的方法求出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3)练习:当取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答案填在后面的横线上即可),_,二、合作探究1、下列式子是二次根式的有_, , , , 2、下列各式中,不一定为二次根式的是_A. B. C. D.3、要使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_A. 6 B. 6 C. -6 D. -64、式子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为_5、要使有意义,的取值范围为_A. 3 B. 3 C. 3 D. 36、式子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_7、要使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_8、式子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_9、已知为实数,也为实数,则等于_A. B. - C. -1 D. 010、已知是正整数,则实数的最大值为_ A.12 B. 11 C.8 D. 311、若21.1 二次根式(2) NO:02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知道代数式的概念;2、会利用二次根式的三个性质进行化简;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重点、难点: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用能力立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3-5页,用红笔标记疑点;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交流。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习例题应动笔操练。一、自主学习1、知识点一:二次根式性质1(1)、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即:0,同时0。(2)、练习:若+=0,则=_2、知识点二:二次根式性质2(1)、()2=(0)(2)、练习:, , , 3、知识点三:二次根式性质3,练习:,4、知识点四:代数式 定义:用基本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理解:以前学过的整式、分式、以及现在的根式,都是代数式,特别地: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5、知识点五:初中数学的三种非负数形式绝对值,如: 完全平方,如: 算术平方根,如:二、合作探究1、化简:, -2_,2、若,则3、当0时,化简的结果是_4、化简的结果是_ A. 24 B. 0 C. 24 D. 45、点P在第二象限,则化简_A. B.- C. 2 D. -26、若的取值范围是_A. 3 B. 1 C. 13 D. 1或37、已知、为实数,且,求的值。8、若ABC的三边长是,试化简9、若,求的值。10、RtABC的三边长是(c为斜边),且a、c满足,求b的值。21.2(1)二次根式乘法 NO:03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进行计算;2、会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重点、难点: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及化简。能力立意:利用法则,准确演算的能力训练。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7-8页,用红笔标记疑点与盲点;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阅读教材,重点应落实在法则的理解、运用上。一、自主学习1、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1)、阅读教材第7页“探究”,并于教材上填空。(2)、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0,)。用语言表述是:两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之积,等于这两个数的_的算术平方根。(3)、练习=_, =_, =_,=_, =_, =_。2、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逆用(性质)(1)、即然=,根据等式对称性一定有:=。利用它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如。(2)、练习 =_ , =_ , =_,_ =_, =_。(3)、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根据法则进行,能化简的一定要化简!如。形如的计算,可仿整式乘法进行,把、看着系数。=(。如:.(4)、练习 2 二、合作探究1、下列变形正确的是_A、 B、 C、 D、 2、若成立,则_A、 B、 C、 D、为任意实数3、已知0,则化简后是_A、 B、 C、 D、4、计算 5、矩形长cm,宽cm,求与它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6、如果,试确定的取值范围。21.2(3)最简二次根式 NO:04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能运用进行计算;2、会逆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化简;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重点、难点: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立意:利用法则,细致、准确演算的能力训练。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19-10页,用红笔标记疑点与盲点;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切忌死记结论,重点应落实在概念的理解、运用上。一、自主学习1、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阅读教材第9页“探究”,并于教材上填空。(2)、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0)。用语言表述是:一个_数的算术平方根与一个_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商等于这两个数的_的算术平方根。(3)、练习 =_2、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逆用(1)、即然,根据等式对称性一定有:(0,0)。利用它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如:;。(2)、练习 =_ =_ =_ 二、合作探究1、下列变形错误的是_A、 B、 C、 D、2、计算4的结果是_A、 B、 C、 D、3、的值在_A、1与2之间 B、2与3之间 C、3与4之间 D、4与5之间4、计算5、计算 4 6、矩形面积为cm2,一边长cm,求它的另一边长。7、已知,且为偶数,求的值。21.2(3)最简二次根式 NO:05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2、会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乘除混合运算;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重点、难点: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化法。能力立意:利用法则,细致、准确演算的能力训练。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10-11页,用红笔标记疑点与盲点;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阅读教材,不要死记结论,重点应落实在概念的理解、运用上。一、自主学习1、知识点一:最简二次根式(1)、阅读教材第10页,找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2)、定义:满足条件被开方数不含_,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_或_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3)、练习: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_,(4)、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条件的二次根式利用分式性质,在分子、分母同乘适当的因数或因式,使分母成完全平方式,化去分母的根号;如 不符合条件的二次根式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把被开方数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部分开出来。如;(5)、练习:把下列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与有理数相同:依次计算。根据法则,先乘除运算再化简,或先化简再乘除运算,均可以。如,或。(2)、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5 二、合作探究1、的相反数是_,倒数是_2、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 A、 B、 C、 D、3、化简_ 4、把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是_5、化简: 6、计算 7、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8、已知,求的值。21.3(1)二次根式的加减 NO:06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重点、难点: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能力立意:准确、细致的运算能力培养。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1415页,用红笔标记疑点与盲点;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注意用类比推理法,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从而理解法则。一、自主学习1、问题引入:阅读教材第14页“问题”和讲解,体会“二次根式加减”的必要性。 仿例完成:_2、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1)、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成_,再将_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法则理解:能化简的一定要先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才可作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加数都是最简二次根式时,只能将被开方数相同(同类二次根式)的项进行合并,没有合并的项要作结果的一部分,不能丢弃。所谓“合并”是指:根号与根号下的被开方数不变,只将根号前的系数进行加减运算(与整式加减法相同)(3)、练习:计算下列各式 2、知识点二:灵活运用,快速计算。(1)、在整式加减中学过的运算律,添(去)括号法则等在二次根式运算时仍成立。如;(2)、练习:计算下列各式 4、知识点三:含字母类二次根式的加减如练习: 二、合作探究1、 _,_,_ 、的相反数是_,绝对值是_、下列各数能与合并的是_A、 B、 C、 D、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_A、 B、 C、 D、计算 、计算.、若,求的值。21.3(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NO:07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能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加减法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精力高度集中,热情参与学习。重点、难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能力立意:准确、熟练的运算能力训练。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1617页,用红笔标记疑点与盲点;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用类比推理,比较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有理数、整式的混合运算的异同。一、自主学习1、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同级运算,要依次进行。(2)、练习:计算下列各式 2、知识点二:灵活运用,快速计算。(1)、运算过程中,每个根式可看作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的二次根式组成的代数式可以看成“多项式”,整式运算的运算律和乘法公式,添(去)括号法则等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时仍然适应。如;又如(2)、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如果运算结束,不是最简的一定要化简!(2)、练习:计算下列各式 二、合作探究1、的结果是_ A、6 B、 C、 D 、122、若_3、的结果是_4、计算的结果是_5、计算下列各式: 6、若 求的值。7、先化简,再求值: ()8、计算:9、若,求的值。“二次根式”复习 NO:08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教师评价_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计算;2、能联用“实数”、“整式”、“勾股定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重点、难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能力立意:综合运用,准确、快速的运算能力训练。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浏览本章教材一遍,再用10分钟阅读、填写本“学案”的“自主复习”;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的“合作探究”部分,准备好课堂交流的问题。学法指导:复习要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一、自主复习1、基础知识清理:(1)、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性质:具有双重非负性的含义是指_;_(0) =_. (3)、最简二次根式满足的两个条件是被开方数不含_,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_或_。(4)、乘除法:=_(0,);,0)。(5)、加减法:先化简各个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再_。(6)、混合运算:类比整式的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进行;合理运用运算律、乘法公式、添(去)括号法则可以简化运算过程。2、例题(1)、使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_(2)、已知=0,求的值。(3)、计算(4)、计算(5)、已知,求的值。(6)、先化简,再求值: ()二、合作探究1、使式子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_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_ A、 B、 C、 D、3、计算=_; =_4、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A、 B、 C、 D5、计算下列各式 6、已知,求的值。7、已知,求的值。 8、已知 ,求的值。9、已知,求的值。22.1一元二次方程 NO:09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以实际需要为背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概念,会列写一元二次方程;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般形式;3、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学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根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用20分钟自学教材24-26页,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合作探究”部分,准备课堂交流。能力立意: 培养认真细致的自主学习态度,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获取成功的快乐。一、自主学习1、含有 的 叫方程;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次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阅读教材24页引例,在练习本上自己按题意列出方程并整理,并与教材对照,写出最后的方程是 ;这个方程按整式方程的“元”、“次”划分,它是 元 次方程。(2)用类似的方法研究P25问题1、问题2、问题3,经整理后的三个方程分别是 ; ; ;它们都是 元 次方程。(3)定义:含有 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4)练习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 3、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是 ,其中 是二次项, 是二次项的系数; 是一次项, 是一次项系数; 是常数项。 (2)练习:方程写成一般式是 ;二次项是 ;一次项系数是 4、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填表判断方程的根x-3-2-10123456x2-2x的根是x或x。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可能不止一个!当一个方程有多个根时,可用脚标1、2、3来区分,如上面的方程的根是x1 x2 。二、合作探究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2x=2 2y23y+1=0 x3y=4 5x2=x 2、根为x -2的方程有A、 B、5x+100C、D、3、如果ax2x120是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如果(m3)是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是4、为什么ax2+bx+c0中的a0?b可以为0吗?c 可以为0吗?试举例说明。5、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x2x42x (2)3x(x1)5x7 (3)(x2)(4x1)x36、如果x2-k0的一个根是x7,则常数k为多少?此方程还有的根是多少?7、对于x的方程.(1)当k为何值时,它是x的一元一次方程?(2)当k为何值时,它是x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求出它的解。“一元二次方程”模块训练学案 NO:10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1、一元二次方程(13x)(2x+1)x24的一般形式是,它的二次项系数是_,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2、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x4-x32 B、(2x2-1)20 C、 D、(x+1)23、方程4x2-490的一次项系数是;它的常数项是_4、方程25x281的根是 A、xB、xC、xD、x5、如果x2时,代数式(x+3)(x-1)的值为,那么当(x+3)(x-1)5时,x一定等于2,这个判断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6、(x-1)25的根是 7、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则m的值是_A、-3 B、3 C、0 D、0或38、在一个长60cm,宽20cm的长方形木板上,截去一个面积为500cm2的长方形,使周围剩余部分一样宽,设这个宽为xcm,列出方程是,整理成一般形式是_,这个方程的根是,这个应用题的解是9、方程的一次项系数是_A、4 B、3 C、-3 D、010、若m2-2m=1,则2m2-4m+2008的值是_1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_A、1 B、-1 C、1或-1 D、0.512、把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x(x-1)=3(x+5)-4 (2)(3x-2)(x-1)=(x+1)2-313、已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此一元二次方程。14、已知是方程的一个根,求的值。15、(C层选作)若x1是方程ax2+bx+c0(a0)的根,求a+b+c的值;若x1是方程ax2+bx+c0(a0)的根,求的值。16、(B、C层选作)已知是方程的一个根,求代数式 的值。17、(B、C层选作)若是方程的根,求代数式的值。22.2(1)直接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 NO:11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 了解“直接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会解形式较为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 学习“降次”的这种数学化归思想。3、极度热情、踏实认真、体验成功。重点:“直接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掌握。难点:需要等式变形后才能使用此方法的方程。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用20分钟自学教材30-31页,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合作探究”部分,准备课堂交流。能力立意: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展示”与“点评”。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问题1:在练习本上自己列方程【提示:正方体棱长为dm,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怎样表示?正方体有几个外表面?总面积怎样表示?题目中说“恰好刷完10个”说明了怎样的等量关系?】2、把列出的方程化简整理后写出来,是吗?如何解这个方程呢?回顾“平方根”的知识,你肯定能很快写出=_,把它写成=_,=_。这个就求出了方程的“根”吗?原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就这么简单!由于这种解法运用了开平方求平方根的方法,所以把这种解法叫“直接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法。3、这可是个应用题,虽然、都是方程的根,但都是应用题的解吗?请你仔细思考。4、把你刚学会的方法用来解:直接开平方得:_,分开写成:_ 或_,这方程的两根就是,。5、再继续:解方程,直接开平方得:_,即:_或_,方程的两根为:,。6、解方程,好像不能用刚才的方法呢。但是,你仔细观察:左边应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这样,原方程就改写为( )=25,这下可用刚才的方法了吧?自己解出来:7、小结:如果一个方程能化成P(P是常数,且P0)的形式,则方程的根就是;如果方程化成了P (、P均为常数,且P0)的形式,则,进而得方程的根为。二、合作探究1.解方程 10-2=0 2.解方程 3.解方程 4.解方程 5.把面积900的正方形纸片分成100个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求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6.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的解,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你能判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吗?为什么?7. 已知 ,求的值。22.2(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NO:12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体会“配方”的数学转化思想; 3.相信自己:我行。我一定能行!重点:“配方”的具体方法,书写格式。难点:二次项系数不为+1和没有实数根的方程。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用20分钟自学教材31-34页,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 “合作探究”部分,准备课堂交流。能力立意:强化“自主学习”的自觉、自律性,提高“展示”与“点评”的质量。一、自主学习1、阅读P“问题2,自己在练习本上快速列出并整理方程:_P“思考”: 如何解所列方程?. 能用前面所学“直接开平方法”解这个方程吗?若不具备那种形式,应该怎样变成?. 学习P的框图分析。你看得懂吗?若有困难,建议你多看两遍:每一步变形都要想清楚“为什么这样变”?它的最终目标是要变成什么形式?. 别忘了作“应用题的结论”哟!P最后一自然段。1. 大概你知道什么叫“配方”法了吧?写出来:_ _2. “配方法”的关键在那里?当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在右边时,我们所“配”上去的数与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用语言表述一下:方程两边同时加上_。3. 学习一下解题格式吧:解方程 解:移项得,配方得 , 即, , 。6.在练习本上操练:解方程 7.你是否有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了吗?继续学习例1.你是否又遇到了新问题: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还能用刚才的“配方”法吗?利用等式的性质先要作怎样的处理才能“配”?对于:不能实施开平方运算时,本身说明了什么?该怎样做结论?二 、合作探究1、用配方法解方程2x2+6=7x,首先将方程化为2x_=-6.再将方程两边除以2,得x-x=_,方程两边同时加上_,方程化为_,即_,开平方得方程的解是_2、方程用配方法化成(的形式是_,方程的根是_3、4、用配方法解方程 5、(C层选作)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B、C层选作)ABC的三边长a、b、c满足,判断ABC的形状。7、(B、C层选作)已知A=2x2-4x-1,B=x2-2x-4,试比较A与B的大小。22.2(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NO:13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会用来判别根的情况;3.一份努力,一份收获。请全力以赴。重点:求根式与判别式的掌握。 难点:公式的推导过程,判别式的灵活使用。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34-37页,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2、用25分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能力立意:理解教材内容的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法指导:先弄清求根公式的得出过程,再记忆和运用。一、自主学习1求根公式的推导:阅读教材34-35页,用配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推导,配方的结果一定是,若不对,请仔细检查。a) 阅读教材35页下半部分,弄清楚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讨论,而不笼统地借“开平方”法继续求解?b)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用符号_表示,它等于_。0时,方程根的情况是_,。当0时,方程根的情况是_,。当0时,方程根的情况是_。c) 当0时,方程的实数根写成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注:凡是有实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均可由它求出来!所以,有人称这个公式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公式)。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就叫做_法。d) 学习36页例2,(着重学习解题格式)。练习:解方程 二 、合作探究1、不解方程,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是_A.相同两实根 B. 相异两实根 C. 只有一个实根 D. 没有实根2、下列哪个方程没有实数根_A. B. C. D. 3、用公式法解方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 B. C. D. 4、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则实数的取值为_A. 1 B. 1 C. 1 D. 15、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根,则的取值是_A. 2 B. 2 且1 C. 2 D. 2 且16、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7、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长恰为三个连续整数,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8、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问正数、可否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可以,能判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若不可以,说明理由。22.2(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NO:14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2.体会“降次”的新方法_因式分解法,探索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广泛运用;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人人争做最佳家人。重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掌握。 难点: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38-39页,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2、用25分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能力立意:理解教材内容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法指导:先弄清此解法的原理,再根据条件实际操作和运用。一、自主学习以前我们学过因式分解,最常用的方法有_、_两种。请分解下列因式(1)8mn12m= _, (2) =_, (3)= _, (4) = _.2、研究:解方程。我们既可用学过的 _法来解,得出它的的解是 _,也可以用学过的_法来解,得出它的解是 _-。但我们现在考虑:方程右边为0,左边可以分解因式,变成。两个因式与的积为0。显然,其中任何一个为0便可。于是得: =0或=0,进而求得方程的根是: =_或=_。比较一下,与前面两种方法求得的结论一致吗?3、推广一下: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凡是能写成右边为0,左边可分解因式的形式,是否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求解呢?比如: _, _。如果可以的话,这种方法似乎比配方法和公式法来得更简单些!先用_的手段,把方程化为_个未知数的一次式的乘积等于_的形式,再使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_,从而实现“降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就叫做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步骤小结将方程右边化为0; 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令每个一次式为0; 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所求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5、练习: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二、合作探究1、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4、请至少用两种方法解方程 三、学以致用(C选做)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 求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四、能力拓展(B、C选做)已知 的值。五、学海冲浪(B、C选做)若、均为非零实数,且,满足方程,利用这些条件能否求出代数式的值?若能,求出来;若不能,说明理由。“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模块训练学案 NO:15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1、一元二次方程x(x+1)=3(x+1)的解是_2、根为1和2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x2 +3x-2=0 B、x2-3x+20 C、x2-2x+3=0 D、x2+3x+2=03、方程x2+mx+n=0的两根为3和-4,则代数式x2-mx+n可分解为_A、(x-3)(x+4) B、(x+3)(x+4) C、(x+3)(x+4) D、(x-3)(x-4)4、下列方程有实数根的是 A、y2-2y+10=0B、a2-a+1=0 C、m2-m-1=0 D、x2+9=0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k+1)x+3-k=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 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k+1)y2-ky+k+1=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_6、用求根公式解方程-x2+2x-2=0时,a、b、c值分别是_A、1,2,-2 B、1,2,2 C、-1,-2,-2 D、-1,2,-27、方程x2-3x+3=0的根的情况是_A、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8、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A、12 B、14 C、12或14 D、以上都不对9、已知x=4和x=-3是方程(x+2m)(x+3)=0的两个实数根,则的值是_A、 B、 C、2 D、-210、若代数式(x+3)(x-1)的值是-4,则x的值是_11、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x-2)2=3 y2-2y-15=0 (3-a)2+a2=9 x2+x-1=0 x(x+1)-5x=0 (m-1)2=2(1-m)12、已知(m-1)x2+7mx+m2+3m-4=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且有一个根为0,求m的值和方程的另一个根。13、在等腰ABC中,BC=8,AC、AB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10x+m=0的两实数根,求ABC的周长。14、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边,其中a=1,c=4,且关于x的方程x2-4x+b=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ABC的形状。15、(C层选作)求证:不论a取何实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3(a-1)x+a2-4a-7=0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6、(B、C层选作)已知关于x的方程k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如果存在,求出k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22.2(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NO:16班级_姓名_小组_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知道韦达定理;2、会运用韦达定理,处理较为简单的应用问题; 3、以饱满热情投入学习。重点:定理的推导过程及运用。 难点:韦达定理的较灵活运用。使用说明1、用20分钟自学教材40-41页,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2、用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轻冶沉降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备料破碎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野生动物监测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钽碳还原火法冶炼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应急救援安全应知应会考试题库及答案
- 石英晶体元件装配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导处范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 黑龙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判断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 导猎员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井矿盐卤水净化工综合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国武术课件
- 2025-2030中国便携式篮球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 手术室VTE的预防和护理
- 北京版英语1-6年级单词表
-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 陕旅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英语教案
- 中国美容仪器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海洋工程装备概述
-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课件
- 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