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第二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一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第二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一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第二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一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第二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一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第二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第二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BC D【解析】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中纯碱为盐。【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解析】光带通过胶体,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光亮通路。由于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nm光散射极其微弱,因此观察不到光亮通路。【答案】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A项,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部分胶体粒子带电荷,能在外加电场发生定向移动,即电泳,而有的胶体因为不带电,所以不发生电泳;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重要特征,可用来区别溶液和胶体;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C4(浙江菱湖中学20202020学年度高一月考,16)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有尘埃的空气B淀粉溶液C食盐水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解析】具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胶体,而食盐水属于溶液。【答案】C5山东实验中学20202020为年度高一一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D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解析】纯水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答案】D6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胶体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C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大小决定的D胶粒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答案】BC【点拨】胶体可分为溶液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不一定都是液体,胶体通常不易沉淀,是一种介稳体系;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使光发生散射而形成的;利用渗析法可提纯胶体,正是利用了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7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答案】C【点拨】Fe(OH)3胶体的制备,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目的是促使Fe3水解成Fe(OH)3,煮沸至液体呈现红褐色即可。若继续煮沸,则发生胶体的聚沉,生成Fe(OH)3沉淀,如D项;A、B生成的是FeCl3溶液。8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答案】A【点拨】A项为FeCl33NaOH=Fe(OH)33NaCl,即生成沉淀而非胶体;血液是胶体,B为胶体的凝聚;C为胶体的丁达效应;D为血液的渗析,有毒物质可透过半透膜与血液分离,而血液中蛋白质等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仍留在血液中。9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C胶粒做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答案】C【点拨】这是一个胶体概念的考查题,对胶体的外观、粒子的大小、布朗运动及其胶体的稳定性均做了考查,从所给的各个答案分析后直接可得出答案C。10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答案】B【点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以胶体的形式分散在血液中,当伤口流血时,用FeCl3止血,是利用了FeCl3能使血液中的胶粒聚沉的性质,而不是产生了Fe(OH)3沉淀堵住伤口,因为血液中含有OH的量极少。11(山东省临港一中2020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镁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镁溶液两种分散系B两者的分散质微粒均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C将氢氧化铁固体和氯化镁固体分别溶于水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镁溶液D两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均介于1100nm之间【答案】A12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A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直径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C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滤纸,毒性物质可以通过滤纸【答案】A【点拨】本题以血液透析为背景,考查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以及要求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还有将试题所给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学过的分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粒子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过滤和渗析。毒性物质能透过透析膜,说明其直径小于透析膜的孔径,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不能透过透析膜,说明其直径大于透析膜的孔,所以A项正确。13(金溪一中2020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109mC往NaOH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立即可制得胶体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形成的【答案】AD14将某溶液逐滴加入到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molL1NaOH的溶液B2molL1H2SO4的溶液C2molL1MgSO4的溶液DFeCl3溶液【答案】B【点拨】往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会中和胶粒所吸附的电荷,使胶体聚沉,故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均能使Fe(OH)3胶体聚沉。但当B中的H2SO4溶液继续滴加时,Fe(OH)3沉淀又会与H2SO4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从而使沉淀溶解。15已知土壤胶体中的胶粒带负电,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最差的是()A(NH4)2SO4 BNH4HCO3CNH4NO3 DNH4Cl【答案】C【点拨】因土壤胶体微粒带有负电荷,能吸附氮肥中带正电荷的NH、排斥带负电荷的NO,对NH4NO3来讲,其中有一半的氮元素(NO)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故NH4NO3的肥效最差。16(江西省吉水中学2020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次月考)“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果将该纳米材料均匀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关于该分散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现象C所得分散系一定是溶液D所得分散系一定是浊液【答案】B二、非选择题17从凝聚、布朗运动、丁达尔现象中,选出适当的词语填入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1)在肥皂水中透过强光,可看到光带,这种现象称为_;(2)在Fe(OH)3胶体中加入(NH4)2SO4,产生红褐色沉淀,这种现象叫做_。【解析】(1)肥皂水中透过强光,看到光带,此现象为丁达尔现象;(2)Fe(OH)3胶体中加入(NH4)2SO4时发生凝聚。【答案】(1)丁达尔现象(2)凝聚【点拨】本题从多角度重点考查了胶体的性质,是一个思维发散的综合性题目,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18取少量Fe2O3粉未(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反应。(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色,即可制得_。(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后,向烧杯中加入1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2)中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在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烧杯中的液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用来区别_。(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看到溶液的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又得到黄色的FeCl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也属于_反应。【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1)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2)红褐氢氧化铁胶体(3)乙胶体和溶液(4)Fe(OH)33HCl=FeCl33H2O复分解【点拨】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铁盐能与碱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胶体中的胶体粒子是由许多Fe(OH)3微粒聚集形成的,当遇到强酸时发生反应生成铁盐,胶体因此被破坏。19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_。(2)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原因是_。(3)往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聚沉,以及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的成败事项。【答案】(1)自来水中含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聚沉,导致实验失败(2)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3)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20硫酸银的溶液解度较小,25 时,每100 g水仅溶解0.836 g。25 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硫酸银固体,加200 g水,经充分溶解。(1)所得分散系为_。(2)若上述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00 mL,计算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3)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 0.0268 molL1 BaCl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答案】(1)悬浊液(2)0.0536 molL1(3)0.0536 molL1 【点拨】(1)200 g水中能溶解Ag2SO4的质量为:200 g0.836 g/100 g1.672 g6.24 g,即6.24 g Ag2SO4未完全溶解,所得分散系为悬浊液。(2)所得溶液为Ag2SO4饱和溶液,c(Ag)2c(Ag2SO4)20.0536 molL1。(3)加入BaCl2的物质的量为:n(BaCl2)50103 L0.0268 molL10.00134 mol。因为n(Ag2SO4)6.24 g/312 g mol10.02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Ag2SO4BaCl2=2AgClBaSO4因为n(Ag2SO4)远大于n(BaCl2),所以溶液仍为Ag2SO4的饱和溶液,c(Ag)仍然是0.0536 molL1。21在一个U形管里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并在胶体的上面滴入导电液,从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使电极浸在导电液中。通直流电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1)此实验说明了什么?(2)能否根据此实验的结果解释Fe(OH)3胶体较稳定?为什么?【解析】Fe(OH)3呈红褐色,颜色变浅说明Fe(OH)3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