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专题一碱金属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一化学专题一碱金属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一化学专题一碱金属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一化学专题一碱金属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一化学专题一碱金属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高一化学专题一专题一 碱金属碱金属人教版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专题一 碱金属 二. 教学目标: 高考能力题型分析是将近年高考题在能力上进行分支,予以解析,使学生将所学的知 识与能力挂勾。以期获得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 三. 知识分析: 本章高考能力题题型有选择题、推断题、实验题以及计算题等,其中选择题占的比例 较大(约占 90%),推断题、实验题以及计算题所占的比例较小。这些高考能力题具有灵 活多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思考容量等特点。多年来,本章高考能力题,主要以碱金属 的单质、氧化物、过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一些盐类(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等) 的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一)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如 MCE93 第 13 题 按下图装置持续通入 X 气体,并在管口 P 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 X、Y 可以是( )。 A. 和 B. 和 2 H 3 NaHCOCO 32CO Na C. 和D. 和COCuO 2 H 32O Fe 图 341 分析:分析:本题是考查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正确观察实验装置及有关现象,因此本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由题意“实验结 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推出从 Y 处出来的气体中必含有。题中的 P 处可点燃, 2 CO 说明从 Y 处出来的气体中还含有易燃气体。P 处燃烧的火焰是在 Y 处,说明 Y 处所发生的 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依据上述三点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在 A 选项中 受热分解后会产生,且又有可燃性的存在,故符合题意;B 选项中尽管 3 NaHCO 2 CO 2 H 有可燃性的 CO 存在,但受热不分解,不能产生,故不符合题意;C 选项中 32CO Na 2 CO CO 在加热条件下能还原而生成,故符合题意;D 选项中还原生成水,CuO 2 CO 2 H 32O Fe 而没有放出,故不符合题意。 2 CO (二)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如 MCE96 第 7 题 下列灭火器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 干冰灭火剂B. 黄砂 C. 干粉(含)灭火器D. 泡末灭火剂 3 NaHCO 分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熟记钠能与、等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OH2 2 CO 从而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Na 与、发生的反应为:OH2 2 CO 22 222HNaOHOHNaCOCONaCONa 322 22 22 22COOCO 干冰是固态的;干粉灭火剂主要成分为,它受热后会分解成、 2 CO 3 NaHCO 2 CO 和;泡沫灭火剂主要成分为、,使用时先混合反应,OH2 32CO Na 3 NaHCO 342 )(SOAl 生成和胶体沉淀,另外其中还含有,因此,A、B、D 都不能作灭火 2 CO 3 )(OHAlOH2 剂。黄砂能够隔绝钠与空气的接触,起到灭火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 C。 (三)考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如 MCE97 第 8 题。 某溶液含有较多的和少量的,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 42SO Na 342 )(SOFe 操作有: 加适量溶液; 加金属; 结晶; 加过量溶液; 42SO HNaNaOH 加强热脱水; 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B. C. D. 分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选用适当的试剂和必要的操作,来从某溶液中制取纯净的芒硝, 以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要从含有和的某溶液中完全除去, 42SO Na 342 )(SOFe 342 )(SOFe 必须要加过量的溶液,使转化成沉淀而过滤除去。当除去后,NaOH 3 Fe 3 )(OHFe 3 Fe 溶液中还含有过量的,因此必须加适量,使过量的转化成NaOH 42SO HNaOH 。最后应用结晶的方法,使芒硝晶体从溶液中析出。故本题的答案应选 42SO Na 42SO Na B。 (四)考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如 MCE92 第 25 题 有溶液吸收所得溶液中和的物质的NaOHLmolL 1 0 . 11 2 8 . 0COmol 2 3 CO 3 HCO 量浓度之比是( )。 A. B. C. D. 3:11:23:22:3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的反应,当它们之间的量关系不NaOH 2 CO 同,则生成的产物也就不同,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求产物。 解法解法 1:通入到溶液中先按下述反应: 2 CONaOH OHCONaNaOHCO 2322 2 mol1mol2mol1 mol5 . 0mol1mol5 . 0 据此可判断有剩余,而剩余的。剩作的 2 COmolmolmoln CO 3 . 05 . 08 . 0 )( 2 要溶液反应。 2 CO 32CO Na 32232 2NaHCOOHCOCONa mol1mol1mol2 mol3 . 0mol3 . 0mol6 . 0 因此,反应结束后,。则molmolmoln CONa 2 . 03 . 05 . 0 )( 32 )()( 332 : NaHCOCONa nn 。故选 A。3:16 . 0:2 . 0 解法解法 2:若设和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 和 y,则根据反应前后 C 原子 32CO Na 3 NaHCO 个数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列方程组为:Na 0 . 12 8 . 0 yx yx 解之得:;因此。molymolx6 . 0,2 . 03:1:yx (五)考查了学生的理解鉴别能力。如 TCE95 第 11 题 将投入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O Na 2 FeCl A. 生成白色沉淀B. 生成红褐色沉淀 C. 有气泡产生D. 无变化 分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及的一些特殊性质的基础 22O Na 2 )(OHFe 3 )(OHFe 上,鉴别出投入溶液中所产生的现象,以考查学生的理解鉴别能力。题中所 22O Na 2 FeCl 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2222 422ONaOHOHONa 22 )(22OHFeNaClNaOHFeCl 3222 )(42)(4OHFeOHOOHFe 从上述反应中,可以鉴别出投入溶液中所产生的现象为:(1)有气泡 22O Na 2 FeCl 生成;(2)生成红褐色沉淀,故选 B、C。 (六)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运算能力,如 MCES91 第 41 题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 A. 和;B. 和;C. 22O Na 3 NaHCO 22O Na 34HCO NH 和,其中每种物质均为。将它们加热至,经充分反应后 22O Na 23) (HCOCamol1C300 排出气体,写出各容器内残留固体物质的名称及其物质的量:A. ,B. ,C. 。如果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与残留物完全反应,则消耗硫酸溶液 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填入编号)。 分析:分析:本题通过与等在加热条件下发 22O Na 23343 )(HCOCaHCONHNaHCO、 生反应的量的关系,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运算能力。题中涉及的反应有: OHCOCONaNaHCO 22323 2 OHCONHHCONH 22334 22323) (COOHCaCOHCOCa 232222 222OCONaCOONa 2222 422ONaOHOHONa OHCONaNaOHCO 2322 2 由反应、可知,A 装置中恰好与分解生成的 22 1ONamol 3 1NaHCOmol 、完全反应,而生成的和的,这两种物质都残留在OH2 2 COmol1NaOHmol1 32CO Na 容器内。由反应、可知,在碱性环境下,不可能有放出,而可能有 2 CO 、(气)和放出,因此,B 装置中的残留物只能是,它的物质的 3 NHOH2 2 O 32CO Na 量为。由反应、可知,C 装置中的残留物为的和的mol1mol1 3 CaCOmol1 。、分别与反应的量的关系式为: 32CO Na 32CO NaNaOH 3 CaCO 42SO H ; 423424232 ;2;SOHCaCOSOHNaOHSOHCONa 因此 A 装置中残留固体共消耗,B 装置中残留固体共消耗 42 5 . 1SOHmol ,C 装置中残留固体共消耗,则在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足量稀 42 1SOHmol 42 2SOHmol 硫酸时,所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BAC (七)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如 MCE89 第 34 题 有四种钠的化合物 W、X、Y、Z,根据下列反应判断 W、X、Y、Z 的化学式。 OHCOXW 22 22 OXCOZ 22 OYOHZ 32 )(CaCOYOHCaX W 是 ,X 是 ,Y 是 ,Z 是 。 分析: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试题的四个反应,从这四个反应中找出突破口,因 此本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突破口是 Z。Z 既能与又能与反应, 2 COOH2 都放出,则 Z 一定是,据此可推出 X 为,Y 为,W 为 2 O 22O Na 32CO NaNaOH 。 3 NaHCO (八)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如 MCE94 第 29 题 现有一定量含有杂质的试样。请从下图中选出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ONa2 22O Na 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固体, 22O Na 3 CaCO 盐酸和蒸馏水)。请填下列空白: 1 6 Lmol (1)写出实验中和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O NaONa2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 ; (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 。 图 342 分析:分析:本题是定量测定物质纯度的实验设计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根据 和性质的不同,可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ONa2 22O Na 方案方案 1:用试样直接和水反应,其中跟水反应有逸出,而跟水反应 22O Na 2 OONa2 可生成,无逸出,然后用实验测得的体积,再经过计算即可求出样NaOH 2 O 2 O 22O Na 品的纯度。 方案方案 2:用与盐酸反应制得,然后用与试样反应,其中 3 CaCO 1 6 Lmol 2 CO 2 CO 跟反应有逸出,而跟反应无逸出。通过实验测得的体 22O Na 2 CO 2 OONa2 2 CO 2 O 2 O 积,进而计算出试样中的纯度。 比较上述两种方案,不能看出方案 1 的实验步骤最简单,故应选方案 1 进行实验。试 样和水反应的装置可选用。收集应用和组成量气的装置,这三种装置的连接顺序 2 O 应是 G 接 A,B 接 F。 (九)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 MCE91 第 22 题 氢化钠()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价,与水反应放出氢气,NaH1NaH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显酸性NaH B. 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相同NaH C. 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NaH D.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NaH 分析:分析: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由题给信息可知,在离NaH 子晶体中为价,则氢就为价。三种微粒的电子排布相同,当电Na11 LiNeH、 子层结构相同时,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其半径在减小,因此离子的半径比离 H Li 子的半径大。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 22 HNaOHOHNaH 从上述反应中可以得出: (1)是还原剂,被氧化,是氧化剂,生成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NaH HOH2 2 H 产物。 (2)在水中应显碱性。综合上述的分析,A、D 选项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NaH 故应选 B、C。 (十)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如 MCE94 第 15 题 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1.06g 无水,搅拌后静置, 32CO Na 32CO Na 最终得到晶体的质量( ) A. 等于 1.06gB. 大于 1.06g 而小于 2.86g C. 等于 2.86gD. 大于 2.86g 分析: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在审题过程中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若对此不 能正确理解,则就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本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当向饱 和溶液中加入 1.06g 无水时,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加入的会以 32CO Na 32CO Na 晶体形式全部析出,其的质量为 2.86g。又由于OHCONa 232 10OHCONa 232 10 析出的过程中,带出了原溶液中的水,则原饱和溶液中的也要OHCONa 232 10 32CO Na 以的形式继续析出。最终的结果是析出的晶体质量大于 2.86g。OHCONa 232 10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 1 往的溶液中通入,其溶质的物质的量(m)与通入 1 1100 LmolmLNaOH 2 CO 气体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如下图。 2 CO O m n A B C (1)AB 段(不包括 A、B 两点)溶质的成分是 ,n 的取值范围是 ,溶 质的物质的量 m 值为 ,溶质的质量为 g(均用 n 表示)。 (2)BC 段(不包括 B、C 两点)溶质的成分是 ,n 的取值范围是 , 溶质的物质的 m 值为 ,溶质的质量为 g(均用 n 表示)。 解析:解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图象的观察分析,以判断出与反应的进程, 2 CONaOH 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因此,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图中观察可知,B 点为 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点,因此,AB 段(不包括 A、B 两点)应为 2 CONaOH 32CO Na 通入溶液中逐渐生成,但未完全反应,该段的溶质成为为 2 CONaOH 32CO NaNaOH 、。由于反应未完全,所以通入的物质的量不超过的一半。 32CO NaNaOH 2 CONaOH 据题意,则 AB、B 段 n 的取值范围为molLmolLn NaOH 1 . 011 . 0 1 )( 。此处溶质的物质的量应包括生成的和未反应的的物质的量,05 . 0 0 n 32CO NaNaOH 即。溶质的质量molnnnnnm NaOHCONa )1 . 0()21 . 0( )()( 32 ,C 点是反应的转折点,它应为通入的与溶gnnn)426(40)21 . 0(106 2 CO 液中的完全反应生成的点。此处的溶质只有,。 32CO Na 3 NaHCO 3 NaHCOmoln1 . 0 因此,BC 段(不包括 B、C 两点)的溶质应为和未反应的。该段中 n 3 NaHCO 32CO Na 的取值范围为。若设的的物质的量为 x,的物质的量为1 . 005 . 0 n 32CO Na 3 NaHCO y,由、守恒可得:,解之得,CNanyx1 . 02 yx ,即。溶质的质量molnymolnx) 1 . 02(,)1 . 0(nnm21 . 0nmol1 . 0 。 gnnn)2 . 262(84) 1 . 02(106)1 . 0( 例 2 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 32332 COHNaHCOCONa B. 熔点:LiNaK C. 溶解度: 323 CONaNaHCO D. 氧化性: KNaLi 解析:解析: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必须要熟记的内容,因此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 力。依据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判断出 A、D 选项中的各物质性质的比较是正确的。B 选项中, 的熔点大小排列应为;C 选项中,、溶解度LiNaK、KNaLi 32CO Na 3 NaHCO 大小的排列顺序应为。 332 NaHCOCONa 例 3 某化工厂如下步骤进行生产:(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2)用饱和碳酸钠吸 收步骤(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3)使步骤(1)中产生的氧化钙与水反应;(4)消石 灰跟碳酸钠反应。(1)该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有: 石灰石 纯碱 小苏打 烧碱 二氧化碳 消石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起始原料为B. 起始原料为 C. 最终产品为D. 最终产品为 (2)该厂生产过程的优点可能有: 排放的气体对大气无污染; 生产过程中的 部分产品可作起始原料使用; 无高温作业,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B. 只有C. 和D. 和 (3)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解析:解析:本题是化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试题,因而能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将题 干信息进行整理,可形成如下的示意图: 石灰石 小苏打 烧碱 消石灰生石灰 纯碱 纯碱水 2 3 )( CO NaOH CaCO 从以上示意图中可判断出该化工厂是以石灰石、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和小苏打,所得 的碳酸钙可做为原料循环使用,故(1)题的答案为 A、D。 由于生产的第一步是用煤作燃料产生热量,其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气体对大气是有污 染的。煅烧石灰石属高温作业,而生产过程的部分产品(如碳酸钙)可做起始原料使用。 故(2)题的答案为 B。 根据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直接判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3)题的答案为 C。 例 4 在时,将 11.6g和(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反应完C200 2 COOH2 22O Na 全后,固体质量增加 3.6g。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2)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3)混 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 2 CO 解析:解析:本题通过与、反应的定量计算考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解答 22O Na 2 COOH2 本题时,既可按常规方法来求解,也可用技巧的方法来求解。 解法解法 1:设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为 x,的物质的量为 y 2 COOH2 WOCONaCOONa 232222 222 2 567821062 x 28x WONaOHOHONa 2222 422 2 4 y 2y 据题可得下列方程组: )2(6 . 3228 ) 1 ( 6 . 111844 yx yx 解之得,molymolx4 . 0,1 . 0 mol yx n O 25. 0 2 4 . 0 2 1 . 0 22 )( 2 gW O 83225 . 0 )( 2 2 . 23)4 . 01 . 0/( 6 . 11M 解法解法 2:从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1)的质量为;(2)、 2 Oggg86 . 3 6 . 11 2 CO 与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因此,、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应为OH2 2 O1:2OH2 2 CO 的物质的量的两倍,即,对于 2 Omolnn O 5 . 0 32 8 22 )( 2 混 2 .235 . 0/ 6 . 11M 第(3)问,可用十字交叉法求、的体积比。 2 COOH2 44 5.2 2 CO 23.2 18 20.8OH2 因此,molmoln CO 1 . 0 5 1 5 . 0 )( 2 例 5 检验小苏打溶液中是否含有纯碱可用( )。 A. 加硫酸溶液B. 加澄清的石灰水C. 氯化钙溶液D. 硫酸镁溶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鉴别能力。题中的小苏打和纯碱,分别含有和 3 HCO 。和都能和酸反应而放出气体,也都能直接和石灰水反应生成 2 3 CO 3 HCO 2 3 CO 2 CO 白色沉淀,故 A、B 选项不符合题意。由于可直接与 3 CaCO 2 3 CO 等作用而生成沉淀,不能与等作用而生 222 MgBaCa、 3 HCO 222 MgBaCa、 成沉淀,所以本题的答案应选 C、D。 例 6 向 100g 8%的溶液中通入,当生成盐的质量为 13.7g 时,通入了多少升NaOH 2 CO (标准状况)? 2 CO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 13.7g 盐的成分。该 盐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即和。因此,需先 3232 CONaCONa、 33 NaHCONaHCO 、 通过计算来确定 13.7g 盐的成分。 若盐为: 32CO Na OHCONaCONaOH 2322 2 80g 106g g%8100 )( 32CO Na W gW CONa 6 . 10 )( 32 若盐为: 3 NaHCO 32 NaHCOCONaOH 40g 84g g%8100 )( 3 NaHCO W = )( 3 NaHCO Wg 8 . 16 由于,所以 13.7g 盐是和的混合物。ggg 6 . 10 7 . 13 8 . 16 3 NaHCO 32CO Na 设共通入了的物质的量为 x,其中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 y,则 2 CO 32CO Na 2 CO OHCONaCONaOH 2322 2 2y y y 32 NaHCOCONaOH yx yx yx 据题意可列下述方程: 7 . 13)(84106 40/%8100)(2 yxy yxy 解之得,则通入的体积为molx15 . 0 2 COL36 . 3 4 . 2215 . 0 例 7 为测定已变质的过氧化钠(含碳酸钠)的纯度,设计如图的实验:Q 为一具有良好 弹性的气球,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放于其中,按图装置好实验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将稀滴入气球中。 42SO H (1)Q 内发生反应后生成 种气体,其中的反应有 个氧化还原反应。 (2)为测出反应时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前必须关闭 (填 42SO H 或,下同),打开 。 21 KK 、 3 K (3)当上述反应停止后,将、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先打开,再缓缓 21 KK 、 3 K 2 K 打开,这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 K (4)导管 a 的作用是 。 (5)b 中装的固体试剂是 ,为何要缓打开 。 1 K (6)实验结束时,量筒中有水,量筒中吸集到气体,则过氧化钠的mLxmLy 纯度是 (上述体积均已折算标准状况)。 图 344 解析:解析:本题通过用实验测定气体的体积来计算已变质的的纯度,从而考查了学 22O Na 生的实验能力。其解题思路为: (1)由于中混有,所以将稀 滴入混合物中后发生了两个反 22O Na 32CO Na 42SO H 应: ;OHOSONaSOHONa 22424222 2222 。因此出来的气体中有、 424232 SONaSOHCONa 22 COOH 2 O 两种气体。第个反应中中的氧元素既由价升高到零价(),又由 2 CO 22O Na1 2 O 价降低到价(),因此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12OH2 (2)要测定反应时生成气体的总体积,必须用排水法,然后测量所排出的水的体积 来计算放出的气体总体积。因此,反应前应先把和通空气的关闭,打开。 1 K 2 K 3 K (3)打开的目的是平衡广口瓶内外的压强,让气球 Q 的气体顺利通过、b。在 2 K 1 K 中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生成的,当打开时可看到气球 Q 慢慢缩小。 2 O 1 K (4)由于滴入稀后与固体反应放出气体,使气球 Q 的压强过大,稀 42SO H 不能继续顺利滴下,所以导管 a 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上、下的压强,使稀 42SO H 顺利滴下。 42SO H (5)中主要收集反应放出的,而中混有必须除去,除去所用固体 2 O 2 O 2 CO 2 CO 试剂应为碱石灰。为使除得比较彻底必须让碱石灰充分吸收,因此控制气体的流速是 2 CO 关键的步骤,故要缓缓打开。 1 K (6)实验结束后,很显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固体混合物与稀反应放出的气 42SO H 体(、)排出水的体积,而量筒中的气体是。因此,的纯度为: 2 CO 2 O 2 O 22O Na 131131 131 4 . 22/10)(1062 4 . 22/1078 2 4 . 22/1078 molLLyxmolgmolLLymolg molLLymolg )2553/(78yxy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1. 某浅黄色粉末,常用作潜水员的供氧剂,在该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的质量 比是( ) A. B. C. D. 1:11:21:32:3 2. 向少量的石蕊试液中,加入足量的或通入足量,试液的颜色( )。 22O Na 2 Cl A. 前者呈蓝色,后者呈红色B. 前者呈蓝色,后者褪色 C. 前者褪色,后者呈红色D. 两者均褪色 3. 钠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 )。 A. 3223222 10CONaOHCONaNaOHONaNa B. 322322 10CONaOHCONaNaOHONaNa C. 32322 10NaHCOOHCONaNaOHONaNa D. 32322 10NaHCOOHCONaNaOHONaNa 4. 将投入到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O Na 4 FeSO A. 只有白色沉淀B. 只有红褐色沉淀 C. 只有气泡产生D. 既有红褐色沉淀又有气泡产生 5. C 时,11.6g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200 2 CO 22O Na 了 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 A. 5.8 B. 11.6 C. 23.2 D. 46.4 6. 将 4.34g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 672mL 222 ONaONaNa、 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B. C. D. 1:1:12:1:11:2:12:3:4 7. 有甲、乙、丙 3 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若将甲用水稀释,在乙中加入少 量的氯化钡溶液,丙不变,然后用等浓度的溶液滴定至恰好完全反应,所需NaOH 溶液的体积是( )NaOH A. 丙乙甲B. 甲丙乙 C. 乙丙甲D. 甲乙丙 8. 、的混合物溶于水后,刚好被 100g 7.3%的盐酸中和,则混合物ONamol 2 1 . 0 22O Na 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ONa2 22O Na A. B. C. 任意比D. 1:11:24:3 9. 某两种金属的碳酸盐或酸式碳酸盐的混合物 50.0g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标准状况下 收集到气体 11.2L,则此混合盐可能是( ) 2 CO A. 和B. 和 3 NaHCO 3 KHCO 32CO Na 32CO Li C. 和D. 和 3 KHCO 3 CaCO 3 NaHCO 32CO Li 10. 把 6.2g溶于 93.8g 水中;把 4.6g Na 溶于 95.6g 水中;把 7.8g溶于ONa2 22O Na 93.8g 水中;把 8g溶于 92g 水中,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是( )。NaOH A. 都是 8%B. 分别是 8%、8%、7%、10% C. 都是 9%D. 分别是 6%、7%、8%、9% 11. 某单质与足量硫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质量增加了 3.2g,则构成这种单质mol2 . 0 的元素可能是( )。 A. B. KC. D. FeCuMg 12. 有某气体,可能含有等气体,将其通过浓硫酸没有发现体积mL50 322 NHOCO、 变化,通过足量后,体积变为,则该气体的组成是( ) 22O NamL30 A. 为 20mL,为 30mLB. 为 40mL,为 10mL 2 CO 3 NH 3 NH 2 O C. 为 30mL,为 20 mLD. 为 40mL,为 10mL 2 CO 2 O 2 CO 2 O 13. 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物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面有关锂及其 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 B. 碳酸锂受强热很难分解 C. 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氧锂的大 D. 锂可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NLi3 14. 将的纯碱溶液逐滴滴入的盐酸中; 将 1 0 . 11 . 0 LmolL 1 25 . 1 1 . 0 LmolL 的盐酸逐滴滴入的纯碱溶液中,两种操作相比较,反 1 25 . 1 1 . 0 LmolL 1 0 . 11 . 0 LmolL 应后产生的大小关系为( )。 3 HCO A. 中大B. 中大C. 中相等D. 无法确定 15. 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的溶液与溶液, 1 1 Lmol 32CO Na 3 NaHCO 要鉴别它们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稀盐酸B. 甲基橙试液C. 澄清石灰水D. 烧碱溶液 16. 在时,将某气体 A3.88g 通入足量的,放出,充分反应后固体的质C100 22O Na 2 O 量增加 2.88g,则气体 A 是( ) A. 2 088 . 0 COmol B. (气)OHmol 2 216 . 0 C. 和(气) 2 08 . 0 molCOOHmol 2 02 . 0 D. 和(气) 2 06 . 0 molCOOHmol 2 02 . 0 17. 已知一定量的和的混合物中,含有和 3 NaHCONaOH 3 NaHCOmola ,在密闭容器中将混合物加热到,经充分反应后,排放出气体,冷却NaOHbmolC250 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试用 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