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装置设计_第1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装置设计_第2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装置设计_第3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装置设计_第4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装置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装置设计考生姓名: XXXXXXX 准考证号: XXXXXXXXXX 专业层次: XXXXXXX 院 (系):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 职 称: XXXXXXX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装置设计考生姓名: XXXXXXXX 准考证号: XXXXXXXXXXXXXX 专业层次: 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 院 (系):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日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中文摘要摘 要三相异步电动机因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行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工业以及其他各行各业中。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起动转矩小,起动电流过大。这种情况对电机本身及周围电网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减小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对电网的冲击、消除传统降压起动设备的有级触点控制对异步电动机的冲击、改善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特性,本文对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晶闸管调压软起动器进行讨论。本文首先阐述了软起动器晶闸管调压电路(即主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晶闸管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器主电路设计和触发电路设计。然后是对电动机软启动器模式的设计,但主要还是软起动器的硬件电路设计。本文设计的软起动器操作方便简单,能够使电机顺利起动。使之能达到了改善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性能的要求。在满足异步电动机起动转矩要求及降低起动电流的前提下,使电机能够平稳可靠起动。关键词:异步电动机,晶闸管,软启动I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英文摘要Three 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soft start device designABSTRACTTh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because of it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nufacture, reliable operation, low price and the like, and is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transportation, defense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But it also has obvious shortcomings, the starting torque is small, large starting current. This situation on the motor itself and the surrounding network has very adverse effe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synchronous motor starting process of the impact of power gri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tep-down start equipment with level control for asynchronous motor to improve impact, induction motor, this paper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led thyristor voltage soft starter were discussed.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d the soft starter thyristor voltage regulating circuit (i.e., working principle, main circuit) is mainly based on thyristor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soft starter the design of main circuit and trigger circuit design. The electric motor soft starter in model design, but mainly the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of soft starter.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soft starter of convenient and simple operation, can make the motor start smoothly.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start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arting torque of asynchronous motor starting current is reduced under the premise, so that the motor can stably start.Keywords:Asynchronous motor; Thyristor; Soft starting II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1 绪论11.1 三相异步电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11.2 本课题研究内容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的研究3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的分析32.2 三相异步电机的启动方法52.2.1 直接起动52.2.2 传统减压起动62.2.3 软启动92.3 软起动的原理及分析92.3.1 晶闸管调压原理102.3.2 软起动的起动方式123 软启动器的硬件电路设计143.1 主要器件的介绍143.1.1 KJ004功能介绍143.1.2 KJ041功能介绍163.2 主电路的选择173.3 主回路设计183.3.1 主回路电路183.3.2 晶闸管参数选择193.3.3 晶闸管触发电路193.3.4 晶闸管保护电路213.4 电压检测回路223.4.1 同步信号检测223.4.2 电压反馈回路243.5 电流检测回路243.5.1 电流反馈回路243.5.2 过电流保护电路254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设计265 结 论28致 谢29参考文献30附 录31论文原创性声明IV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1 绪论1 绪论1.1 三相异步电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软起动技术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目前生产电机启动器的厂家很多,先后也推出了多种品牌的软起动器。但由于国内自主开发和生产的能力相对较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还是很严重。在技术上和可靠性上与国外同类产品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整个软起动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还是国外产品,国内产品所占的份额还是很低。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软启动器主要以机械式和三相反并联晶闸管方式为主。机械式启动器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启动方式,但它是有级起动,会产生二次冲击电流,启动电流仍然为标称电流的34倍,且有体积大、噪音大、维护费用高、无法适应恶劣环境等诸多弊端。近三十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无电弧开关和连续调节电流成为可能。电力半导体开关器件具有无磨损、寿命长、功耗小等特点,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及微机控制技术,为实现电机的软起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要突破传统的启动方式,是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的。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动机软起动产品主要是固态软起动装置晶闸管软起动和兼作软起动的变频器。在生产工艺兼有调速要求时,采用变频装置。在没有调速要求使用的场合下,起动负载较轻时一般采用晶闸管软起动。在重载或负载功率特别大的时候,才使用变频软起动。晶闸管软起动装置是发达国家软起动的主流产品,各知名电气公司均有自己晶闸管软起动的品牌,在其功能上又各具特色。例如GE公司生产的ASTAT智能电机软起动器;ABB公司生产的PST、PSTB系列电机软起动器;施耐德公司的ATS46软起动器;德国SIEMENS公司的3RW22 SIKOSTART软起动器等等。目前,国外对晶闸管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研究己经从对控制电压、控制电机电流的开环、闭环方式,发展到通过建立比较准确实用的数学模型,找到适用于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电机负载的控制方法,从而使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电机负载性能更优。另一方面,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异步电动机向更加可靠、方便性好、小型化方向发展。1.2 本课题研究内容软启动器本质上是一种直流调压装置,用来实现软启动、软停车、实时监测以及各种保护功能。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可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强大控制功能,由主控制电路对系统的关键器件和关键参数,例如过压、欠压、过流、过载、等进行实时监控。随着数字直流PWM调压技术的应用,以及采用高性能的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可以使软启动器具有控制快速准确、响应快、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不宜采用直接启动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定子串电阻或串电抗器启动、Y-启动、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转子串电阻启动、晶闸管电子软启动、分级变频软启动、两相变频调压软启动等方法。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及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研究三相调压软起动的基本原理,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进行分析,对软起动控制策略进行研究。(2)对三相晶闸管软起动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包括主电路,触发电路,检测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等。(3)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器模式的设计和软件的有关设计。(4)用PROTEL绘制系统的原理图。本课题的目标是实现三相异步电机的软启动,甚至使软启动器能够根据电机负载的实际情况改变。29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的研究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的研究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传统启动技术,如定子串电阻/电抗器启动、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转子串电阻或频敏变阻器启动等,在交流电动机启动技术发展过程中都有过重要应用。但随着晶闸管技术的发展,三相交流调压软启动器因为具有性能良好、产品多样、电压可连续调节以及转矩或电流可闭环控制等优点,使得电子软启动器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发展,成为软启动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的分析为了研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时的电压、电流、转矩等变量的关系,进而分析异步电机起动时的电流、起动转矩和所外加电压的关系,就要研究电机的数学模型。对于电动机的软起动而言,多采用基于集中参数等效电路的数学模型。在不改变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中的物理量和异步电机的电磁性能的前提下,经频率和绕组的计算,把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频率、相数、每相有效串联匝数都归算成和定子绕组一样,即可用归算过的基本方程式推导出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T形稳态等效电路如图2-1所示:图2-1 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其中,r1为定子绕组的电阻,x1为定子绕组的漏电抗,r2为归算到定子方面的转子绕组的电阻,x2为归算到定子方面的转子绕组的漏抗。rm代表与定子铁心损耗所对应的励磁电阻,xm代表与主磁通相对应的铁心磁路的励磁电抗。U1为定子电压向量,E1为定子感应电动势向量,i1为定子电流向量,im为磁电流向量。基于T形等效电路的数学模型为: (2-1) (2-2) (2-3) (2-4)由以上四式可得: (2-5)在异步电动机里,因为r1x1,rmxm,故可以省去r1,rm,则式(2-5)可以表示为: (2-6)由等效电路可见,异步电动机输入的电功率P1一部分消耗在钉子绕组的电阻而称为定子铜耗Pcu1,一部分消耗在定子铁心上而变成铁耗PFe,剩余的通过气隙传递到转子的功率成为电磁功耗Pem。其中Pem为: (2-7)电磁转矩为: (2-8)其中,为同步角速度;为转子机械角速度;Pem为机械功率。由式(2-7)和式(2-8)可得: (2-9)根据T形等效电路可得: (2-10)将式(2-10)代入(2-9)得: (2-11)刚起动时,转子n=0,转差率s=1,此时启动转矩为: (2-12)同时,由于激磁电流相对较小即,近似为1,由式(2-6)的启动电流为: (2-13)由式(2-12)和式(2-13)可知,起动转矩正比于定子端电压的平方,起动电流正比于定子电压。起动电压较低时,起动转矩较小,电流也较小;反之,如果电压较高,则起动转矩较大,但同时起动时的冲击电流也很大。而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特性主要表现在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两个方面:希望电动机起动时能产生足够的起动转矩,以便带动负载快速地达到正常转速;同时,也希望起动电流不要太大。因为在供电变压器的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过大的起动电流将造成较大的线路压降,从而影响接在同一电网上的其它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下面针对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特性,分析起动方式的原理和应用。2.2 三相异步电机的启动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主要有直接起动、传统减压启动和软启动三种启动方法。下面就分别做详细介绍。2.2.1 直接起动直接起动,也叫全压起动。起动时通过一些直接起动设备,将全部电源电压(即全压)直接加到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使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进行起动。一般情况下,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38倍,起动转矩为额定转矩的12倍。根据对国产电动机实际测量,某些笼型异步电动机起动电流甚至可以达到812倍。直接起动的起动线路是最简单的,如图2-2所示。然而这种起动方法有诸多不足。对于需要频繁起动的电动机,过大的起动电流会造成电动机的发热,缩短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电动机绕组在电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可能引起短路进而烧毁电动机;另外过大的起动电流,会使线路电压降增大,造成电网电压的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同一电网的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有时甚至使它们停下来或无法带负载起动。这是因为Ts及Tm均与电网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电网电压的显著下降,可使Ts及Tm 均下降到低于Tz。一般情况下,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小于75kW时允许直接起动。如果功率大于75kW,而电源总容量较大,能符合下式要求的话,电动机也可允许直接起动。 如果不能满足上式的要求,则必须采用减压启动的方法,通过减压,把启动电流Ist限制到允许的数值。图2-2 直接启动原理图2.2.2 传统减压起动减压起动是在起动时先降低定子绕组上的电压,待起动后,再把电压恢复到额定值。减压起动虽然可以减小起动电流,但是同时起动转矩也会减小。因此,减压起动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轻载或空载情况。传统减压起动的具体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以下三种减压起动的方法:(1)定子串接电阻或电抗起动定子绕组串电阻或电抗相当于降低定子绕组的外加电压。由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可知:起动电流正比于定子绕组的电压,因而定子绕组串电阻或电抗可以达到减小起动电流的目的。但考虑到起动转矩与定子绕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起动转矩会降低的更多。因此,这种起动方法仅仅适用于空载或轻载起动场合。 对于容量较小的异步电动机,一般采用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但对于容量较大的异步电动机,考虑到串接电阻会造成铜耗较大,故采用定子绕组串电抗降压起动。 如图2-3所示:当起动电机时,合上开关Q,交流接触器KM断开,使电源经电阻或电抗R流进电机。当电机起动完成时KM吸合,短接电阻或电抗R。图2-3 定子串电阻或电抗起动原理图(2)星-三角形(丫-)起动星-三角形起动法是电动机起动时,定子绕组为星形(丫)接法,当转速上升至接近额定转速时,将绕组切换为三角形()接法,使电动机转为正常运行的一种起动方式。星-三角形起动方法虽然简单,但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六个出线端都要引出来,略显麻烦。图2-4为星-三角形起动法的原理图。接触器KM2和KM3互锁,即其中一个闭合时,必须保证另一个断开。KM2闭合时,定子绕组为星形(丫)接法,使电动机起动。切换至KM3闭合,定子绕组改为三角形()接法,电动机转为正常运行。由控制电路中的时间继电器KT确定星-三角切换的时间。定子绕组接成星形连接后,每相绕组的相电压为三角形连接(全压)时的l/,故星-三角形起动时起动电流及起动转矩均下降为直接起动的13。由于起动转矩小,该方法只适合于轻载起动的场合。图2-4 星-三角形起动法的原理图(3)自耦变压器起动自耦变压器起动法就是电动机起动时,电源通过自耦变压器降压后接到电动机上,待转速上升至接近额定转速时,将自耦变压器从电源切除,而使电动机直接接到电网上转化为正常运行的一种起动方法。图2-5所示为自耦变压器起动的自动控制主回路。控制过程如下:合上空气开关Q接通三相电源。按启动按钮后KM1线圈通电吸合并自锁,其主触头闭合,将自耦变压器线圈接成星形,与此同时由于KM1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使得接触器KM2线圈通电吸合,KM2的主触头闭合由自耦变压器的低压抽头(例如65)将三相电压的65接入电动。当时间继电器KT延时完毕闭合后,KM1线圈断电,使自耦变压器线圈封星端打开;同时KM2线圈断电,切断自耦变压器电源,使KM3线圈得电吸合,KM3主触头接通电动机在全压下运行。自耦变压器一般有65和80额定电压的两组抽头。若自耦变压器的变比为k,与直接起动相比,采用自耦变压器起动时,其一次侧起动线电流和起动转矩都降低到直接起动的lk2。自耦变压器起动法不受电动机绕组接线方式(丫接法或接法)的限制,允许的起动电流和所需起动转矩可通过改变抽头进行选择,但设备费用较高。图2-5 异步电动机的自耦变压器起动法自耦变压器起动适用于容量较大的低压电动机作减压起动用,应用非常广泛,有手动及自动控制线路。其优点是电压抽头可供不同负载起动时选择;缺点是质量大、体积大、价格高、维护检修费用高。2.2.3 软启动软起动可分为有级和无级两类,前者的调节是分档的,后者的调节是连续的。在电动机定子回路中,通过串入限流作用的电力器件实现软起动,叫做降压或者限流软起动。它是软起动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按限流器件不同可分为:以电解液限流的液阻软起动;以磁饱和电抗器为限流器件的磁控软起动;以晶闸管为限流器件的晶闸管软起动。晶闸管软起动产品问世不过30年左右的时间,它是当今电力电子器件长足进步的结果。10年前,电气工程界就有人预言,晶闸管软起动将引发软起动行业的一场革命。目前在低压(380V)内,晶闸管软起动产品价格已经下降到液阻软起动的大约2倍,甚至更低。而其主要性能却优于液阻软起动。与液阻软起动相比,它的体积小、结构紧凑,维护量小,功能齐全,菜单丰富,起动重复性好,保护周全,这些都是液阻软起动无法比拟的。但是晶闸管软起动产品也有缺点。一是高压产品的价格太高,是液阻软起动产品的510倍,二是晶闸管引起的高次谐波比较严重。2.3 软起动的原理及分析2.3.1 晶闸管调压原理晶闸管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相位控制,即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来调压;二是周波控制,即把晶闸管作为静止接触器,交替的接通与切断几个周波的电源电压,用改变接通时间与切断时间之比来控制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从而达到调压的目的。但周波控制用在异步电机定子上时,通断交替的频率不能太低,一方面会引起电动机转速的波动,另一方面每次接通电流就相当于一次异步电动机的重起动过程。当电源切断时,电动机气隙中的磁场将由转子中的瞬态电流来维持,并随着转子而旋转,气隙磁场在定子绕组中感应的电动势频率将有所变化,当断流时问隔较长时,这个旋转磁场在定子中感应的电势和重新接通时的电源电压在相位上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就会出现较大的电流冲击,可能危及晶闸管的安全。故在异步电动机的调压控制中,晶闸管调压一般采用相位控制。采用相位控制时,输出电压波形已不是正弦波,经分析可知,输出电压不含偶次谐波,奇次谐波中以三次谐波为主要成分。谐波在异步电机中会引起附加损耗,产生转矩脉动等不良影响。此外,由于异步电机是感性负载,从电力电子学中可以知道,当晶闸管交流调压回路带有感性负载时,只有当移相角大于负载的功率因数角时,才能起到调压的作用。当时,电流导通的时间将始终保持在180。其情况与=0时一样,相控不起任何调压作用,甚至在晶闸管触发脉冲不够宽的情况下,出现只有一个方向上的晶闸管工作,负载上出现直流分量,对晶闸管造成危害。为了保证晶闸管的安全,在使用相控晶闸管电路时采用宽脉冲触发,移相范围限制在-E1(-15V),V5又重新导通。使V7、V8截止,输出脉冲终止。脉冲前沿由V4导通时刻确定,脉冲宽度与反向充电回路时间常数R11C3有关。电路的触发脉冲由脉冲变压器TP二次侧输出,其一次绕组接在V8集电极电路中。2)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环节3)同步环节4)双窄脉冲形成环节内双脉冲电路由V5、V6构成“或”门。当V5、V6都导通时,V7、V8都截止,没有脉冲输出,只要V5、V6有一个截止,都会使V7、V8导通,有脉冲输出。第一个脉冲由本相触发单元的uco对应的控制角a 产生。隔60的第二个脉冲是由滞后60相位的后一相触发单元产生(通过V6)。晶闸管触发电路总图如图3-9所示。图3-9 晶闸管触发电路总图3.3.4 晶闸管保护电路晶闸管由于击穿电压接近工作电压,热容量又较小,所以承受过电压、过电流能力较差,短时间内的过电压、过电流都可能造成元件损坏。为了使晶闸管能正常工作,除了合理的选择元件外,还必须对过电流,过电压的发生采取保护措施。(1)过电流保护晶闸管设备发生过电流有可能是晶闸管损毁、触发电路或控制系统有故障等。针对这些情况,除了用软件来实现保护外,还可以在硬件电路中加入快速熔断器来保护晶闸管的过电流。(2)过电压保护我们知道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参数,即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u/dt。它表明晶闸管在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7。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本设计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如图3-7中所示。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所以与电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3.4 电压检测回路在电压检测回路中,尽量实现以下三个功能。其一是同步信号的检测功能,采样三相电压的自然换相点,它作为晶闸管脉冲触发信号的同步信号;其二是通过检测晶闸管输出端可以得到晶闸管导通时刻的检测,以便做电压反馈和缺相故障检测;其三是将三相晶闸管输出电压信号通过电阻降压后转变成直流信号,再经A/D转换后送入到单片机中,作为过压或欠压保护的信号。3.4.1 同步信号检测为了保证三相交流调压器主回路中各个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与其阳极电压保持严格的相位关系。在电机软起动器的设计过程中,同步信号检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准确的测量出电压的过零点,才能精确的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从而实现对电机两端电压的无极加载,完成软起动的功能。采用如图3-10所示的电路作为电压同步信号检测电路8。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电路的功能就是将由电源侧来的线电压正弦信号转为低压方波信号来供单片机进行处理分析。由于这里的信号是从高压转为低压送入单片机处理的,因此要利用一块光耦对高低压信号进行隔离,这样保证了这两种信号可以互不干扰地分离处理。整个工作过程大体是这样的:由电源侧来的线电压信号经过2个电阻和1个二极管,变成半波交流信号,这个交流信号在正半波时触发光耦导通,从而使得右侧输入到单片机的是高电平信号;而当光耦左侧交流信号处于低电平时,光耦则截止。那么右侧输入到单片机的信号也就是低电平。这样周而复始,单片机所得到的就是幅值为5V的方波信号,周期等同于电源的周期即工频50Hz,而高低电平持续的时间也基本与电源侧正负交流信号所持续的时间大致相同,虽然其间存在着一定的时延,但这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补偿,从而既简化了外围硬件电路的设计,又得到了与电源电压同步的信号,为下面给出晶闸管触发信号提供了工作电压零点的基准。图中右端接主控单片机芯片。这个电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在起动未开始或是开始瞬间,这个电路就可以检测到器件电压零点;另外,由于输入的交流信号是直接从电源侧获取的,因此这就不需要像其他电路那样需要先利用变压器取得交流信号再进行处理,这样就既节省了线路板的空间,又节约了成本。图3-10同步信号检测电路同时,可以利用图3-10这个电路(以下称为电路I)和另一套与电路I基本相同的电路(以下称为电路II)配合,进行电源的相序判断和缺相检测。简要介绍一下工作原理。电路II和电路I结构基本相同,存在的区别就是,假设电路I的输入侧连接电源的U、V两相,而电路II输入侧连接的就是电源的V、W两相,且输出信号是分别送入主控单片机芯片的外部中断输入口。 我们假设电路I接的是电源的U、V相,而电路II接的是V、W相,这样在三相电源正常工作时,当UV线电压发生正跳变(即从负半波转为正半波)时,VW线电压为负,那么电路II送入CPU的信号就为低电平;当UV线电压发生负跳变时,VW线电压为正,那么电路II送入CPU的信号是高电平(如果电路II接的是W、V相,那么两次送入CPU的信号高低电平情况就相反)。同步信号示意图如下图3-11 同步信号示意图而当电源发生缺相故障时,UV线电压无论发生何种跳变时,VW线电压都同为正或同为负,这样电路II送入单片机的信号将同为高电平或低电平。设置电路I接入单片机的P32引脚在信号每次跳变时都产生中断,并在每次跳变中断时记录下电路II接入单片机的P33引脚的状态,通过两次对比P32引脚的电平情况,从而判断出所连入电路中三相电源的相序,为下一步产生正确的脉冲触发信号序列奠定基础。同时在电源缺相时,也能判断出故障状况,并封锁脉冲信号及给出报警信号和显示信息。3.4.2 电压反馈回路电压反馈回路如图3-12所示。下面的电路可以得到与晶闸管导通与关断时刻相匹配的工频50Hz的矩形波。简单介绍一下电路构成:U为三相电源的一个输入端(即一组晶闸管输入侧),R是与之相应的电机输入端(即相应晶闸管输出侧)。6N139是一块高速达林顿光耦,既保证高压侧与单片机低压部分的隔离,又能快速反应出晶闸管导通/截止的时刻。通过计算单片机I/O口的高低维持时间,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晶闸管的导通角,作为输出电压反馈,同时可以检测出电压是否缺相,并发出报警信息,及时通知操作人员出现故障的某一相电源。图3-12显示的是一路电压反馈的检测,还有两路与之相似的电路检测V、W相。图3-12电压反馈回路3.5 电流检测回路电流检测回路包括了电流反馈回路和保护回路两方面。通过霍尔传感器将三相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再将这个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后送入到单片机中作为电流负反馈调节、故障检测和过流保护的依据。3.5.1 电流反馈回路电流反馈信号取自电机的定子侧,采样器件为霍尔元件,采样后得到三相电流信号,将此电流信号经过精密电阻得到相应的电压信号。与电压过/欠电路类似,该信号经过三相全波整流、滤波和分压后得到一个直流信号,并经过A/D转换后送入到单片机的I/O口中,作为系统执行软起动时的电流反馈信号。电流反馈信号检测电路如图3-14所示。U15为单片机芯片。 图3-14电流检测电路3.5.2 过电流保护电路一个优秀的过流保护环节应该是既能对过流反应迅速,又能够准确动作。本设计的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环节相似。过流保护的信号取自电流反馈回路,整流、滤波电路与电流反馈电路相同。它与设定值相比较,一旦超过设定值,则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送入辅助单片机U2的外部中断口P3.3,然后再由软件处理,对过流的晶闸管实现脉冲封锁、故障报警和系统复位等。对过电流值的设定,一般选择大小为5.5倍的额定电流,这是因为一般的限流起动时,选择的最大限流幅度为5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