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邹琼宇.ppt_第1页
指导老师:邹琼宇.ppt_第2页
指导老师:邹琼宇.ppt_第3页
指导老师:邹琼宇.ppt_第4页
指导老师:邹琼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药剂学,专业:制药工程,指导老师:邹琼宇,2015.8.22,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药药剂学含义;剂型选择原则;药典的性质、作用,中国药典版次;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剂型、制剂、方剂、成药等)。熟悉部颁药品标准简况。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教学重点:1.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2.中国的药典发展简况教学难点:含义及基本任务,药物与药品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简称为药。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大类。药品:其在实质上与药物没有区别,严格地讲药品则是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制剂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下同)。由卫生部将历年来陆续颁发的药品标准汇编而成。部颁药品标准的性质与中国药典相似,亦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作为药物生产、供应、使用、监督等部门检验质量的法定依据。最早的是部颁药品标准(1963),收载中国药典1963年版中未收载的药品与制剂174种,其中制剂97种。卫生部自1986年开始,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材与中药成方制剂,进行了全面整顿,经过医学及药学审查,对其中符合卫生部级标准的品种,逐一进行整理、修订,分期分批地收入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分册与中药成方制剂分册中,由药典委员会审定,卫生部批准颁布施行。,地区性药品标准中国药典与部颁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往往不能满足各地区对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使用及管理上的需要,因此,对药典以外的各地区常用的药物、制剂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制订地区性标准。地区性药品标准对本地区的药品生产等具有指导作用和约束力。另外,各省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编写适用于本地区的制剂规范、制剂规程、制剂手册、协定处方集等资料,作为该地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依据。,中国的药典发展简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全国性药典的国家。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就编纂并颁布了新修本草。所以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全国性药典。这也是我们祖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颁布的制剂规范,收载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的药方,于绍兴21年(公元1151年)出书,也具有药典的性质。1930年国民党政府卫生署编纂了中华药典第一版。主要参考英、美国家药典编写而成,规定的药品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该药典出版后,直到全国解放前,20年之久也未曾修订。新中国建立以来,为统一制定全国性的药品标准,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组织有关医药学专家,组建各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审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下同),经卫生部批准,颁布施行。中国药典已有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及2010年版,我国现行药典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章中药调剂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处方的概念和种类;调配处方常规程序;毒性药品和禁忌药品的含义及毒性中药的管理品种;汤剂的含义、特点和制法。熟悉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任务及斗谱的一般排列原则;药物配伍变化的含义和类型。了解中药处方脚注和常用中药的别名、并开和应付种类。教学重点:处方的概念与种类药品的含义及毒性中药的管理品种教学难点:1.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任务及斗谱的一般排列原则药物配伍变化的含义和类型。,概述中药调剂系指根据医师处方将饮片和(或)制剂调配成方剂供应用的过程。中药调剂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籍中“合药分剂”、“合和”、“合剂”等均属中药调剂范畴。中药调剂具有临时调配的特点,其制品用于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因此,必须确保制品质量。中药调剂内容比较广泛,除操作技能外,它与中医、中药、炮制、制剂等学科密切相关,中药调剂是相关各门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因此,药剂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处方的概念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狭义地讲,处方是医师诊断患者病情后,为其预防和治疗需要而写给药房的调配和发出药剂的文件。广义地讲,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法定处方系指国家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及各省市地方标准所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协定处方系指医院药房与医师根据经常的医疗需要,互相协商所制定的处方。它可以大量配制与贮备药剂,既能相对稳定工艺,保证质量,又可以减少病人等候调配取药的时间。协定处方药剂的制备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只限于本单位使用。经方与古方经方系指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中所记载的处方。而古方系泛指古典医籍中记载的处方。从清代至今出现的处方称为时方。医师处方系指医师对病人治病用药的书面文件(见前)。,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企业性中药房:系指综合性中药房、中药门市部、特约店、参茸庄及草药店等。企业性中药房因处方医师不固定,其处方来自四面八方;除调配处方外,还有“问病售药”,即不需处方而根据病人所求,由具有较高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中药师,凭患者主诉病症和望问后售给对症的中成药,所以企业性中药房经营品种多,业务范围广。医院中药房:系指中医院(所)、综合性医院、大型企事业所属医院设置的中药房等。这类药房业务范围只限于调配本医院内医师处方,并根据本院医师临床用药特点,开展中药炮制、制剂、科研及药品检验等业务;不调配外来处方,也不零售中成药。本节着重叙述医院中药房。,医院中药房的任务医院中药房的基本任务是:科学地管理全院药品,为临床服务;保证及时准确地调配处方;制备临床需要而市场脱销的炮制品与制剂、协定处方及科研制剂,供应合格的药品;配合医疗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调剂部调剂部(室,下同)是中药房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剂人员调配处方的工作场所。调剂部的工作任务如下。(1)迅速准确地调配处方,监督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住院病人制备中药汤剂。(2)调查本院用药情况,提出采购计划的建议。(3)向医疗科室介绍药物供应情况,推荐新药,收集药品的毒副反应等。,饮片斗架调剂部目前仍采用饮片斗架存放中药饮片,配合调剂台调配处方。中成药则采用中成药架存放。饮片斗架的规格视调剂部面积大小和业务量而定。一般斗架高约2m,宽约1.3m,厚0.6m,装药斗5967个,可排列成横七竖八或横八竖八,有的斗架最下层设3个大斗。每个药斗中又分23格,底部大药斗多不分格,宜装体积大而质轻的药材。一个斗架约装150170种中药饮片。一般调剂部应配置此类斗架35台。药斗的容量大小,在设计时要根据每天的调配处方量,以能供一天用量为原则。有的药房饮片与中成药同在一处调配,则在饮片斗架上部减去2层,改为推拉式门橱,作为存放中成药。,中药斗谱的排列原则斗谱系指饮片斗架内药物的编排法。编排斗谱时要考虑到方便调剂操作,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亦要有利于管理药品。斗谱的一般排列原则如下。(1)按处方需要排列: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将药物分为常用药、次常用药和不常用药。常用中药饮片装入靠调剂台最近的中层药斗;不常用者装入最远处或上层;次常用者装入在两者之间。质重的矿物类药物宜装在下层药斗内;质轻而体积大的宜装入最下层大药斗内。药物性味功能基本相仿的,放在同一药斗不同格或相近药斗中。举例(2)按方剂组成排列:同一方剂内药物宜排列在同一药斗不同格内,或临近药斗中,方便调配。举例(3)按入药部位排列: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药及矿物药等分类装入药斗内。(4)按需特殊保管的药物特殊排列:用特殊容器贮存,一般不装药斗。,调配处方常规程序调配处方是完成中医师为病人辨证论治,投与药剂重要的一环。调剂工作者不仅对调配的药材饮片、中成药品名是否正确,数量是否准确负有责任,而且对药材的真伪、炮制的恰当与否及医师处方是否正确,都有监督和检查的责任。因此,要求调剂人员必须掌握处方应付、药物剂量,尤其是毒性药及老人、儿童用药剂量;配伍禁忌药;妊娠禁忌药;药物别名;并开药及脚注;药材鉴别及炮制等的中药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中医药基础理论,才能胜任这一工作,提高配方质量,发挥药剂的预期疗效。调配处方常规程序如下:审查处方计算药价调配处方复核与发药,审查处方调剂人员收到处方后,要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将处方的全部内容彻底了解,然后着重审查以下项目。(1)病人姓名、年龄、性别、婚否、单位或住址、处方日期及医师签字等是否清楚。公费者需查验公费证,与处方所写公费证号码是否相符。有附方的是否加盖了“附方”章等。(2)药名书写是否清楚正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对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尤需注意。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药物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有脚注,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等。(3)处方中属“自费药”是否开自费处方。审方中若发现问题,应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问明原因,协商处理,决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或随意处理。处方审查合格后审方人签字。,调配处方调剂人员接方后首先查验是否已批价、交款。配方时按处方顺序逐味称量,又称“拼盘”;多剂量处方先称取总量,然后再用递减法(退打法)使分剂量均匀准确;需特殊处理的应单独包装,并注明处理法。若调配中成药处方,则按处方规定的品名、规格及药量调配。调配完毕,自查无误后签名,交核对员核对。调配处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精神集中,认真仔细,以免拿错药品或称错用量。配方时应参看处方,不要凭记忆操作,以防记错。配方取药时应执行“三三制”,即药名与标签、实物三次核对;用量与戥秤刻度、砝码三次核对以防差错。药物称量后应立即将药斗关好,以免其他药物撒落;瓶装药应立即将瓶塞盖好,以免张冠李戴。一张处方未调配完了决不应调配第二张处方,以免混淆。急诊处方应优先调配。保持配方室工作台、容器、用具等的整齐清洁。,复核与发药为了保证病人用药有效安全,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应把好复核关。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者自查基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核对。复核具体要求如下。调配的药味和称取的份量与处方是否相符。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如是否做到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另外包装,并注明处理要求。药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有无虫蛀、发霉变质和该制者不制、该捣者不捣等。毒性药和配伍禁忌药及贵重细料药的应用是否得当。调配人员是否签名。经核对无误后复核人签名,即可装袋,药袋上写明病人全名,装订整齐,即可发给病人。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环,发药要与病人核对姓名、剂数等,无误后,再向病人耐心地交待清楚煎服法和注意事项,务使病人完全明了,以保证病人服药后有效安全。,毒性药品毒性药系指具有剧烈毒性或药性猛烈、副作用大,使用不当或服用过量,能导致中毒死亡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药物。为了用药安全,防止滥用,加强毒性药品管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了毒性中药及中成药品种、用量及用法,药剂人员在审查、调配处方时要严格遵循规定,凡超出规定剂量的处方均需经原处方医师说明和签字,否则不予调配。毒性中药及中成药品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白附子、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螫、青娘虫、红娘虫、生狼毒、生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羊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雄黄、雪上一枝蒿、九分散、龙虎丸、九转回生丹、四生散。,药物配伍的“七情”变化古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药物配伍后的“七情”变化。神农本草经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的记载;又叙“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可辅也;根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之;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之;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上述七情除单行外,其他六个方面,主要说明药物与药物配伍之间的关系有协同、抑制及对抗作用。其中“相须”、“相使”系指药物配伍的协同作用,“相畏”、“相杀”系指药物间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恶”、“相反”系指药物配伍后的拮抗作用,尤其是“相反”药物,一般系作配伍禁忌。,中药别名并开药物中药名称有其正名。由于历代文献记载的不同和地区差异等原因,一味药在处方中常出现多种名称。目前对处方中的药名,以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名称为正名;如果药典未收载的药品则以部颁药品标准收载的药品名称为正名;如果以上两级标准中均未收载的药品,则以地区医药部门的有关规定和中药大辞典的药品名称为正名。其他的中药名均为别名。调剂人员在掌握药物正名的同时,也应熟悉本地区常用的药物别名,以保证正确配付药物。有些处方药名的前头配有说明语,以表示对药物的要求,有以药物产地者(如云茯苓、川黄连);有以加工炮制规格者(如制首乌、焦山楂);有以采收季节者(如春柴胡、冬桑叶);有以新陈者(如鲜荷叶、陈棕榈);有以颜色者(如白檀香、红栀子)和以药用部位者(如全瓜蒌、全紫苏)等。,中药别名并开药物并开药物系指处方中将23种药物合并开在一起。主要是医师处方求其简略。并开其意图大致有二:一是疗效基本相同的药物,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都具有养阴、益胃、清心肺作用;二活即指羌活和独活,都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作用;焦三仙即指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药,均有消食健胃作用,所以常并开同用。二是配伍时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其配伍能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必须注意处方中并开药不得含糊和引起误解为准。另外,尚须注意各地区并开用药习惯不同,处方应付有差异。调剂人员应了解常见并开药应付,保证配方迅速正确。,中药脚注脚注系指在中药处方中某种药物的上角或下角加以注解。其作用是简明地指示调剂人员对药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烊化、捣汁、磨汁、冲服、打碎及炒制等。,中药处方应付处方应付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的要求,选用符合规格标准的药物,进行处方调配。处方应付一般包括中药别名和并开药应付、中药炮制品应付。药材经加工炮制后,能改变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医师根据辨证论治,依病情不同,在立方时就需要选择不同的经过加工炮制的药物,以求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在调配处方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炮制品的应付。,药物配伍变化含义药物配伍变化又称药物配伍相互作用,系指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而配伍禁忌仅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类型按照各类药物的特点及临床用药情况,配伍变化可分为中药学的配伍变化,药理学配伍变化和药剂学的配伍变化三大类。,中药学的配伍变化1)中药处方的组成原则:一张完整的处方包括君、臣、佐、使四个方面。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处方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即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即: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使药有两种意义,即:引经药;调和药。处方中君药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以外,臣佐使药则根据病证情况、治疗要求及药物功用而定,可以缺其中某项或一药任多职。(2)配伍方法:中药处方按上述君、臣、佐、使原则组成外,在具体用药上还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讲究配伍方法,按“七情”配伍理论配伍。(3)中药配伍禁忌:系指中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七情”配伍中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一般认为十八反、十九畏(恶)是中药配伍禁忌的具体内容。,药理学配伍变化药理学的配伍变化又称疗效学的配伍变化,系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应用的其他药物、附加剂、内源性物质或食物等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发生变化。药物的这些相互作用,有的有利于治疗,有的则不利于治疗。药物配伍应用后在体内相互作用,出现疗效降低或毒性反应而影响治疗,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则属于药理学的配伍禁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其生理效应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协同作用:系指两种药物合并使用后能使药物作用增加。举例(2)拮抗作用:系指两种药理作用相反的药物合并使用,使作用减弱或消失。(3)增加毒副作用:某些药物配伍后能增加毒性或副作用,则不宜配伍使用或慎用。,药剂学的配伍变化药剂学的配伍变化系指物理或化学的配伍变化,是在药品用于病人之前发生的变化。对于造成使用不便或对治疗有害而又无法克服的,则属于药剂学的配伍禁忌。(1)物理的配伍变化:主要指中药在配伍制备剂型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其他物理性质的改变,影响到制剂的均匀性或得不到符合要求的制剂。如溶解度的改变、润湿及液化等。(2)化学的配伍变化:系指由于中药化学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但影响中药剂型的制备,而且往往影响使用、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如产生浑浊或沉淀、变色、产生气体及发生爆炸等。,汤剂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末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汤剂亦称汤液。优点: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处方;可充分发挥方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和特点;吸收快,奏效迅速;溶剂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等。缺点:需临用时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服用容积大,尤其是儿童难以服用;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以水煎煮,不易提取完全等。,制法与影响质量因素汤剂一般以煎煮法制备。先将需特殊处理的另作处理。药材饮片或粗末加适量水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加热至沸,并维持沸腾状态一定时间,滤取药汁为头汁,药渣再加水煎煮一次,滤取药汁为二汁,合并药汁即得。汤剂质量与煎药器具、煎药热源、药材饮片规格、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以及某些特殊中药处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特殊中药的处理在汤剂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时入煎,应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其具体处理情况有:先煎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材,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有毒的中药材,有些植物药。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不宜久煎的中药。包煎花粉类中药。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中药。附绒毛中药。烊化另煎冲服榨汁,第三章药剂卫生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物理灭菌法(干热、湿热、紫外线)的特点、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熟悉各种滤过除菌法、化学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熟悉药剂卫生的基本要求和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了解无菌操作法的含义、要求及设备。教学重点:1.药剂卫生标准及说明2.灭菌方法物理灭菌法教学难点:1.化学灭菌法1)常用的化学杀菌剂2)常用的防腐剂2.无菌操作法,药剂卫生的重要性药剂不仅要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必须安全可靠,便于长期保存。当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使药剂变质、腐败,降低疗效或完全失效,甚至有可能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给药后,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治疗作用,还往往引起机体发热、感染,甚至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研究如何防止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如何抑制微生物在药剂中的生长繁殖,如何除去或杀灭药剂中的微生物,确保药剂质量,是制药工作的重要任务。,药剂卫生的重要性药剂卫生标准固体制剂口服药品液体制剂眼科用药中药外用药品阴道、创伤、溃疡用制剂用于表皮、粘膜完整的含药材原粉制剂暂不进行限度要求的药品化学药及生化药(略),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1)药物原料:主要是指植物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这类药材不仅直接带有各种微生物和螨,且有利于微生物和螨的生长繁殖。(2)各种辅助材料:如水、蜂蜜、蔗糖、淀粉等常用辅料均存在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3)制药工具:如,药碾、药磨、药筛、粉碎机、混合机、制丸机、压片机及各种盛装药物的容器等均有可能带入微生物。(4)环境空气:空气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尘埃越多微生物也越多,故需净化空气。(5)操作人员:人体的外表皮肤、毛发及穿戴的鞋、帽和衣服上都带有微生物,尤其手上则更多。操作中难免与药物接触,可能造成污染。(6)包装材料:装药用的玻璃瓶、塑料瓶、塑料袋、包装纸等若不经消毒和灭菌处理,均有可能带入某些微生物。,制药环境卫生(1)药品生产企业所处环境的空气、场地、水质符合生产要求。生产厂房及周围应无污染源。废料及垃圾转运站应远离生产区。药品生产企业应制订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2)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均应按生产和洁净级别的要求制订其厂房、设备、容器等的清洁规程,内容至少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洗方法和存放地点。(3)生产操作区内不得存放非生产物料,严禁吸烟和带入(或贮存)生活用品、食品及个人杂物等。设置的更衣室、冲洗、消毒设施及厕所不得对厂房的洁净级别产生不良影响。杂物、废弃物等不得在生产区内存放。(4)工作服装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和洁净级别的要求相适应;不同生产操作区及不同洁净区域的工作服不得混用。举例,制药环境卫生(5)洁净厂房仅限于该区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其物料及人员的进入方式应遵循洁净厂房的卫生管理制度。(6)生产操作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装饰物,并不得用手直接接触药品。1OO级洁净厂房内的生产操作人员不得裸手操作。(7)洁净厂房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原料、包装材料、成品等产生污染。消毒剂应轮流使用,防止产生微生物耐药菌株。(8)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患病、体表有伤口者、皮肤病患者及药物过敏者等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不同净化级别的适用范围(1)100级洁净厂房适用于生产无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药品配液(指灌封前不需无菌滤过)及灌封;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大体积(5Oml)注射用药品的滤过、灌封;粉针剂的分装、压塞;无菌制剂、粉针剂原料药的精制、烘干、分装。(2)1000O级洁净厂房适用于生产无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药品配液(指灌封前无需无菌滤过);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大体积注射用药品的配液及小体积(5Oml)注射用药品的配液、滤过、灌封;滴眼液的配液、滤过、灌封;不能热压灭菌口服液的配液、滤过、灌封;不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油膏、霜膏、悬浮液、乳化液等药品的制备和灌封;注射用药品原料药的精制、烘干、分装。(3)100000级厂房一般适用于片剂、胶囊剂、丸剂及其他制剂的生产;原料的精制、烘干、分装。洁净厂房的温度和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常用净化装置非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净化厂房采用封闭式建筑,室内空气经净化空调装置送入。这样,既能保证空气的洁净,达到一定洁净级别,而且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舒适的生产环境。但非层流型净化空调装置送入的空气呈错乱状态,属于紊流。紊流状气流可使空气中夹带的混悬粒子迅速混合,由小粒子聚结成大粒子,也可使室内静止的微粒重新飞扬,而且室内死角处的部分空气出现停滞状态,因而不易将粒子除净,净化效果较差。层流型净化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层流是一种粒子流体连续稳定的运动形式,是一切粒子保持在层流层中的运动。这样,粒子不易聚结,空气流速相对提高,粒子在空气中浮动,不会聚积和沉降。室内空气不会出现停滞状态。外界空气已经过净化,无尘埃粒子带入室内,可提高洁净度。新脱落的微粒很快被经过的空气带走,粒子很快就被排除,故有自行除尘能力。可避免不同药物粉末交叉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及安全性,降低废品率。因此,层流型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更好。常用的有:水平层流洁净室、层流超净工作台等。,常用术语无菌:系指物体或任一特定的介质中,没有任何活微生物存在。灭菌:系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把物体上或介质中所有细菌及其芽胞全部杀死。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性微生物。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亦称抑菌。,物理灭菌法物理灭菌法系指采用加热、干燥、辐射、声波等物理手段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具体方法下:火焰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空气干热灭菌法热力灭菌法热压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与煮沸灭菌法滤过除菌法物理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系指用化学药品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同时不应损害制品的质量。杀菌剂与抑菌剂(防腐剂)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界限,同一种化学药品在低浓度时呈现抑菌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能起杀菌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应用化学杀菌剂、气体灭菌法等。1.常用的化学杀菌剂有0.1%0.2%新洁尔灭溶液,2%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的乙醇等。常用于物体表面灭菌。但要注意其浓度不要过高,以防止化学腐蚀作用。2.常用的防腐剂防腐剂(又称抑菌剂)系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山梨酸其他防腐剂,化学灭菌法3.气体灭菌法气体灭菌指用化学药品的气体或蒸气对所需灭菌的药品或物料进行灭菌的方法。适用于不耐热药品和物料的灭菌。常用气体:环氧乙烷:环氧乙烷的浓度为85O900mgL时,在45维持3小时;浓度为45OmgL时,在45维持5小时。环氧乙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空气含量达3.O(VV)即可爆炸,因此,应用时需用90二氧化碳或88氟里昂稀释。本法适用于对热敏感的固体药物、塑料容器、塑料包装的药物、橡胶制品、注射器、针头、衣着、敷料及器械等。灭菌与温度、湿度有关。本品对人的皮肤、眼粘膜有损害。甲醛、丙二醇、三甘醇、过氧醋酸、-丙内酯等,常用于无菌操作室的灭菌。,无菌操作法无菌操作法指在药剂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净化和控制在无菌条件下,尽量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某些因加热灭菌将发生变质、变色或降低含量、效价的药品,均需采用无菌操作制备,它不仅适用于注射剂的制备,同样适用于服用制剂、海绵剂、外用制剂及蜜丸剂等。无菌操作中所用的一切用具、物料及环境等,均须事先灭菌处理。操作须在无菌柜、无菌操作室、洁净器或净化工作台中进行。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一般需加入适量抑菌剂。,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药制剂原料的分类、特点;中药制剂辅料的特点、作用、选择的基本原则。熟悉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辅料的分类及选择注意事项。了解中药制剂原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药制剂辅料的管理及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中药制剂原料的分类、特点。教学难点:中药制剂辅料的分类及选择注意事项。,中药制剂原料的含义中药制剂中使用的中药饮片及其加工品称为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等。中药饮片为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饮片一词首次出现在南宋时期,当时有“熟药圆散,生药饮片”的记载,明代以后饮片开始被广泛应用,至今仍作为汤剂及其他剂型用药的主要原料。除中药饮片外,中药制剂的原料还包括部分提取物,古代沿用至今的青黛、儿茶、冰片等传统中药及中医临床长期应用的一些动物胶类,如阿胶、黄明胶等均为中药提取物的雏形。近年来,中药制剂原料药在提取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其质量已成为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制剂原料的特点多样性是中药制剂原料的突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来源的多样性2.成分、性味、功效的多样性3.质量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中药制剂原料的分类(一)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二)植物油脂植物油脂分为植物挥发油与植物脂肪油两类,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所收载的植物油脂共14种,其中植物挥发油10种,植物脂肪油4种。1.植物挥发油2.植物脂肪油(三)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一般分为总提取物、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3类。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所收载的中药提取物共33种,其中总提取物14种,有效部位13种,有效成分6种。以有效成分为原料制备的制剂具有物质基础明确、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若以单一有效成分来说明复方的综合作用显然是不够的,亦不符合中医药用药的特点,故目前以有效成分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品种较少。,中药制剂原料的分类(一)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二)植物油脂植物油脂分为植物挥发油与植物脂肪油两类,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所收载的植物油脂共14种,其中植物挥发油10种,植物脂肪油4种。1.植物挥发油2.植物脂肪油,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控制1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中使用的饮片,均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相关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未收载的饮片,应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2植物油脂的质量控制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植物油脂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方面,即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一般要求植物油脂应澄清,检查项目主要包含重金属、乙醇不溶物的检查等。3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等。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的一些提取物项下还新增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质量控制项目。,中药制剂原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药制剂原料是制备中药制剂的基础,其所具有的多样化特征对制剂工艺、辅料、设备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剂成型的难易,亦决定了其在制备中药制剂过程中的复杂性。为了满足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的基本要求,应该根据不同制剂处方中所含不同原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并采用适宜的技术进行制备。、举例例1炙甘草例2银杏叶提取物,中药制剂辅料一、中药制剂辅料的含义药用辅料系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中药制剂辅料系指中药制剂成型时,用以保持稳定性、安全性或均质性,或为适应制剂特性以促进溶解、缓释等目的而添加的物质,也可是制剂处方中所含有的某种药物。辅料在药剂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原料药物制剂成型的物质基础,而且与制剂工艺过程的难易、药品的质量、给药途径、作用方式与释药速度、临床疗效等密切相关。,二、中药制剂辅料的特点中药制剂用辅料种类和作用多样,主要包括赋形剂和附加剂。其中,赋形剂主要作为药物载体,赋予各种制剂一定的形态和结构;附加剂主要用于保持药物与剂型的质量稳定。除此之外,中药制剂用传统辅料还具有两大显著特点:1.“来自天然,药辅合一”2.“药引”,三、中药制剂辅料的分类中药制剂辅料的分类方法众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药物剂型及制剂物态分类2.按剂型分散系统分类3.按中药制剂辅料的用途分类,四、中药制剂辅料的作用1.中药制剂辅料是中药制剂成型的基础2.中药制剂辅料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3.中药制剂辅料可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和适应症4.中药制剂辅料可促进或延缓药物的吸收5.中药制剂辅料有利于提高制剂稳定性6.中药制剂辅料可促进新剂型的形成中药制剂辅料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顺应性,五、中药制剂辅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一)中药制剂辅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药用辅料选择及使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的程度以及临床药效的发挥,因此,中药制剂辅料的选择是中药制剂研究与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按下述基本原则选择辅料。1.根据制剂剂型的需要选择辅料2.根据给药途径选择辅料3.根据主要药效成分的性质选择辅料(二)中药制剂辅料选择的注意事项1.必须符合药用要求;注射剂用药用辅料应符合注射用质量要求;2.经安全性评价对人体无毒害作用;3.化学性质应稳定,且不易受温度、pH值、保存时间等的影响;4.与药物成分之间无配伍禁忌;5.应不影响制剂的质量检查,或可按允许的方法除去对制剂检查的影响;6.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或无菌应符合要求。7.应注意辅料规格不同在使用时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六、中药制剂辅料的管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所用辅料品种繁多,对药用辅料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制剂通则中更是新增了对药用辅料的总体要求,明确了药用辅料的定义、分类,且从安全性、稳定性、惰性、质量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中药制剂行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安全、有效、可控的中药制剂辅料,加强中药制剂辅料的管理是中药制剂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前提。(一)中药制剂辅料管理的相关规定(二)中药制剂辅料的质量标准,七、中药制剂辅料的发展趋势在中药制剂领域,建立正确的辅料应用和开发的观念和理论,必须结合中药制剂自身优势及中医药特色,摆脱对西药制剂理论和辅料产品的依赖思想,使辅料与制剂开发相辅相成。未来我国中药制剂辅料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传统辅料的二次开发及新辅料品种的研发(二)辅料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的完善,第五章粉碎与筛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粉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粉碎机械(柴田粉碎机、万能粉碎机、羚羊角粉碎机、球磨机)和过筛器械(振动筛粉机)的性能、使用及保养方法。熟悉药筛的种类和药粉的分等。了解中药粉碎及筛析的目的意义;常用的除尘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粉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熟悉药筛的种类和药粉的分等。,含义与目的粉碎是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适当细度的操作过程。粉碎的目的主要有:(1)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溶解。(2)有利于制备各种药物剂型。(3)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解。(4)便于调配、服用和发挥药效。(5)便于新鲜药材的干燥和贮存。,粉碎度与粉碎原则粉碎度是固体药物粉碎的程度。常以未经粉碎药物的平均直径(d),与已粉碎药物的平均直径(d1)的比值(n)来表示,即n=d/d1粉碎原则如下:(1)药物不宜过度粉碎,达到所需要的粉碎度即可。以节省能源和减少粉碎过程中的药物损失。(2)在粉碎过程中,应尽量保存药物的组分和药理作用不变。中药材的药用部分必须全部粉碎应用。对较难粉碎的部分,如叶脉或纤维等不应随意丢弃,以免损失有效成分或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相对增高。(3)粉碎毒性药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注意劳动保护,以免中毒。粉碎易燃易爆药物时,要注意防火防爆。(4)植物性药材粉碎前应尽量干燥。,粉碎的基本原理物体的形成依赖于分子间的内聚力,物体因内聚力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硬度和性质,因此,粉碎过程就是借助于外力来部分地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达到粉碎目的的过程。药物粉碎的难易,主要取决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但与外力的大小也密切相关。各种粉碎机械作用于被粉碎物质的外力,有下列几种类型:截切、挤压、研磨、撞击、劈裂、撕裂和锉削等。根据药物性质选用不同类型作用外力的粉碎机械,才能得到预期的粉碎效果。,粉碎方法混合粉碎干法粉碎单纯粉碎串料特殊处理后粉碎串油粉碎方法蒸罐水飞法湿法粉碎加液研磨法细料药的粉碎,粉碎器械为达到良好的粉碎效果,应按被粉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所需要的粉碎度,选择适宜的粉碎器械。常用的有下列几类:切药刀以截切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切药机截切式磨粉机研钵和杵棒以研磨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粉碎器械铁研船冲钵球磨机以撞击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锤击式粉碎机柴田式粉碎机万能磨粉机以锉削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过筛含义与目的过筛的含义:经过粉碎后的药物粉末粗细相差悬殊,为适应医疗和药剂制备的需要,通过一种网孔状的工具使粗细混合的粉末分离出粗粉和细粉的操作过程,叫做“过筛”或“筛析”。粗的网孔状工具称为“筛”,细的称为“罗”。过筛的目的:(1)将粉碎好的颗粒或粉末,分成不同等级,供制备各种剂型的需要。(2)起混合作用,从而保证组成的均一性。(3)能及时将合格粉末筛出,以提高粉碎效率。,药筛的种类按药筛制法可分两类:(1)冲眼筛:又称模压筛。系在金属板上冲压出圆形的筛孔而制成。其筛孔坚固,孔径不易变动,但孔径不能太细,多用于高速旋转粉碎器械的筛板及药丸的筛选。(2)编织筛:是用金属丝(如:不锈钢丝、铜丝、铁丝等)或其他非金属丝(如:尼龙丝、绢丝、马尾、细竹丝等)编织而成。其孔径可编得极细小,但筛线易于移位致使筛孔变形,故常见金属丝作部分筛线,并在交叉处压扁起固定作用。,药粉的分等药粉的等级是按通过相应规格药筛而定的。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用药筛,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分等如下:粉末分等如下: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O%的粉末;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O%的粉末;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O%的粉末;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过筛器械(1)手摇筛:系由不锈钢丝、铜丝、尼龙丝等编织的筛网,固定在圆形或长方形的竹圈或金属圈上而成。通常,按筛号大小依次叠成套,故亦称套筛。最粗号在顶上,其上面加盖,最细号在底下,套在接受器上,应用时可取所需号数的药筛,套在接受器上,上面盖上盖子,用手摇动过筛。此筛适用于毒性、刺激性或质轻的药粉,可避免细粉飞扬,但只能小量生产。(2)振动筛粉机(又称筛箱):系利用偏心轮对连杆所产生的往复振动来带动药筛,从而振动药筛以筛选药粉的箱式装置。振动筛往复振动的幅度比较大,粉末在筛面上滑动,故适用于筛析无粘性的植物药或化学药物的粉末。由于在密闭箱中筛析,对毒、刺激性及易风化或潮解的药粉也适宜。,过筛器械(3)悬挂式偏重筛粉机:系将药筛悬挂在弓形铁架上,铁架上又装有偏重轮,当偏重轮转动时的不平衡惯性而使药筛产生簸动,促使药筛上的药粉很快通过筛网孔落入接收器中。此种装置构造简单,效率较高,适用于矿物药、化学药品或无显著粘性的药粉过筛。(4)电磁簸动筛粉机:此装置是按电磁原理,采用较高频率(高达2OO次以上)和较小幅度(其振动幅度在3mm以内),使药筛产生快速的簸动。由于振幅小,频率高,簸动快,药粉不停地在筛网上跳动,故药粉易散离,易于通过筛网,则过筛效率高。适用于粘性较强的,即含油脂或树脂的药粉的过筛。,过筛原则(1)过筛时需要不断地振动:药粉在静止状态下,由于表面自由能等因素的影响,易结成药粉块而不易通过筛孔。当不断振动时,各种力的平衡受到破坏,小于筛孔的药粉才能通过。但振动速度应适中,太快或太慢均会降低过筛效率。(2)药筛应合适:根据所需药粉细度,正确选用适当筛号的药筛。(3)粉末应干燥:粉末的含水量过高,药粉粘性增强,易阻塞筛孔,影响过筛的效率。(4)粉层厚度应适中:加到药筛中药粉不宜太多,应让药粉在筛网上有足够多的余地在较大范围内移动,有利于过筛,但也不宜太少,药粉层太薄,否则也影响过筛的效率。此外,药物的性质、药粉的表面结构和形状及带电性等因素也与过筛效率相关。,除尘装置药料在进行粉碎和过筛过程中,药料细粉本身会产生粉尘,同时由于细粉的表面积骤然增大许多倍,其表面自由能也相应增大,故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甚至带入微生物,污染环境,有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可能,也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和产品质量。除尘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节约药料及保证产品质量都是必要的。,除尘装置常用的除尘装置有:1.滤过除尘法常用的是袋滤器,系在一特制外壳中安装上若干个长约23.5m,直径为0.150.20m的滤袋。此类滤袋是用棉布或毛织品制成的圆形袋,上头开口下头密封,各袋平行排列,开口的一头套在进风口上,带有粉尘的空气进入袋中,经滤过除尘方能逸出,达到除尘的目的。可截留住94%97%的粉尘,并能截留直径小于1m的细粉,效率高。2.电力除尘法系使含尘埃的气体通过高压电场,电场由两个不同电荷的电极构成,带电的粉尘即被电极之一所吸引。3.洗涤除尘法将含粉尘的气体通过除尘器的液体层,或经洗涤塔用液体淋洒气体,从而使粉尘沾附、溶解或混悬在液体中,净化气体,避免飞扬。,第六章浸提、分离与浓缩、干燥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浸提常用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设备;水提醇沉法与醇提水沉法的原理及方法;常用浓缩方法(常压浓缩、减压浓缩、薄膜浓缩、多效浓缩)的特点与选用;常用干燥方法(常压干燥、减压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的特点与选用。熟悉浸提原理及影响因素;固体与液体分离的常用方法、基本原理与选用;薄膜浓缩设备与喷雾干燥设备的原理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浸提溶剂及浸提辅助剂的种类与特点;滤过的目的和意义;浓缩与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教学重点:水提醇沉法与醇提水沉法的原理及方法;常用浓缩方法。,浸提常用溶剂1.水水作溶剂经济易得,极性大,溶解范围广。药材中的生物碱盐类、甙类、苦味质、有机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类(果胶、粘液质、菊糖、淀粉等),以及酶和少量的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其缺点是浸出范围广,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无效成分,给制剂滤过带来困难,制剂色泽欠佳、易于霉变,不易贮存。而且也能引起某些有效成分的水解,或促进某些化学变化。2.乙醇乙醇为半极性溶剂,溶解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可以溶解水溶性的某些成分;又能溶解非极性溶剂所溶解的一些成分,如树脂、挥发油、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少量脂肪也可被乙醇溶解。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经常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有选择性地浸提药材有效成分。一般乙醇含量在90%以上时,适于浸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叶绿素等;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生物碱、甙类等;乙醇含量在50%以下时,适于浸提苦味质、蒽醌类化合物等;乙醇含量大于40%时,能延缓许多药物,如酯类、甙类等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乙醇含量达20%以上时具有防腐作用。,浸提常用溶剂3.氯仿氯仿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在水中微溶,与乙醇、乙醚能任意混溶。能溶解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树脂等。不能溶解蛋白质、鞣质等。氯仿有防腐作用,常用其饱和水溶液作浸出溶剂。氯仿虽然不易燃烧,但有强烈的药理作用,故在浸出液中应尽量除去。其价格较贵,一般仅用于提纯精制有效成分。4.丙酮丙酮是一种良好的脱脂溶剂。由于丙酮与水可任意混溶,所以也是一种脱水剂。常用于新鲜动物药材的脱脂或脱水。丙酮也具有防腐作用。丙酮的沸点为56.5,具挥发性和易燃性,且有一定的毒性,故不宜作为溶剂保留在制剂中。5乙醚乙醚是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微溶于水(112),可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任意混溶。其溶解选择性较强,可溶解树脂、游离生物碱、脂肪、挥发油、某些甙类。大多数溶解于水中的有效成分在乙醚中均不溶解。乙醚有强烈的药理作用。沸点34.5,极易燃烧,价格昂贵,一般仅用于有效成分的提纯精制。,浸提辅助剂1.酸浸提溶剂中加酸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生物碱的浸出,提高部分生物碱的稳定性;使有机酸游离,便于用有机溶剂浸提;除去酸不溶性杂质等。为发挥所加酸的最好效能,可将酸一次加于最初的少量浸提溶剂中,当酸化溶剂用完后,只需使用单纯的溶剂,即可顺利完成浸提操作。常用硫酸、盐酸、醋酸、酒石酸、枸橼酸等。酸的用量不宜过多,以能维持一定的PH值即可。2.碱碱的应用不如酸普遍。加碱的目的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例如,浸提甘草时在水中加入少许氨水,能使甘草酸形成可溶性铵盐,保证甘草酸的完全浸出。再如浸提远志时,若在水中加入少量氨水,可防止远志酸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