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技术特点分析ppt课件_第1页
刘翔技术特点分析ppt课件_第2页
刘翔技术特点分析ppt课件_第3页
刘翔技术特点分析ppt课件_第4页
刘翔技术特点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翔110栏动作技术分析,主讲人:陈凌峰,1,主要内容一、刘翔基本资料二、刘翔运动生涯三、刘翔个人记录四、刘翔动作技术特征分析五、总结,2,中文名刘翔别名翔飞人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83年7月13日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身高189厘米体重87kg运动项目田径110米栏运动员所属运动队中国田径队技术特点起跑反应快,栏间节奏好,一、刘翔基本资料,3,二、运动生涯,1999年,刘翔进入国家队2001年8月28日,刘翔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13秒33的成绩获得冠军,这是中国在大运会上的首枚田径金牌,也是刘翔本人所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04年8月28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1打破了奥运会纪录,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创造了中国人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神话。2006年7月12日,刘翔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12秒91世界纪录。2007年8月31,在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决赛刘翔上演“九道奇迹”,以12秒95获得冠军,成为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2008年月18日,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右脚跟腱伤复发,中途退出奥运会比赛。2010年11月24日,广州亚运会110米栏决赛中,以13秒09获得冠军,并刷新了亚运会纪录,成为亚运会历史上首个110米栏三连冠的选手。2012年7月13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英国伦敦站110米栏比赛中以13秒27小组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因背部伤病退出决赛。2015年4月7日,正式宣布退役。,4,三、个人记录,5,四、刘翔动作技术特征分析1刘翔完整技术的特点研究刘翔110m跨栏跑现代完整技术的实效性、环节技术的熟练性和专业特点的经济性,主要在于反映、体现其跨栏跑技术方面的直线性、连续性、节奏性和协调性。其中协调性是复杂、多变的运动技术的共性,是表现其他技术性的前提。刘翔能够流畅地在全程跑中省时、省力、高效地完成技术动作,取得世界最好成绩,是他专业技术特点经济性的主要标志。,6,2对刘翔110m跨栏跑直线性特点的分析跨栏跑技术的直线性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完整距离之间,人体通过起跑加速、跨越栏架、栏间跑、终点冲刺等一系列高难度的复杂动作所运动的最短距离。从技术分析看,刘翔直线性(接近直线)的运动更具实效性和经济性效果,是其提高跨栏跑成绩的首要因素。3刘翔跨栏跑过程中的身体重心110m跨栏跑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差是由栏间跑身体重心高度和过栏时的身体重心高度所决定的。刘翔的110m跨栏跑身体重心起伏小。由于110m的栏间固定距离为9.14m,刘翔在跑栏间步时相对要缩短步长。因此,符合理论上所讲的技术特点:运动员栏间跑时应保持高重心;起跨过栏时身体重心升起合理,起跨角度、距离合适,在上体保持前倾、合理摆臂等正确技术的前提下,栏上身体重心相对较低,突出快而平稳的特点。,7,4对刘翔摆动腿技术的分析从刘翔的技术看,攻栏前起跨腿在垂直部位时,摆动腿的大小腿已经折叠得较充分,角度在28-32之间。从技术结构上来讲,这样做是为了缩小摆动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阻力,加快摆速,缩短过栏时间。而且在起跨前由于栏间最后一个短步,提高了其身体总重心的相对高度,有利于摆动腿迅速收起,加快摆动上栏的速度。刘翔过栏时与传统的过栏技术不同,他是把向前甩小腿和向下踩扒的技术时机溶为一体(膝关节角度瞬间增大到160左右)。因为此时身体已经腾空,应尽量减少在空中所耗的时间。身体腾空后,重心抛物线不能改变,为了达到缩短腾空时间,加快过栏速度的目的,他的脚后跟在接近栏架顶部瞬间即开始向下踩扒。同时,上体保持了很好的前倾,确保了他快速过栏后,摆动腿用前脚掌着地形成硬支撑(充分屈踝关节、伸膝关节、伸髋关节),使身体重心迅速位移。,8,5对刘翔起跨腿的技术分析2001年5月,刘翔起跨腿为72度;而2004年8月,刘翔起跨腿70.7度。特拉梅尔起跨腿67.99度,比刘翔小4.01度。现代跑栏技术要求约为65-68度,刘翔起跨腿应保持或适当减小,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就会平直,从而缩短腾空距离,减少腾空时间。这要求运动员在离地瞬间既要保持高重心起跨攻栏,又要使身体重心远离着地点,增加水平分力,减小腾起角,有利于完成小角度的起跨动作。刘翔与身体条件相似的史冬鹏(70度)相比,两者起跨角相似,这说明刘翔重心腾起小而稳。随着运动员起跨距离的加人,身体条件的不断优化,通过减小起跨角度并加人向前的水平力量,才能增强起跨效果。,9,6对刘翔110m跨栏跑技术连续性的特点分析从技术结构上分析,刘翔110m跨栏跑技术连续性的特点应该是其在快速位移过程中的连贯性和技术动作上的连续性。他在全程跑过程中把每一个环节的动作紧密衔接,前期动作完成的质量给后续动作奠定了基础,而后续动作的质量效果孕育了先前动作的质量和成绩。这是高级别运动员连续性效果优于一般运动员的显著特点。虽然刘翔在前半程的差别和其他运动员不是太大,但从第5栏开始,其连续性效果具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刘翔与一级运动员的连续性差距是:第6-8栏起跨前的平均跑速是8.66m/s-8.79m/s,下栏时降低至8.35m/s-8.30m/s.其下降率仅为4.3%-4.5%,而一级运动员的下降率则为10.5%-11.0%,表现出了悬殊的差异。因为对于跨栏运动员的连续性要求,主要是通过加快栏间频率、缩短跨栏时间、提高平跑速度、增强专项耐力和跑跨结合的专项速度来实现的。只有专项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才能提高成绩。,10,7对刘翔110m跨栏跑技术节奏性特点的分析110m跨栏跑的全程节奏是一个较复杂的综合性因素。全程跑的节奏,必须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因为现代跨栏运动员在身高、力量、速度、过栏技术等方面都比较全面,且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就身高而言,刘翔1.88m的身高,其栏间跑的快频率和跨越栏架时的“一迈而过”都已经完成得非常出色;就速度而言,刘翔是属于速度较快的运动员,100m成绩达到105。因此,刘翔注重在高速跑中平稳跨越栏架的能力,特别是后半程的跑跨节奏能够在保持前半程稳定的基础上,前后相差较小;就力量而言,刘翔属于相对力量和爆发力强的运动员,从其起跑和跨栏时攻栏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就可以看出。同时,他的跑跨结合能力好,能够保持全程稳定的节奏;就完整技术而言,刘翔全程跑的能力较强,特别是后半程的专项耐力好,使其能够用稳定的节奏跑完全程。总之,刘翔在110m跨栏跑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连贯、节奏感强、速度快且连续的跑跨能力,都为其打破世界纪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刘翔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多次观察比赛结果表明,他一般都在较前面,甚至第一个冲出起跑线。据统计世界优秀跨栏选手的反应时一般为0.12-0.14秒,曾世界纪录保持者杰克逊在1997年世锦标赛上反应时为0.118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也是第一个冲出起跑线,起跑反应时为0.132秒。这与他平时训练时进行了人量反复性听枪或听口令起跑,转向跑等反应速度有关,尤其在训练中训练双脚紧压起跑器,把注意力集中在准备迅速迈出第一步,排出一切杂念,从而缩短反应时间。,8刘翔起跑瞬间反应能力,12,8起跑至第一栏的加速能力,刘翔和陈雁浩的起跑至第一栏的时间分别为2.28秒、2.25秒。说明刘翔加速能力还不如陈雁浩,主要原因除了技术问题,还受到身体素质的限制,加强专项速度和速度力量,提高速度发挥的能力。,第八届世锦赛(2001)110米栏平均栏间三步时间(秒)览表,13,刘翔2006年7月在洛桑的黄金联赛上起跑至第一栏时间,刘翔在洛桑的黄金联赛上,起跑至第1栏时间是2.16秒,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跑至第一栏时间平均值是2.23秒。,14,9七步上栏成为刘翔比赛技术上的突破步改步,虽然只是一步之差,但对于一个长期以来从事跨栏训练的运动来说,不仅只是改换启动脚,其步幅、步速、呼吸甚至意识都要随之改变,而跨栏项目的特点也决定了稍有失误都可能招致满盘皆输从起跑至第一栏的步上栏改为了步上栏,而时间上也有所提高,在步幅上要增加每一步的距离,在起跑上改变了蹲踞式起跑两脚的位置,在节奏上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对刘翔的力量、重心和速度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刘翔新老技术对比,15,五、总结通过对刘翔110m跨栏跑完整技术的分析,依据完整技术的实效性、环节技术的熟练性、专业特点的经济性而体现出的直线性、协调性、连续性、节奏性原则,其完整技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1)直直线性。刘翔在全程跨栏跑中起跨攻栏时摆动腿攻摆方向是正对前方的直线摆动;起跨点和落地点间的着地点呈直线性;栏间跑衔接起跨和落地点呈直线性。(2)快速度快。刘翔攻栏积极,栏上滞空时间短;跑跨衔接好,起跑、栏间跑速度快;下最后一栏向终点冲刺快。(3)高高重心。刘翔起跨攻栏重心高;摆动腿下栏后着地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