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根据近期所学内容,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拦河坝下宽上窄是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设计的B鸭子的脚掌又扁又平,可以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对地面的压强C我们生活中一般感觉不到大气压的存在,是因为身体内外的压强平衡了D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液体浮力的作用2 . 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杠杆将逆时针转动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将顺时针转动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杠杆仍然平衡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杠杆仍然平衡3 .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pB,FAFBBpApB,FAFBCpApB,FAFBDpApB,FAFB4 . 超市里,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购物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购物车所受的重力与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购物车对小明的力与地面对小明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5 . 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下雪天在公路上撒些灰渣B书包背带做的很宽C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D给机械部件之间的接触面加润滑油6 . 如图,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7 . 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8 .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互相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桌面上的水杯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D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脚和重力的作用9 .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离弦的箭继续向前飞行B汽车突然启动时,人向后仰C将仪器搬到月球上,其质量不变D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落下10 . 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在手上涂镁粉B磁悬浮列车“悬浮”C握紧拔河绳D轮胎上的花纹二、填空题11 . 竖直浸没在水中的长方体金属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分别为2牛、10牛,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_牛。若上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为0.1米,则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帕;增大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 .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 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_,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_(g取10 N/kg)13 . 如图是小敏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用甲、乙两种物质做成A、B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体并放置于宽大水平地面上(物体A为空心的,物体B为实心的),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A、B两物体质量之比为_,A物体的空心部分与其总体积之比为_14 . 水平面上的木箱重300N用水平推力80N没有推动,此时,木箱底部所受摩擦力为_N;当推力为180N时,木箱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的木箱底部所受摩擦力方向是_;当推力增大到200N时,木箱底面所受摩擦力为_N。15 . 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起飞时,利用了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_(选填“大”或“小”)的原理,飞往拉萨的途中遇险,在机长刘传健冷静睿智的处理下成功迫降在双流机场,飞机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6 . 重2 N的物体放在手掌中,对物体施力的物体有_和_,手向上运动突然停止,物体被竖直上抛,此时物体受到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空气阻力不计)三、实验题17 . 如图所示是“探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可以通过观察海绵的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_有关。下列实例没有应用该结论的是选填序号:_。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汽车限重;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用图丙的方式紧密拼接在一起放在海绵上,则此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图乙相比_选填“更明显”“更不明显”或“基本相同”。18 . 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问题;(2)重新组装器材后,他用手指轻轻按压橡皮膜,若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_,则说明故障已排除;(3)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有关;(4)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不变;(5)小明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原因是:_19 .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A、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可能与被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明用如图所示器材和步骤进行了实验探究本实验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通过实验,小明收集得下表所示的实验信息表格中第2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N要验证猜想B,应分析第_选填实验序号次和第4次实验;由上表可得出实验结论:接触面越_,压力越_,滑动摩擦力越大四、计算题20 . 如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就可以将物体运动的st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算出汽车的速度并在图丙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3)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到成都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21 . 如图,水平面上有一个高为20cm、质量为130g的玻璃容器,粗、细两部分高度相同且均为圆柱形,底面积是20cm2,开口面积是10cm2,容器壁厚度不计现往容器中加入270g的水求:(1)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2)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3)若将一块体积为38cm3小石块缓慢投入水中沉底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多少五、作图题22 . 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水平向右运动,请画出物体A所受的重力及摩擦力的示意图(_)23 . (1)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在供应链优化中的应用报告
- 烹饪营养与卫生(第3版)-课件 15.项目四任务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
- 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守好饭碗、护好学生、建好学校
- 幽默安全培训开场白课件
- XXXX社区党支部学习教育总结报告范文
- 2025年求职招聘应用与数字广告洞察分析报告
- 岩石与矿产的课件
- 输煤检修培训课件
- 本章总结提升
- 输液室讲的课件
- 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报告1212
- 理财规划大赛优秀作品范例(一)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 教学第七章-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课件
- 应急值班值守管理制度
- 外国文学史-总课件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补充说明
- 房屋租赁信息登记表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 (共15张PPT)
- 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