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9年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检测题B卷_第1页
贵州省2019年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检测题B卷_第2页
贵州省2019年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检测题B卷_第3页
贵州省2019年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检测题B卷_第4页
贵州省2019年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检测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2019年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检测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电视机、家用音箱功放、电脑在工作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将热量尽快散出,通常会使用金属散热器来散热,散热器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吸收所产生的热量现有铜、铁、铝三种材料供选择(部分数据见表),你认为散热器选哪种材料最好( )物质比热容c/103J/(kg)铝08铜039铁046A铁B铜C铝D三种材料均可2 .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3 . 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_ABCD4 .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扫地时,灰尘满屋B炒菜时,满屋飘香C洒水时,水雾飞舞D煮饭时,米粒翻滚5 . 在如图所示的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手,手变暖和B加热,水温升高C压活塞,硝化棉燃烧D滑滑梯,臀部发热6 . 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以下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甲:活塞下压,棉花团点燃乙:按动电火花发生器按钮,盒盖飞出丙:汽油机压缩冲程丁:汽油机做功冲程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7 . 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10的冰到0的冰,吸收热量Q1;0的冰变为10的水,吸收热量Q2;10的水到20的水,吸收热量Q3;已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 )AQ1Q2Q3BQ1Q2Q3CQ1Q3Q2DQ1Q2Q3二、多选题8 .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B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获得机械能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D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9 .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常见的现象,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原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10 .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固体的比热容一定比液体的比热容小B同种物质的比热容随物态变化而发生改变C质量为1 kg的煤油放出2.1103J的热量,温度升高1D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热量后,酒精的温度变化大三、填空题11 . 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0,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_12 . 琼海潭门的许多渔船都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是通过与卫星进行信息传输的一艘渔船排水量是30吨,则它满载时受到浮力为N (g=10N/kg)13 . 按照我国登月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的载着月球土壤回归地球,地面科技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是靠(选填“电磁波”或“声呐”)来传递数据信息的“嫦娥五号” 返回舱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与大气层摩擦,将能转化为内能为避免飞船因高温而损坏,其外壳涂有的烧蚀材料在升温后,可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大量的热(填“吸收”、“放出”)14 . 已知铅和铜的比热容之比为1:3,质量相等的铅块和铜块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铅块和铜块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若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_四、实验题15 .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比热容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物质质量/g温度升高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所需要的时间/s沙子306489124水3096163220(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的多少。(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4)此实验主要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16 . 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热的情况。(1)为了便于比较,实验中要求在两烧杯中放入_的电加热器,并且要使电加热器的发热体_于液体中。(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_、_时,吸收的热量不同。(3)图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则物质a的比热容是_J/(kg)17 . 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同,初温不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1)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_;(2)由图甲可知,_(选填“a”或“b”)物质的沸点高,吸热能力强的是_(选填“a”或“b”)物质;(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发现乙图象中AB段与OC段相互平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ma_mb(选填“大于”“小于”或“不变”)。五、计算题18 . 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