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练习题_第1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练习题_第2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练习题_第3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练习题_第4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练习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任务返回进入大气层(如图所示),绝大部分器件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烧蚀销毁,剩余部分落入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天宫一号飞行器在这个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行器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B飞行器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C飞行器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成动能D上述说法均不对2 .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3 . 美国赖斯大学的科学家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汽车,和真正的汽车一样,这种纳米车拥有能够转动的轮子。只是它们的体积如此之小,甚至即使有两万辆纳米车并排行驶在一根头发上也不会发生交通拥堵。科学家用它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为操控“纳米车”需要借助分子间的作用力B“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用放大镜可以直接看见C“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分子的运动不是无规则的D由图可以看出“纳米车”分子之间没有间隙4 . 下列实例与原理对应的是( )AABBCCDD5 . 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 的水比80 的水的比热容大B一杯水的比热容比半杯水的比热容大C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D玻璃被打成碎片后比热容不变6 .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湿衣服晾干C秋天,草粘晨露D冬天,湖水成冰7 . 厨房中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高压锅锅内气压越高沸点越低B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C厨房使用防滑地板是为了减少摩擦D沸腾的汤冒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8 . 以下物理量不是表示物质的性质的是( )A比热容B热值C密度D电功率9 .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的主要材料等。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C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10 . 下列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冰化成水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霜的形成11 . 某机器的能量流向如图所示,据此推理该机器可能是( )A火箭发动机B发电机C滑轮组D电饭煲12 . 为了节约能源,需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 )A让燃料与空气混合充分,使燃料燃烧得比较完全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C尽量减少热机内部各部件间的摩擦D在设计与制造热机时要不断改进与创新,以减少能量的损失二、填空题13 . 如图所示的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_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向_运动,该冲程将_能转化为_能14 . 水资源非常重要,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非常低,沙漠地区尤为缺水净化海水是一个解决方案,把海水装入由高分子渗透膜制成的筒内,再施加很大压强,筒壁上会渗出淡水,这是因为_15 . 淮安每到秋收季节,农民常把收获后的作物秸秆放火烧掉,使城市和乡村上空烟雾弥漫秸秆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 _能;秸秆燃烧产生的危害是 _;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某研究小组将干燥的秸秆制成秸秆煤,秸秆煤的热值为2.2107J/kg,完全燃烧10kg秸秆煤可以放出 _J的热量16 . 物体内能不变,有可能是放热的同时有别的物体对它做了功(_)17 .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游客很远就能闻到芳香,这是_现象,这一现象说明_18 . 世界上最厉害的胶水有多强?如图 所示,9滴就吊起了5吨重的汽车,有人还用三克的胶水粘住208吨的火车,跑了一个小时都没问题。物体的粘接就是靠胶水中的高分子体之间相互的拉力拉近了粘接物体的距离,由于分子间存在_而实现的,如果不用胶水直接将物体压在一起,很难使两个物体粘在一块,因为两物体之间分子的间距_分子的平衡距离,分子作用力可以忽略。19 . 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较大_的物理特性20 .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需要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此过程中是通过_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21 . 如图是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红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的空气,己知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瓶子里应装入_气体.实验发现,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都变红了,这是_现象,它说明了_.22 . 写出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1)霜的形成_;(2)露的形成_;(3)雾的形成_;(4)雾凇的形成_;(5)樟脑球用久会变小_;(6)擦玻璃时,往玻璃上呵气,玻璃表面会变潮_;(7)放在烧杯中的碘,一加热便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_现象;停止加热后,在冷却的烧杯壁上出现亮晶晶的碘,这又是_现象;(8)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这是_现象;但在0以下冻冰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_为水蒸气。三、实验题23 .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1)实验中应量取_(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_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24 .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1)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初温与_都相同;(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水升高的温度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煤油升高的温度;(4)实验表明,_(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学中,我们用_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四、计算题25 .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 10kg 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2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1)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26 . 一只巨型热气球的球内有50 kg的空气若停止给它供热,则球内空气温度每小时会下降20求:(1)为保持球内空气温度,每小时应为其提供多少热量?c空气=10103J(kg)(2)若所使用的燃料的热值为44107Jkg,实际用于给球内空气加热的热量,只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15那么,为保持球内空气的温度,每小时需要燃烧多少这样的燃料?五、综合题27 . 学习物理既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又让我们熟悉了各种有用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影响着我们看待事物、认识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