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六小组,.,2,.,3,作者及解题,苏辙(1039一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十九岁与苏轼同登进士第。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神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后因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哲宗至徽宗时,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此文即为苏辙为纪念其兄重建武昌九曲亭而作。,字音与字形陂陁(ptu隐蔽松枥(l)徜徉(chngyng)睥睨(pn)褰(qin)裳撷(xi)林卉,6,.,子瞻迁(调任官职,这里为左迁)于齐安,庐(居住)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倾斜不平的样子)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梵语,塔的意思)精舍(佛寺),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林木丰茂,隐蔽天地),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7,.,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谓扶杖)载酒,乘渔舟,乱流(横渡江水)而南.山中有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学生),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裹着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自由往来的样子)而上。,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8,.,穷(寻求到尽头)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互相安慰)。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9,.,然将适(去往)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得到了一块稍微平缓的地方。小平:一作“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泛指山中的林木)向背(向阳背阴),皆效(显示呈现)于左右。,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10,.,有废亭焉(意思是这个地方有一座荒废的亭子。),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坐得下,容得下)。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百围:是说树干的粗细。千尺:是指树的高度。),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斜着眼睛看)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11,.,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优美的景致)始具。子瞻于是最乐。,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12,.,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提起衣服)。先之(走在前面。)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连续好几天)。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摘取山林之中的花草。“卉”,草的总称),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13,.,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得其乐)为悦。方其(“方其”二句:意思是说,正当苏轼获得一种适意的乐趣时,就以为这是最愉快的享受,天下万物都不能取代这种乐趣。)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满足),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14,.,譬之饮食,杂陈(陈列陈设)于前,要之一饱(重要的是以求吃个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责备)于外,而姑(姑且)寓(寓世住在人世)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15,概括情节第一段:写苏轼有武昌诸山之景与赏景之乐。第二段:叙述重建九曲亭的经过。第三段:追忆少时作者随苏轼游山玩水的情景,表明自尊自信自适的高风亮节。,探究1、第一段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观?作者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山行图。作者以简略的笔墨表现了西山的独特风光:山峰连绵起伏、峻峭幽深;松枥满山遍野、遮天蔽日;佛寺宝刹至清至静、远隔尘世;二三子“幅巾应笑,相携徜徉”既是赏景又是风景。自然因人而增胜,人因自然而怡情。2、作者描绘这种景观的用意何在?通过写西山之景和游西山之趣。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寄寓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作铺垫。,探究1、结合全文,试分析子瞻之“乐”的内涵。明确:(1)游山玩水,建亭赏景,有赏心悦目之乐;(2)寄情山水,忘却烦恼,有怡然自适之乐;(3)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有超然洒脱之乐。2、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文章巧用双线结构。描写苏轼游山建亭行动与赞美苏轼“适意为悦”的情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发言稿 设计院
- 爱心资助发言稿
- 时间的脚丫课件
- 挖竹笋教学课件
- 时间图课件教学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屋维修基金担保合同范本参考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子女抚养权变更及监护责任转移合同
- 2025版快递行业与旅游行业联合服务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婚姻解除出轨赔偿与财产分割协议
- 二零二五版12333薪酬福利政策设计与实施合同
- 亚马逊合伙协议范本完整版
- 中职教育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有趣的七桥问题》课件
- 四圣心源方剂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员工荣誉证书模板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艺术之旅》单元设计
- 无人机应急通信
- 教师招聘试题-事业单位招聘教育综合类试卷专项训练-附答案(3份试题)
- DB11T 489-202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详细解读
-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训练题(共25篇-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