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翻译与文化,翻译概论,Presentedby:张施捷于珏朱筱倩张赫瑶陈晴雯,.,2,CONTENTS,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3,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Definitionoftranslation,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把翻译分成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lation),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牛津英汉词典对翻译的解释为:“在保留意义的情况下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无论是哪一种定义,都离不开“语言”。,.,4,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事翻译工作和研究的学者都知道翻译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语际转化,在深层意义上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其中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何谓文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梁漱溟对文化作了一个细致的概括:,(一)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是。宗教、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二)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等。,(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等。,.,5,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一层,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组成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语言的参与。宗教、哲学、科学、艺术依靠语言来诠释其奥秘,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经济关系依赖语言来维持延续,有了语言,人类及其文化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第二层,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它直接反映文化的现实和内涵。,一种语言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蕴藏了特定的语言。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南北方语言文化差异就很大,更不用说中西语言文化之差异了。,.,6,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Example,汉英在亲属称谓上的差异,汉语亲属称谓具体、清晰、繁复,英语亲属称谓比较笼统、模糊、简单,在英语中,uncle一词便可囊括与父母的兄弟及父母姐妹的丈夫,汉语中uncle对应的就有伯父,姑父,叔叔,舅舅这四种亲属称谓,在汉语中“堂”和“表”分属不同宗族,堂亲和表亲的概念是绝对不容混淆的。,英语中“cousin”一词却不仅可以指堂兄弟,堂姐妹,还可以指表兄弟、表姐妹。,只有在特殊场合,比如在涉及遗产继承之类的法律事务时,英国人才会在称谓后加“onmyfathersside”、“onmymothersside”或者用“maternal”或“paternal”来修饰称谓。,.,7,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Exampleanalysis,这些语言上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中外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亲属称谓蕴含分明的宗族界限和严格的长幼差别,而英语亲属称谓基本没有这些区别,其背后是汉英两种语言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差异。,地处东亚大陆,半封闭式大陆环境造就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发源于开放性海洋型的地理环境。培养四海为家,乡土观念淡薄的思想。,中国,西方,西方社会家庭结构单一,很少有三代、四代同堂的现象。西方礼俗文化形成较中国晚,未形成繁琐的礼制和名分观念。,早期农耕经济哺育了礼教文化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便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基础之上的。封建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度延续至今,依旧影响着汉语亲属称谓,影响着现代中国人。,中国人重集体主义,血缘关系,为维持社会稳定团结,讲究伦理纲常,维护人伦关系。,西方人重视个人,注重自立,追求个人发展和自由,简单的称谓不会影响人际关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中国人在与人交流时不再那么讲究亲属称谓的绝对正确。,.,8,01,文化渗透,异质性,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过程也就是语际转化过程中,原语文字中承载的文化信息也会进入译入语的文化系统,这就是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对于译入语来说,翻译发展了它的语言体系,丰富了它的语言内涵,而对原语和译入语所对应的两个国家来说,翻译又实现了文化传递和融合。,翻译中的文化渗透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通过翻译输入的信息绝对不能简单理解成原语文本所蕴含的信息。输出的译入语中会携带一种“异质性”,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有意识地保留这种异质性,那么他就会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如有意识地迁移这种异质性,将其转化为译入语民族文化的特质,就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翻译活动当中,可以找到相当多“异质性”和处理这种“异质性”的“异化”和“归化”策略。,.,9,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以佛经翻译为例,古代印度佛经的传入在语言、文学、哲学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汉译佛经也通过译者之手,援引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因此在中原得以迅速传播。,1语言,.,10,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2文学,.,11,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3哲学,佛教,道教,礼拜仪式、僧侣组织和制度规章,援引了道教思想,这种哲学思想的翻译有如“种子移植”(seedtransplantation)。佛教思想在道教思想的土壤上生根发芽。,.,12,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再以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刊物新青年的翻译文学为例。,新青年一开始,即针对国内思想界和文学界的现状,有意识地位传播新思潮和文学革命运动服务,积极翻译欧洲和其他地区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作品,为当时中国在文言与白话冲突不断的时期,丰富和完善民族语言系统作出了杰出贡献。,.,13,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从1915年到1921年新青年发表的翻译作品,如果按照介绍国别、作家、译者的情况来看,具有如下特点,1国别:来自俄国、英国、美国、印度、日本、挪威、西班牙、波兰、亚美尼亚、丹麦、葡萄牙等十多个国家。2作家:屠格涅夫、契诃夫、莫泊桑、易卜生、显克微支、安徒生、高尔基、阿尔志跋夫、田木田独步、武者小路实笃以及王尔德等3译者:陈独秀、胡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汪中朋、罗家伦、陶履恭、沈性仁、沈泽民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青年的翻译作品范围之广,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数之众。,.,14,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1918年新青年刊出了“易卜生号”,发表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罗家伦与胡适合译的娜拉(即玩偶之家),陶履恭翻译的国民之敌,吴弱男翻译的小爱友夫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易卜生的生平思想和主要剧作,由此“易卜生主义”被介绍到了我国,并在国内激起了巨大的反响。,易卜生号,.,15,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新青年的译者们也大都是站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立场上翻译介绍外国文学。,译者,周作人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开始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与鲁迅合作翻译了域外小说集,在新青年期间,一方面致力于新文学运动,一方面致力于外国文学尤其是日本文学和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与介绍。他的古诗今译是他用白话翻译作品的开始,直接地为文学革命服务。,.,16,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译者,刘半农当时也是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分子。早在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就翻译了英国作家麦道克的磁狗,梅里尔的琴魂,1918年又在新青年上发衷了译诗十九首,内容包括印度作家的海滨、俄国作家的狗、访员等,后来他又出版了国外民歌译。刘半农对诗歌的翻译,把外国的民歌引进来,这在当时来说也是别开生面的。,.,17,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conclusion,通过这些译者将外国的语言文化引进和介绍进国内,国内文学界也极大地受到了鼓动,我国现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更加丰富了。同时,来自“发达国家”的译作启发国人的思想,激起国人向往西方民主、科学、自由、自治及试图借鉴外国的愿望,而来自“被压迫民族“的文学则激起了中国的民族意识,让国人意识到被殖民的现实境遇,激起国人为改变现状进行反抗的意识。,.,18,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传统的语言研究: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角度。“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刘润清编,.,19,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地理,宗教,风俗,经济,思维方式,文化,.,20,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外因对语言差异的影响,【西方信基督教】Thespiritiswilling,butthefleshis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Lordblessme!上帝保佑,【汉民族信仰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Assoonasonelaysdownhiscleaver,hewillbecomeaBuddha.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Tosaveapersonslifeisbetterthantobuildasevenstorypagoda.,.,21,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外因对语言差异的影响,【大陆国家依靠农业维持生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Whilegreenmountainsexist,thereisnoneedtoworryaboutfirewoo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samansows,soheshallreap.,【岛国,航海业发达】Inacalmsea,everymanisapilot.海面平静,人人都可以当舵手Betweenthedevilandthedeepsea.进退两难,.,22,02,文化差异与翻译,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外因对语言差异的影响,【爱高抬对方】多敬词:王院长、周主任、李经理,【人人生而平等allmenarecreatedequal】缺少敬语Mr、Mrs、Miss可以代替任何官职,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甚至可以直呼对方姓名表示亲切,.,23,02,文化差异与翻译,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别体现在方方面面,然而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差异是在思维模式方面。著名翻译家傅雷:“东凡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精周。梁漱溟:“东西是两条不同的路:一面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静的、科学的、数学化的、可分的。一面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动的、玄学的、正在运行中不可分的,.,24,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没有离开思维的语言,也没有离开语言的思维,正如索绪尔比喻的那样:“语言还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25,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西语言的差异,意合(重综合)动态无曲折变幻(重归纳)形象思维曲线思维主观思维,形合(重分析)静态有曲折变幻(细微曲折)抽象思维直线思维客观思维,.,26,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形合(hypotactic)vs意合(paratactic),汉语与英语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汉语意合语言英语形合语言翻译概论姜倩何刚强,不论是汉译英的“中国式英语”,还是英译汉的“欧化”,造成这两种弊端的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英语句子结构和汉语句子结构之间的一个不同,即形合与意和的不同。一般来说,英语句子结构是形合的,也就是说句子中各种成分如短语,从句等的关系是有形式上的表现的;介词,分词等都起了这种形合的作用。而在汉语中,这种形式上的特点就不显著,或者说几乎不存在;句子中大部分靠意思的连贯,甚至词性也没有形式上的表现。董乐山,.,27,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形合(hypotactic)vs意合(paratactic)(重分析)(重整体)英语造句用的是“营造”手法,这种句法以谓语动词为核心,按照由主到次的层次原则关联其他成分,形成由中心词向外扩展的“由一到多”的空间构造。(重分析)Itakeheartfromthefactthattheenemy,whichboaststhatitcanoccupythestrategicpointinacoupleofhours,hasnotyetbeenabletotakeeventheoutlyingregions,becauseofthestiffresistancethatgetsintheway.这种重“形合”的句法组织严(主谓一致、时态清晰),层次井然(主从分明),表现出了非此即彼的冷静的客观意识和形式逻辑的精确性。,.,28,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汉语造句用的则是“排序”手法,以时间(先后)逻辑事理为顺序,形成“由多归一”的线性句法。与重“形合”的英语空间构造不同的是,汉语的语言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的时间结构,其语序体现了人类感知世界的顺序,同时,由于汉语句法体现的是线性的流动,因而追求喜好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而是以意统形,自上而下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重综合)例:我去买菜,烧饭,你来看孩子;要么你去买菜,烧饭,我来看孩子。(这看似零散的句子,通过“买菜,烧饭,看孩子”的两次重复,构成了词语的平行结构,体现了语句的整体观),.,29,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形合(hypotactic)vs意合(paratactic),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形式上看不出是主从的关系,而像并列句,但从意思上看,前一句是让步的语气,后一句是肯定的语气)Whiletheroadaheadistortuous,thefutureisbright.,Hewasareticentman.Whenhespoke,hespokeeloquently.他平时沉默寡言,但一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30,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译,静态vs动态,英语中的动词意义常常借助于名词、形容词、介词或副词来表达,句中少有动词。相反的,汉语中动词出现频率很高。英语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两方面:句法方式是指用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词汇方式是指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等eg:Thesightandsoundofourjetplanefilledmewithspeciallonging.看到我国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我心驰神往。Shehasagreattasteformusic.她十分爱好音乐。Weareverygratefultoyouformeetingusattheairport.我们非常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们。,.,31,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有曲折变化(inflection)VS无曲折变化,(重细微曲折)(重归纳)主要表现在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变化等方面eg:Therearemanyapples.这儿有很多苹果。Hehadnoideathesituationwasthatbad.他没想到形势这样恶劣。,.,32,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形象思维VS与抽象思维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的形象思维,擅长于形象语言,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意义,这种思维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采用意象联想想象来替代概念判断对立的逻辑论证,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以“主客二分”作为哲学指导原则的西方人在对自然界进行逻辑论证的过程中则必须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各种思维方法,在理性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联系,对思维对象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因而呈现抽象性特征。,.,33,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形象思维(abstractness)vs抽象思维(imagination),胸有成竹开门见山锅碗瓢盆,tohavewellthoughtoutplan/tovhaveareadyplaninmindtocomestraighttovthepointcookingutensils,.,34,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直线思维(linearway)vs曲线思维(circularway),Mikedidnotrememberhisgrandmotherwhodiedofcancerwhenhewasthreeyearsold.迈克三岁时祖母死于癌症,所以不记得她。听到那个坏消息,我很不高兴。IwasunhappywhenIheardthebadnews.,(重含蓄)英汉句子语序各异:英语先下结论,后叙事,重心在句首;汉语先因后果,重心在句尾,.,35,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多被动vs多主动,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语言表述上注重主体意识,而西方人“主客二分”的分析性思维模式在语言表述上则倾向于强调客体意识,主客体并举-具体体现为汉语多用“人称”主语,句式多倾向于“主动”句式;英语则倾向于多用“非人称”主语,句式多倾向于“被动”、“主动”句式并重。Thethickcarpetkilledthesoundofmyfootsteps.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没有。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英语以非人称名词作为句子主语,而与之相对的汉语则倾向于以诸如句中的“我”这样的人称代词作为主语,且多为主动句式。Thisbookhasbeenteanslatedintomanylanguages.译:这本书已经译成了好几种语言,.,36,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多被动vs多主动,Itmustbepointedoutthat.必须指出Itmustbeadmittedthat.必须承认Itisimaginedthat.人们认为Itcannotbedeniedthat.不可否认Itwillbeseenfromthisthat.由此可知Itshouldberealizedthat.必须认识到Itis(always)stressedthat.人们(总是)强调,.,37,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小结,.,38,02,文化差异与翻译,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理查兹曾将翻译作为“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文化间存在的差异是最基本的原因如何处理文化之间的差异呢再现原文的文化特色?OR以译入语文化的规范为依归?,.,39,02,HowtodealwithcultureelementsinEnglish-Chinesetranslationprocesses?,翻译中的文化转化,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40,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Translationstrategies,Domestication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languagecultureoriented)。一般做法是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以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是语言形式上或者语言形式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倾向于目的语的翻译策略。总的来说,就是反对引入新的表达法,使语言本土化。其长处就是能使译文读上去或听上去更加通顺地道,能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切感。,Foreignization异化以源文化为归宿(sourcelanguagecultureoriented),提倡译文应尽量去遵从源语文化以及作者的遣词用句习惯,保留源语的异国情调。也就是不改变原文的文化,语言,文体等特征传达原文的内容,要求读者向作者靠拢,适应原文。,.,41,02,请翻译: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注释:荡妇,长期漂泊在外的人的妻子。琴瑟,指夫妻。置而不御:指夫妻分离,Example,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42,02,YouaremyUlysses,IamyourPenelope;thoughnotactuallyleadingamarriedlife,howcanitbesaidthatwearenothusbandandwife.,归化法,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解释,Ulysses和Penelope均为古代希腊传说中的人物。Ulysses长期漂泊在外,他的妻子Penelope在家守候,期间曾拒绝无数的求婚者。译者用西方家喻户晓的人物,代替了原文中可能会对读者造成困惑的“征人”和“荡妇”,其意象也基本吻合,第二句的琴瑟,作者则直接翻译为:“husbandandwife”,这样的表达真直白,容易让人理解。同时也说明,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有时难免会丢掉一些源文化的意象,所以我们要在最大程度内追求对源文化的还原,但不苛求于此。,.,43,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归化的策略domesticatingmethod,意译法(freetranslation)代替法(alternative),.,44,02,Youarelikeawayfarer,andIamthewayfarerswife,butyetthoughtheluteandharpareleftlongunplayed,noonecansaytheydonotharmonize.,异化法,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解释,这个译本的亮点是保留了“lute”和”harp“两个意象,但是他首先用”wayfarer”和“wayfarerswife”说清了人物的关系,所以即使保留了源文化的意象,也不会给读者造成误解。,.,45,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异化的策略(foreignzingmethod),直译法(literaltranslation)移植法(transplantation)音译法(transliteration)译注法(annotation),.,46,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归化的两种策略,.,47,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意译freetranslationparaphraseliberaltranslation,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区别于“直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或更大的意群)时使用较多,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48,02,布朗先生是个非常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上颇有病容。近来他闷闷不乐,我时不时看见他在沉思。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意译的例子,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请同学们先考虑白色的短语的翻译。,.,49,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忠实可靠:whiteman病容:begreen闷闷不乐:feelblue沉思:beinbrownstudy恢复健康:beinpink,.,50,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Version:Mr.Brownisaverywhiteman.Hewaslookingrathergreentheotherday.Hehasbeenfeelingbluelately.WhenIsawhim,hewasinabrownstudyfromtimetotime.Ihopehewillsoonbeinthepinkagain.,.,51,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替代法alternative,将原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物象)转换成译语中带有同等文化色彩的词语(物象)。这种方法多用于习语和比喻性词语的翻译。,如:fourAsiantigers亚洲四小龙;asstrongasahorse力大如牛,.,52,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异化的策略,.,53,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直译法literaltranslation,用译语中的“对应”词译出原文中文化信息。这个“对应”词的语义及社会语用价值必须与原文的一致,这样译语才能与原语做到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等值,并可能多的保留原语文化特征,开阔译语读者的文化视野,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54,02,IseeRussiansoldiersstandingonthethresholdoftheirnativeland,guardingthefieldswhichtheirfathershavetilledfromtimeimmemorial.-WinstonS.Churchill,SpeechonHitlersInvasionoftheU.S.S.R)苏联我看到俄国士兵站立于国门,守卫着他们祖先自古以来耕种的土地。,Example,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55,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移植法transplantation,当源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根本就没有与之相关的内容。这时,我们便可以用异化手法将源语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转入目的语中。这种方法不仅赋予译语全新的语言成分和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而且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推进它们的相互融合。这既能保存原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又可以吸收外来语,丰富译语语言文化,使两种文化能够相互兼容,互相影响及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56,02,Solomon(所罗门)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初,方平,王科一的十日谈译本中还作了脚注:“古代有名的聪明皇帝”(第六日故事八)。现在翻译时若再碰到,无须再解释。因为该意象早已为人们所知。诸如此类的词语,如“丁克家族(dinks)也如此。,Example,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57,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音译法transliteration,音译法常常用于英,汉语的人名和地名,但有一些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也需要如此处理。如下列词汇:“Lichi”(荔枝),”kowtow”磕头高尔夫“golf”等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的词。,.,58,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译注法Foreignzingstrategies,原文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典故等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译者可先直译,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增词和加注等方法予以解释或说明文化背景。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也有利于读者对原文的理解。,.,59,02,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有这么一段话:“难道这个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顰儿来葬花不成?”因又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是更是可厌。”“CanthisbesomesillymaidcomeheretoburyflowerslikeFrowner!”Hewondered.ThisremindedhimofZhuangzisstoryofthebeautifulXi-shisuglyneighbor,whoseendeavorstoimitatethelittlefrownthatmadeXi-shicaptivatingproducedanaspecttohideousthatpeopleranfromherinterror.Therecollectionofitmadehimsmile.“ThisisimitatingFrownerwithavengeance”,hethought,”-ifthatisreallywhatsheisdoing.Notmerelyunoriginal,butdown-rightdisgusting!”,Example,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60,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提倡文化多元论,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和合理依据,在翻译中我们就应该以文化平等为指导,要通过翻译来加快文化的交流,充分发挥翻译维护并促进文化多元发展的作用。而作为翻译手段的归化和异化的取舍,就应该在我们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以哪一种更能促进文化交流为选择标准。二者不是矛与盾的关系,而是各有所长,相互弥补,So,归化?or异化?,.,61,02,HowtodealwithcultureelementsinEnglish-Chinesetranslationprocesses?,小结,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意译法(freetranslation)替代法(alternative)直译法(literaltranslation),移植法(transplantation)音译法(transliteration)译注法(annotation),.,62,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结合当今全球化的背景,我们可以明确,无论异化或是归化,翻译,都作为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担当承负起维护文化多元性,语言多元性,促进各民族文化良性互动的使命。在这其中,每一种文化都必然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面临着应对新内容、确定新方向的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讲,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已不仅仅是翻译的原则和方法问题,而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63,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既文化领域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在今天已不再以领土征服和武装霸权进行殖民主义活动,而是注重在文化领域攫取第三世界的宝贵资源并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