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地质基础》01-绪论_第1页
《宝石地质基础》01-绪论_第2页
《宝石地质基础》01-绪论_第3页
《宝石地质基础》01-绪论_第4页
《宝石地质基础》01-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石地质基础,地质学概论,宝石,自然界之精华,玉,石之美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552-2003定义:珠宝玉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统称。,天然珠宝玉石:,宝石和地质学?,什么是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课程安排,绪论2第一章地球概况4第二章岩石圈4第三章矿物4(2)第四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6(2)第五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10(2)第六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4(2)第七章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2第八章地壳运动4第九章构造变形4第十章地下水2第十一章环境与地质灾害2附地形图与地质图知识2合计50(8),主要参考书,课程目的与要求,天然宝玉石是自然界产物,并且是自然界之精品。地球在46亿年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作用的雕塑成就了这些自然的精华。因此,了解地球、了解地球的历史、了解地球上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是学习宝玉石的入门课程。因此,课程要求:1、理解重要的名词、概念,搞清其含(定)义。2、搞清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内容和意义。2、建立地质的思维观、方法论。3、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领域和学科。,绪论,本章内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分科地质科学在现代经济建设的作用学习地质学的方法本课程与宝石专业的关系,本章提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同时,指导人们勘查资源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维护人类健康发展。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历史、应用地球的一切资源以及综合性研究地球及其方法。3、“将今论古”及“以古论今、论未来”是地质学思维的两大方法论。,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分科,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固体地球(三层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大气目前,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上部:地壳+上地幔研究地球的相关学科:地理学(Geography)研究地表生物学(Biology)研究地表有机界气象学(Meteorology)研究地球的大气圈天文学(Astronomy)研究天体,从天体角度研究地球及其起源。固体地球以及环绕它的水、生物和大气,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组成一个复杂的天体,必须各学科从各自的角度进行研究。,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南极陨石,1、物质组成:元素、矿物、岩石、矿床、建造、地壳等不同级别物质的存在形式、特征、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产生地球化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分支学科。,板块构造,2、物质在地球内部的分布规律:阐明地壳和地球的构造特征、形成条件和演变规律,出现了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分支学科。,3、地球历史:包括地球上生命、地貌景观的发生、发展历史,尤其是30多亿年以来的历史,因此产生了古生物学、历史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前寒武纪地质学等分支学科。,海上石油平台,4、应用地质学:利用地质学原理在资源勘察、工程勘察、环境利用等领域为人类服务,相继产生了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各分支学科。,5、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同位素地质学、数学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和实验地质学等分支学科。,宇宙作用,6、(多学科)综合研究: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对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开展了学科间、国际间的合作,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综合研究,进而产生了海洋地质学、板快构造学、行星地质学等新学科。地质学与基础科学相互渗透,边缘学科不断出现。,地质学的任务,理论意义:天体、生命的起源实际意义:1、寻找资源(矿产、能源和水等);磷、钾;金、银、宝石矿物;石油、天然气、煤炭;水。2、查明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地震、火山、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沉降等);3、环境和人类(地方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革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也越来越大。,二、地质科学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本世纪人类的主题是“人类、资源和环境”。而矿产资源、能源和环境都与地质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1、区域性:具有共同性,也表现出特殊性,难以全面、系统、直接观察。2、复杂性:性质上(物理、化学、生物),规模上(离子-全球),多学科。3、时间性:漫长,以百万年(Ma)计,海陆变迁、山脉隆起、海底扩张等;短暂,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但积蓄能量过程则很长;研究难以完整地观察全过程,不可能直接了解、重现。,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从结果找特点、规律,野外是基础,大自然是最好的博物馆和实验室。2、分析:利用数、理、化、生等方法提高分辨、鉴定、穿透和遥感能力。3、实验:高温高压(1011Pa和10000)和超高压技术模拟。4、理论:在地质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此建立两种地质思维:“将今论古”:地质学之父,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以古论今、论未来”,世界百大发现,地质变动(1830)、对流层和平流层(1890)、外核、磁场倒转(1906)、放射性定年法(1907)、大陆漂移、宇宙幅射(1911)、内核、周期性冰河时期(1930)、海底扩张(19501960)、板块学说(1960)、全球变暖(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