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就和地图中文明古国对应正确的是A故宫B汉谟拉比法典C金字塔D阿拉伯数字2 . 16世纪初起,欧洲奴隶贩子乘船到达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虏获黑人,然后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返回时将美洲的黄金白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些场景反映的是:( )A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B美洲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C“黑奴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3 . “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对“三角贸易”理解正确的是 (1)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落后 (3)给美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4)最先进行“三角贸易”的是英国A(1)(2)(3)(4)B(1)(2)(3)C(1)(2)(4)D(2)(3)(4)4 . 下列国家中,属于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查理曼帝国ABCD5 . 把“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是。A亚历山大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利特6 . 2019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多个国家为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意大利米兰有幸见证了这位天才级人物的全盛时期,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珍藏着他的旷世之作A哈姆雷特B最后的晚餐C神曲D掷铁饼者7 . 西欧各国希望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其直接目的是( )A证明地球是圆的B学习东方的先进文化C到东方寻找财富D探索研究,确立近代自然科学体系8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足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BCD9 . 西欧中世纪庄园里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他们包括自由的农民修道院长缺少自由的农奴奴隶ABCD10 . 德国的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A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11 .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 司法特权 教育自主权ABCD12 .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当地的黏土制成泥板,以带有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压在泥板上留下文字。该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金文C象形文字D楔形文字13 . 李老师在历史课堂上这样讲道:“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她被誉为西方文明之源。”李老师所说的“她”指的是A古代雅典B古代罗马C古代埃及D古代印度14 .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两部经典作品的书影,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神学主义B理性主义C现实主义D人文主义15 .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传统唯一未曾中断过的古国是( )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C古代印度D古代巴比伦16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8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B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直领地”,一部分为“份地”C领主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佃户的“直领地”D全体佃户不能在“共用地”放牧17 . 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这出现于A古罗马共和国B古雅典C古巴比伦D古印度18 . 史书记载,“讳全福公,字麓,号启明。生于商太甲二十年丁卯,卒于商太庚二十年已巳”。太甲是商朝第四位国王,太甲二十年是公元前1734年,由此推算,太甲元年应该是( )A公元前1753年B公元前1754年C公元1753年D公元1754年19 . 646年,日本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即“大化改新”,下列属于“大化改新”政治内容之一的是( )A学习唐朝文化B土地改归国有C实行中央集权D推行种姓制度20 .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当时中国的城市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商品经济发达B规模大C规划科学D拥有自治权21 . 14-16世纪西欧发生的重大事件: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事件发生的相同原因是A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2 . “据统计,仅17571815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从这段材料中你能获取什么直接信息。( )A英国人生活奢侈B印度人很穷困C英国对印度政策很宽松D英国获得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3 . 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的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常用的手段是A由城市法庭进行抽签表决B在琅城住满一年零一天C向领主交纳大量的实物D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4 .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反对欧洲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C都批判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D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二、填空题25 . 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出现了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是_。三、简答题26 .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类型的古代人类文明。有哪两大类并举例说明?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四、综合题27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据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二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1868年“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材料三 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一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一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据英国史帝国的命运(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潘恩的主张。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8 .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是解读历史的标尺。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他们,1329年,佛罗伦萨人在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交往变得更加便捷。两极格局的瓦解又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障碍。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材料三: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来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钱秉旦、许杰明英国通史(1)材料一中佛罗伦萨人安装机械钟的行为是受到了文艺复兴中什么思潮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何地?列举这场运动的先驱人物及代表作。(2)材料二中“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中大英帝国向全球殖民,何时成为“日不落帝国”?根据材料二中“两级格局的瓦解又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障碍”,写出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