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ppt_第1页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ppt_第2页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ppt_第3页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ppt_第4页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人口与发展,王广州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要内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世界人口状况世界人口结构与特点世界人口过程世界人口变化与发展世界人口与发展研究的重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出现时间短:不到10年发展迅速,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出现的国际大背景,二战以来,人口剧增,环境退化,人类生存受到严重挑战与威胁经济不发达、资源环境条件和基础差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日益增大,按照联合国的估计,目前80%的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占世界人口/4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而快速地向城市积聚,带来了极大的人口就业压力、人口对城市资源环境压力、基础设施压力和社会保障压力老龄化进程加快,新人口问题的出现,我们有一系列的数据和资料来看世界的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平均温度正在上升,很可能超过人类可以忍耐的极限。物种的多样性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减少。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很可能超过粮食的增长率。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现象大量发生。,环境问题的出现,在上个世纪年代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年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签署了关于森林、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文件。我国随后也制定了中国世纪议程。,中国的背景,中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以及国家党和政府对该问题的重视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调整研究生专业目录时,在理论经济学的一级学科下设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并列入研究生专业目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现状与问题,受到了包括人口学界、经济学界和资源环境学界的广泛重视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促进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然而,由于学科建立时间短,交叉性强,到目前为止,许多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都没有得到一致的看法,严重影响了该学科的健康发展。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材和著作来看,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在上述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尚不统一,因此内容上也偏差很大。,邓宏兵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人口问题的经济分析;第三章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分析;第四章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第五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张象枢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物质代谢、平衡与循环;第三章产权;第四章产业;第五章市场;第六章价值;第七章资本与再生产;第八章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分析;第十章区域经济;第十一章国际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经济分析,杨昌明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三章人与自然;第四章人口规模与人口政策;第五章资源服务;第六章资源产业政策;第七章生态服务;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环境经济政策;第十章污染治理;第十一章全球环境问题,郑志国主编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导言;第一章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第二章人口分布和迁移中的经济问题;第三章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人口控制;第五章资源与经济的关系;第六章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第七章循环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八章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第九章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第十章环境价值评估;第十二章污染控制的目标和经济手段;第十三章环保产业和环境管理,杨云彦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第十章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第二章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第十一章环境经济问题第三章微观人口经济学;第十二章环境经济评价第四章宏观人口经济学;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第五章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管理第六章自然资源系统;第十四章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第七章自然资源价格;失调第八章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置;第十五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九章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第十六章可持续发展模式;第十七章可持续发展的人口、,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交叉性综合性前瞻性,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问?,狭义人口学人口统计学(FormalDemography)数理人口学。广义人口学人口学(PopulationStudies)就是研究影响人口变化和人口产生影响的科学。也就是,人口作为因变量和人口作为自变量来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系统的-系统论方法定量的-数学手段-统计分析和计量方法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基本的方法论指导,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定义: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总体。系统论的创始人之一:冯。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我国科学家钱学森的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和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功能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系统的分类:自然与人造,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与静态系统的边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特征,1、层次性与整体性整个系统不仅由P、R、E、D子系统构成,而且每个子系统中又包含有不同级别的层次,层次之中又有层次.例如,环境系统中包含有水、大气、以及土壤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又可分为更小的亚系统.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虽有别于各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但也要以它们内部的协调发展为基础.然而,该系统不是各部分要素杂乱无序的偶然堆积,而是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系统的协调发展不仅仅是各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而且在于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样,整个系统才能具有子系统所不具备的特殊的整体功能.,2、关联复杂性系统中每个子系统内部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联系.这些联系不仅多样(如单向与多向联系、稳定与不稳定联系)而且是非线性、不可逆的.这些非线性、不可逆的复杂联系是系统有序的根本原因,正是它们的“协同作用”,推动整个系统朝着持久、有序、稳定和协调方向发展.,3、开放性比利时物理化学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一旦系统的某个参变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系统可以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我们知道,PRED系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它像有机体新陈代谢一样,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资源、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这种能量、物资和信息的交换对于降低系统的内部增熵,提高系统的有序度产生重要的影响,是系统维持“耗散结构”状态,形成有序和自组织的基础和前提.,4、动态性PRED系统是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不断形成耗散结构,并且这种耗散结构本身也不断地高级化的过程.在时间轴上,PRED系统是一个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系统在达到某种协调状态后,会随着某些条件限制的突破产生跃进过程,从而平衡被打破,随后在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系统又逐渐达到新的协调状态,这样循环往复,在动态演化中不断推动系统相向高层次、高水平的阶段发展.,5、可调控性在PRED系统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断深化地认识,人类以各种信息形式控制系统内各种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流向、流速和流量,降低系统的混乱度.因此,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参与,PRED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自组织/组织合作的过程,人类可以通过决策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它可能促进系统的协调发展,也可能延缓或破坏系统的协调发展.,6、地域性PRED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和矛盾是不尽相同的,有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性.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地域的PREES系统必须考虑到对其它地域发展的影响,.总之,PRED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针对这一复杂巨系统应研究各子系统内部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利用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运用调控手段来纠正系统在动态运行中产生的不协调因素,寻求整个系统的最优结构,使系统的协调发展达到新的层次.,人口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主题?,人口与粮食安全人口与能源人口与水资源人口与环境退化人口与住宅人口与基础设施人口与贫困人口与种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危机/人口安全,世界人口状况,人口总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PreparedandcopyrightbyGeneShackmanTheGlobalSocialChangeResearchProjectChartsmaybeusedfreely.,PopulationdatafromtheU.S.BureauoftheCensus,InternationalDataBaseretreived4/21/05from/ipc/www/idbnew.htmlinOnlineDemographicAggregation,世界人口大国:1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世界人口大国:1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世界前九个人口大国,PopulationdatafromtheU.S.BureauoftheCensus,InternationalDataBaseretreived4/21/05from/ipc/www/idbnew.htmlinOnlineDemographicAggregation,PreparedandcopyrightbyGeneShackmanTheGlobalSocialChangeResearchProjectChartsmaybeusedfreely.,世界前九个人口大国(不含中国和印度),PopulationdatafromtheU.S.BureauoftheCensus,InternationalDataBaseretreived4/21/05from/ipc/www/idbnew.htmlinOnlineDemographicAggregation,PreparedandcopyrightbyGeneShackmanTheGlobalSocialChangeResearchProjectChartsmaybeusedfreely.,世界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区域结构年龄性别结构,世界人口分布地域结构,世界各区域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变化趋势预测,世界城市化水平,Females,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s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4Revision.,Age,Males,Millions,Inthedevelopedcountriestherearefewerandfeweryoungpeople,moreandmoreelderly(2005).,人口年龄结构,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s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4Revision.,Females,Age,Males,Millions,Theyoungpopulationofthedevelopingcountrieshasgreatgrowthpotential(200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比较,DevelopedCountriesHaveFewerYoungPeople,butaHigherShareofElderly.,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6Revision.,PopulationbyAgeandSex,MoreDevelopedCountries:2007,DevelopingCountriesHaveMoreYoungPeople,andaSmallerShareofElderly.,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6Revision.,PopulationbyAgeandSex,LessDevelopedCountries:2007,2008POPULATIONREFERENCEBUREAU,MoreDevelopedCountriesHaveFewerYoungPeopleRelativetoElderly.,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6Revision.,PopulationbyAgeandSex,MoreDevelopedCountries:2008,2008POPULATIONREFERENCEBUREAU,LessDevelopedCountriesHaveMoreYoungPeopleRelativetoElderly.,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6Revision.,PopulationbyAgeandSex,LessDevelopedCountries:2008,年龄结构类型,200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资料来源: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世界各国人口老化状况OlderPeopleAreaSmallerShareofthePopulationintheUnitedStatesThaninEuropeandJapan.,Source:CarlHaub,2007WorldPopulationDataSheet.,PopulationAge65andOlder,byCountry,年龄结构的影响?,世界人口变动基本状况,引起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出生、死亡、迁移,Ratesofbirth,death,andnaturalincreaseper1,000population,NaturalIncrease,Source:UnitedNations,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4Revision,2005.,世界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历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Percentchangefrompreviousyear,PopulationdatafromtheU.S.BureauoftheCensus,InternationalDataBaseretreived4/21/05from/ipc/www/idbnew.htmlinOnlineDemographicAggregation,PreparedandcopyrightbyGeneShackmanTheGlobalSocialChangeResearchProjectChartsmaybeusedfreely.,世界人口增长率的区域差异,PopulationdatafromtheU.S.BureauoftheCensus,InternationalDataBaseretreived4/21/05from/ipc/www/idbnew.htmlinOnlineDemographicAggregation,PreparedandcopyrightbyGeneShackmanTheGlobalSocialChangeResearchProjectChartsmaybeusedfreely.,人口自然增长率,生育的度量,总和生育率,(时期)总和生育率(periodtotalfertilityrate)若数据为5岁年龄分组,则为:,年龄别生育率曲线,1960,1970,1980,1990,2000,2005,2008,印度的出生率变化,Birthratestabilizesfollowingunpopularbirthcontrolprogramduringthe“emergency”ofthe1970s,Resumptionofgradualbirthratedecrease,Source:RegistrarGeneralofIndia,SampleRegistrationSystem.,Birthsper1,000population,印度的区域差异:FertilityvarieswidelyacrossthestatesofIndia.,Source:RegistrarGeneralofIndia,SampleRegistrationSystem,2002.,Childrenperwoman,泰国的生育转变Thailandrepresentsasmoothtransitiontobelow-replacementfertility.,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andPopulationReferenceBureau.,Childrenperwoman,Familyplanningprogramofficiallybegins,2008POPULATIONREFERENCEBUREAU,生育转变EveryCountryHasaDifferentPatternofFertilityDecline.,Sources: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6Revision;PopulationReferenceBureau;andKoreaNationalStatisticsOffice.,FertilityPatternsforSelectedCountries:1950-2010,发达国家WomenintheUnitedStatesHaveMoreChildrenonAverageThanWomeninEurope.,Source:Nationalstatisticalagencies.,FertilityTrendsinEuropeandtheUnitedStates:1980-2006,FertilityishigherintheUnitedStatesthaninmostotherdevelopedcountries.,Childrenperwoman,Source:PRB,2005WorldPopulationDataSheet.,HispanicWomenHavetheHighestFertilityAmongMajorU.S.RacialandEthnicGroups.,Sourc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FertilityTrendsintheUnitedStates,byRaceandEthnicity:1991and2005,生育水平下降的区域差异,InManyDevelopingCountries,FertilityRatesAreStabilizingAfterYearsofDecline.,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andNationalDemographicandHealthSurveys.,FertilityTrendsinSub-SaharanAfrica:1980-2005,值得关注的现象(1),ByComparison,FertilityLevelsMayBeontheReboundinMuchofEurope.,Source:Nationalstatisticalagencies.,FertilityTrendsinEurope:1980-2006,值得关注的现象(2),世界各国死亡率状况,Question?MortalityofShanghaimortalityinGansu?,ShanghaivsGansu(in2000),ProvinceCDRShanghai7.20Gansu6.41,死亡水平的度量,死亡率的分解:,MortalityofShanghaimortalityGansu?,IfwecomparemortalityinthetwoplacesweshouldcontrolfortheagestructureofthepopulationThisisusuallydonesubstitutingtheobservedpopulationstructurewithanotheronethatservesas“standard”Oncethetwopopulationshavethesamestructurebyage,thedifferenceintheCDRaredueonlytotheeffectofmortalitydifferences.,日本与巴哈马,日本与巴哈马,日本与巴哈马,日本与巴哈马,日本与巴哈马,日本与巴哈马,婴儿死亡变化趋势比较(单位:),来源:联合国秘书处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2003世界人口前景:2002修订本),世界各区域婴儿死亡率,美国:Infantmortalityforblackshasremainedtwiceashighasinfantmortalityforwhitessincetheearly1980s.,Infantdeathsper1,000births,Black,non-Hispanic,Hispanic,White,non-Hispanic,Asian,Source: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英文:Lifeexpectancy)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e(0)变化特点,平均预期寿命(e(65)变化特点,美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PeoplearelivinglongerthaneverbeforeintheU.S.,butgapsinlifeexpectancybetweenblacksandwhitespersist.,Whitefemale,Blackfemale,Whitemale,Blackmale,Years,Source: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世界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人口过程研究,世界人口预测,生育,死亡,惯性,GlobalPopulationGrowthIsDrivenbyDevelopingCountries.,Source:UnitedNationsPopulationDivision,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6Revision.,WorldPopulation(inBillions):1950-2050,The“DemographicDivide”:TheexampleofTanzaniaandPoland,人口分化典型案例:坦桑尼亚波兰,类似的规模、不同的结局,AnImportantGlobalIssueIsthe“DemographicDivide”TheVastGulfinBirthandDeathRatesAmongCountries.,Source:CarlHaub,2007WorldPopulationDataSheet.,EthiopiaandGermany:TheDemographicDividein2007,人口分化典型案例:埃塞俄比亚德国,2008POPULATIONREFERENCEBUREAU,ItalyandtheDemocraticRepublicoftheCongo(formerlyZaire)IllustratetheDemographicDividein2008.,Source:CarlHaubandMaryMederiosKent,2008WorldPopulationDataSheet.,人口分化典型案例:意大利刚果,世界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世界人口与发展问题,健康教育就业,如何衡量区域发展?经济、社会、人文等,从人口的角度:,人类发展指数概念提出,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DevelopmentIndex)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的原则:能测量人类发展的基本内涵。只包括有限的变量以便于计算并易于管理。是一个综合指数而不是过多的独立指标。既包括经济又包括社会选择。保持指数范围和理论的灵活性。有充分可信的数据来源保证。,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人类发展指数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为构建该指数,每个指标都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公式,对于HDI的任何组成部分,该指数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指数值=(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成人识字率指数(ALI)=综合粗入学率指数(GEI)=GDP指数=LE:预期寿命ALR:成人识字率CGER:综合粗入学率GDPpc: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