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检测)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检测)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检测)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检测)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使用下图所示生产工具和房屋等的原始居民,最有可能是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粟ABCD2 .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六辅渠3 . “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A大禹B商汤C周武王D周厉王4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对古代中国、古代欧洲两种政治制度的描述。由此看出,当时中西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点是A君主所处地位不同B臣下所处地位不同C土地的继承关系不同D君臣从属关系不同5 . 下列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与行为,若在现代世界,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物是( )A孔子B墨子C庄子D老子6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上观点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 . 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充足B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D农作物品料单一8 . 我国奴隶社会的四个朝代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夏商西周春秋B夏西周春秋商C商夏西周春秋D西周夏商春秋9 . 在人类的起源和古人类学的研究中,英国的利基家族享誉世界,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都是由这个家族发现的。他们研究人类的起源,寻找最古老的人类化石的理想地是下面的哪个地方?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10 . “夏朝历时四百七,夏桀本是亡国君。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 771。”上述历史歌谣中“ 引来武王正义师”是指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诸侯争霸D长平之战11 . 如下图是山东肥城春秋古镇春秋圣殿的一幅壁画。请问图上这些国家的出现与西周时期形成的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分封制B禅让制C郡县制D九品中正制12 . 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制作衣裳B挖掘水井,制造船只C发明弓箭懂得炼铜D教民开垦,种植五谷13 .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周天子威望下降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BCD14 .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那时曾有位思想家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他最有可能是ABCD15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B有了确切纪年C有了史书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16 . 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17 . 考察人类起源的历史有很多种途径,相对而言可靠性最强的是( )A化石B传说C想象推理D史料记载18 . 对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实现这 一“经济革命”的是( )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ABCD19 . 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分封制有所动摇B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20 . 5月20日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举行拜祖大典,炎帝和黄帝一起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只见巨大的炎帝雕像上,炎帝右手拿五谷,左手托灵芝,深刻反映炎帝的重大贡献是A陶器、文字B商业、宫殿C水稻、战车D农耕、医药二、综合题21 . 阅读下列材料: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请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22 .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遗址中的历史】(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2)从图二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远古人类?请你从体貌特征、生产工具两个方面说一说这一远古人类的特点。【文物中的历史】(3)图三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传说中的历史】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贤(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探究中的历史】(5)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韩非子:“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材料二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三民本思想早在西周已萌芽,周公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明确提出了民本思想,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统治者要“节用裕民”。唐代民本思想得到全面、系统的阐发。贞观政要中提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宋代理学家朱熹强调“恤民”,而恤民的关键在于足食,因此要反对土地兼并。摘编自郑慧民本:传承与超越(1)材料一图A体现的孔子社会治理思想主张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汉为践行儒家思想,兴办培养官员,以治理国家。韩非子提出图B思想主张的目的是,孔子和韩非子在治国理念上的相同点是。(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小题计分)依据材料二,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24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传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下图。材料四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首领产生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制度?(4)根据材料四,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25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符号一:青铜器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据CCTV-10百家讲坛(1)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文化符号二:瓷器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2)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文化符号三: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