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襄阳五中、钟祥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襄阳五中、钟祥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襄阳五中、钟祥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襄阳五中、钟祥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襄阳五中、钟祥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襄阳五中、钟祥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这反映了A. 殷商以前“天子”“诸侯”没有区分B. 自周以后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国家概念C. 分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明的演进D. 分封制的对象都是功臣、昆弟、甥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传播了周文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故选C项;“没有区分”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国家的概念自夏朝就已经开始出现,故排除B项;分封的对象除了功臣、昆弟和甥舅之外还有前朝帝王的后代,故排除D项。2.史记货殖列传:“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戍王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资。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这说明秦A. 女性社会地位提高B. 奖励秦地大工商业者C. 统一促使商业兴盛D. 商业的发展尤为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巴寡妇清之所以受到秦皇帝的优待的原因主要是以为她是实力雄厚的大工商业者,故选B项;巴寡妇清的个例并不能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故排除A项;由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故排除C、D项。3.白居易说:“五陵年少争缠头”唐伯虎说“不见五陵豪杰墓”中都提到了“五陵”(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这一地区是汉武帝以后不断将各地区富商大贾强制迁居到这一地区后所形成的富人区。这一地区形成的目的是A. 便于向富人征税B. 便于加强中央集权C. 重农抑商的需要D. 为了缓和贫富差距【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将各地区富商大贾强制迁移到“五陵”,有利于加强对这些豪强势力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将富豪集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控制,并非为了收税和缓解贫富差距,故排除A、D项;重农抑商的需要是这一地区形成的原因,而非目的,故排除C项。4.明清时期,会馆是与商帮一同产生的社会组织形式。文献对其功能有记载。记述出处名其约,释其疑,主客交孚,民物充赖。佛山参药会馆重修碑记一议该处买布,设有公厂,均至块地出桌,不准移埠公择吉期,议定时价开庄;一议公议庄码价目,开庄之后就于逐月朔望两日,齐集公所,斟酌起跌,不准私行开价。湖北应山县陕西会馆公议布帮条规合行商贾,会同集头等,会集关帝庙,公议秤足十六两,戥以天平为则公议之后不得暗私称戥之更换,犯此者罚戏三台,如不遵者举称禀官究治。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由此可知,明清时期会馆的设立A. 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功能B. 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 促进了其对外贸易的发展D. 有利于解决经济活动纠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会馆的设立对商家的价格、售卖地点以及诚信问题作出规范,表明会馆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故选A项;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的结果,故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是会馆对国内市场的调节规范作用,与对外贸易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里面未涉及到经济纠纷,而是对商家的价格、售卖地点以及诚信问题作出规范,故排除D项。5.鸦片战争后期,道光帝准许耆英、伊里布“有应便宜行事之处,即着从权处理”。在这种授意下,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未经事先请示朝廷就全盘接受了英方的条件,最终签订了南京条约。这反映了A. 中央决策呈现出下移的趋势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C. 战争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D. 中国朝贡贸易体系开始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在这种授意下,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未经事先请示朝廷就全盘接受了英方的条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央决策的下移趋势,故选A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虽然是南京条约签订带来的结果,但无法反映材料内容,故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中国社会的转型无关,故排除C项;中国朝贡贸易体系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开始逐渐走向瓦解,但材料内容无法反映,故排除D项。6.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企业特别是官督商办企业,在利益分配上多实行官利制度。如招商局开办时从直隶练饷局借用官款制钱20万串,“名为官本,公家只取官利,不负盈亏责任,实属存款性质。”由此可见,官利制度A.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B. 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式企业发展C. 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D. 与股份公司利益分配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在自然经济结构下,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微弱的商品经济使社会很难生产出大量的闲散的社会资金。在缺乏近代中国股票交易市场和高利贷盛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国近代企业要想改变社会资金的流向,使社会资金投到工业上来,必须靠自身做出一定的调整和适当的修改。官利制度适应了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吸纳了资金,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新式企业,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招商局借了官款20万串,无法体现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故排除A项;官利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式企业的发展,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存款性质”的官利,无论公司盈亏都要给付,企业负担重。该选项片面,故排除B项;现代股份制企业实行的是股息视利润多少而定的分配方式,官利制度是只要购买了企业的股票,不管经营状况如何,即时计息。两者有根本上的不同,故排除D项。7.1954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吕鸿宾农业合作社收益:“今年(1954年)全社农业收入比去年增加了六万九千多斤粮食,社员实际总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九万二千多斤粮食。全社一百十六户社员中,有七十九户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中有八户增加了一倍以上。”这反映了A. 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 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C. 农业改造急躁冒进现象凸显D.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吕鸿宾农业合作社的收益大大增加,反映了农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49-1952年,此时已经1954年,不再适用“恢复”一词,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急躁冒进凸显,故排除C项;1954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其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这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已成为我国法定的经济体制。但材料里面的成就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看出是否具有优越性,故排除D项。8.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这表明我国A. 坚持以军事安全为主导B. 主动发起不结盟运动C.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表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故选D项;材料里面无法体现中国以军事安全为主,故排除A项;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故排除B项;材料里面既提到了经济发展,也提到了和平问题,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正确但是片面,故排除C项。9.罗马王政时期,国王下设的“两人审判委员会”专门审查叛国罪,有判处死刑的权力。如果对这个法庭的判决不满,可以上诉到“人民”,“人民”可以推翻两人委员会的裁决。公元前509年,罗马法规定公民可以对官员的“城内治权”向民会上诉;公元前449年,罗马法规定禁止设立不受申诉权限制的官员,违者处以死刑。由此可知,罗马的申诉制度A.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B. 深植于罗马的政治传统C. 维护罗马国家利益为重心D. 体现了其法律的灵活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申诉制度保护公民不受鞭打,不受刑讯,在定罪前不受监禁,并且事实上废除了死刑,因为只要有影响力的人物被判死刑,几乎一定有保民官出面行使其“帮助权”,阻止死刑的执行。这体现了自然法精神,而材料反映从王政时期就已有了这种保护制度,表明申诉制度所体现的自然法精神深植于罗马的政治传统,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以国家利益为重心,也无法体现法律的灵活性,故排除C、D项。10.凡须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一致同意的每项命令、决议或表决(关于休会问题除外),须送交合众国总统,该项命令、决议或表决生效前,须由总统批准,如总统不批准,则按照关于议案所规定的规则和限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凡总统不批准的命令、决议或表决均不生效B. 该规定充分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C. 该规定起到了杜绝美国总统滥用职权的作用D. 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力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总统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制约,故选D项;A项表述不符合美国三权分立的内容,故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制衡,“充分体现”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杜绝”的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11.WTO以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WTO共受理了17起案件,2016年为16起,2015年和2014年分别为13起和14起。而2018年截至8月底WTO收到的案件数量已经是以往的两倍左右。这一定程度上说明A.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争端越来越多B. WTO是目前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唯一机构C. WTO贸易争端机制得到广泛认可D. WTO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2018年截至8月底WTO收到的案件数量已经是以往的两倍左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WTO收到的案件数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WTO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收到越来越多的案件,故选D项;“贸易争端越来越多”的说法材料无从体现,故排除A项;“唯一机构”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B项;“得到广泛认可”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1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战略家,而且是一个文学家、诗词皆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等。下列美术作品的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带有革命浪漫主义风格,C项中的美术作品属于浪漫主义代表作,故选C项;A项是新古典主义,B项是现代主义,D项是现实主义,均与毛泽东诗词的风格不符,故排除。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优秀的法治、教化传统。清朝的法典基本沿袭大明律,在传统礼法秩序、尊卑亲疏的原则上,强调“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并据此制定了大清律例。对于基层教化,也大多延续明朝的乡约模式。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的处罚,甚至被递解官府治罪。但是清朝乡约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宋朝以来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华法系等材料二 1902年4月,慈禧懿旨“着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8月28日,中英通商行船条约画押:“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国律例改同一律”。此后,大清律例停止,师法欧美取代中华法系成为中国法的新传统。民国时期,由于政局不稳,法制艰难。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于1954年、1982年颁布了新宪法。同时,对于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分子进行广泛宣传,推动道德风尚的新发展。摘编自李贵连1902中国法的转型等(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1902年前后的清朝社会治理方面的不同。(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清朝进行法治改革的原因。(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社会治理有哪些新发展。【答案】(1)1902年前:礼法秩序;强调基层圣谕教化;法治、教化并举并合流。1902年后:改治西方法律;礼法之争激烈;道德教化日趋崩溃。(2)传统律制的弊端;慈禧的权力危机;列强扩大殖民利益的需求;新政的推行。(3)宪法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详解】(1)根据“对于基层教化,也大多延续明朝乡约模式。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的处罚,甚至被递解官府治罪”、“原本由宋朝以来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02年以前,清朝的社会治理以礼法秩序为主,强调基层的圣谕教化,法治、教化并举合流;1902年后,参照西方法律进行改革,礼法之争激烈,道德教化趋向崩溃。(2)根据材料二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情操进行法治改革的原因主要和传统律制的弊端、慈禧的权力危机、列强扩大殖民要求、清末新政的推行有关。(3)根据“分别于1954年、1982年颁布了新宪法。同时,对于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分子进行广泛宣传,推动道德风尚的新发展”可知新中国的社会治理主要体现在宪法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并提出“所有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致决不罢休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摘编自钱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政体思想评析解读材料,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政体与法律”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1.论题: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英国社会进步。阐述:17世纪英国处于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时期,詹姆斯一世、查理一世均坚持“君权神授”,专制独裁统治严重阻碍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为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提供了范例。总结:人类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选择何种政治体制应该根据国情,确保人民民主权利,有利于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示例2.论题: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阐述:三个角度:背景-政体结构(三权分立)-影响如:美国鉴于独立战争胜利后13个州组成的松散的邦联,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并于1787年颁布了宪法。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体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出现。由此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政体。为美国后来长期稳定繁荣提供了政治与法律保障,也为其它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体制模式。总结:政治制度的设立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民族的就是最适合的,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作答时要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应信息,阐明观点,如可从“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英国社会进步”的角度引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如可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的角度引用美国民主共和政体形成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29年2月,立法院推定吴尚鹰、胡展堂等五人为起草小组,负责起草土地法,历时一年半完成。1930年6月30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土地法。土地法条款:第七条“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中华民国国民全体,”的规定指出了国民政府上地改革的最高目标,即土地国有。土地法对个人或集体所有土地面积最高额的限制、国家随时征收私有土地。土地法有减免地租及反对预租、押租等条款。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土地改革被迫停顿下来。摘编自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评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大体体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一定程度上保护佃农权益;自上而下推行;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顿。(2)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分析】(1)问特点结合材料内容可以找出答案要点。第(2)问改革的意义结合改革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回答要点。【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历时一年半完成”可得出:持续时间长;“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中华民国国民全体,”的规定指出了国民政府上地改革的最高目标,即土地国有。“对个人或集体所有土地面积最高额的限制、国家随时征收私有土地。”可得出答案“大体体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减免地租及反对预租、押租等条款”可知一定程度上保护佃农权益;“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土地改革被迫停顿下来。”反映了土地改革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顿的特点。(2)意义: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土地的合理分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来。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法国领导人认识到对军事上不断加强的德奥同盟进行战争是非常危险的,在与英国存在着隐蔽而持续的殖民冲突的情况下,其结果甚至是灾难性的。1899年,法国在法绍达事件中对英国让步。英国与俄国在远东、中亚的冲突,与法国在非洲的冲突,分散了英国的力量,减少了它对德国的“世界政策”的抵抗能力。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英国惧怕法国参与俄国方面的作战,因为一旦这种情形出现,英国不得不按照英日同盟的义务而协助日本作战,因此,英国希望加快对法谈判的进程。1904年4月8日,双方签订英法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以及所附的秘密条款,这实质上表明法国承认英国对埃及的占领,不妨碍英国在埃及采取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特权地位。通过这一协定,“英国人解决了他们同法国的分歧,避免了同俄国的战争”。摘编自世界历史百科全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英法协定签署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法协定的性质及其的签署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1)主要原因:法德矛盾的存在;(或答“法国对德奥同盟强化的担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日俄战争的刺激;英法两国缓和矛盾的强烈愿望。(2)性质:帝国主义的殖民协定。(如答“反德性质”也可以给分)影响:奠定了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基础;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态势。(或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第(1)问答案要点基本在材料中,将材料分层,根据材料意思即可找出。第(2)问涉及到性质和影响,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进行解答。【详解】(1)原因:根椐材料“对军事上不断加强的德奥同盟进行战争是是非常危险的”“减少了它对德国的世界政策的抵抗能力”“法国在法绍达事件中对英国让步”“日俄战争爆发,英国惧怕法国参与俄国方面的作战”“英国希望加快对法谈判的进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性质:根据材料“法国承认英国对埃及的占领,不妨碍英国在埃及采取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特权地位”,可得出这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协定。影响:根据材料“英国人解决了他们同法国的分歧,避免了同俄国的战争”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奠定了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基础,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两大军事集闭的扩张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态势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东西文明之互争雄长,历史上之遗迹已数见不鲜,将来二种文明果常在冲突轧轹之中,抑有融会调和之日,或一种文明竟为其他所征服,此皆未决之问题。以余言之,宇宙大化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