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堂实录.doc_第1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堂实录.doc_第2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堂实录.doc_第3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堂实录.doc_第4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堂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5 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堂实录课 型新 授设计人李 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等,设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和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情感价值观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多民族的统一,也是衰落的表现重点、难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八股取士教学过程:准备:我们实行小组竞争制。按照课堂自然分组分为六个年代小组组:秦始皇一组、汉武帝二组、隋唐三组、宋元四组、明太祖五组和明成祖六组。规则:回答问题,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时,相对应的年代小组先有回答的权利,1分/次,不会的或回答错误的其他小组就有机会,2分/次,最后统计评比优秀小组。年代小组得分总计秦始皇一组汉武帝二组隋 唐三组宋 元四组明太祖五组明成祖六组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首先来学习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一、明朝的建立 (自学)学生看完书后展示: 三要素 时间:1368年 都城:南京(回忆南京城名字的变化: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元应天,明改名为南京)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阅读课本,老师讲解重难点)师:提问导入:朱元璋亲临农民起义,这个皇帝来之不易。如果你是他的话,当上皇帝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生:采取措施加强、巩固自己的统治。师:提问:我们学过的朝代新建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来巩固统治?生: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思想文化措施、军事措施等等师:快速浏览课本,找出朱元璋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统治的?生: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师:很好,那我们先从政治方面来看: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师:提问:行省制度成立于什么朝代? 生:元朝师:(讲述)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在地方一个行省只有一个最高长官,这个长官掌管所有的行政、军政和司法,就会使他们独居一方,拥兵自重。到了元末,四方兵起,中央根本就用不动这个省份。提问:那么,朱元璋意识到问题所在,还会继续使用这种制度吗?生:不会,他会采取措施:废行省,设三司。师:行省没有了,但是工作得有人做,给谁了呢?生:三司师:看三司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是权力分散了师:权不专于一司,这三司的长官是互不干涉,各行其职,都对皇帝直接负责。这样,朱元璋就把权力轻而易举的收到了自己的手中,权力加大。提问:那在中央采取什么措施呢?生:废丞相 师:提问:丞相制度设立于何时? 生:秦朝师:(讲述)从秦朝开始中国封建制度里就有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这个丞相在辅佐天子的同时呢对皇帝的权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主荒臣专,威服下移,遂至天下大乱。”所以,他要维护大明江山,就要废除丞相。(杀掉丞相胡惟庸),到此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结束。这样就解决了军权和相权的矛盾。师:那丞相、中书省的活谁来做?生:给六部师:与唐朝的相比较,我们能够看出:去掉中间环节,六部直接归皇帝管理,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朱元璋就成为了一个独裁者。如此,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都收到了自己手里,那他能忙过来吗?生:不能 师:全国的重大事务都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怎么办?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殿阁大学士有没有权力?生:没有,朱元璋不会分权师:他们几乎没有权利,就相当于给自己配备了一些秘书。来分析这句话“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这样,朱元璋就实现了自己加强君权的目的(设问)朱元璋还不满足,你来思考一下他会担心什么?生:篡位、造反师:篡位、造反,对臣民不够信任,怎么办?设立锦衣卫,这是明朝制度的一大特产,先前的朝代没有出现这一机构。来看一下他的职能和特点。职能: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补充的资料及宋濂的故事师:你来想一想,假如你在家做什么了,什么时候玩游戏了,什么时候上qq,跟什么人聊天,我都会知道的话,你什么感觉?生:害怕。师:如果你是当朝的官员,你有什么感受?生:不自由,被人监视着。师:(补充资料)当时官员的情况“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稗史汇编师:这样官员们在行动上会怎样?生:听话。师:那这样的话大臣们就对皇帝惟命是从了。朱元璋也就做到了“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手中的权力又加强了。师:(过渡,引出八股取士)可是他还不满意,他想如果这些官员在没当官前就在心里听我的话,当官后就更听我的话,都不用这些特务们来监视,那多好啊,怎么办?控制思想。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得思想方面的措施:八股取士,由八股来选拔官员。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师:引导学生回忆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及作用生:从课本查找明朝对科举的改动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观点: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师:播放视频范进中举,组织讨论:八股文的危害 设问:为什么唐宋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远远的高于西方,而到了明清时期却落后于西方了呢?生:讨论后总结:因为八股取士从内容和思想上遏制了人们的思想,而且那些学八股只为了做官,那就使整个八股取士扼杀了知识分子聪明的才智,使他们只埋头苦读四书五经,严重影响了思想、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师:展示顾炎武的观点问:但是它就真得一无是处吗?它也有积极作用生:考试标准化、规范化师:展示孙中山的话“欧洲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这里的“中国的考试制度”说的即是科举制。总结八股取士的影响:消极方面: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积极方面: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知古鉴今:我们今天的考试内容和问题与明朝相比有哪些进步?生:可以自由发挥,科目广泛,题目样式也多,学一些有实用的东西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师:讲述靖难之役起因: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结果:燕王朱棣取胜,夺得帝位,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师:提问: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 释疑: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 师:明成祖称帝后继续进一步强化君权,采取措施了哪些措施?生:三个: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继续削藩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四、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