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 14 C 12 S 32 Cl 35.5 F 19 Na 23 Fe 56 Zn 65 Mg 24 Cu 64 Al 27 Ag 108 Ba 137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3分)1.已知反应:25、101kPa时,2C(s)+O2(g)=2CO(g) H=221kJmol1;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碳的燃烧热H110.5kJmol1B. 的反应热为221kJmol1C. 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D. 由可知稀溶液中【答案】A【解析】【详解】A由反应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继续放出热量,故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即碳的燃烧热H-110.5kJ/mol,故A正确;B反应热包含符号,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故B错误;C醋酸是弱酸,电离需要吸热,所以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热量小于57.3kJ,故C错误;DH2SO4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的同时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即H57.3kJmol1,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生成硫酸钡沉淀时会放出热量。2.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 恒容,充入N2C. 恒容,充入HeD. 恒压,充入He【答案】C【解析】【分析】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详解】A、缩小容器的体积,组分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B、恒容状态下,充入氮气,增加氮气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C、He不参与反应,恒容状态下,充入He,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不变,即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符合题意;D、恒压状态下,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中组分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3.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 A与C的能量差为E4C. 三种化合物中的稳定性BACD. AB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答案】C【解析】【详解】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 A与C的能量差为E4-E3-E1+E2,故B错误;C.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三种化合物中的稳定性BAC,故C正确;D. AB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故D错误;答案:C4.有关键能(破坏1mol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数据如表化学键Si-OOOSi-Si键能/kJmol-1X498.8176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H=-989.2kJmol-1,则X的值为(已知1mol Si中含有2mol Si-Si键,1mol SiO2中含有4mol Si-O键)A. 34.6B. 460C. 832D. 920【答案】B【解析】【详解】已知Si(s)+O2(g)=SiO2(s)H=-989.2kJmol-1,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Si-Si,1molSiO2中含有4molSi-O,1molO2中含有1molO=O,则2176+498.8-4x=-989.2,解得x=460,故选B。【点晴】注意把握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结合Si(s)+O2(g)SiO2(s)H=-989、2kJmol-1,计算出表中X。5.燃烧1g乙炔(C2H2)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kJ, 则这一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 2C2H2(g)+ 5O2(g) 4CO2(g)+ 2H2O(l) H= +50kJ/molB. C2H2(g)+ 5/2O2(g)2CO2(g)+ H2O(l) H= +1300kJ/molC. 2C2H2+ 5O24CO2+ 2H2O H=-2600kJD. 2C2H2(g)+ 5O2(g)4CO2(g)+ 2H2O(l) H=-2600kJ/mol【答案】D【解析】【详解】1mol乙炔的质量为26g,则1mol乙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0kJ=1300kJ。A乙炔的燃烧为放热反应,焓变值小于0,且2mol乙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600kJ,故A错误;B1mol乙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300kJ,H= -1300kJ/mol,故B错误;C生成水的状态应该为液态,应该标注(l),故C错误;D2mol乙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1300kJ2=2600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H=-2600kJmol-1,故D正确;故选D。6. 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 铝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 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 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故A正确;B、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应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C、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图示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 2O2(g) CO2(g) + 2H2O(g) H = -890.3kJmol-1B. 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则1/2H2SO4(aq)+1/2Ba(OH)2(aq)1/2BaSO4(s)+H2O(l) H = -57.3kJmol-1C.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 2NH3(g) H = -38.6kJmol-1D. 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s) + 3O2(g) 2A12O3(s) H = -2834.9kJmol-1,4Al(s) + 2O3(g) 2A12O3(s) H = -3119.1kJmol-1,则O2比O3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甲烷的燃烧热是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H2SO4(aq)与Ba(OH)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所以0.5molH2SO4(aq)与0.5molBa(OH)2(aq)反应放出热量大于57.3kJ;合成氨反应可逆,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根据盖斯定律:3O2(g)2O3(g)H=-2834.9kJmol-1-(-3119.1KJmol-1)=284.1KJ/mol,所以氧气能量小于臭氧;【详解】甲烷的燃烧热是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 2O2(g) CO2(g) + 2H2O(l) H = -890.3kJmol-1,故A错误 ;H2SO4(aq)与Ba(OH)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所以0.5molH2SO4(aq)与0.5molBa(OH)2(aq)反应放出热量大于57.3kJ,故B错误;合成氨反应可逆,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N2(g) + 3H2(g) 2NH3(g) H -38.6kJmol-1,故C错误 ;根据盖斯定律:3O2(g)2O3(g)H=-2834.9kJmol-1-(-3119.1KJmol-1)=284.1KJ/mol,所以氧气能量小于臭氧,所以O2比O3稳定,故D正确。8.已知: Fe2O3(s)3C(s,石墨) = 2Fe(s)3CO(g) H1489.0kJmol1;C(s,石墨) CO2(g) = 2CO(g) H2172.5kJmol1。则反应Fe2O3(s) 3CO(g) = 2Fe(s)+3CO2(g)的H为( )A. 28.5kJmol-1B. -109kJmol-1C. +28.5kJmol-1D. +109kJmol-1【答案】A【解析】【详解】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 kJmol1,C(石墨)+CO2(g)=2CO(g)H2=+172.5 kJmol1,依据盖斯定律,-3得Fe2O3(s)+3CO(g)=2Fe(s)+3CO2(g),故H=489.0 kJmol1-3172.5 kJmol1=-28.5 kJmol1,故选A。9.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木炭取暖 固体 NaOH溶于水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铝热反应 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不选;木炭取暖,为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选;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为物理变化,故不选;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属于铵盐与碱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不选;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常见的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一般包括:物质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等。10.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1905.5kJmol1 N2(g)O2(g)2NO(g) H2一定条件下,NO可以与NH3反应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反应如下:4NH3(g)+4NO(g)+O2(g)4N2(g)+6H2O(g) H31625.5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使用催化剂,H1减小B. 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C. 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D. 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v(正)、v(逆)的变化如图所示【答案】C【解析】【详解】A、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故A错误;B、4得到:H3=1625.5kJmol1=905.54H2,解得H2=720kJmol1,即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C、反应是放热反应,H0,反应前气体系数之和小于反应后气体系数之和,因此S0,因此在任何温度下均能保证G=HTS0,此反应都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D、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v逆v正,故D错误。故选C。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氢元素有三种核素H、D、T,它们互称为同位素,HD属于化合物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完成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石墨变金刚石要吸热,故金刚石比石墨稳定铅蓄电池工作时两极的质量均增加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关系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可在周期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1mol酸和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碱性锌锰电池属于二次电池NH3和HCl的化合反应与NH4Cl的分解反应称为可逆反应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氢元素有三种核素H、D、T,它们互称为氢元素的同位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HD中的H和D都是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HD属于单质,故错误;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常温下就能进行,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引发条件,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故错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故正确;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能量低较稳定,故错误; 放电时,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二氧化铅得电子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SO42-+2e-+4H+PbSO4+2H2O,两极均生成难溶性的PbSO4,所以两极质量均增加,故正确;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变过程来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故正确;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的元素具有一定金属性、非金属性,可以作半导体材料,故正确;强酸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弱酸弱碱不是,故错误;碱性锌锰电池是一次电池,不能重复使用,故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NH3、HCl,NH3、HCl相遇立即反应生成NH4Cl,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故错误;正确的有,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如碱性锌锰电池是一次电池等。本题的易错点为和,中要注意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中要注意根据电极反应式分析。1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不正确的是(T/K)/(v/molL-1min-1) /( c/molL-1)0.6000.5000.4000.300318.23.603.002.401.80328.29.007.50a4.50b2.161.801.441.08A. a6.00B. 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C. b318.2D.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A、由表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反应速率与蔗糖的浓度成正比,328.2K时,速率的数值是浓度数值的1.5倍,因此推出a=6.00,故A说法正确;B、升高温度v增大,降低反应物浓度v减小,故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故B说法正确;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在相同的浓度下,b的反应速率小于318.2K的反应速率,说明b的温度低于318.2K,故C说法正确;D、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一半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故D说法错误。故选D。13.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285.8kJ/mol、870.3kJ/mol,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意可知,H2(g)+1/2O2(g)=H2O(l) H=-285.8kJmol-1 ,C(s)+O2(g)=CO2(g) H=-393.5kJmol-1 ,CH3COOH(l)+2O2(g)=2CO2(g)+2H2O(l) H=-870.3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2+2-可得反应2C(s)+2H2(g)+O2(g)=CH3COOH(l),其反应热为2(-285.8kJmol-1)+2(-393.5kJmol-1)+870.3kJmol-1=-488.3kJmol-1,A项正确;答案选A。14.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v(A)=0.15mol/(Ls),v(B)=0.6mol/(Ls),v(C)=0.4mol/(Ls),v(D)=0.45mol/(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v(A)=0.15mol/(Ls),A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v(A)/1=0.15mol/(Ls);v(B)=0.6mol/(Ls),B的化学计量数为3,故v(B)/3=0.2mol/(Ls);v(C)=0.4mol/(Ls),C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v(C)/2=0.2mol/(Ls);v(D)=0.45mol/(Ls),D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v(D)/2=0.225mol/(Ls);速率由快到慢顺序为=,故选D。1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 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C. 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D.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A.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B. 降低压强能减小各组分的浓度,故可减小反应速率,B不正确;C. 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可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D. 该反应中各组分均为气体,故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有影响,D不正确。故选C。16.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用NO2、NO、O2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两者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质量不变,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故错误;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故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和,要注意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v正=v逆,而均表示正反应速率。17.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A. 14CO2B. 14CO2、14COC. 14CO2、14CO、14CD. 14CO【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生成CO的同时,CO又分解生成CO2和C,故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14CO2、14CO、14C,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选C。【点睛】该题基础性强,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18.在甲、乙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容器中;乙容器中。现有下列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各气体的浓度相等;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假设为绝热容器);相同时间内,断裂HO键的速率是断裂H-H键速率的2倍;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蒸气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之比为9:1。其中能表明甲、乙两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由于乙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保持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质量也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无法判断乙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乙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保持不变,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变无法判断乙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各气体的浓度相等,不能判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无法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绝热容器中,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正确;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正确;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无法判断乙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水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故选D。19.对于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用HCl和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 不能用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可以用水来表示C. 用和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 用浓度的减少表示其反应速率【答案】A【解析】【详解】A在同一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同一时间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故A正确; BCaCO3是固体,H2O为纯液体也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B错误;CH2O为纯液体,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C错误;DCaCl2是生成物,不能用它的浓度的减少来表示,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CaCl2是生成物,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反应速率。2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B.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 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A正确;BW为固体,加入少量W,其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D缩小容器的体积,气体的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21.把0.6 mol X(g)和0.6 mol Y(g)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nI(g)+2W(g),5 min 末生成0.2 mol W(g),用I(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n为( )A. 4B. 3C. 2D. 1【答案】D【解析】【详解】5min末生成0.2mol W,v(W)=0.02mol/(Lmin),若测得以I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n=1,故选D。二、填空题(共37分)22.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物质变化同时常常伴能量变化,它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叫反应热,它有很多种,燃烧热,中和热等。(1)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_(填H1、H2或H3,下同);表示中和热的是_。A. 2H2(g)+O2(g)=2H2O(l) H1B. C(s)+ O2(g)=CO(g) H2C. CH4(g)+2O2(g)=CO2(g)+2H2O(l) H3D. C(s)+ O2(g)=CO2(g) H4E. C6H12O6(s)+6O2(g)=6CO2(g) +6H2O(l) H5F.NaOH(aq)+HCl(aq)=NaCl(aq)+H2O(l) H6G.2NaOH(aq)+H2SO4(aq)=NaSO4(aq)+2H2O(l) H7(2)已知15g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a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是( )。A. C2H6(g)+ O2(g)=2CO2(g)+3H2O(l) H1=+2a kJmol-1B. C2H6(g)+ O2(g)=2CO2(g)+3H2O(l) H1=-2a kJmol-1C. 2C2H6(g)+ 7O2(g)=4CO2(g)+6H2O(l) H1=-4a kJmol-1D 2C2H6(g)+ 7O2(g)=4CO2(g)+6H2O(l) H1=+4a kJmol-1(3)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C4H10)放出热量161.9kJ,且生成的CO2恰好能与2.5mol/L 100mL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则燃烧1mol丁烷放出能量为_。(4)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与键能有关,键能简单理解断开1mol化学键吸收能量。下表是键能数据: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197360499X已知白磷燃烧热为2378.0kJmol-1,则X=_。【答案】 (1). H3 H4 H5 (2). H6 (3). BC (4). 2590.4kJ (5). 433.75【解析】【分析】(1)燃烧热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反应热,一般HH2O(l)、CCO2(g)、SSO2(g),中和热指稀溶液中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H2O的反应热热量,据此分析判断;(2)15g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akJ,结合燃烧热的概念分析判断;(3)CO2恰好与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根据n=cV计算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n(BaCO3),根据碳元素守恒由n(CO2)= n(BaCO3),进而计算丁烷的物质的量,据此分析计算;(4)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差,结合反应热计算键能。【详解】(1)A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热H1不能表示燃烧热;B碳燃烧的生成物为CO,稳定的氧化物是CO2,反应热H2不能表示燃烧热;C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的水,是稳定的状态,故反应热H3能表示燃烧热;DC(s)+O2(g)CO2(g)H4中1mol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燃烧热概念,反应热H4能表示燃烧热;EC6H12O6(s)+6O2(g)6CO2(g)+6H2O(l)H5中1molC6H12O6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液态水,符合燃烧热概念,反应热H5能表示燃烧热;FNaOH(aq)+HCl(aq)NaCl(aq)+H2O(l)H6中实质是1mol氢离子与1mol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1molH2O,符合中和热概念,反应热H6能表示中和热;G2NaOH(ag)+H2SO4(ag)Na2SO4(ag)+2H2O(l) H7,反应生成的水为2mol,H7不能表示中和热;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H3、H4、H5,表示中和热的是H6,故答案为:H3、H4、H5;H6;(2)15g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akJ。AC2H6(g)+O2(g)2CO2(g)+3H2O(l) H1=+2akJ/mol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H0,表示吸热,而C2H6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C2H6(g)+O2(g)2CO2(g)+3H2O(l) H2=-2akJ/mol,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2akJ,故B正确;C.2C2H6(g)+7O2(g)4CO2(g)+6H2O(l) H3=-4akJ/mol,完全燃烧2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4akJ,故C正确;D.2C2H6(g)+7O2(g)4CO2(g)+6H2O(l) H4=+4akJ/mol,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H0,表示吸热,而C2H6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正确的有BC,故答案为:BC;(3)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为0.1L2.5mol/L=0.25mol,n(BaCO3)=0.2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由n(CO2)= n(BaCO3)=0.2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丁烷的物质的量n(C4H10)=0.25mol=mol,放出热量161.9kJ,所以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61.9kJ=2590.4kJ,故答案为:2590.4kJ;(4)白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5O2(g)P4O10(s)H=-2378.0kJ/mol,则6197kJ/mol+5499kJ/mol-12360kJ/mol-4X=-2378kJ/mol,解得:X=433.75kJ/mol,故答案为:433.75。【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结合生成物P4O10的结构分析判断形成化学键的种类和数目。23.已知下列反应:2CO(g)+O2(g)=2CO2(g) H=-566kJmol-1,Na2O2(s)+CO2(g)=Na2CO3(s)+ O2(g) H=-266kJmol-1,试回答:(1)CO的燃烧热H=_。(2)在催化剂作用下,一氧化碳可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固体碳酸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工业废气中的CO2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CO2(g)+2NaOH(aq)=Na2CO3(aq)+H2O(l) H=-a kJmol-1,CO2(g)+NaOH(aq)=NaHCO3(aq) H=-bkJmol-1,则: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H=_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标况下,11.2L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_kJ(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4)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 2SO2 (g) +2H2O (l) H=-Q1kJmol-1,2H2S(g)+O2(g)= 2S (s) +2H2O (l) H=-Q2kJmol-1,2H2S(g)+O2(g)=2 S (s) +2H2O (g) H=-Q3kJmol-1,判断Q1、Q2、Q3的大小关系是_。【答案】 (1). - 283kJmol-1 (2). CO(g)+Na2O2(s)=Na2CO3(s) H=-549kJmol-1 (3). (a-2b)kJmol-1 (4). kJ (5). Q1Q2Q3【解析】【分析】(1)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2)依据盖斯定律结合已知方程式计算;(3)依据盖斯定律结合已知方程式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热量比计算;(4)依据焓变的含义和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反应的进行程度分析判断。【详解】(1)2CO(g)+O2(g)=2CO2(g)H=-566kJ/mol,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则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H=-283kJ/mol,故答案为:-283kJ/mol;(2)已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岚山保安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显示不全的原因
-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物理试题
- 酒店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 后勤管理员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精准扶贫考试题及答案
- 进阶物理考试题及答案
- 铸管精整操作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幻灯机与投影机维修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清罐操作工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一单元-第2课-《国色之韵》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地坪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中学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六个“成长关键词”耕耘当下遇见未来
- (2025年标准)猪场租赁协议书
- 交通规划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应用2025年研究报告
- 公共空间设计培训课件
- 2025年公安部交管局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邮政集团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与预测题
- 2025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秋期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海上避碰规则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