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2011-12-25,1,考查古诗鉴赏,目的何在?,1、掌握我国古代诗歌的文体常识,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历史文化知识,4、分析领悟我国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哲理,5、鉴赏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表现艺术,3、认识我国古代诗歌的意象特征,2011-12-25,2,鉴赏形象,人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景物形象:是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或意象,这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2011-12-25,3,人物形象:,诗中的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时是诗人之外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常是景中有情,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主观的感情形象,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011-12-25,4,常见物象举隅,2011-12-25,5,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坚强、生命力梧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树木类,类别,物象描摹,诗人情感,2011-12-25,6,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花草类,类别,物象描摹,诗人情感,2011-12-25,7,动物类子规(杜宇):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荒凉之景沙鸥:飘零伤感,2011-12-25,8,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邪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2011-12-25,9,春风:旷达欢愉希望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露:人生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2011-12-25,10,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自己为官清白,心地纯洁。,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1.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2011-12-25,11,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2.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011-12-25,12,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景物形象常是景中有情,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主观的感情形象,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2011-12-25,13,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011-12-25,14,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y)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2011-12-25,15,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2011-12-25,16,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2011-12-25,17,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2011-12-25,18,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2011-12-25,19,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2011-12-25,20,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2011-12-25,21,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2011-12-25,22,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2011-12-25,23,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2011-12-25,24,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2011-12-25,25,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2011-12-25,26,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011-12-25,27,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011-12-25,28,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2011-12-25,29,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2.梅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2011-12-25,30,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2011-12-25,31,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3.松柏。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2011-12-25,32,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2011-12-25,33,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4.竹。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2011-12-25,34,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011-12-25,35,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2011-12-25,36,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6.冰雪、草木。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2011-12-25,37,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011-12-25,38,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2011-12-25,39,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011-12-25,40,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011-12-25,41,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011-12-25,42,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11-12-25,43,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2011-12-25,44,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2011-12-25,45,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2011-12-25,46,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2011-12-25,47,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2011-12-25,48,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2011-12-25,49,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2011-12-25,50,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2011-12-25,51,蝉之悲,最悲是秋蝉。宋人王沂孙的齐天乐蝉下阕写得凄惨:“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齐天乐这个词牌好像适合咏蝉,清人尤侗也写过一篇齐天乐咏蝉,其中有句:“小园疏柳斜阳晚,凄然数声低唤。吸露频啼,迎风乍咽,迸出悲丝急管。”斜阳临晚,疏柳难蔽,迎风啜泣,凄厉哀鸣,这就是秋蝉。,2011-12-25,52,可同样是秋蝉,在唐太宗李世民眼里耳里却没有一丝悲苦:“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柳,虽是弱柳,却生在玉阶;虽是秋天,却依然含翠。蝉,藏在翠绿之后,嘶哑乱响,随风远去。李世民的笔下没有悲苦,李世民没有悲苦,他怎能会有悲苦呢?他是皇帝啊。由此可见,推蝉及人也好,推人及蝉也罢,悲与不悲,其实最后的感受还是人的,人最后关心的还是人自己。蝉呢?蝉算什么,昆虫而已。唐朝雍陶蝉暴露了玄机:“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2011-12-25,53,2011-12-25,54,蝉初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2011-12-25,55,蝉初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2011-12-25,56,蝉初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2011-12-25,57,蝉初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2011-12-25,58,蝉初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2011-12-25,59,蝉初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2011-12-25,60,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2011-12-25,61,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会不会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了呢?,2011-12-25,62,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比方蝉,本来没有什么“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不是不真实了吗?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2011-12-25,63,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接着,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2011-12-25,64,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接下去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2011-12-25,65,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末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2002年上海卷16题,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请在右面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欢乐,失意,无奈,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2011-12-25,66,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小结,2011-12-25,67,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单一的比喻性意象,2011-12-25,68,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要畅饮之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战事的悲壮。,烘托性意象,2011-12-25,6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意象之情感,2011-12-25,7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例题点析本诗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折柳”的含义及其作用。综观本诗,最能体现其所抒之情的诗句是“何人”句,而该句的依托是“折柳”句。,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2011-12-25,71,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2011-12-25,72,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答:写出羁旅者孤寂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2011-12-25,73,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几乎字字都是景色的画面。这些画面又都与诗人的羁旅愁怀紧紧粘连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飘零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抒情效果,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011-12-25,74,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2011-12-25,75,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1、第四句中“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与上句的“”相应,又暗承首句的“”。,2、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第七句中的“空”字有何作用?,无人,不知,用“咽”极传神地写出泉水在高大的岩石上不能畅快流淌,仿佛发出呜咽悲声;以“冷”写出了森林的幽冷。两句集中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孤寂。,“空”字有空阔幽静之意。突出了环境的清幽,诗人心情空阔宁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2011-12-25,76,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答:燕子春来忙做窠,春来土湿,它们啄泥芳径,又复飞去。鸳鸯成双作对,因春水犹寒而日照沙暖,它们便交颈而眠,贪享春天的温暖。通过两种鸟儿的动静刻画,表现出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2011-12-25,77,1、人物形象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环境、情节。鉴赏的角度人物的身份性格、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隐士,2011-12-25,78,进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面刻画了一个新娘的形象,实际上作者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表现了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2011-12-25,79,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试分析其意境.,2011-12-25,80,泾溪唐罗隐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哲理: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2011-12-25,8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2011-12-25,82,(1)明确诗中所描写的是一个什么特征的形象?(2)分析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3)明确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高考应对,2011-12-25,83,(1)是一个()形象。(2)通过()手法(记叙、描写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表现出了人物()特点。(3)表达了作者()情感。,人物形象鉴赏的答案组织落脚点,高考应对,2011-12-25,84,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011-12-25,85,【参考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合同范本样本示例下载
- PARG-IN-7-生命科学试剂-MCE
- Oomycete-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学生指导手册试卷及答案
- 高考答题卡模拟试题及答案
- 生物英才计划真题及答案
- 模拟电路考试题目及答案
- 龙岗招生考试题目及答案
- 浙江2025自考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主观题专练
- 广东2025自考国际邮轮管理邮轮旅游地理模拟题及答案
- 催化重整课件
-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定额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题库(答案+解析)
-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15个,2025年版)
- 加油站现场安全管理课件
- 设计审美培训课程
- 心肌梗死护理查房
- 反恐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T/CADBM 62-2022多元镁轻质无机板
- 销售业务外包合作协议范本7篇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